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易懂的人容易被信任
在竞选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最容易当选的往往都是那些吐字清晰,条理清楚的演讲者。他们的谈吐不凡,用词准确,语言表达能力十分出色。在民意选举中,人们这样说,之所以选择某个人是因为他的话语清晰明白,让自己理解。
FBI特工艾勒根据这些民意调查得出的结论发现,人们普遍认为讲话让他人可以理解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信任。最出色的演讲者,他的演讲内容一定是精简明白的。复杂的话语会让人感觉这个人很圆滑,不值得信赖。
有部著名的电影叫《闻香识女人》,讲的是一个励志故事。剧中失明的史法兰中校对听觉和嗅觉异常敏感,甚至能靠闻对方的香水味道识别其身高、发色乃至眼睛的颜色,故有此片名。
可是艾勒只能无奈地告诉我们,那些只可能是电影中的情节。真正了解他人的方法,不是依靠香水的香味,而是依靠他们在公开场合的言谈。
人的世界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亦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我们生活中与他人的沟通,都是通过谈话达成的。因而,对别人的了解,也是通过与对方的直接对话,或是与他人的间接对话而形成的。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谈吐和用词习惯,这反映了一个人的说话方式。有的人谈吐文雅,用词简洁;有的人谈吐幽默,妙语连珠;还有的人却谈吐间毫无逻辑可言,废话连篇……
在所有的讲话方式中,只有讲话易懂的人才会得到大家更多的信任。这是为什么呢?专家指出,清晰明了的话语会让人们从感知上,获得更多的认同。
那么,让我们看看哪些语言可以让人感觉到信任,哪些又让人心生疑虑吧!
讲话易懂的人性格大方、豪爽,做事果断、干练,分析问题快捷、深刻,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高超,拿得起放得下,说到做到。与他们交流往往能够通过最简单明了的词句来体会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们阐述的内容都清晰明了,因为他们为人耿直,所以话语当然也简洁顺畅。所以,越是讲话容易让人听懂的人,心胸越开阔。他们懂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尽量让语言更加易于接受。和他们交流会让人感觉到信任。
同样让人感觉信任的说话方式还有:
善于使用礼貌用语的人一般都有一定的文化学识和修养,说话有分寸、有礼节,心胸比较开阔,能够尊重他人。他们希望和其他人成为可以交心的朋友,他们的语速可能快慢不一,但言语一定是礼貌的。
善于使用恭维敬语这类人通常具有很好的观察力,适应能力很强,善于揣测他人的心理,体会他人的感情,并且乐于投其所好。他们处事圆滑,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能够很快与大多数人打成一片,而且能保持一段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的典范。
下面这样的人说话会让人产生怀疑,并且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说话复杂难懂的人,他们希望利用复杂的话语让自己显得更有深度,让他人更加的敬仰自己。他们喜欢出风头,喜欢被他人包围的感觉。他们的语言越生涩难懂,他人的好奇心就会越大。他们也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好奇心理,哗众取宠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讲话迅速的人,通常会伴随着紧张的情绪。他们做事也常常义气用事,很少深思熟虑。而且,他们有很多的信息想要和他人分享,他们需要适当的途径发泄。这种人大多能说会道,但总是因为太心急而让他人听不清楚自己的话语。
说话欠缺逻辑则往往是缺乏理性逻辑思考能力的表现,这样的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想法和建议。他们不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不懂得顾忌别人的感受,然而自己又没有适当的逻辑理论,因此办事能力不强。
说话喜欢拖泥带水的人也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本身的性格比较软弱,且责任心不强,遇事容易逃避推脱。在一件事物上他们的感性因素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理性因素。这样的人大多心胸狭窄,整天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做计较。他们虽不满于现实,却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并且喜好墨守成规,不去寻求突破和改变,在自觉地等待中耗费光阴,容易心理失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最让人信任的人还是说话易懂的人。他们的语言多半是优雅而明朗的。艾勒告诉我们,说话的语言和方式,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素养,而高素质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信赖。
