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战后德国与中东欧的关系
- 杨烨 高歌主编
- 3304字
- 2025-04-03 19:08:54
序言二
杨烨教授请我为本书写一个序,谈谈冷战后中东欧国家与德国关系的演进,并展望一下这组关系的未来。本人非德国研究的“局内人”,自然不能对德国问题说三道四。但作为中东欧研究的爱好者,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东欧国家与统一后德国关系演进有些肤浅的了解,也有一些“局外人”的思考,因而愿意在这里闲话几句。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个德国的统一和中东欧国家开始大规模全方位转型,德国和中东欧国家开始致力于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政治、经济关系和构筑安全环境。但这种关系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战争、领土变更、德意志族人问题、欧洲一体化等多种因素影响。
统一后的初期,德国没有针对中东欧国家的系统性政策。德国一度担心这样的政策会引发英国和法国等欧盟伙伴对其“政治抱负”产生担忧,也担心中东欧国家因与其存在历史问题而对其心存疑虑。但很快,随着中东欧国家转型的大规模展开,德国着手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打造与中东欧国家的新型关系。
在政治上,统一后的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德国相关的问题上采取了正确的立场,正式承认奥德-尼斯河为德国和波兰的边界。与此相关,德国政府也不支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部分东欧国家驱逐的德意志族人“回归(中)东欧”的要求(赔偿土地和财产),借此实现了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和解。
在经济上,统一后的德国向转型中的中东欧国家提供了慷慨援助[1]。随着与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今天的德国不仅已经成为中东欧国家最重要的外贸伙伴和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而且与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建立起产业链,将部分中东欧国家企业纳入德国的市场体系和标准之中。
在外交上,德国积极推动北约和欧盟向中东欧地区扩大。这不仅大幅增加了中东欧国家对德国的政治好感,也奠定了冷战结束后中东欧国家与德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是德国等西方国家对这些国家转型的一种特殊援助形式。
二十多年来,中东欧国家与德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事务的联系不断增多且日益加强,德国对中东欧国家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未来德国与中东欧国家如何发展取决于德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未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相互认知和定位。
近年来,随着欧盟发展中的经济和政治事件接踵发生,凸显了德国在欧盟中作为重要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器的作用。2009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德国是欧盟中少数经受住危机巨大冲击的成员,显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救助能力。同时,为防止欧盟再出现类似的危机,德国力主,只有在解决欧元区财政政策各自为政的问题之后,才能发行统一的欧元一体债。在德国的坚持下,欧盟在2011年12月召开的峰会上通过了《欧元附加条款》,这不仅为欧元区的保存和欧元的继续存在提供了新的可能,也凸显了德国在欧盟决策中的主导地位。2016年6月,英国决定退欧,德国在欧盟内失去了一个重要的盟友,但德国领导人坚定地表示,德国不仅不会受英国退欧的影响,还会坚定地与其他愿意留在欧盟中的国家一道,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这不仅给其他成员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彰显出德国作为一个欧盟大国的政治担当。德国的经济影响力及其在欧盟重大历史关头表现出来的坚毅的政治意志,使不少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坚信,德国已经成为欧盟不可或缺的国家。如今,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并不担心德国变得更强大,而是担心其不作为。
