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让山成为山

今天是我这根腿重生第100天。

牟青琦(不想在他名讳后面加“哥”字,单纯是觉得这个名字好酷)准备了茴香馅饺子,丁老师拿出了珍藏许久的“妃子笑”。几杯浓茶下肚,丁老师突然说起她带儿子的往事。

听的时候,我一直盯着桌上的建盏,没看她的眼睛。毕竟今天日子特殊——“母亲节”,这种节日里谈到自己的儿子,那眼神谁看谁受不了。

吃完饺子后我去书房铺开宣纸临帖,才写到“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突然觉得自己不应该用所谓的“道法自然”来反驳一位寄厚望于儿子的母亲。

丁老师说她曾为孩子的升学问题,开着车到处“撒钱”打点,把不可行变成了可行。

说她动用各种人情网络,为孩子的工作铺就了一条安稳坦途。

说她用尽浑身解数之后,孩子却反其道而行,把自己的付出演绎成了竹篮打水。

巧就巧在正说到恨铁不成钢时,她儿子发来母亲节祝福红包。

我这才偷空看了一眼她——月牙儿一样的眼里,幸福瞬间就满得溢了出来。

对于儿子,当父亲的牟青琦嘴里吐不出好话:“不知道又从哪里东拼西凑……”

我突然想起自己,也曾在某个年纪里,做的所有决定走的所有路,总能准准确确地让长辈失望、伤心。

长辈们对于孩子的期望,说到底无非是能确保“风和日丽岁月静好”而已,但几乎所有孩子,都渴望自己能经历“疾风骤雨乘风破浪”。

这“静”与“动”,将父母和孩子用一条鸿沟远远隔开,千百年无数代人,都没能将它填平。

“让山成为山,让水成为水吧。”我煞有介事地说。“大部分孩子,从与母体分离的那一刻开始,命运就注定了。父母总会根据自己在人世间的吃苦经验,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能准确止损,少走弯路……”

“但是,话说回来,人们从历史里学到的唯一经验,就是:从历史里学不到任何经验。”

“该淋的雨该趟的河,该撞完南墙才会回头的疼痛,一件不落全得自己经历后,方能心满意足呀。”

这些话其实是我说给自己的。

因为没有哪个父母能如此坦然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坐久了,腿开始发麻,我起身在客厅来回转悠,顺便制止了牟青琦的铁皮蝈蝈聒噪。

他总说自己和丁老师,正式步入老年时代:饲花鸟鱼虫,偷闲自驾游玩,自己做饭,饭后散步,品茶养生……

可是我看得出来,他在对待牟家独苗的态度上,内心其实比丁老师还要焦虑。

我很想对他说:真正要想步入老年时代,首先自己得活成一座山,抑或一弯水。

山水无语,无争,亦无求。宽宽容容,静待身边丘积微尘,河汇小流。

它们,终有一日,自然而然,成山,成海!

然后又吐槽了当代教育问题,说许多老师用“公式”法,教导学生写作文,如何开头,如何进入主题,如何引经据典如何结尾等等……

这不就是典型的明清朝代“八股文”套路吗?“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少哪部分都不会得高分!

果然果然,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唯一经验,就是:从历史里学不到任何经验。

借用余秀华的一句话:这是个荒诞的时代,妖魔鬼怪已经都现身了。

所以,这样的时代,山能成为山,水能成为水,已是奢望。

不如好好告慰自己一声:去他娘的,焦虑烦恼,无所刁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