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知晓禁忌,拿捏尺度不越雷区半步

1.“打人不打脸,说话莫揭短”永不过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进行人际交往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在面对这些缺陷的时候,如果我们处理不好,伤到对方的面子,就会严重影响彼此的关系,甚至不利于自己日后的人际交往。

童其彦有一次参加同学聚会,同学之间聊起了工作的事情。

他听到一位女同学说自己在报社工作,工资不到三千,便忍不住出言挤对:“这工资在我们公司连扫地的阿姨都不如。”

女同学听后脸色都变了,但是童其彦却仿佛没有看到一般,继续开口道:“不过也还好,在你们那个三线城市也算勉强能养活自己。”

女同学心中一肚子气,但不知道该如何发泄,最后只能咬紧牙关,勉强不让眼泪掉下来。

这时其他同学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童其彦,但童其彦却丝毫没有悔意,最终和大家闹得不欢而散。

后来同学们渐渐与童其彦疏远起来,就连过去关系不错的朋友也开始减少联系,但童其彦却并不在意。直到后来发生变故需要向他人求助而无果的时候,他才开始后悔那天的举动。

我们都知道,如果受伤了就需要小心呵护,避免二次伤害,防止伤口感染。但有时候我们语言对他人造成的伤害,远远要比二次伤害还要严重。

仔细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到大都会反复被人触及自己的“伤口”,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我们童年最大的阴影。每当我们出现失误,心情低落的时候,所迎来的并不是关心与安慰。父母总是用“别人家的孩子”来刺激我们,这种感受无异于是在我们伤口上撒盐。

我们既然知道了这种感受,那么在我们涉及对方缺陷的时候就更应该小心谨慎,能避免尽量避免,不要对对方造成二次伤害。

安娜自小学习钢琴,一次参加钢琴大赛,她在登台的时候,不小心划破自己的礼服。这时候舞台的灯光已经亮起,安娜已经没有办法回头,只能硬着头皮上台演出。

开始的时候安娜一直有些忐忑,害怕自己的形象影响到观众与评委的打分。但是当她弹奏完毕,所有的评委都不禁为她鼓掌,在点评的时候也丝毫没有提及礼服的问题,只是单纯在点评安娜的音乐。

后来安娜渐渐长大,成为远近闻名的钢琴家。她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坦言道,她最难忘的一次演出就是这次比赛,评委们避开她的“短处”,而赞美她的音乐,这使得她的自信得到很大提升。

后来安娜甚至常常在公开场合自称是几位导师的学生,对几位导师的尊重溢于言表。

我们常说“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这其实是在告诫我们要顾及他人的面子,避免随意谈及对方的短处。只因大多数人都比较爱惜自己的脸面,也就是所谓的“好面子”。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做到“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呢?

所谓的“不揭短”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直言对方的短处,二是不言及与对方短处相关的内容。

不直言对方的短处,其实就是要学会尊重他人,回避对方的缺陷,给对方留个面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样一种人,他们出于某种目的,喜欢揭穿他人的缺点,并且肆意传播,不仅对他人造成生活上的困扰,甚至还会带来名誉上的损失。但是仔细回忆一下就不难发现,这种人极其容易遭到他人的厌恶。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尽量避免他人的短处,尊重他人,给他人留个面子,其实也是在保全我们自己的脸面。

另外,我们光是避免谈及对方的缺陷还不够,还要避免谈及与对方缺陷相关的内容。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矮话”,其实就是这个意思。

“打人不打脸,说话不揭短”这句话永远也不会有过失的时候,我们只有学会在与他人交谈时的时候避免谈及对方的短处,才会在人际交往中无往不利。

2.抬高自己不需要依靠贬低别人的方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这么一种人,他们总是喜欢不遗余力地贬低他人,通过这种方式来抬高自己。这种行为总是让人心生厌恶,我们遇到这种人时也会有意疏远。

我们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会有与他人产生竞争的时候。而竞争之中的相互贬低已经快成为一种常态。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贬低对方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贬低,这种行为不仅会让对方怀恨在心,还会影响周围不相关的人对我们的评价。

