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资产理论的实践策略与方法

正如前文所说,实践需要理论,因为要弄清楚为什么去做,让实践有方向、减少实践过程的困惑;理论也需要实践,因为没有行动,理论只是空谈,模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前一个部分的基础上,接下来我们探讨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的实践策略和方法。

(一)“ABCD”

1.“ABCD”常用的三个行动策略

要实现“ABCD”让社区“动”起来的目标,可以采用以下三个常用的行动策略(McKnight & Kretzmann, 1993)。

第一,欣赏性的访寻(appreciative inquiry)。通过欣赏性的访寻以建构共同认同的本地历史。“欣赏”指用一种正面、学习和探究的态度去进行社区探访,透过访问及听故事的方法去寻找正面的记忆,聚焦于过去的成功及令人振奋的历史,像滚雪球一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故事的建构过程。以一个只剩下中老年人的村庄为例,即使缺乏劳动力,土地基本荒废,但我们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留守村民引以为豪的经历。例如过去他们村的土特产如何好吃,现在为何难以找回过去的味道,等等。我们可以运用口述历史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了解他们独有的特色。可以肯定,当老人家讲述过去的辉煌故事时,他们一定心情愉悦并相当投入。只要有人开始自豪地讲述过去的事情,就一定会引起其他人的反应和共鸣。这样的共鸣可以是共同的回味,也可以是互相评比技艺等,慢慢地,社区的人气氛围就这样建立起来。欣赏性的访寻就像催化剂,使本来冷清的村庄慢慢热闹起来。我们一定要相信,无论如何这些正面的回忆一定存在,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耐心和方法去访寻出来。

当了解到成功及令人振奋的故事之后,我们还要继续访谈这些成功故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成功的要素)。要知道,这些成功背后的要素可能是未来社区行动的起步点。就像上面土特产的例子,当了解到优质特产如何栽种,如何让当地人感到自豪时,就有了推动他们重新栽种的动机,而这个契机就是使社区动起来的起步点。所以,我们要谨记欣赏性的访寻是寻找改变的动力。

需要补充的是通过访谈寻找的不只是记忆,还有想象。记忆与想象两者加在一起才算是建构共同认同的属于本地的历史。“想象”可以是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拥有的神话传说,诸如民族的起源、拥有神力的祖先、异常勇猛的战将,甚至一棵古树、一块石头都可以成为传说的神灵。虽然这些“不科学”,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也是构成一个民族或者村落的“历史文化”,是建立当地人认同感的重要来源,同时亦是凝聚当地人的一种力量源泉。

我们不要忽视故事的力量。如果一座老屋只是房子,那么我们只知道它大概有多老,是什么建筑材料建成的,人们就很难将它视为社区资产,从而承认它的存在价值。但我们可以通过访寻了解老屋的历史——哪年因为何事而建?不同历史时期何人居住?房子的设计有何特色?房屋的布局摆设与村子的兴衰有什么关联?等等。因为有了这些故事,整个老屋就活起来了,它与当地人就建立起各种不同的感情连接,它的社区价值就不同寻常。

总之,访寻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区调查,也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一种社区工作的策略,一个为促进社区“动”起来,社区成员愿意走在一起发展自己社区重要的而且基础性的工作方法。

第二,以社会关系为焦点发展社区网络。访寻的目标一方面是发掘社区资产;另一方面亦是发展社区网络,把人与人,人与正规、非正规的团体,甚至社区中的不同团体、单位、政府部门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互助作用的社区网络。只有以社区网络作为基础,才能动员更多的社区资产。所以,“ABCD”模式一方面是通过寻找资产来发展社会资本;另一方面,也是对社会资本的实际应用。

