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男孩就要有男孩的样儿(1)

男孩就要有个男孩的样子,但是现在的许多男孩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失去了男孩应有的风采。

教育男孩要讲求技巧和规则,父母不要因为自己教育上的失误让男孩失去他们应有的本色。父母应该走入到男孩的世界中了解他们,然后对他们进行教导和培养,让他们从小就有一个男孩样儿。

“探险组长”——解读男孩的求知欲孩子都有好学的天性,而男孩则是通过“探险”的形式来体现自己这种天性的。他们对所有未知的事情都很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他们有时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解答疑问,但他们最喜欢的方法还是通过亲自接触来了解这些事物。如果父母保护好男孩这种求知欲望,就会让他们变得更喜欢探索,相反地,如果父母阻止男孩进行“探险”,则会扼杀他们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甚至会让男孩对生活失去兴趣。

其实,男孩喜欢去尝试一些未知和刺激的事物是由于生理原因造成的。男孩的体内有一种名为睾丸素的物质,这种物质使男孩喜欢冒险,即使知道有些事情不合理,他们也想去尝试一下。父母应该在保护他们安全的同时,尽量保护他们的求知欲。

一个名叫小军的男孩对什么东西都很好奇,尤其是关于电。他非常好奇电视为什么要接到墙壁上的插孔中才会有图像,于是他拿了一根小铁丝准备插到插孔中看看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当他正要行动的时候,妈妈发现了他的危险行为。妈妈虽然很紧张,但仍然快速走到他身边,镇定地说:“小军,告诉妈妈你在玩什么呀?”小军回过头告诉妈妈自己的意图,妈妈拉起他的手说:“跟我来,妈妈找另一样东西给你玩,保证比铁丝有趣。”于是,妈妈带小军来到储藏室,拿出一只电笔,并教小军用电笔插到插孔中。当小军把电笔插进去后,灯就亮了起来,电笔拔出来的时候,灯就熄灭了。看到这种现象,小军高兴得又叫又跳。这时,妈妈对小军说:“这只电笔和你的玩具不一样,它是一种检测电线或插板内有没有电的工具,它能防止人们触电。而你刚才用的铁丝是导电的工具,电会通过铁丝到达人的身体,那是很危险的。”小军想了想问:“那为什么用电笔去接触电就不会发生危险呢?”“小军真聪明,妈妈问你,电线的表皮是什么东西?”“塑料。”妈妈回答:“这就对了,因为塑料可以把电包住,所以电不会接触到人体,这样自然就安全了。”小军听完妈妈的话,把铁丝收起来,十分满意地去玩其他东西了。

有些父母在遇到和上面故事相同的场景时,往往会呵斥孩子不要碰电,然后向他大讲电的危险性,但故事中的妈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既让男孩增长了知识,又支持了他的“探险”行为。如果父母遇到类似的情况选择阻止男孩“触电”,虽然这次父母及时阻止了,但男孩还会另选时机再次进行试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不愿意看到的。而故事中的妈妈则是通过帮助男孩做试验让他了解电的危险,以后即使男孩再好奇,也不会用铁丝接触电,而会对电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

当男孩探险的时候,父母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在安全措施齐全的情况下,让他们多接触一些五花八门的事物,这样不但可以满足男孩的好奇心,还会增长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让男孩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小霸王”——男孩的好胜心理每个男孩在骨子里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都梦想成为一个男子汉。争强好胜对男孩来说是件好事,这可以让他们更加上进。所以父母应该鼓励男孩的好胜心理,满足他们成为“小霸王”的愿望。

父母应该知道男孩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理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这种心理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有关,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为男孩创造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如果年龄比较小,可以在男孩起床的时候让他们和妈妈比叠被子等小事,大一点的男孩可以让他们多和小朋友用竞赛的形式学习或玩游戏。当男孩赢得比赛的时候,父母应该对他进行夸奖。这些在成人看来很简单的游戏,却可以让男孩的好胜心一点点增强。

同时,父母还要加强对男孩自信心的培养,如果男孩有了自信,他们就愿意参加各种竞争项目,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并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当男孩在某个地方取得成功的时候,父母要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并不是男孩的每次努力都会取得成绩。当他们在竞赛中失利的时候,父母不要出言讽刺或责备,以免伤害男孩的自尊,让他们失去前进的信心。当男孩受到打击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并用以往的成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让他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在下一次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只有拥有这种好胜心理的男孩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当然,并不是每个男孩都能将这种好胜心理运用好,有时男孩会有好胜过头的现象。

