封面页
版权页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版权页
作者简介
推荐序1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推荐序2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
引言 乐观,让你过得幸福
第一部分 什么是悲观,什么是乐观
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
无助是我们人生的开始
我们不再是环境的傀儡
抑郁的时代,悲观的自我
成功与健康的关键
人人都能学会乐观
第2章 悲观者的无助感源自何处
一动不动的狗
为了人,应该牺牲狗吗
动物也能学会放弃
向行为主义宣战
什么样的人不容易受伤
第3章 悲观者眼中的挫折
测测你有多乐观
解释风格代表你是否乐观
什么样的人会永不放弃
希望与绝望的转换
假如你是一个悲观者
第4章 从悲观滑向抑郁
各个方面都不对劲儿了
测一测你的抑郁程度
抑郁症已成为一种流行病
不要轻视你的无助感
第5章 想法决定悲喜人生
从聊天、吃药到改变思维
悲观的人更容易抑郁吗
这样治疗抑郁很有效
你是悲观的反刍者吗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抑郁症
跟抑郁说再见
五记重拳打碎抑郁
第二部分 乐观的人生为什么精彩
第6章 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谁是最合适的保险业务员
决定成败的3个关键因素
只录用最乐观的人
化悲观为乐观,夺回龙头地位
人为什么会悲观
乐观与悲观的收支平衡表
第7章 孩子为什么会悲观
测一测你的孩子是否乐观
孩子永远不会绝望
孩子为什么会变得悲观
第8章 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好成绩,坏成绩
测一测你孩子的抑郁程度
为什么孩子会成绩差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家
男孩和女孩谁更容易抑郁
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合格的大学生
西点军校野兽营,只有聪明是不够的
第9章 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职业棒球赛
职业篮球赛
伯克利的游泳队
教练必须知道的事
第10章 乐观的身体不生病
控制权是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什么乐观的人更健康
哈佛高材生的生活
赶走你的抑郁
第11章 乐观的领导人得民心
用乐观情况预测美国总统大选
用心理学预测未来
良好的开始
第三部分 如何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第12章 乐活人生的ABCDE
什么时候该乐观
让自己乐观的ABC
如何改变悲观风格:转移注意力和反驳
学习与自己争辩
ABCDE:反驳记录,大声说出你的想法
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13章 帮你的孩子远离悲观
教孩子乐观的ABC
孩子的ABCDE
孩子,请说出来
第14章 组织需要怎样的乐观
职场中乐观的优势
如何在工作中变得乐观
你的ABCDE练习:反驳自己的想法
如何拯救坏心情
练习,练习,再练习!
第15章 乐观可以有弹性
“特大号”的自我
遗失的精神家园
“特大号”自我的伤害与宝藏
弹性的乐观主义
死亡的故事
版权信息
大卫·伊格曼
献给中国读者
1 来世今生
总和
朋友圈子
焦虑
宏愿
非自然死亡
量子物理学
镜花水月
动机
蓝图
虚拟人生
寻找
2 人类的尺度
物种的堕落
女巨人
依附
微生物
恶性循环
神经冲动
自恋
反转
保全
3 死亡没有精度
演员
改头换面
镜子
死亡开关
无以名状
再来一次
4 与神对话