科兰特等(Froland et al., 1981)提出的五种发展社区网络的策略可以作为参考:①个人网络。重点在于强化人们对现存的人际关系及有发展潜力的成员的互助能力。②自愿联结。把一些寻求协助的社区成员与愿意提供协助的人联结起来。③互助网络。把具有相同兴趣或能力的人聚合在一起,建立他们之间的联系,促进互相支持。互助网络一般是非形式化的而且没有硬性规定的组合。④邻里支援网络。促进社区内愿意以改善社区生活为目标的成员走在一起,这类网络仍以非形式化为主。⑤社区授权网络。指网络同样以关注整个社区福祉为主,但是经过一定程序(例如选举)得到授权,成为比较正式的社区代表或关键人物。

从社区发展的角度而言,让社区成员在社区网络中有更强的联系是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社区经济发展。发展社区经济可以说是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策略行动。社区资产被发掘出来后,要使它可持续地发挥价值,就必定要借助已经建立的网络,通过互相交易,达成社区发展的理想状态。交易一方面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素质;另一方面使参与者重获生活的意义及尊严,因为交易可以满足需要。例如社区中一些能人为社区成员传授技艺,他们可以得到金钱的回报,或者受到欣赏与认同,使个人心境愉悦,这也可以提升生活素质;另外,传授技艺者能发挥所长,能力得到肯定,这种互动使他的生活多了不同的选择和意义,体现了个人的存在价值。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全球化对社区的一种冲击是传统技艺这些曾经受到重视的地方性知识,因为不被一体化的大市场所认可,因没有市场交易的价值而失去了存在的空间。例如,一位经验丰富的木匠由于其手工产品成本过高,市场销售竞争不过机械化批量生产的家具,他只能失业选择从事保安或者清洁工作。但可以想象,这位有几十年手艺的老师傅改行做清洁工,他的工作与自己的技能完全不沾边,还要忍受社会歧视,其自我形象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社区经济发展就是要在“大市场”之外,创造“小市场”,当有人对木匠师傅的技艺产生兴趣,甚至他做出来的小木器得到别人的欣赏,人们愿意花钱买他的手工作品并向他学习时,这位木匠便重获了生活意义和尊严。众所周知,这样的“小市场”机会只可能出现在这位木匠生活的社区里。

社区经济的具体方法可以包括创造小型企业(社区便利店等)增加工作岗位,成立生产及消费合作社(“共同购买”合作社等),以及推行社区货物及服务交换(“二手物品交换”“时分券”等)。外国已经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及例子,证明社区经济发展的方法对重建社区生计、加强社会融合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均有成效(Sherraden and Ninacs, 1998)。需要强调的是,社区经济的发展必定是以社区为本,发挥社区本身的优势,借助不同的社区网络,自下而上地动员,让社区成员可以利用不同的才能、技术与经验服务其他社群成员。

2.“ABCD”的工作步骤

西北大学的Duncan整理了“ABCD”的八个行动步骤,仅供参考。参见:http://www.abcdinstitute.org/toolkit/index.html。

第一,鼓励参与及促进成员融合。作为起步,应该直接邀请社区成员参与制订工作方案及做出行动决定;在聚会中鼓励不同人表达不同意见,并让参与者掌握共同的信息。

第二,聚焦于社区资产的建设。在过程中应不断观察有领导能力及为人所接纳的成员,鼓励其成为核心参与者,并在聚会中推动大家对发掘社区资产的兴趣与积极性,而不是停留在分享社区的不足与问题上,共同寻找一些具备可持续潜质的社区发展行动方案,而这些方案必须以发挥成员能力和社区资产为依归。

第三,有意识地树立社区成员的责任感和承担意识。鼓励大家尝试共同合作并行动,不应只停留在计划阶段。在行动过程中不断鼓励意见的表达和经验的分享,并建立对平等、互相尊重及以集体利益为重的认同。

第四,学习合作及巩固合作关系。行动过程必须体现共同合作而非个人表演,学习既要重视各人的独特性,同时亦要鼓励发挥各人所长,所以成员必须学习专注聆听及寻找共识。

第五,注重行动计划的全面性。所谓全面最少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关注焦点尽可能不要被割裂,要理解例如居住、健康、教育等的相互影响;二是尽量鼓励不同社区团体、政府单位的共同参与;三是行动可以包含社区经济、网络发展甚至是社区服务等。