与陌生人接近的攻心技巧
由于工作的性质,FBI特工必须经常深入到各种各样的社会领域打探消息,获取情报。
在调查中,他们并不能表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而是需要刻意地乔装一个身份。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融入那些群体,获得可靠确切的情报;也是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他们必须如此,恐怖分子可不是“省油的灯”,与他们打交道必须加倍小心才行。
FBI特工需要不断以新的身份打入各种社会关系内部。与此同时,还必须不断地接触陌生人,与他们建立联系。被FBI特工盯上的人,即使非常冷傲,不愿意接纳陌生人,他们也总是能找到与他们建立友谊的方式。
FBI特工是如何同陌生人拉近距离的呢?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秘诀,即通过眼神。他们能够在三秒的对视时间里让对方对自己产生一定的认识,并产生愿意与自己交往的意向。
FBI特工对此给出了进一步的解读:
第一秒,完全是一个巧合。因为你看别人的同时,别人也会看你,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偶然间的眼神碰撞。
第二秒,彼此往往会陷入回想和思考:“我认识吗?”潜意识里,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如果这个人与你心中欣赏的类型比较符合或是相似,你就会想:“这个人我在哪里见过吗?”“这个人对我有兴趣?”这种体会似乎是一个过程,实际上却是转瞬即逝,也就是一秒之内就可以完成。
第三秒,是对方最后的耐心。大多数情况下,在经历了前两秒的短暂却清晰的历程后,都会以彼此的目光抽离为结束。因为你已经在前面得出判断:“我不认识!”“我没见过!”
无论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还是就人际交往的实际经验而言,想要快速地获得陌生人的信任,大概并不比中大奖更简单。因此,大多数人对于不断地结识陌生人并与他们产生联系会心生抗拒。
不过,FBI特工约瑟夫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想要与陌生人做出进一步的沟通,或是立即得到陌生人的信任,第三秒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根据对人们交际的信任度进行的研究能够得出结论,在陌生人最初三秒的搭讪话语中,对方内心便已有了定论,余下的时间不过是在进一步强化印象。并且,这种“这个人与自己无关”的想法,是可以通过你的积极反应来改变的。
与此同时,想要留住更多关注的目光,通过刻意的表现是能够实现的。所谓积极的反应,可以包括:友善的微笑,主动搭讪,首先伸出友谊之手等。所谓的刻意表现,包括:投其所好,主动帮忙,热情赞美等。这表明在交际中,第一时间内吸引对方注意以及第一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是的,也许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面对茫茫人海时,不管遇到什么人,总是会怀着毫不在意的目光擦肩而过,一脸漠然。你不关注他们,他们也不会记得你,彼此永远都是陌生人。然而对于FBI特工来说,这样的做法是绝不允许存在的。他们总是迫切地在陌生人中寻找可能的目标,因此,他们总是主动出击。
约瑟夫用他的成功交际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当你首先友好地与他人交谈时,对方会保持平和友善的态度与你对谈。如果你想与对方打交道,这就是彼此熟悉的前提。
也许你会惊叹约瑟夫出色的交际能力,事实上,他们都接受了专业性的训练。集训中有一项叫做“三秒钟陌生人游戏”,其目的是帮助他们抛开面对陌生人时的冷漠和羞涩。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习方式,类似于时下的一些相亲节目: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舞台中央,独自面对24个陌生异性的挑剔目光时,你能做到自信的与每个人进行眼神交流,并且准确地传递“我想结识你”的交往信号吗?
不要忘了,聚光灯下,你将无所遁形,你的一举一动都被大众审视,不容有失。也许在生活中,你可以对站在你身边的所有陌生人都不屑一顾,但是当你真的有机会站在这个星光灿烂的舞台中央时,面对另一侧的24位异性,在你必须对自己做些改变、展现自我以博取她们的青睐时,你还会觉得只需要迈着自己的步子从她们身边经过就可以了吗?