平等主义
玛丽
缺失
巨人
不朽
距离
尺度
缰绳
缺席
三棱镜
众神
种子
神之墓地
背教者
译者后记
飞奔的物种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献给中国读者
前言 极速时代,如何用创造力实现个人与组织的指数级突破
Part 1 人类创造力是如何诞生的
01 创造力与生俱来
利用已知探索未知
用新观念打破习惯
模拟将想象变为现实
创造力是社会化的
02 大脑改造所有已知的东西
创造不是凭空而来
创造力的核心:“3B”法则
Part 2 创造力“3B”法则
03 创造力“3B”法则1:扭曲
扭曲的方式:多种多样
扭曲的程度:从轻微到强烈
扭曲的持续性:不断的翻新与改编
04 创造力“3B”法则2:打破
打破一切
压缩
拆分与丢弃
05 创造力“3B”法则3:融合
如何融合:不受约束的创造力源泉
深度融合:促进人类文明的跃进
06 “3B”法则取决于环境
创新需要与文化产生共鸣
创新要有度
原地徘徊,反被抛弃
走得太快,没人跟随
追寻普世之美
Part 3 创新者的4种思维特征
07 打破传统:在原有基础上创造新可能
参考传统,而不是遵守传统
在推翻自我中找到新大陆
08 增加可选项:在新层面创造突破性可能
生成各种选择
何时减少可选项
多元化,广撒网
09 从原点发散:在可控范围内创造有价值的可能
向不同方向、不同程度探索
必须在意大众的接受能力
10 容忍风险: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的可能
面对错误,勇敢无畏
接受大众说“不”
培养“延迟满足”的能力
Part 4 如何培养创新型组织的创造力
11 打造创新型企业
创新型组织面临的挑战
跨越可能性边界
别把增加可选项当作浪费
办公环境进行周期性变化
保持灵活性
12 构建创新型学校
让孩子在玩耍与模仿中找到平衡
培养孩子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孩子进行有风险的创新
激发孩子参与创新的3个因素
活跃想象力的终身价值
结语 掌握创新核心驱动力,人类创造无限未来
致谢
译者后记
人类的荣耀
版权信息
献给
中文版序 欢迎踏上关于大脑的探索之旅
序 人类凭什么独一无二
第一部分 人类生命的基础
01 人的大脑是独一无二的吗
02 我们与黑猩猩有何不同
第二部分 穿行于社会世界
03 在社交中成长
04 指引道德的罗盘
05 我理解你的痛苦
第三部分 人类独有的才华
06 步入艺术女神的国度
07 我们都是二元论者
08 藏在大脑中的“小人儿”
第四部分 超越生理限制
09 谁会需要肉体啊
结语 只有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
致谢
译者后记
湛庐,与思想有关……
大脑的故事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献给中国读者
前言 从人类自身寻找解开大脑之谜的钥匙
测一测:你对大脑的了解有多少?
CHAPTER 1 我是谁
人类大脑为什么不做预设
你是怎样成为你的
受到关爱的孩子更聪明吗
青春期孩子的大脑是怎么想的
成人的大脑定型了吗
为什么平时无害的人会突然行为异常
为什么记忆常常不靠谱
不爱动脑的人老得快,是真的吗
意识与大脑活跃度有什么关系
CHAPTER 2 我们如何感知世界
我们看到的都是大脑“创造”出来的吗
“看”也需要练习吗
为什么说我们永远活在过去
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现实”会消失吗
为什么说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为什么说“粗心大意”对大脑有利
色彩、声音、气味是真实存在的吗
为什么有人能“看到”声音
为什么说接受“真相”对自己没有好处
为什么我们有时会感到时间变快或变慢了
CHAPTER 3 谁说了算
无意识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吗