尚益山自己经营了一家海鲜馆,但是开业没有多长时间,他便发现街道对面也开起来一家海鲜馆,两家店铺相距不到五十米。

尚益山眼见着对面分走了自己客源,心中有所不甘,便让员工在店门口挂上一条横幅,上面写道“对面海鲜真难吃”。

这么一来自家生意明显变好很多,就在尚益山暗暗得意之时,对方也挂出一条横幅“对面海鲜已过期”。

尚益山心中有气,不停想着新的方法诋毁对方。两家斗得死去活来。

就在这时一位食客将这件事发到网上,渐渐引来工商局的关注。工商局调查过后,对两家老板进行了批评教育。两家为此付出了高额的罚款。

通过贬低对方的方式来抬高自己的人,其实是陷入了一种误区。

常常看小说或者电影的朋友都知道,一个作品之所以能让人产生畅快淋漓的感觉,关键在于对手的衬托,但这种衬托却需要对方有足够的实力。就好比我们观看复仇者联盟,因为灭霸是漫威宇宙中最强大的人物之一,所以主角们费尽千辛万苦打败灭霸后才会衬托出主角们的强大。如果将反派换成一个普通人,那么就会让我们感觉这些超级英雄也不过如此。

所以,贬低别人并不是一个抬高身价的好方法,甚至还会给人留下一种“无能”的印象。

李传芳与同事竞争主管,在面对考核的时候主考官让她介绍一下自己。

但是李传芳并没有急着夸赞自己,而是先细数竞争对手对于主管这一职位的优势,结束之后却加了一句“相比于他们,我也具有他们所不具备的优势”。

接着李传芳便开始介绍起自己的经验,毕竟这是她所具备的最大优势。

通过之前的铺垫,主考官们更加肯定李传芳对自己的描述,再三思量决定将她提升为主管。

同时李传芳为竞争对手说话的事情传了出去,几个同事都佩服她的人品,并没有对公司的决定产生不满,反而尽心尽力辅佐李传芳完成工作。

谈及抬高自己,总是会让我们很多人心中有些反感,认为这是说谎的一种表现。其实不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有需要竞争的时候,抬高自己只是为了体现自己的竞争力,让别人更容易发现我们身上的优点,从而得到发挥自身才能的机会。

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不依靠贬低别人的方式来抬高自己呢?

首先学会毛遂自荐,勇敢地展现自己的优点。我们很多人不愿意抬高自己,或者说是不屑于这么做。其实抬高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优点,也更加容易让他人发现我们的才能。这就好比广告一样,很多产品的效果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距,而造成知名度天差地别的原因,就要看广告宣传的力度是否到位。而广告其实就和我们的抬高自己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我们在抬高自己的时候要注意语气。以一种谦和的语气介绍自己,就不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还可以给对方留下比较好的印象,让对方更加容易接受自己。同时我们在抬高自己的时候要将重点放在自己的优点上,对待自己的缺点一笔带过即可。

其次适当地抬高对手,将对手当作自己的陪衬。我们怎么看待对手,往往决定我们最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这就好比举重比赛,不同重量级之间根本没有可比性。所以抬高自己的时候,可以选择适当抬高对手,以此来衬托自己。

最后要讲究实事求是,避免自吹自擂。很多人之所以对抬高自己的行为表示反感,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很多人错将抬高自己当成了自吹自擂。其实抬高自己和自吹自擂完全没有关系,前者只是为了展现自己的优点,后者却是为自己披上虚伪的外衣。

依靠自吹自擂,就算一时得到了好处,却会将我们架在一种与自身能力不符的平台,导致我们在展示自己才能的时候处处受限。所以我们在抬高自己的时候,尤其要注意实事求是,只有真实可靠地介绍自己,才能让他人了解并重视我们的能力,让其得到应有的展示舞台。

只要我们能够掌握适当的方法,我们完全不必要贬低对方就能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并且可能还会使得彼此间的人际关系更加牢固。