通过训练经验约瑟夫认为,上述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在最初的时候,你会很快地察觉到自己所陷入的窘境:当你想要在陌生人面前表现的时候,天呐,你竟然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当你真正想做这件事情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底气,内心的慌乱犹如开水般沸腾。接下来,站在舞台中接受审视的人,通常都会因为即将面临被选择而出现压迫感。此种压迫感有别于纯粹的紧张,它能够帮助你在短时间内发现并去除令人厌恶的坏习惯,由此造成的惊心感受,以及面临被选择而需要的自信与勇气,它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提醒并敦促你彻底改正。
最后,当你通过一次次这样的锻炼找到自信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在交际中的表现,远比你想象的要好。
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的“迅速响应法”
什么样子的回应方式能够让他人快速记住自己呢?FBI特工凯利结合以往的经验得出结论:在与人交流时,迅速做出响应,会让对方加深对自己的印象。
凯利是一个懂得快速响应对方的人。组织将凯利派到基地组织潜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和地下的恐怖分子建立了良好关系。凯利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连恐怖组织的头目都想要会一会他。
恐怖组织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凯利是如何和人沟通的呢?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凯利的脑袋的确比普通人转得更快些。每当他人说完一句话时,凯利总能快速响应对方。而且听上去一点差错也没有,的确是经过了认真地倾听得出的结论。
那么我们如何向凯利学习,做一个能快速响应的人呢?凯利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并不需要强大的记忆力或者反应能力,只要记住下列几点,就足可以让他人相信,你是一个认真倾听他的人。每个人都渴望被重视,积极响应的人自然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快速地肯定
生活中,我们都会这样认为,那些在你说完话后积极回应的人,就是倾听你话语最认真的人。而那些回应慢半拍的人,往往会再问你一句:“刚才说什么了?”“不好意思,我刚才没听清楚。”事实上,当对方说出此类慢半拍,而且试图掩饰自己走神的话语时,他之前绝对没在听你说话。
对方有没有在听自己说话,其实诉说者自己是能够感受到的。因此,试图掩饰自己不认真的人,在诉说者的心里已经大打折扣了。而迅速响应的人他们激烈的回应和肯定的态度诉说者也是能够感受到的。人们都会青睐能够快速回应他们的人。
当你在倾听的时候,要给予他人快速的肯定。就算意见不和,也要先表扬和肯定他人的意见,然后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意见。但是,肯定对方的速度一定要快,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对方,你在倾听他的意见。
积极回应
什么是积极回应呢?当对方发表完一个观点时,有效地和对方互动。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演讲者最愿意面对的就是和他有互动的人。他会认为自己的话语得到了对方的重视,并且能在彼此的对话中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容。
积极的回应对方会让对方感到非常高兴,认为你是他忠实的拥护者。因此,他也会更加愿意与你交流,了解你心里的想法。双方有效的沟通,是建立在彼此积极的互动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不断的交流,也会增进感情,建立信任感。
积极的回应很简单,就是当对方结束一段话后,和对方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对方,彼此有一个言语的交流。与单纯的肯定对方不同,它要求你更多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到里面,彼此实现心理的沟通。
点头示意你在听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觉得对方诉说的时间很长,一时间自己也凑不上话。这种时候,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在倾听,并且做出迅速的响应呢?其实,当对方说得很尽兴,而你又插不上嘴的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微笑着点头示意。
当一个人说了很长时间后,他自己会有一种意识:他会很害怕自己的长篇大论让对方失去兴趣,可是自己又实在忍不住想要接着说下去。他往往会不时地注视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表现得很疲惫,那么他心里就会很沮丧。但如果对方表现得很愉悦,并且总是点头示意,那么他会觉得自己找到了好的观众,下次聊天也会找这个人。
点头示意虽然没有过多的言语交流,但却传递给了对方一个信息:你很尊敬他,并且愿意倾听他的话语。对方会认为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因为当他需要倾诉的时候,你一直都陪伴在身边。如此捧自己场的观众,对他的印象当然比他人深刻!
