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左议政金宗瑞被首阳府邸家奴用锐器偷袭。左议政大臣金宗瑞因此致命倒地。
其子金承珪随与其父同在,却因孤身寡不敌众而被杀也。
“杨汀所杀逆臣之子金承珪,并于……”端宗大王听其一一奏禀,主年幼还能如何?
同样穿着宗亲官服的大君首阳,反而如猛兽般凶露与端宗面前。
“金宗瑞图谋不轨,已被诛杀。”
“往主上三思……”
“如现在不予以快择,恐怕……”做为端宗叔父,端宗虽有恐惧。但也不得不的……
“传……”端宗为了自己王位,只能迫于局势让众臣入宫商议。
“为殿下能固王权,臣韩明浍将名册奉于主上前……”这是韩明浍事先拟定好的杀生簿,上面均列上已被杀之的领议政皇甫仁、右赞成李穰、兵曹判书赵克宽等均。
上述名单内的两班均已在入宫时被杀,此时朝局人心惶惶。
“逆瑢究竟在何处……”
“我夫安平并非逆臣贼子,乃世宗血胤。诛我者……”
“确实,逆谋者当诛!”已经身穿衮龙袍的李瑈,其实是想杀个干净。
“如把你贬为贱籍,沦为官婢……”李瑈这样说,因为这安平大君家重要的那几位都死了。
“你次子友谅,因患疾而亡……”
“嫡长子友直,因与父伙同谋反已被贬于江华……”他这副人模狗样,真很难想有今日成为这个国家的王。
“如此杀戮,必然反噬……”郑氏闺这样说,难怪其子李崇……未来的李暲会早逝,其次子虽然继位也只活了二十岁。
“其孙,也好不到哪去!”被关押的郑氏闺这样说,她通这段历史……
“燕山君李㦕……呵……”郑氏闺喃喃自语,有所不屑!望着外面,身处牢狱中……
很多年前郑闺、南书易和其他考古工作者吃完后,拿着史料翻了几页……
“这或许就是人畸形的后宫……”
“中宗杀了一个不留……”
“虽然都是李氏王朝世祖一脉,没办法……”
“谁会留祸患给自己……”
“自相残杀……”
“我既没有弑兄又没屠弟,为什么?”世祖大王觉得他理所应当,因为兄长文宗大王是自己病逝。胞弟安平大君李瑢也没死于自己剑下……
“可是,他的命却因为你的御令而死于……”这句话,是相同的……
“这不是你的受意吗?”今生的郑氏闺,站在这里替往死的人说了这样一句。
“我能可与夫君同饮孟婆煮却汁,共赴黄泉路……也,不……”公元1453年十月十八日,端宗大王李弘暐终于下达赐死李瑢之命,派义禁府镇抚李淳伯去执行,并将宜春君李友直移配珍岛(翌年处死)。
“夫,妻来寻你……”说着,前世的郑氏在丈夫离开后的某一天……
“可能,想象了一百次、一万次结果。最终完全没想到,郑氏最终是怎么样……”
“这个很难,而且英祖这个也有可能只是去让祖先的事情不要成为以后的诟病……”
“而且,都杀完了!你在过来翻案,还一个人的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