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颜 Yán
颜姓为中国第118常见姓。2010年统计,人口近16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12%。约32.7%分布于湖南、山东、江苏3省(其中湖南省最多,约占15.4%),36.1%分布于广东、四川、福建、台湾、浙江、广西6省、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琅琊郡、鲁郡、江都郡。
颜姓有爱敬堂、宝塔堂、丛桂堂、德行堂、东鲁堂、兑月堂、敦伦堂、复圣堂、旧雨堂、克复堂、琅琊堂、立本堂、连元堂、两美堂、鲁国堂、世孝堂、四乐堂、王度堂、惟琳堂、文礼堂、文藻堂、希圣堂、锡类堂、孝友堂、又红堂、元吉堂、真乐堂、庄穆祠等堂号。
部分堂号出典如下:
孔子弟子颜回(前521—前481),春秋鲁国人。少时家贫,居陋巷,一箪食,一飘饮,人不堪其忧,然不改其乐。他14岁拜孔子为师,好学而有德行。有一次他问孔子何谓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赞其“不迁怒,不贰过,其心三月不违仁”。后世尊为“复圣”。他严格尊崇孔子的儒教礼仪,行礼如仪,不失其度。《陋巷志》称其“具体希圣,克己为仁,德立道明,光照千载”。子孙以“鲁国”“东鲁”“真乐”“克复”“复圣”“希圣”(效法圣人,仰慕圣人)、“德行”“崇礼”“文礼”为家族堂号。
东晋右光禄大夫光禄勋、西平县侯颜含,琅琊临沂(今临沂市兰山区方城镇诸满村)人,以孝友闻名乡里,子孙以“孝友”“世孝”为家族堂号。
四川威远颜氏家族,始祖颜廷耀,清代人,谥曰庄穆,家祠因名“庄穆祠”。
颜姓在西周时即已经出现。陕西出土西周恭王时青铜器“九年卫鼎”有矩国首领矩伯下属小奴隶主。
,即金文颜字。
颜氏之大宗出春秋鲁国颜氏。春秋鲁国颜氏之出有两种说法。一说出春秋邾武公之后,一说出出鲁侯伯禽之后。邾武公之后说本出东汉圈称之《陈留风俗传》及东晋葛洪(284—341?)之《要字》;而南齐王俭(452—489)之《姓谱》既说:“邾武公名文,字颜,古文《公羊传》称颜公,后因氏。”又说颜氏:“出自鲁侯伯禽支庶,食采颜邑,因氏焉。”其后《广韵》《姓氏寻源》亦采《姓谱》之说。而唐颜师古(581—645)《急就篇注》及唐张九龄(678—740)之《姓源韵谱》、北宋邵思之《姓解》、南宋王应麟(1223—1296)之《姓氏急就篇》只采伯禽之后说,唐颜真卿(708—784)之《颜氏家庙碑》、唐林宝之《元和姓纂》、宋邓名世之《古今姓氏书辩证》、宋郑樵(1104—1162)之《通志·氏族略》则以圈、葛二家及旧谱为定,主邾武公之后说。二说之争,清顾炎武(1613—1682)辨之最当。《日知录·氏族》说:“按《左传·襄十九年》:‘齐侯娶于鲁,曰颜懿姬。其侄鬷声姬。’《注》曰:‘颜、鬷皆姬母氏。’则颜之为姬姓鲁族审矣。其出于邾之说,本自圈称、葛洪,盖徒见《公羊》于邾有颜公之称,而不考之于《左氏》也。”顾炎武的说法是正确的,颜氏当是以邑为氏。颜邑在哪儿呢,有人说在今山东邹城市一带。
少数民族也有颜姓:
金代女真族完颜氏,金亡后一部分改颜氏。
回族颜姓,其先蒙古哈拉鲁氏,元江西廉访佥事伯颜之后;明景泰五年(1454)进士、南京监察使颜正,直隶华亭(今上海松江区)人,元平章伯颜之后。
满族颜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完颜氏、颜扎氏、颜济氏、颜佳氏、尼玛奇氏、舒穆禄氏,八旗满洲汉军颜氏。
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白族、土家族、高山族、纳西族、仫佬族、毛南族、锡伯族等民族也有颜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