以上三点,就是凯利的迅速响应法。但我们同样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一系列的动作,它们可能也会让对方印象深刻,只不过是“负”印象分。
1.回应慢半拍
“什么?”“啥?”“噢,那个啊!”……这些词汇在心理学上被划分为社交上的“自动防卫句型”,其功用往往是填补由于自己没反应过来而造成的停顿时间,以及企图借此来掩饰和化解自己刚才没注意听而给对方带来的尴尬。
2.东张西望
无论是旁边有人咳嗽,东西掉到地上的声音,还是远处传来的刹车声,可以说只要稍有动静,他们的视线就会马上转移。看起来似乎是随便什么事在他们看来都比你说的话有趣,事实确实如此,他们的确对你的话不感兴趣,甚至是对你所采取的方式不屑一顾。
3.不经意玩弄手边的东西
有些人虽然是一副在听你说话的样子,但是他的手却一直不停在动,一会把玩手机,一会碰碰水杯,一会又用笔写起了字……这实际上意味着虽然他在极力地配合你,但是内心早已非常烦闷了,恨不得这场谈话能够马上结束。
4.中途打岔并且转而说些不相干的话题
有些人会在谈话中积极地和你互动,但奇怪的是,他们和你互动的话题往往与你正在说的差之千里,像是打岔一样,把话题转向了他们感兴趣的方面。比如,你才刚说到你买了某个品牌的家居用品,对方兴冲冲地说:“不错啊。”然后还没等你具体说,他们就将话题自然而然地转移了:“你有没有听到一个消息……”
所以说,快速的响应是一门技巧,如果想要对方对你印象深刻,一定要努力练习。
适当从众,拉近与对方的距离
现在的人们崇尚民主与自由,希望有独立的观点和自己的主张。人们往往不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喜欢自己做决定。但FBI特工的经验是,适当的采纳他人的意见,服从大众的思想,有助于拉近和对方的距离。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需要和不同的人交流和沟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但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适当地从众,才能更好地在人群之中立足。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个实例:
汉斯在人们心中是一个独来独往的人,对于事情他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看法,他从来不会跟随大家的意见,不论做什么他都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例如,在汉斯所在的高中,篮球是一个很受欢迎的运动,篮球社也是最受尊敬的社团之一。但汉斯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玩篮球的人大多是哗众取宠,篮球只是用来炫耀自己的一种手段,没有任何值得尊敬的地方。
再比如汉斯的同学普遍认为历史是一门非常令人头疼的科目,没有人会喜欢这个学科。汉斯的想法仍然和他人不同。他认为历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学科,根本用不着头疼。
因为汉斯对问题总是有不同见解,久而久之他和大家的距离越来越远,几乎没有人愿意和他走在一起。
但在生活中,汉斯也需要朋友,需要一个集体作为自己的庇护。但是一向独来独往的汉斯怎样才能融入到大家这个集体中呢?汉斯的母亲知道汉斯的问题之后,送给了汉斯一句话:“适当从众,可以让你和大家走得更近。”
汉斯记住了母亲的这句话,他改变了自己的作风。他加入了人们心中最受欢迎的篮球队,当大家抨击某个学科的时候,他也不再发表另类的意见。他主动和大家坐到一起,聊一些大家喜欢的明星,以及杂志之类的。几周之后,汉斯惊奇地发现他的人缘变好了,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他交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适当地从众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人们都会根据不同的喜好划分不同的族群。例如,在大学里,我们会发现关系好、谈得来的几个人会成为一个小团体,和他们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往往很难融入到他们之中。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加入到这个团体,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的意见和这个团体的想法一致。
人们喜欢同和自己想法一致的人交往,因为这样做双方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话题和互动。跟随大家的意见其实就是为了找寻更多的能和大家交流的话题,能够更好地被一个集体接受。总是固执己见和大家思想脱离的人,很难找到和大家交流的话题,自然就会被这个集体排除出去。
但是适当从众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要正确从众,跟随大家正确的观点。为了更好地融入集体,我们需要放弃自己的观点,但如果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下去,不要为了刻意迎合大家而放弃真理。
例如,在近代的中国,有很多思想进步的青年抱有革命的思想,希望建立民主国家。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封建君主思想。那时候,如果这些青年为了不和社会脱节而放弃了进步的思想,那么中国的历史就很可能要重新书写了。
所以,在适当从众的问题上一定要仔细斟酌,知道什么应该遵从,什么不应该跟随。不过适当从众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攻心计策,这个方法可以让自己快速地融入到他人之中,让他人喜欢上自己。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和自己有同样意见,志同道合的人。因此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喜欢自己,做到和他志趣相投就可以了。