第六,坚持多元。鼓励社区成员之间理解及接受大家的独特性,从差异中寻找共通点,学习共处。

第七,不断学习。在社区中塑造学习与成长的氛围,并鼓励不要一成不变,要不断创新。

第八,重成果。经常检讨行动的进展,从经验中学习,并确认社区发展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努力才有良好的进展。

很明显,这里所谓的步骤,不是指按部就班的程序。既然“ABCD”强调的是自下而上的社区发展,那么过程就应该由参与者去决定,而不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去操控,并用程序去框定社区成员的参与。所以这里介绍的步骤是指在过程中慢慢建立的价值观和信念,这些都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3.“ABCD”最常用到的工具——资产地图

下面以图3-1与图3-2作为例子,分别展示需求地图与资产地图的区别。跟社区成员共同讨论及绘制资产地图,是在发展工作初期动员群众参与非常好用的工具。

图3-1 需求地图

图3-2 资产地图

从图3-1可以看到,要跟社区成员讨论的是社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而图3-2则刚好相反,认定社区必然存在独特的资产,所以在制作地图的过程中,试图跟社区成员一起寻找有什么社区资源被遗忘、存在什么资源和可以怎样利用。可以说,制作地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促进社区成员之间提高他们的凝聚力和对社区认同感的机会,所以它不应单纯地被理解为一个工作的工具,它是可以创造一个难能可贵、让社区“动”起来的法宝。

(二)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经验

相对于“ABCD”,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文献参考,但经验丰富多彩,很有参考价值。从台湾地区社会营造联盟参见台湾社造联盟网站:http://47go.org.tw/。的一些案例中,我们可以对社会营造的实践策略和工作手法有一些大致的理解。

1.社区营造的过程

社区营造的过程大概可以分成四个步骤:第一,社区工作人员先认识社区,熟悉社区环境,与社区成员接触,通过访谈建立对社区文化的认识;第二,社区成员共同从“人、文、地、产、景”五个方面找出社区的资产,并与居民一起了解大家的愿望,讨论怎样借助社区资产,从社区的人文教育、环境景观、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社区福利及医疗和社区安全六方面发展社区;第三,促进社区成员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愿景,建构参与机制,强调自下而上,透过居民参与建立社区主体性;第四,在过程中着重进行人的改造,培育成熟的社区成员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事务,建立社区自主性,让社区总体营造的成果能可持续地保留与发展。

2.社区调查:社区资源图

台湾地区很看重在开始社区发展项目的时候,推动社区成员共同绘制社区资源图,一方面,让社区居民参与别开生面的活动,这对社区气氛的营造很有作用;另一方面,开始培养大家以优势和资产建设的视角看自己的社区,令社区认同感得以孕育。

台湾地区虽然没有什么伟大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遗产,但能吸引世界众多游人到访,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富有魅力(或者说生活感)的社区,由南到北的社区都有着独特的特色,再加上社区里人们的友善及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可以说这是社区营造的最大成果。

3.台湾地区经验在大陆乡村的初步尝试:社区藏宝图

下面图3-3的社区藏宝图是一群学生借鉴台湾地区社区资源图的经验,在广东从化仙娘溪村制作完成的。社区资源图在形式上与“ABCD”的社区资产地图虽然有所区别,但意义是相同的。社区资源图不像一般的地图要求精准、仔细及客观,它着重反映参与者对社区的印象及对“什么是有价值”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地图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把社区成员组织起来的过程。这张社区藏宝图的产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呼朋唤友,找寻有兴趣的人一起做事。第二,以社区游览的名义,进行访问、调查,最后分享感受,再把自认为印象深刻及有价值的人与故事拿出来共同欣赏。第三,整理纪录,形式可以是照片、录音及文字。这些纪录不单是为了制作地图,也是日后进一步动员社区成员的素材。第四,共同动手做调查报告及社区地图,并寻找机会向社区居民介绍社区藏宝图,这为下一个社区工作的高潮奠定了基础。

图3-3 社区藏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