“熟能生巧”是怎么一回事
为什么有意做某事容易适得其反
“内隐自我主义”是人类的一种自恋行为吗
意识到底有什么用
意识的控制力到底有多大
人类真的有自由意志吗
CHAPTER 4 我怎样做决定
做决定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
电车困境:理智和情绪,大脑听谁的
我们为什么会出现选择障碍
人类为什么要预测未来
为什么我们有时“情愿”上当
尤利西斯契约:未雨绸缪真的有用吗
自我损耗:为什么囚犯在饭后获假释的概率更高
为什么人有时候会明知故犯
CHAPTER 5 我需要你吗
有真人电影,我们为什么还要看动画片
镜像反应:模仿是人类自我完善的天分吗
共情是生存必需,还是只是一种沟通策略
为什么“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不完全正确
非我族类,其心真的“必异”吗
“人以群分”是保障还是障碍
CHAPTER 6 我们会成为什么
“左右脑分工说”靠谱吗
我们的感官功能能否“更上一层楼”
人类需要AI,还是更需要自身AI化
大脑中的信息能全部保存下来吗
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意识,有没有意义
人类能否创造出新智能
计算机真的能思考吗
意识能摆脱大脑独立存在吗
我们距“超人类”时代还有多远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我们是否可以不靠大脑存在
致谢
注释与参考文献
术语表
译者后记
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版权页
作者简介
推荐序1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推荐序2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
引言 打破65%的传说
第一部分 从认识自己开始
第1章 什么能改变,什么变不了
有志者不一定事竟成
什么能改变,什么变不了
你的身体准备好了吗
自我提升:不看宣传,看效果
测一测你对改变有多大的信心
第2章 人定胜天只是传说吗
驱策者与自助者
特大号自我相信人定胜天
精神疾病领域的药物革命
是药三分毒
你可以超越你的基因吗
第二部分 如何与坏情绪相处
第3章 日夜煎熬的焦虑
内心的阴霾
心灵之舌:什么时候应该忍受焦虑
什么时候不该焦虑
如何减少生活中的焦虑
第4章 大难临头的惊恐
惊恐障碍是生理还是心理的问题
惊恐不是症状,而是疾病本身
认知疗法的力量
第5章 看似无厘头的恐惧
对蛋黄酱的恐惧与加西亚的小白鼠
进化让我们草木皆兵
恐惧症:它们没有危险,但我们恐惧
恐惧是潜藏已久的忧虑
第6章 让人崩溃的不安全感
你头脑中的“影音频道”在播放什么
是因为你的大脑出了问题吗
强迫症是你在用仪式缓解自己的焦虑
第7章 黑暗无边的抑郁
测一测你的抑郁水平
你对抑郁的了解有多少
年轻化的流行病
男人酗酒,女人抑郁
如何应对职场抑郁症
如何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抑郁
第8章 熊熊燃烧的愤慨
测一测你的愤怒水平
愤怒对你做了什么
压制怒气让人更容易生病吗
愤怒让我们伤痕累累
如何应对你的愤怒
第9章 永不消逝的伤痛
是什么伤你这么深
强奸创伤综合征
什么样的人容易受到伤害
告诉我,如何能放下
第三部分 如何善待坏习惯
第10章 错综迷离的性与爱
第一层:你究竟是男人还是女人
第二层:你爱男人还是女人
第三层:乳房、臀部和双性恋
第四层:攻击性、空间感和语言
第五层:性功能障碍
第11章 无休无止的减肥
你真的需要减肥吗
减肥的成功率有多大
自然体重和贪食症
节食与肥胖,谁的危害更大
越来越忧伤的节食者
做个健康快乐的胖子
第12章 让人欲罢不能的酒精
测一测你有没有酗酒的问题
酗酒是一种疾病吗
真的有上瘾人格吗
酗酒是渐进的吗
戒酒有多难
完全戒酒与偶尔小酌
改变:酒精、香烟、毒品
第四部分 勇敢改变,坦然接受