如果想拉近和对方的距离,适当从众是个不错的选择。
“4分钟”内散发你的最大魅力
“一个人对你的印象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便已经确定了。”这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而是专家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当我们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时候,对方在4分钟之内已经对我们做了判断。
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喜欢让对方做自我介绍,考察对方能否在几分钟之内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其实,只依靠对方初步的自我介绍来判断一个人是很不公平的。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很有能力,但是不善表达,错失了应该属于自己的机会。很多人也会痛心疾首,认为短短的几分钟并不能完整地展现出自己的全部性格。
FBI特工的培训师佐罗告诉我们,几分钟的自我展示,既是一个机会,同时又是一个挑战。而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你学会如何在几分钟内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你就是胜者。几分钟的印象有好也有坏,对方可能无法看到你所有的优点,但同时对方也看不到你缺点。你不需要完全展示出你的优点,但你一定不能表现出自己的弱势。
那么在4分钟之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下面就让FBI特工从肢体和语言两方面为我们讲述,应该如何在短时间内,散发自己的最大魅力。
在FBI特工眼中,肢体动作透露着一个人潜在的所有想法。而经验丰富的招聘者,也能够通过应聘者的肢体语言,看出这个人的生活习性。如果你想要表现出自己的魅力,就要做十足的准备。
在和他人初次见面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着装和配饰是否得体。初次见到对方,要主动握手问候,握手的力度要适中。过重的力度会让人感觉到压抑,而过轻的力度又会让他人感到没有受到重视。
其次在讲话的过程中,要注意真诚地凝视对方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透过眼睛,你可以告诉对方你很希望和他交流。而不断的眼神交流,也能够让对方感觉到你很真诚,是个随和大方的人。
当对方阐述自己的看法时,要认真倾听,理解对方话语中的重点以及主要的思想。在下次回答对方的问题的时候,用最快的时间说出你的准确答案。
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自己的表情。面带微笑,微微颔首,双手自然地放在身体两侧,或者将一只手放在腹部。专家指出,这是一种表示谦恭同时又不失威信的姿势。双腿站立的时候,最好双腿伸直,两腿微微分开一些距离。这个姿势是为了向他人展示自己顶天立地的形象。
同样在介绍自己的同时,要配合一些符合自己性格的动作。例如张开手臂表示开朗;双手搭在腹部,身体稍微前倾表示恭敬。但要注意,随意拨弄头发,或者摇晃自己的双腿都是不雅动作,会让人感觉你很拘束,无法放开自己。同时,来回摆动的双手,会让对方感到你的态度很不认真,没有在乎他。
言语是我们和他人沟通的主要途径。肢体是人们性格的一种无声表达,而言语则是真真正正对方听到的内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判断,也主要看对方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他通过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思想。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他人进行着对话。FBI特工约瑟夫总结让他人喜爱的语言就是:简洁、清晰、洪亮、礼貌。约瑟夫认为让人产生好印象的言语,一般都具备这四个特点。
短短的4分钟是不能够将你全部的人生经历说清楚的。因此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提炼,使自己生命中的精华部分被对方知道。但在提炼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精华的部分最好也是对方喜爱的。
例如,当一个人去应聘管理职位时,他就要提炼出自己管理方面的那部分精华。告诉对方自己曾经做过哪方面的管理工作,取得过怎样的成就。也许他在音乐和绘画等方面也有很多成就,但对方要听的不是这些。如果时间充足的话,他可以多介绍一些别的经历,展现出自己的多才多艺。
言语的内容除了简洁,还应该做到清晰。流利清晰的表达,可以让对方在短时间内了解你所说的内容。言语含糊不清的人,很容易就让对方失去倾听的兴趣。而清晰的语言,有助于对方更好地接收你的信息,并且更容易在大脑中做出反馈。
洪亮的声音让人觉得底气十足,而微弱的声音会让人觉得有气无力,如果是让你选择,你是倾向于底气足的人还是毫无生气的人,答案显而易见。洪亮的声音会让他人记住你,并且在回忆你的过程中,想起你所说的内容。发出洪亮声音的人,也会给人一种坦荡荡的感觉,使对方乐于与其交往。
也许简洁或者清晰的言语需要反复的练习,也许你的声音天生就比较小。但礼貌的言语却没有那么艰辛和为难。只要在说话的过程中,加入一些礼貌用词就可以了。例如,初次见面的时候,要说“您好,先生。”在对方提问或称赞自己的时候要真诚地表示感谢。当有人不经意打扰你或者出现突发事情时,要懂得说“没关系,不要紧。”礼貌用语的表达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言语礼貌的人,会给人优雅的印象。
通过上述的介绍,你知道如何在4分钟之内,散发自己最大的魅力了吗?
