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娄 Lóu
娄姓为中国第202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35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4%。约53.6%分布于河南、贵州、山东、浙江4省(其中河南省最多,约占25.1%),22.9%分布于河北、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5省(《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谯郡。
娄姓有德荣堂、东阳堂、敬德堂、谯郡(国)堂、谯门堂、荣阳堂、五侯堂、永则堂、有容堂、忠恕堂、自干堂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武则天宰相娄师德(628—699),荣阳原武(今河南荣阳)人,为人谨慎忍让宽容有变。其弟为代州太守,师德曾教以处事耐心,弟曰:“自今虽有人唾某面,某拭之而已,庶不为兄忧。”师德则曰:“人唾汝面,怒汝也;汝拭之,乃逆其意,所以重其怒。夫唾,不拭自干,当笑而受之。”其后人以“荣阳”“有容”“自干”为家族堂号。
娄姓有3个主要来源:
古有娄族,本西方游牧民族,属神农羌戎裔。后东迁徐州之地,建娄国,以国为氏。中国星辰名称多与地上之国地域相对应,称之为“分野”。西方白虎七宿有娄宿,分野在徐州。是古有娄国。
娄氏,姒姓。周灭商,周武王封东楼公于杞(今河南杞县),以奉夏祀。春秋时东迁淳于(今山东安丘市东北),其一支子孙封娄邑,后以邑为氏。娄邑,在今山东诸城西南。
娄氏,(曹)姓,邾娄氏之后。相传黄帝娶西陵氏女嫘祖生昌意;昌意之子颛顼,后来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号高阳氏。帝颛顼生偁,偁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号祝融,生陆终。陆终娶鬼方氏女女嬇生6子,后别为8姓,第五子安为
(曹)姓。周灭商,封安裔孙挟于今泗水县西南一带,建立邾国,公元前614年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东村)。邾国,又称邾娄(见《春秋公羊传》《礼记·檀弓》),邾国公族有一支以“邾娄”为氏,后来分为“邾”“娄”2姓。有人以邾娄国国君为姬姓曹氏,因此这一支娄氏谓之姬姓娄氏,大错!陆终之后8姓并无姬姓。
有人以娄氏出黄帝时圣人(有人说是彭祖的弟子)离娄之后,乃附会之说,不能相信。
还有人以娄氏出夏禹臣犁娄子或春秋齐国隐士赣娄子之后,都没有根据。
古代少数民族也有娄姓:
古代叟族姓。见《华阳国志》。叟族(叟)是古代西羌的一个支族,三国时期主要居住在今四川越西及云南昭通、曲靖地区。唐时称洱河蛮或白蛮、南蛮,为白族先民。
鲜卑族姓。娄伏连,代人,北魏太武帝时光禄勋、广陵王;曾孙娄宝,西魏仪同三司兼太子太傅。代人,通常指代北人,娄伏连一族很可能是鲜卑化的汉人。《通志·氏族略》谓鲜卑族盖娄氏,后改娄氏,是错误的。盖娄氏,当作盖楼氏,后改盖氏;清代学者张澍《姓氏寻源》谓鲜卑族伊娄氏、乙那娄氏并改娄氏,也是错误的。伊娄氏后改伊氏、乙那娄氏后改蒌氏。
吐谷浑族有娄氏。北魏太武帝时有真定侯匹娄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人。后随孝文帝南迁洛阳,太和十九年(495)改娄氏。提子内干,东魏平远将军;内干女娄昭君(501—562),为高欢妻,即北齐文宣帝高洋、文襄帝高澄、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之母娄太后。昭君弟娄昭,东魏大司马、司徒、定州刺史。其族大统十五年(579)复改匹娄氏。昭子匹娄定远(?—574),北齐武成帝时辅政、临淮郡王。昭弟匹娄叡,北齐广安郡王;叡子匹娄孝育,北齐散骑侍郎。唐左戎卫右郎将古军夫人匹娄氏,即孝育孙女。又唐有朝散大夫、守吉州长史、上柱国匹娄思。匹娄氏,后复改娄氏。唐朔州刺史娄武彻,本姓匹娄氏。
现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娄姓:蒙古族娄姓,为融入蒙古族的汉族人或汉蒙通婚所生子女及其后代使用的姓氏。满族娄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裕瑚鲁氏。白族的一支勒墨有娄姓,本属罗遣氏族。畲族有娄姓,本姓篓。苗族、壮族、侗族、土家族、锡伯族等民族也有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