第13章 童年经历对我们有多大影响
内在的小孩:真的要怪童年创伤吗
不怪父母,怪基因
童年的性创伤有多深
镁光灯模式与雪球模式:童年事件的影响
宣泄真的有用吗
“受伤的小孩”该往哪里去
第14章 接纳或改变的界线在哪里
问题的根源到底有多深
改变什么,接纳什么
一生的蜕变从此开始
译者后记
持续的幸福
版权信息
赞誉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序
第一部分 如何让幸福长久
第1章 重新思考幸福 幸福2.0
幸福2.0理论的诞生
从幸福1.0说起
从满意的生活到蓬勃的生活
对幸福的重新思考
幸福2.0的5个元素
满意的生活不是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蓬勃人生
第2章 不反弹的幸福 有效的积极心理学练习
能不能永久地提升幸福感
多想想好事
有效的积极心理学干预
积极心理疗法小试锋芒
第3章 幸福可以持续改善 打破65%的极限
第一个肮脏小秘密:只缓解症状不治愈疾病
第二个肮脏小秘密:传统疗法无法逾越65%的障碍
积极主动式回应
像狙击手那样应对消极情绪
消除痛苦不是全部,更要幸福
实用的心理学vs装饰性的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第4章 接受幸福的感召 从盖洛普主管到《幸存者》的获胜者
出乎意料的成功开端
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第一个魔力要素
职场洛萨达比例vs家庭洛萨达比例
课间活动运动对抗BRAC低谷期
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第二个魔力要素
如何促成教练行业的转变
积极心理学带给你的蜕变
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第三个魔力要素
第二部分 用积极铸就幸福的社会
第5章 幸福是教育的本质 积极的学习力
应该在学校教授幸福吗
减少抑郁的复原力项目
宾夕法尼亚复原力项目
斯特拉黑文学校积极心理学课程计划
澳洲顶级贵族学校中的积极教育
教授积极
嵌入积极
活出积极
用facebook和游戏构建幸福
衡量成功的新标准
第6章 幸福离不开成就 成就公式
一封非凡的入学申请信
重新树立品格的重要性
塑造品格,让世界更美好
成功的要素
心智速度
缓慢的益处
自律
毅力
毅力的好处
构建成功的要素
第7章 幸福是一种战斗力 积极铸就力量
打造一支心理与身体同样健康的军队
110万士兵参加的心理测试
何为GAT
GAT举例
大规模推行GAT
在线课程
情绪健康模块
家庭关系健康模块
社会关系健康模块
精神健康模块
第8章 幸福是怎样炼成的 将创伤转变为成长
战争与灾难造成的心理创伤
那些杀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强大
促进创伤后成长的5个要素
训练军队中的复原力培训师
如何迅速广泛地开展复原力培训
建立心理复原力
实时抗击悲观想法
抓住好事
找到并运用品格优势
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
推广行动
第9章 幸福由内而外 健康决定幸福,还是幸福决定健康
没有疾病不等于健康
无助感、掌控感与健康
为什么死亡率高达75%
乐观程度与心血管疾病
被各类研究证明的事实
积极情绪与传染病
伦理审查委员会
积极乐观是万能的吗
幸福感如何促进了健康
为什么乐观的人不容易生病
积极健康的概念
定义积极健康
心血管的健康资产
运动带来健康,也带来幸福
健康与肥胖
运动,也是一项健康资产
第10章 为幸福而服务 积极的政治与经济
超越金钱
GDP是幸福的神话
修补GDP的遗憾
金融危机中的幸福感
是价值观决定我们的行为,而非道德
乐观主义与经济
用乐观的期望改变现实
51%
附录 了解你的突出优势
致谢
湛庐,与思想有关……
延伸阅读
注释
万物的古怪秩序
版权页
作者简介
献词