初次见面谈话时间不宜过长
FBI特工约瑟夫在教授我们攻心技巧的时候,特别向我们提出了一点,即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要控制好时间,交流的时间不要太长。心理学家经过调查得出结论,一方是否决定和另一方进行深入的交往,与初次见面的印象有很大关系。第一印象越好,另一方愿意进一步交往的意愿会越强烈。
很多人在初次交往的时候,都喜欢长篇大论,和对方说个不停。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让对方记住自己,并且愿意和自己继续交往。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在初次交往的时候,彼此之间都不熟悉,是彼此试探的阶段。
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会让对方感觉很压迫,不愿意继续倾听。一般初次见面是出于礼貌和对方打招呼,然后在之后的时间里继续交流,进而更深入了解彼此。
比尔是一个老光棍了,年纪不小的他到中年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女朋友。他的父母和朋友都很着急,帮他介绍了好几位女性,但是都以失败告终。比尔自己很纳闷,他事业有成,待人诚恳,为什么就是无法得到女性的青睐呢?
这次,比尔的朋友又为他介绍了一个女朋友,这次朋友陪同比尔一起去“相亲”。朋友给比尔介绍的女朋友性格温婉,看上去很随和。谈话开始进行得不错,但渐渐地比尔的朋友看出了问题。
比尔一直在滔滔不绝地说话,而且完全没有结束的打算。刚开始的时候,介绍的女性还愿意和比尔交流一些,但慢慢的她便不说话了,表情也变得不自然起来。但比尔完全没有意识到对方的情绪变化,仍然热情地和她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相亲”结束之后,女方便没有任何讯息了,比尔这次的相亲又失败了。
和比尔同去的朋友是个心理学家,他告诉了比尔他失败的真正原因。他对比尔说:“亲爱的朋友,这次和你一起,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你相亲总是失败了。在初次见面的时候,你交流的时间太长了,这是初次见面的大忌。”
比尔认为多和对方交流会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了解,是自己对他人热情的表现,怎么反而成了一种忌讳呢?比尔的朋友便作出了解释:“在初次见面的时候,双方都不了解,这个时候人们是不愿意过多透露个人信息的。而且,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不会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和对方交流太长时间。人们不愿意在陌生人的身上浪费过多的时间,同样也不会希望对方耗费自己的时间。还有一点就是,相亲要保留一些神秘感,将自己的信息过多的透露给对方会失去这种神秘感。”
可以说,比尔相亲失败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在初次和对方见面的时候,与对方交流的时间总是过长。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都怀有警惕心理,不会完全信任对方。如果对方总是和他们交流,扯东扯西,他们会在心理判断此人不踏实。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80%的人在熟人面前都十分健谈。但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我们遇到的多数人都是文静且不善言辞的。这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只会在熟人面前说很多话,对于不熟悉的人,他们是不愿意多说话的。人们在面对不熟悉的人时会产生一种胆怯的心理,如果对方总是和自己说话,会加重这种心理。
在参加家庭聚会的时候,人们最害怕的不是严肃的大家长,而是一直拉着自己说不停的三姑六婆。可以说这些和自己不熟,却总是问东问西的人最让人害怕。人的谈话总是围绕着自己,但对于不熟悉的人,人则不喜欢对他们讲述自己的事情。
初次见面的时候,交流的时间不要太长,问的问题不要太多。当你和另一个人不是很熟悉的时候,不要强拉着对方和自己长时间地对话,这样只会让对方对你产生厌恶。当你和对方熟悉了之后,对方会主动和你交流的。在今后的时间里,交流的机会多的是,不要全部挤在初次见面上。懂得控制初次见面的对话时间,是和对方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无论何时都要为“下一次”作铺垫
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的馆训是:“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哈佛大学不仅培养出了数量众多的商界奇才,还提倡每个人要养成勤奋的习惯。而在勤奋中,有一环很重要,那就是永远为“下一次”做好准备,让你的勤奋持续下去。
