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利时的哀愁
更新时间:2020-06-15 18:34:53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比利时的哀愁》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借十一岁少年路易斯的视角,勾勒出社会动荡不安的生活画卷与复杂激进的岁月影像。路易斯本是一个爱幻想的敏感少年,然而战争与纳粹统治的现实迫使他直面巨变的周遭世界:亲人邻里疏离,投机分子狂热;谎言滋生,背叛横行,哀伤的氛围漫入世态人情。路易斯观察这些变迁,出入不同阵营的同时也经历自己青春期的躁动。种种情欲与死亡的试炼面前,他能否获得最终的救赎?雨果·克劳斯以率直与激情混融的强韧,借助讥诮的微妙,真实还原了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心理波形图。无论是意识流的奔涌之势,天马行空的意象挥洒,还是烂漫的奇幻色彩,都让小说始终弥漫着不羁的少年情怀。任何分崩离析的时代,总有幸存之光。路易斯正是这微弱的一道曙光,是战争暴力无法毁灭的精神的幸存与成长。
品牌:译林出版社
译者:李双志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译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比利时)雨果·克劳斯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以自己为写作出发点的安妮·埃尔诺,为什么将写作视角反转,投向外部世界?答案就在这本时间跨度长达7年(1993—1999)的社会观察记录中。从波斯尼亚的战争到贫困、艾滋病等社会问题,从巴黎地铁的恐怖袭击到与普通店员的细微互动,埃尔诺试图通过捕捉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量快照,抵达一个时代的真实。时间流逝的感觉不是来自我们自身。它来自外部,来自成长中的孩子,来自搬离的邻居,来自那些变老和死去的人。——《外面的文学3.6万字
- 会员本书是作者在战争期间与家人们的书信集。在家书中,吕多维克讲述了自己的行程,包括从布雷斯特到中国北方海滨的漫长航程、与上海徐家汇耶稣会机构的来往、法军在交趾支那的活动等等,与亲友们分享了经历见闻,表达他对家人、故土的思念。同时,吕多维克记述了联军偷袭塘沽、进入北京、劫掠圆明园等历史事件,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完全陌生之地的数年间对战争暴力的亲身体验,也为我们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圆明园劫难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文学21.6万字
- 会员《鳕鱼海岬》(CapeCod,1865),共约195千字,其中包含注释842条,约52千字。这本书以错综交叠的方式记述了梭罗三次探访马萨诸塞州鳕鱼岬的经历,除了作者例有的精彩风物描写和丰富人文掌故之外,还着力刻画了自然的变迁和人力的渺小,以及自然给人的心灵提供的滋养和启迪。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署在制订鳕鱼岬保护方案时以此书为依据之一,受此书影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也曾推动保护鳕鱼岬的法案。《鳕鱼海文学2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