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序达马西奥著作五部曲中译本
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
测一测 你对万物的秩序了解多少
前言 感受开启人类文化传奇
第一部分 生命的秩序及其调节
01 人类的状况
02 不似之处
03 内稳态,维持生命兴旺的机制
04 从单细胞到神经系统和心智
第二部分 组建人类的文化心智
05 心智的起源
06 心智的扩展
07 情感世界
08 感受的建构
09 意识河流
第三部分 文化心智的形成与发展
10 文化的诞生
11 医学、延长生命和算法
12 人类现在的状况
13 万物的古怪秩序
致谢
译者后记
注释与参考文献
谁说了算
版权信息
献给
前言 我的地盘我做主
01 深入自由意志的源头——大脑的构造
02 打通思想与行为——左右脑的博弈
03 揭开“意识”背后的奥秘——解释器的力量
04 谁决定了“我”的意志——自由意志的幻象
05 谁决定了“我们”的意志——社会意识的进化
06 人该为自己的罪行负责吗——正义的证据
后记 科学夺不走价值与美德
致谢
注释
译后记
真实的幸福
版权页
Martin E.P. Seligman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赛利格曼
推荐序1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推荐序2 幸福可以学来,幸福可以到永远
引言 积极心理学:增加幸福,而不是减少痛苦
第一部分 什么是幸福
第1章 为什么要幸福
有幸福感的人更长寿吗
爱笑的女人更幸福
积极心理学中的幸福
测一测你的幸福指数,开启美好人生
第2章 幸福的心理学
我的幸福之路
期待与煎熬
够了,治病救人
第3章 幸福的误区
进化排斥积极情绪吗
测一测你的幸福感有多强
有幸福感让我们更聪明
愚蠢的人才幸福吗
有幸福感让我们更健康
有幸福感的人朋友多
幸福和双赢
第4章 怎样才能永远幸福
H:幸福的持久度
S:幸福的范围
C:生活环境
第5章 塞式幸福法则1: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测一测你的生活满意度
切忌沉溺在过去
感恩,让生活大不同
真诚面对你的生活
第6章 塞式幸福法则2:未来不全如你想象
测一测自己的乐观程度
增加乐观和希望
学会与自己争辩
把坏事变成好事
第7章 塞式幸福法则3:抓住现在的幸福
愉悦
满意
第二部分 幸福在哪里
第8章 拉近幸福的六种美德
天生坏,还是环境坏
六种普遍存在的美德
第9章 获得幸福的24个优势
天赋与优势
24项优势
突出的优势
第三部分 用幸福斟满人生
第10章 在职场中寻找幸福
工作的三个阶梯
你像哪位小姐
为什么律师都不是很幸福
对抗律师的不幸福
第11章 结了婚的人最幸福
爱与被爱的能力
如何让关系更亲密
第12章 别让孩子输在幸福感上
孩子的幸福感
建构孩子幸福感的八种方法
年幼孩子的优势与美德
孩子的优势调查表
发展孩子的优势
后记 终极幸福的真谛
塞利格曼自传
版权页
献词
推荐序 希望开创“人类第二个轴心时代”的心理学巨匠
引言 希望之路
测一测 关于积极心理学,你了解多少?
第一部分 起点:初识心理学
第1章 童年:我是父母的乐观主义宣言(1942—1955)
第2章 青春:阶层割裂下的无助与自卑(1955—1960)
第3章 普林斯顿求学生涯:沦为悲观主义者(1960—1964)
第4章 心理学界最轰动的闹剧(1964)
第5章 对习得性无助的研究(1964—1967)
第6章 迈向临床心理学的第一步(1967)
第二部分 成长:从研究狗到研究人
第7章 康奈尔大学:创造力的孵化器(1967—1969)
第8章 宾夕法尼亚大学:确立精神病学的研究方向(1970—1972)
第9章 实验心理学:声名远扬,但无法用于现实生活(1972)
第10章 声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1973—1974)
第11章 英格兰:到一流学府学习临床心理学(1975)