FBI特工每天都必须到达指定的地方,开始调查工作。甚至在别人休息的时候,他们也要抓紧时间工作。恐怖分子的计划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状况,他们需要一个全局的概念。因此,无论在什么时刻,他们都深刻地明白,要为“下一次”做好准备。
我们一般的思维模式是,做完一件事,这些事情就告一段落了,漫长的休息等待着自己。但FBI特工从不会这么想,他们知道“明天”将是“今天”的延续,必须要把一切布置好。当他们缉拿一个犯罪团伙的时候,最先想到的不是大功告成,而是如何顺藤摸瓜,做好下一步战略。
他们每抓捕一名恐怖分子,都要为此付出辛勤的劳动,日复一日不断地进行搜证工作。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察言观色的高手,也同样离不开他们未雨绸缪的思想。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进步,累积经验,每一天都在为下一步做周密的计划。可以说,恐怖分子之所以会落网,正是他们一次次的辛苦规划,最终付出实践得来的成果。
阿莫斯·劳伦斯说道:“使整个事情获得成功的秘诀在于,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而另一些人做事习惯于一直拖沓,直到时代超越他们,并把他们远远甩到身后。”
FBI特工约瑟夫指出,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最容易染上不良的习惯,就是遇到事情不知道做出周密的计划,做事没有章法;或者是已经做出了决定,却仍然瞻前顾后,畏首畏尾,不愿意采取行动。因此,他们渐渐的丧失了自信心,越发优柔寡断和拖沓,错失了无数良机。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做出充足准备的人,才会得到上天的恩赐,并且抓住时机利用它。对于他们来说,每份情报都不容忽视,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情报做出精准的分析,并且做出下一步的计划,那么很有可能会错失抓捕恐怖分子或是阻止恐怖分子行动的良机。然而对于年轻人来说,最摧毁创造力、消磨意志,并将导致人生平庸的事情,莫过于不懂得未雨绸缪,为自己做好铺垫。
很多人都不喜欢订计划,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最终总是会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但往往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才会后悔,自己没有早做打算。人们总是容易后悔,后悔为什么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没有好好的珍惜对方。其实,这些后悔的本质在于人们都是得过且过,没有做长远的打算。他们没有为“下一次”做好铺垫,自然也不会得到想象中的结果。
FBI特工在任何行动中都会制定详细周密的计划,而且他们的每一步计划都会实行,即便他们的计划总是在不断调整中,他们也会按照最新的计划行事。因此,他们的工作总是能够卓有成效地进行。
每个成功者内心都能理解这样一句格言:“不懂得做好下一步的打算,等同于死亡。”FBI特工必须接受大量快节奏的工作,并且把它们有条不紊地做好。因此,他们更重视效率,重视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做出规划。
在成为FBI特工的第一课中,他们已经获得这样的信息: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都拥有雄心壮志,为什么很多人却终其一生仍旧碌碌无为?事实上,他们并不是没有成功的能力,而是他们一直在等待,不懂得自己去创造机会。这种情况在FBI特工身上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无论他们的情绪、状态、条件怎样,每一位特工都被要求及时跟进自己的工作,要做出下个任务的计划安排。
维稳是每个FBI特工的责任,是为了保护更多人免受恐怖主义的威胁。反恐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FBI特工在工作中常常要面临很多困难。FBI特工的实际经验表明,一件看起来很难的事情,只要将它一点点分解,在开始的时候做出规划,那么它就会被轻松地解决掉。
FBI特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都会被告知抓捕恐怖分子的顺序。在他们的眼里,任务是一个连贯的行为,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好了铺垫,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他们的字典中,有一句话那就是:永远为明天做好准备。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应该学习他们的这种思想。不能傻傻地等待事情的发展,要提前做好准备。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为下一次做好铺垫。其实,每一次的成功,都是由之前的无数次准备积累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