3.道理越辩越明,关系越辩越远

俗话说:“镜子越擦越亮,真理越辩越明。”

辩论总是和求知不可分离,一个道理我们越是争辩,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道理的认知也就越高,甚至我们还会在辩论中不断地得到提升。

但是关系却并非如此,我们在与人争辩的时候,我们的关系随着我们的争辩而越来越远。

朱明丽毕业后选择与朋友进入同一家公司,两人在公司形影不离,很多项目都由两人共同完成。

一次两人合作的项目没有达到客户要求,两人被经理一顿猛批。

回到工位后,朱明丽心中不忿,认为项目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朋友给自己提供的数据产生偏差,便前去找朋友理论。

朋友也不甘示弱,直言:“我当时给你说过数据可能不准,是你自己着急要用,非要使用未完成的数据。”

朱明丽听后更加生气:“你负责的数据都搞不明白,那你还能干什么!”

朋友一气之下决定日后不再与她合作,后来两人渐渐反目成仇。最后两人都被公司劝退。

在很多事情上其实并不存在是非对错,所造成的差别无非是因为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罢了,一味与他人争论,想要让他人认同自己的观点,只会让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远。

柴磊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超市,某次进货时,两人无意间进购了一批卖不出去的货物,一时让超市损失惨重。

这次的失误,其实已经很难鉴定到底是谁的过错,或者说两人都有责任,只是责任大小的区别。

柴磊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朋友争辩,她主动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还安慰朋友说:“只是损失一点钱而已,还到不了吃不起饭的地步,没什么大不了。”

朋友听到柴磊的话也深受鼓舞,他重新振作起来,与柴磊一起将超市慢慢做大,两人的关系也变得比过往更加亲密。

我们常说“难得糊涂”,其实在人际交往中更是如此,我们出于某种原因,很多问题并不愿意细谈,一味地争辩只会将这些问题拿到台面上,导致我们的秘密被公之于众。我们对于其他人可能看法不太一样,但是我们看待争辩者,也就是那个将问题拿到台面的人,一定会心生埋怨,从而会有意地疏远。

所以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必要与对方争辩个明明白白,有时候“糊涂”才是真的智慧,才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长远。

那么具体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避免与他人争辩,防止彼此关系渐行渐远呢?

首先是在面对对方失误的时候。当我们因为个人失误给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失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自责。但是当他人对我们进行指责,将所有责任都推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又会感到恼怒,忍不住上前与之争论。所以,在我们面对对方失误的时候,首要做的不应该是与对方争辩是非对错,这除了让对方恼羞成怒以外,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与其这样,倒不如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谈,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其次在面对对方缺陷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优点,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如果肆意与对方争辩这些缺点,无异于是在对方伤口上撒盐,这时候对方自然会感到生气,从而渐渐与我们疏远。所以在面对对方缺陷的时候尽量避而不谈,就算无法避免也要一笔带过。

再次是彼此间观念产生分歧的时候。我们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待同一件事物我们都会存在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只不过是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在面对彼此观念产生分歧的时候,一味地争辩很难让对方转变观念,除了让两人争个面红耳赤以外,不会产生任何实质性的效果。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后退一步,保留自己的观念,同时不去轻易质疑对方。

最后是在涉及对方隐私的时候。我们都会存在自己的隐私,而隐私之所以称之为隐私,其根本原因就是自身不想过多地让人知道。随着我们的争论越来越凶,我们泄露出去的隐私也会越传越广。当闹得人尽皆知的时候,对方可能对待那些知道隐私的人毫无办法,便会将矛头直指我们身上,会认为是我们的行为才造成如今的局面,最终也就形成彼此间关系越来越远。

道理越辩越明,关系却并非如此,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智慧,不争不辩反而能够让彼此的关系更加长久。

4.吵得再凶,也别进行人身攻击

我们与人争吵的时候说话总会变得肆无忌惮,这时候争吵往往会演变为人身攻击。

而这种人身攻击所带来的伤害却是永恒的,并不会随着争吵的结束而消散,反而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深,最终成为彼此感情之间一个无法修复的裂痕。

