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宗先生(1902—1962)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学家,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公费赴美留学,考取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南开大学任教。他硕学高德,学贯中西,是一位极富创造力的学者。他的治史特点是“重分析,重综合,重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反对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主张于史料之外,探究真理,讲究历史的实用性。其次是运用整体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跨学科研究的治史方法,特别是主张用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因此,他的历史论著总是高屋建瓴,令人耳目一新。
上世纪30年代雷海宗先生在清华大学讲授中国通史时,系统编选了大量史料,名曰《中国通史选读》,作为讲义发给学生,当时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非历史专业的学生。该讲义气势恢宏,博大精深,通识性强,故雷先生开设的中国通史课程,在当时的清华和西南联大极受欢迎,选课人数极多,常常是“听者盈门,济济一堂”,其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旁听者,不乏后来成为学术名家的吴于廑、何兆武、汪曾祺等人。
雷先生的讲义以史学原典为主体,从大量文献中精选关键部分,整合为一部有机的、系统的中国通史。他在每章每节之前,撰有简明提纲,论断清晰,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节点,以作为读者阅读文献的提示。这些提纲,正是全书的点睛之处,总共不过数万字,却处处充满洞见和智慧。在一定意义上,本讲义代表了民国史家讲述中国通史的一个高度。
因雷先生的通史讲义重在表达观点,语言极其精炼,对于非历史专业的普通读者来说可能稍难理解;且字数较少,独立成书稍显单薄。因此,我们对雷先生的讲义大纲加以增补,命名为《国史纲要》重新出版。这本书与他的通史讲义相比,内容更丰赡,重要观点也得到了史料的支持,仍努力忠实地体现了原作者的学术思想,堪称了解中国历史的理想读本。另外,编者在增补过程中,对原著中不符合当今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了适当加工和润色,以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借此表达对雷海宗先生逝世五十周年的追思,另一方面也是期望能将这本好书带给更多的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民国学者在通史写作上的高度。因编者水平有限,对本书的编辑加工难免有不当之处,诚盼各位读者及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