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线阅读
会员

青春

韩寒
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7.8万字

更新时间:2013-08-03 04:25:32 最新章节:第53章 纪念母校

立即阅读
加书架
下载
听书

书籍简介

韩寒2011年杂文精选集。特别收录韩寒对于中国年内重大活动和事件的精辟言论。包括“倒钩案”“荆州挟尸要价”“城市,让生活更糟糕”等杂文。同时也收录韩寒在最近一年里的赛车、创作动态,以及他的生活真实记录。包括“必须竖中指”“生活像跳楼一样往下延续”等随笔。
品牌:果麦文化
上架时间:2013-03-01 00:00:00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果麦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韩寒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烟火气里见人情,四季中寻安然,用平凡的日子书写不凡的温暖。一日三餐、一菜一汤,尽是生活的温情修复力。本书精选文学大师汪曾祺35篇传世美文,带你在平凡烟火中找到人生的宽厚与从容,从三餐中读懂家的意义,在四季中感悟生活的温柔。这是一封写给人间的温情信笺,这本书献给每个努力生活的你,愿你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好好生活,慢慢遇见。
    汪曾祺文学9.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一本以国兰为主题的散文集。本书依照当代国兰分类体系,从春兰、蕙兰、建兰、春剑、莲瓣及寒兰六大系列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兰花进行解读,带领读者认知、探索其背后文化意涵。作者经过年复一年对国兰的观察与写生,以独特的诗与画,将不同品类的兰花以艺术创作的形式再度升华,让读者看到,国兰绝非像传统水墨画中一般的千篇一律,每一种兰花,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作者文笔流畅、文意清新,善养兰,又能画兰,手植兰蕙名
    宁大有著绘文学7.7万字
  • 会员
    《墨迹》散文集,内容围绕作者自己的故乡——墨城坞展开。书里有墨城坞的乡音乡情,有迹可循的风土人情。作者身为从墨城坞出去农家儿女,用最朴实的文字记录下了它的踪迹,用这种永恒的方式来纪念它,也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书中有很多场景,是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们所熟知的,无论劳作、玩耍、凝望,甚至离开故土,无论离去的背影还是温暖的相遇,都能从中找到慰藉。
    珂菲文学16.7万字
  • 会员
    作者张守春,是清华本科、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硕士,曾以笔名潇水出版《一读就上瘾的夏商周史》、青铜时代的战争系列。本书是他的散文,其中的感悟和文采,都引人入胜。
    张守春文学5.8万字
  • 会员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与北京、上海、广州有着极大的不同,草根性、鲜活与年轻的城市特点广为人知。本书作者王国华通过个人化的体验和细腻的笔触,书写北方人初到深圳打拼时的点滴、在深生活的感悟,记录深圳街巷故事,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异乡和故乡的对照,将深圳乃至岭南地区一些广为人知的特性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作为一部反映有关城市新移民个人地理嬗变的作品,本书内容展现作者从故乡到他乡的深圳生活,但并非停留于描述
    王国华文学10.6万字
  • 会员
    《莫愁猎火狼烟,前路有高适》是一本关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国风插画随笔集,由“知识放映室”创始人董领和知名国风插画师北册联袂打造,从榜样、大器晚成、乐天派、农民、戎帅、友情、家族、宋州突围八个侧面呈现高适跌宕起伏的励志一生,其中穿插高适众多诗歌作品和38幅大尺幅插画,一并展示高适在逆境中勇往无前的坚韧心态,以及他一心为国的精神向度。
    董领著 北册绘文学6.6万字
  • 会员
    2012年,宋瑞作为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的干部,代表单位驻弯柳树村扶贫。当时的弯柳树村打麻将成风,很多村民不赡养老人,邻里纠纷、打架斗殴更是时有发生。初来乍到的宋瑞先做了三件事,但不见成效。宋瑞意识到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的是心灵的贫瘠和麻木,于是决心探索出一条文化扶贫攻坚的新路子。从此,宋瑞以弯柳树村为家,把百姓当亲人,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抱定一个共产党员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坚定初心和铁一般的信念
    宋瑞文学40.5万字
  • 会员
    本书是张晓风的精选散文集,收录了作者不同时期的经典代表作品。全书分为五辑,以《情冢》《遇见》《念你们的名字》《那人在看画》《初心》五篇文章名为辑名,书写旅行见闻、生命感悟、人间牵绊、生活点滴、古典情怀,诠释着“人生能尽兴就尽兴,不能就留些余兴”的主题思想。张晓风以细腻温柔的笔触描摹世间美好,疗愈岁月沧桑,她的文字能够从细微处洞悉世情,又有悲悯的情怀,那份对身份感的热切追寻充满感染力,让人在深刻的哲
    张晓风文学9.3万字
  • 会员
    “我希望有一列从旧金山开往上海的地铁。”罗衣首部随笔集《在中间》,邀请读者放慢步调,着眼日常细节,感受生命悸动。八十余篇中文随笔,三十余篇英文随笔,她缓缓道来一棵树、一些小饼干、一场雪、一片落叶、一个巧遇的眼神的故事。在中法双重文化背景下,在上海到旧金山的生活变化中,她思索“伟大的正午”“存在与消失”,也把情绪塞进壁橱,让小饼干填满脑袋。这是Z世代的她关于自我、女性、世界、艺术与美的思考。本书也收
    罗衣文学8.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