朱庆丰与朋友一起参加创意大赛,结果很快便落选,心情不好之下不免有些抱怨:“我就说你这个设计不行,当初要是听我的也没有这么多问题。”

落选之下,朋友心情也不太好受,听了朱庆丰这话忍不住反驳:“按照你的设计说不定连海选都过不了。”

几番辩论下来,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吵得越来越凶。朱庆丰渐渐失去了理智,他什么都顾不上,只想着在语言上战胜对方,伤害朋友的话也随之脱口而出:“你也不想想你是什么文化水平,当初要不是我带你出来闯荡,你到现在还只是个小文员,一辈子也混不到头……”

朱庆丰说得越来越刻薄,朋友渐渐沉默下来,整个空间只余下朱庆丰自己的声音。

渐渐的,朱庆丰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想要道歉面子上又过不去,只得眼睁睁看着朋友远去。

后来朱庆丰向朋友道歉,朋友虽然原谅了他,但两人之间却一直存在着隔阂,日子一长便断绝了来往。

我们都知道人身攻击的坏处,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尤其是在彼此争吵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恶语伤人的话很容易脱口而出。很多的时候,话一出口我们就开始后悔,但这时候我们无论做些什么,也往往变得于事无补。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自己情急之下,将双方的争吵演变为人身攻击呢?

首先我们要就事论事,避免胡搅蛮缠,肆意翻旧账。如果有人问最令人厌恶的争吵方式是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翻旧账,这是最容易将双方争吵演变为人身攻击的方式。要知道争吵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双方达成某种统一,让事态得到完美解决,而翻旧账对此却毫无作用。

那些我们翻出来的“旧账”,都是些彼此不想面对的事情,是过往的伤痕。肆意翻旧账无异于是在伤口上撒盐,这不只是对对方的伤害,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伤害,在这些伤害的刺激下,我们很容易将人身攻击的话脱口而出,最终使得事态无法弥补。

其次争吵也要保持理性,不可滥用口头禅与“经典国骂”。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口头禅,甚至也是因为我们的口头禅才让我们的语言具有很高的辨识度,使我们的语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却与国骂相关,甚至本身就带有侮辱性的意思,平时可能大家当成一句玩笑,一笑而过也不深究,但是在发生争吵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对方视为刻意的人身攻击。所以越是在争吵之中,我们越应该慎用,甚至避免说口头禅,防止对方将此误会为人身攻击。

再次争吵要把控范围,不可以偏概全,进行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其实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地域黑”。在日常闲聊或者开玩笑的时候,我们对于“地域黑”都会感到比较反感,会认为这是一种歧视,更何况是在双方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所以我们在争吵之中要避免以偏概全,尤其不能使用地域歧视和地域攻击,这样就能有效地减少最终演变为人身攻击的情况。

最后幽默不等于讽刺,争吵之中慎用讽刺,避免对方误会。我们在生活中为了彰显自己的幽默,有时候会运用到讽刺的方式,这在双方心情都比较好的时候,往往能够起到调解气氛的作用,大家听后也往往会一笑而过。然而在双方心情不佳,尤其是在发生争吵的时候,这种讽刺就完全不会给人留下玩笑的意味,甚至有时候我们会将讽刺看作是一种对方对于自己的人身攻击。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我们在争吵中一定要慎用讽刺,正常的就事论事即可。

我们很多的遗憾,都是在争吵之中发生的,其中彼此的人身攻击就占有很大一部分责任。吵得再凶,我们也要注意分寸,避免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这才能有效防止我们做出后悔的事情。

5.不要热情过度,让人避之唯恐不及

“为什么我热情帮助他人,对方却不领我的情?”

“为什么我对她就像对待亲妹妹一样,她反而有意与我疏远?”