洋洋上小学五年级了,他的脾气不太好,总是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还经常把东西打碎,为此老师多次把洋洋的父母请到学校谈话。但洋洋并没有因为父母的责骂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反而变本加厉地欺负同学。

其实,洋洋欺负同学的行为是一种扭曲的好胜心理的体现,他希望同学都臣服于他,听命于他,并且以错误的方式希望引起成人的关注。根据美国一项对男孩的调查发现,对竞争较激烈的项目十分喜爱的男孩在赛场外也有过分好胜的现象,这些男孩比其他男孩更容易与人发生争执。这与他们参加的运动及周围的人给予的过分关注有关,当他们的行为受到鼓励时,他们就会强化这种行为,甚至把好胜的心理用到赛场之外以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有这种心理的男孩好胜心太重,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为人所接受的,也不明白自己已经伤害到别人。

对待这样的男孩,父母应该给他们灌输正确的好胜思想,不要把与同学打架看成是男孩追求胜利的体现,父母不能对他们放任不管,要把“赢就是一切”的思想从男孩的头脑中去除,否则他们就会把暴力的行为当成是追求胜利的方法。父母要多向男孩灌输尊重别人的思想,规范他们的行为,当他们懂得约束自己的鲁莽行为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父母都要及时给予表扬。

“动画大王”——男孩的英雄情结每个男孩都有英雄情结,而能做英雄也是最让男孩感到高兴的事。虽然男孩心中的英雄形象一直是存在的,但是男孩的英雄梦在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有时只能通过动画片等媒介得以满足,所以男孩个个都是名副其实的“动画大王”。

相信家中有男孩的父母对他们的英雄情结都深有体会,他们总爱像电视中的英雄一样保护弱小,好打抱不平。当看到有高年级的同学欺负小朋友时,他们总想跳出来伸张正义。父母总对男孩的这种表现感到不安,认为他们这样做是不理智的,以后会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其实,父母完全可以放下这种顾虑,因为男孩的英雄情结只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都会幻想自己是个伸张正义的小英雄,当他们看到自认为不公平的事情时,总会想出手“搭救”。而且男孩十分崇拜他们心目中的英雄。

一些家有男孩的父母发现男孩对卡通片中的英雄十分着迷,他们有时会模仿英雄的动作和声音,还会缠着父母给他们买一些关于英雄的东西,这让父母们感到费解。其实每个男孩都想变成大英雄,他们希望被承认。男孩对于动画片的痴迷,让许多父母担心男孩会为此放弃学习,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这样想,因为这些积极的影片形象能教会男孩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

父母可以通过适当引导,让男孩明白所谓的正义不是动手打架,英雄也不是靠打架打出来的,一个懂得运用智慧帮助弱小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父母还要告诉家里的小男子汉,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是英雄的行为,但帮助别人之前先让他想想自己有没有帮忙的实力,不要帮倒忙。

父母可以通过男孩喜欢英雄的特点改正他们身上的缺点。男孩身上可能有许多缺点,父母如果借助他们喜欢的英雄的口气去和男孩沟通,他们往往很乐于接受教育,并按照父母的指示去做。下面的小男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亮亮是一个小男孩,他有赖床的坏习惯,每天早晨妈妈叫他起床总是很费劲。后来妈妈发现亮亮很喜欢变形金刚,于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一天早晨,妈妈对亮亮喊到:“小变形金刚,快来救我,外星人来了……”亮亮听了马上从床上跳起来,妈妈用这个方法让亮亮改掉了赖床的坏习惯。

“我是头”——男孩的竞争心理竞争是男人的本能,一位行为学家说过:“一场比赛结束后,输的男人可能会向赢的男人祝贺,但在这背后,输的男人想的是下次如何把对手打败。”男孩也同样有这种心理,同样是融入到一个集体中,女孩会先想和哪个人成为伙伴,而男孩最先想到的却是哪个人是“头”,不管在什么场合,男孩首先关心的一定是这个问题。男孩有这样的心理恰恰说明了他们有竞争的意识,而这种意识是与生俱来的。行为学家指出,每个男孩都有做首领的愿望,而到一个新领域关心谁是“头”,则是想知道对方的条件,然后与自己的条件作对比后,再去竞争。也有些男孩由于所受教育的束缚,慢慢失去了这种天性,他们变得消沉、自卑。所以父母应该正确认识男孩的竞争心理,并有意识地正确引导男孩与人竞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男子汉。