第12章 高级研究中心:研究痛苦,更要研究幸福(1978—1979)
第13章 抑郁症:精神健康远比没有罹患精神疾病更重要
第14章 临床心理学:只有将心理学应用到人身上才有意义(1980—1983)
第三部分 成就:积极心理学的创建
第15章 曼迪:一生挚爱(1988— )
第16章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1989—1993)
第17章 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1995—1999)
第18章 创建积极心理学(1998—2001)
第19章 优势与美德:召唤人性中的善良天使(2000—2004)
第四部分 蓬勃:积极心理学让世界大变样
第20章 耳顺之年:持续的幸福(2002)
第21章 积极心理学的进步和批评(2001—2011)
第22章 积极教育:教出乐观的孩子(1992— )
第23章 中央情报局:我绝不会帮助使用酷刑(2002)
第24章 军队:打造一支心理健康的军队(2008—2017)
第25章 身体健康:乐观会带来健康和幸福(2007—2017)
第五部分 展望:从无助到希望的变革
第26章 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憧憬未来(2008—2016)
第27章 大脑中的希望回路(2016)
第28章 让心理学成为建构幸福的学科
致谢
注释与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追求幸福的相伴
双脑记
版权信息
献给
中文版序 告别弗洛伊德的时代
推荐序一 打开探索脑与心智奥秘的大门
推荐序二 宇宙中最复杂的1.5公斤物质
推荐序三 光辉一日
前言 与聪明人一起度过的美妙生活
第一部分 发现大脑
第1章 投身科研之路
第一次诱惑
我的家族开拓史
从“动物屋”到实验室的本科生活
探索加州理工学院:真人版《生活大爆炸》
学术圈外的冒险
第2章 探索裂脑人
勇敢的医生与甘愿献身的病人
科学界的过去和现在
裂脑研究的起源
学科巨头斯佩里博士
科学发现与署名之争
建立研究基础
第一批影像资料:左右脑差别研究的起始
攻克裂脑猴单手捡葡萄的难题
1981年诺贝尔奖
第3章 寻找大脑的摩尔斯电码
无处不在的大脑线索
临床检测的威力:病人D.R.
新病例,新发现
离巢
渴望自己的实验室
戴维·普雷马克与他的40年之问
与史蒂夫·艾伦一起野餐
分享资源:科学的核心
第二部分 分离与整合
第4章 发现更多模块
大脑的“第22条军规”
东海岸热潮
纽约的午餐与认知失调
改变大鼠和猴子的转轮
初入神经科诊室
向“两个心智”观点发起挑战
比聪明更聪明
拖车实验室
科学家的电影梦
新病人,新发现,新思想
右脑学会了说话
第5章 认知神经科学诞生了
病人为师,探索潜意识
为师之乐,友情之福
有车就上路
从昏睡的兔子到真正的人类
新科技:盲人能看见东西吗?
乔治·米勒与我的人生“新伴侣”
特别的会议,特别的地点
两位波斯纳,各有千秋
脑成像技术确定裂脑手术效果
工作玩耍两不误
再次上路
第6章 开辟裂脑的新天地
简化生活
在树林里搞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杂志》出版了
更多资金,更多研究,更多知识
注意的脑机制
回归注意
脑纹与瑞士人脉
部分分离:半分裂的心智
只有左脑能够听从指令发笑
来自研究型大学的诱惑
第三部分 进化与整合
第7章 大脑右半球有话要说
白手起家:说干就干
轮到病人出远门了
苏醒的睡美人
左右半球差异:从细胞到神经加工
学术圈建设
培养下一代
第8章 科学研究的伦理之争
在汉诺威重新起步:解释器新探
大科学,小校园
纠正科学错误
超越社会规范
让年轻的科学家们自由发挥
重要的人生小插曲:担任总统的生物伦理学顾问
伦理、胚胎与政治
继续前进
第四部分 大脑分层
第9章 涌现心智之谜
百年吉福德讲座
大脑原理一瞥
再谈模块化
神经外科手术室里的个案研究
把玩“涌现”概念及其蕴意
你指的是“附加”还是“取代”?