在不断拉近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同时,德国在2014年开启了继续推动欧盟向西巴尔干地区扩大的所谓“柏林进程”。德国希望通过帮助西巴尔干国家入盟,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进而使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涵盖整个中东欧地区,以此进一步降低俄罗斯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与此同时,德国对中东欧国家的认识,特别是对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在德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经过二十多年的转型和发展,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欧盟中的中东欧成员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在政治上,中东欧国家,特别是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在欧盟诸多重大问题上的立场日渐鲜明,甚至公开与欧盟官方立场相左。近年来,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领导人不断呼吁欧盟进行实质性改革,要求将决定成员发展道路的“主权”从布鲁塞尔返还给欧盟成员;在入盟后选择发展道路时,匈牙利和波兰等国家剑走偏锋,尝试在欧盟框架内寻找适合本国发展的“民族道路”;在难民问题上,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拒绝接受欧盟关于成员的难民分配方案,坚称欧盟的这一政策不符合本国利益,将大批难民拒于国门之外;在跨大西洋关系方面,不少中东欧国家在北约框架之外不断增强与美国的双边安全联系,成为跨大西洋关系中的一道新的风景线。在经济上,随着转型不断深化,中东欧国家日益融入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或欧洲经济圈之中,多数中东欧成员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欧元区国家,正在成为欧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英国退欧的确给许多中东欧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也使部分与英国具有相同政治理念的中东欧国家失去了一个“政治盟友”。但英国退欧也给了有政治抱负的中东欧国家一个难得的机会,使它们得以重新发现和评估其在欧盟中的合理位置。客观地说,虽然以维谢格拉德集团为代表的中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力相比过去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还没有成长到可以在欧盟中“独往独来”的程度。要在欧盟事务中有所作为,中东欧国家必须要有欧盟大国的默许和支持。2008年以来,欧盟的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变故使德国事实上成为欧盟政治和经济方面最重要的国家。虽然德国“不情愿”地获得了欧盟的“核心”地位,并导致“欧洲的德国还是德国的欧洲”这一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热议,但德国至今一直理性地遵守其多边主义外交实践的信条:在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进行多边合作。因此,中东欧成员未来将很可能更多地将德国视为其政治盟友以便在欧盟内部有所作为。同时,鉴于中东欧国家日益增长的影响,在欧洲一体化的某些重要政治关头,德国亦可以将中东欧国家视为可以依赖的新生力量。果真如此,中东欧国家可以在欧盟内部发挥某种政治平衡的作用。
当然,中东欧国家与德国未来关系的定位和发展也面临若干挑战。在政治上,德国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在欧盟扩大的同时亦主张欧盟内部国家间关系不断深化。虽然德国面对英国退欧“处乱不惊”,但外界对德国有关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相关表态的解读是,德国意欲与欧元区核心国家一道先行发展,形成事实上的多速欧洲。目前,欧盟中的多数中东欧成员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依然游离于欧元区之外。如果德国倡导的多速欧洲成为欧盟一体化进程的“新常态”,不仅会使多数中东欧国家处于不利的位置,而且,它们同欧盟决策中心的关系将被以德国为核心的欧元区国家所左右。这不符合要求“主权”回归的中东欧国家的利益,也会挫伤其继续趋向和追赶欧盟的积极性。
在经济上,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其后的经济危机暴露出中东欧国家的经济脆弱性,以及对德国市场的依赖性。随着日益增多的中东欧国家进入德国经济圈,并不断强化这种经济联系,德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中东欧国家经济发展的风向标,这种依赖在未来会多大程度上有利于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一个未知数。
在外交上,欧盟的中东欧成员大多为“新兴国家”,要么没有能力单独提出某项倡议,要么对欧盟层面上的外交事务关心不足。而德国已然是欧盟外交事务的主要决策者和执行人,这就导致今后一个时期中东欧国家在外交事务上要么对德国“言听计从”,要么不得不加强同德国的合作。那些对“主权”问题十分敏感且有政治抱负的中东欧国家未来将面临困难的抉择。
显然,在今天欧洲局势的背景下,欧洲巨人德国同进入青春期的中东欧国家轰轰烈烈的“恋爱”仍将继续,德国和中东欧国家在欧洲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事务中正在形成新的相互依赖关系,尽管这种依赖关系并不对称。重要的问题是,一旦中东欧国家对德国持积极的态度,两者之间将建立一种联盟。而这种联盟将对欧洲大陆的国际关系、对欧盟内部的业已存在的联盟关系,乃至对欧盟的政治和经济决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局外人的几句闲话,代为序。
朱晓中
2016年11月
于北京海淀区万柳公寓
[1] 在1990~1993年间,德国提供的援助占西方对中东欧国家全部援助的37%。在1993~1998年间,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获得全部转型援助资金(约3.5亿德国马克)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