父母可以告诉男孩,他们想当“头”的心理是正确的,但方式和方法上可能有些偏差,父母要帮助男孩改正不正当的竞争方式,灌输给男孩正确的竞争意识,让他们遵守竞争中的规则。当父母发现男孩竞争的意识过于强烈时,可以巧妙地利用男孩的竞争心理来教育他们,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允许男孩做家里的“头”

父母可以适当给男孩一些权力,让他们偶尔过一下当“头”的瘾,这样男孩会有一种成就感,也会约束自己出格的行为。父母还可以用语言来满足男孩当“头”的心理,例如经常问男孩“小英雄,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虽然有时男孩给出的意见并不符合逻辑,但是父母的询问却会让男孩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2对男孩正当的竞争行为进行夸赞

即使男孩还小,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竞争目标,当他们对父母说起这些目标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敷衍他们,男孩对于敷衍往往很敏感,另外也不要抨击男孩的竞争行为。

刚回到家的明明兴奋地告诉爸爸:“我这次考试超过小亮了,而且比上次提前了4个名次。”“哦,那你现在排第几名呀?”明明不好意思地说:“第10名。”爸爸听后不屑地说:“第10名你就这么高兴了,前进4名有什么用,连前3名都没拿到。”明明听完爸爸的话,伤心地回到自己的屋里了。

明明爸爸的做法是极不正确的,孩子进步了非但没有夸奖,反而用更强大的目标来刺激他,但是孩子得不到认可就很难再继续努力。当男孩超过他们的竞争目标时,会表现得很兴奋,这时父母如果鼓励他们,他们会寻找下一个更强的竞争目标,如果父母打击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往往不愿意再与人竞争从而失去斗志。

3用竞争心理引导男孩做事情

强强的屋里总是很乱,妈妈想让他收拾一下,他却对妈妈说:“您帮我收拾吧,我不爱收拾屋子。”听到强强这样回答,妈妈决定改变问话的方法:“这样吧,我们两个人一起收拾,比赛谁先收拾完,我负责客厅,你负责卧室,好不好?我确信我一定会胜过你的。”“不可能,我一定干得比你好。”强强说着便立刻行动起来,妈妈的激将法成功了。由此可见,父母可以利用男孩喜欢竞争的心理让他们完成一些应该做但不想做的事。只要教育方法得当,男孩会乐此不疲地“工作”。

怯懦男孩——总是被恐惧打败男孩大多喜欢争强好胜,但也有一部分男孩有些怯懦。在生活中他们常常被恐惧打败,内心对事情没有把握,因此做事畏首畏尾,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危险只存在于男孩的意识中。怯懦禁锢了他们创造的勇气,捆住了他们前行的脚步,让他们永远停留在原地。生活中的美好是需要经过个人努力才能获得的,只有让男孩打败怯懦,战胜恐惧,他们的生活才能呈现出斑斓的色彩。

在人生道路上,充满了无数的艰难坎坷,一个人如果从小就缺乏坚忍不拔的气魄,那么必然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远。无论是外部的艰险,还是内心的恐惧,都需要有坚强的勇气去面对,否则只能成为胆怯者。其实男孩的怯懦并不是天生的,这种性格的形成主要源于童年环境的影响。在男孩童年时,家长应特别注意对其性格的培养。

有一只刺猬非常胆小,它整天跟在妈妈的身后,不愿意离开妈妈。有一天,刺猬妈妈生病了,不能出门找吃的,只好让小刺猬出去找一些野果回来。小刺猬非常害怕,但没有办法,只好独自走出家门。

在森林里,小刺猬心惊胆战,总感觉四周危机重重。突然一个毛茸茸的东西在树枝上动了一下,小刺猬吓得不由地大叫:“老虎来了,妈妈快来呀!”转身就想跑。

这时那东西笑了起来,说:“别怕,我是金丝猴,不是老虎。”

小刺猬仔细一看果然不是老虎,它不由地为自己的胆小而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