用计算机学科概念解读神经生物学
为什么说分层是一个有意义的概念
尾声:向更深的问题伸出探索之手
后记 传奇故事远未终结
附录I 我眼中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杰·斯佩里
附录II 认知神经科学之路 我与乔治·米勒的通信
附录III 加扎尼加身边的聪明人
致谢
译者后记
湛庐,与思想有关……
湛庐文化
湛庐文化获奖书目
湛庐文化获奖书目
延伸阅读
注释
当自我来敲门
版权页
献给
赞誉
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
第一部分 起源
01 提出问题
02 生物价值的演化
第二部分 心智
03 心智的起源
04 躯体映射
05 情绪与感受
06 获取记忆
第三部分 意识
07 观察意识
08 构建有意识心智
09 自传体自我
10 关于意识的总结
第四部分 反抗
11 意识的成就
附录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雄性衰落
版权信息
献给
中文版序
小伙子是该迷途知返,重归现实了
前言
写给读者的话
导论
漫不经心,魂不守舍
part1 症状
01 校园里的阴盛阳衰:学业不佳
02 不劳而获的“绝品”男人:过分依赖
03 “纯爷们儿”是种病:高强度社交综合征
04 虚拟世界逞英雄:游戏成瘾
05 像肉虫子一样过活:肥胖
06 把爱情交给色情网站:性欲滥用
07 随时飘飘欲仙:药物成瘾
part2 原因
08 父亲的缺失
09 失败的学校教育
10 日益糟糕的环境
11 奇幻科技助力兴奋成瘾
12 应得感和现实的冲突
13 女性的崛起?
14 父系社会的神话
15 经济衰退,生活成本增加
part3 解决
16 政府能做些什么
17 学校能做些什么
18 父母能做些什么
19 男人能做些什么
20 女人能做些什么
21 媒体能做些什么
结论
科技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相连
附录1
关于男青年的8个问题 ——TED调查问卷结果
附录2
高强度社交综合征量表
译者后记
湛庐,与思想有关……
湛庐文化
湛庐文化获奖书目
注释
《雄性衰落》注释|导论及第1-2章
《雄性衰落》注释|第5-7章
不再害羞
版权信息
作者小传
十周年纪念版序 克服害羞,就是克服自我设置的牢笼
中文版序 害羞是一种可以克服的社交焦虑
引言 害羞:内在冲突导致的社会适应力不足
第一部分 你为何无法摆脱害羞
01 害羞是社交焦虑者的“面具”
害羞:对他人和社交活动感到焦虑
害羞是一种普遍现象
男性真的比女性社交能力更强吗
害羞的不同状态:从偶尔焦虑到无法社交
缺少社交:寻求自我存在的状态
02 害羞者充满焦虑与不安的内心世界
社交躲避者:面对焦虑的反应
极端的自我认知:害羞者的性格特征
是否善于社交:别人眼中的你和自己眼中的你
对事件的归纳能力影响人的自我界定
03 人们为什么会在社交中感到害羞
人格特质理论:基因和遗传的结果
行为主义理论:后天习得
精神分析理论:内在冲突的表现
社会生态角度:情境的作用
其他观点
04 父母和老师:让孩子害怕社交的“幕后推手”
父母的过分期待导致相反的结果
老师的忽视使害羞的情况加剧
焦虑会使记忆力下降
每个人都能摆脱焦虑,走向幸福
05 习惯性害羞者难以逃脱的困境
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无法维持亲密的恋爱关系
06 易被忽视的害羞,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性爱交易:替代稳固的亲密关系
酗酒:借以掩盖自己的无能感
暴力与犯罪:发泄郁积的挫败与愤怒
顺从于社会控制:换取默默无闻的安全感
第二部分 如何克服害羞,有效提升社会适应力
07 第一步:重新认识你自己
发现真正的自己
探索童年和家庭对你的影响
想象你的理想人生
规划生命的落幕
给自己写一封信
08 第二步:坦然面对你的焦虑
测测你究竟有多害羞
造成你害羞的原因
找到你应对害羞的方式
记录你的害羞攻坚战
09 第三步:呵护你的自尊心
低自尊者:自己最大的敌人
理性地与他人进行比较
自我肯定练习
放松自己
10 第四步:提高你的社交技能
重视行动的力量
掌控真实的你和角色中的你
改变行为练习
11 第五步:帮助他人走出害羞的困扰
认同、理解孩子的行为
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了解孩子的友谊关系图
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
给予孩子抚摸和信任
给予爱人自由与自主性
害羞自助小组与害羞诊所
12 塑造人人都具有社会适应力的社会
改变使人缺乏社会适应力的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观念如何使人变得害羞
害羞是文化价值的外在表现
译者后记
笛卡尔的错误
版权页
献给
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
序言 在推理中发现情绪
导论 情绪、感受与躯体
第一部分 悲剧带来的启示
01 盖奇的幸运与不幸
02 盖奇大脑结构探秘
03 现代版的盖奇
04 更多病例证据
第二部分 聚焦情绪和感受
05 一些可能的解释
06 基本生物调节过程
07 情绪和感受
08 躯体标记假设
第三部分 彻底颠覆二元论
09 检验躯体标记假设
10 为躯体服务的大脑
11 推理中潜藏的激情
后记 处于冲突中的人类心灵
注释与参考文献
致谢
译者后记
教出乐观的孩子
版权信息
主编序 乐观的孩子才会充满希望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1:乐观是可以习得的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2:积极的解释风格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3:让孩子学会反驳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4:由内而外的教养
推荐序 幸福可以学习,幸福可以到永远
当代心理学巨匠
幸福几代人的书
第一部分 为什么孩子需要乐观
第1章 悲观在流行
第2章 乐观需要从小培养
第二部分 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
第3章 父母的教养误区
第4章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快乐
第三部分 你的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第5章 乐观小孩的养成规则
第6章 你的孩子是个乐观者吗
第7章 孩子的乐观从哪里来
第四部分 如何教出乐观的孩子
第8章 处于险境的孩子
第9章 乐观教养ABC法则
第10章 让孩子学会解释
第11章 让孩子学会反驳
第12章 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第五部分 最快乐的孩子
第13章 乐观的金字塔
第14章 要乐观,还要好教养
隐藏的自我
版权页
大卫·伊格曼简介
测一测 关于意识,你了解多少?
01 大脑通常是以隐藏模式运行的
什么是意识
人类认识大脑之旅
人类认识意识之旅
02 我们感知的世界都是由大脑构建的
马赫带现象:为什么会忽视明显的事物
变化盲视:为什么眼见不一定为实
运动后效:大脑也会犯错吗
为什么“看”也需要学习
不同的感觉可以相互代替吗
大脑内部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活动
我们看到的世界一定是真实的吗
03 我们的大多数行为是由无意识决定的
内隐记忆:为什么意识无法获取大脑所有的知识
我们与世界的互动是无意识的吗
内隐偏见:能否从个人的行为了解其真正的想法
内隐自我主义:我们为什么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事物
大脑可以被无意识地操作吗
预感到底准不准
大脑能学习所有的知识吗
04 我们体验事物的本能受生理限制
大脑是主动构建还是被动记录现实
为什么我们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
我们对美的感知是无意识的吗
行为倾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05 我们的行为是大脑不同系统竞争的结果
大脑中有多少个“自我”
两党制:大脑是理性的还是情绪化的
电车困境:我们的理性和情绪如何平衡
偏好逆转:为什么大脑会与“魔鬼”交易
尤利西斯合约:为什么我们甘愿受约束
左右脑是合作关系,还是竞争关系
大脑真能分成不同功能的区域吗
斯特鲁普干扰:大脑中存在哪些未知的冲突
解释器:大脑“编故事”是一种自我保护吗
为什么我们会有意识
为什么保守秘密不利于大脑健康
会不会出现“聪明的”机器人
06 对大脑所做的决策进行“问责”不可取
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自主选择
为什么男性容易犯罪
我们是否拥有自由意志
从责备到科学:我们到底受什么控制
为什么追究责任归属不可取
我们能否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
如何训练大脑的冲动控制能力
为什么说生而不平等有利于人类进化
如何更妥当地处罚罪犯
07 大脑不是决定自我的唯一参与者
废黜自我意味着什么
我们真能认识自我吗
我们是否拥有脱离物理生物基础的灵魂
为什么说大脑不是决定自我的唯一因素
译者后记
更新时间:2022-03-10 17: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