“为什么他待人冷淡却受到欢迎,我热情好客却不受人待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热情已经成为我们的标准优点:评价主人可以说热情好客;评价孩子可以说热情好动;评价工作可以热情似火;就连我们在填写人物评价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热情。这给人留下一种“只要热情总没错”的感觉,甚至很多人认为只要自己热情待人,总能够得到对方的回应。

然而在生活中,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们越是过度热情,就越是会使对方与我们疏远。

陆滇威听说朋友要来家中做客,激动得一晚上没有睡好觉,满脑子都在想着如何接待好朋友。

天还没亮,陆滇威便早早来到车站等候,一直等了几个小时才接到朋友。回到家后,陆滇威又是一阵嘘寒问暖,搞得朋友都有些不自在了。

最让朋友接受不了的是吃饭的时候,陆滇威热情过头,不停为他夹菜。朋友刚刚拿起烟陆滇威就打火帮他点上,这让朋友感到有些尴尬。

朋友有事要走,陆滇威却不停挽留,最后甚至还来了一出“十里相送”,这让朋友感到有些不耐烦。

后来,朋友便很少再来陆滇威家做客,甚至开始有意与之疏远,渐渐与他断了联系。

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一种体验,我们的热情非但没有获得对方的感激,反而会遭到对方莫名其妙的冷处理,甚至抗拒与反感。此时,我们心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对方辜负自己好意,不知好歹”的委屈情绪。

可事实上,这并不能埋怨对方,热情过度本身就是一种对他人的伤害。

吴珊珊是刚毕业的应届生,虽然参加工作没有多长时间,但处理人际关系时游刃有余,热情待人,又不会忽视自我。

有一次她见同事因为处理的文件出现问题,导致下班也不肯回家,便提议自己留下来帮忙。

同事婉言拒绝后,吴珊珊也没有坚持,便自己先行回家。

后来两人相熟以后,同事向吴珊珊求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她也会帮忙,在同事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她也不会过度热情。

两人就这样看着关系不近不远,没想到最后却成了要好的朋友。

生活中大家总是对推销人员存在着一种莫名的抗拒心理,特别是在自己明确表示不需要,甚至反复地拒绝后,他仍向你喋喋不休地陈述时,这种抗拒就升级为反感,甚至厌恶。

过度的热情,其实并不能让人感到愉悦,有时候反而会给人强烈的沉重感,从而产生反感甚至排斥。这在心理学上,叫作“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即个人在心理上与环境的关联程度过高,容易过度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

而对于这种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原因分析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解释是,其本身具有不自信的特质,害怕别人对他进行否定与排斥。其实说白了就是我们不够自信,希望从他人身上得到肯定。事实上这种习惯性地过度关心别人的生活心理和行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甚至可以说他骨子里存在一种自卑。由于对自身的不自信,害怕别人否定自己,所以便首先否定别人,然后再尝试引导别人进入自己的思维框架,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可,甚至崇拜。

摒除那种世俗的偏见,究其根本原因,其实便是他们存在着强行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企图,我们下意识中,对自我做出一种名为抗拒的保护。

而这一种无意识下自我保护的本能,叫作防御机制。

当某些东西尝试改变我们的固有思维时,防御机制就会立马被激活,从而表现出明显的抗拒。而如果此时对方没有选择适可而止,而是反复尝试去改变,甚至攻击时,在防御机制的催发下,便会进行有效的反击,便会不自主的产生更多的负面情绪因子:反感,厌恶,甚至愤怒。

仔细想想,这种过度的热情,其实与推销人员并无二致,都是在向别人推销自己的“产品”,唯一的区别便是他们向别人兜售的是自己的三观。

甚至从某些意义上来说,这种过度的热情比推销员更招人抗拒与反感。

因为这种热情多发生于朋友、同学或者同事这种长期产生交集的关系之中,无论从信任的角度考虑,还是从时间的长度出发,显然会对彼此之间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们都知道,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个身体上的安全距离,过了那个距离便会让人觉得不自在。同理,也可以将之延伸到心理上。

其实,生活本就艰难,与其花过多时间关注他人的生活,倒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充实自己,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对朋友的热情适可而止。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方式与原则,亦存在不同的思维与三观,给彼此一个安全的空间即是对彼此情感的尊重。

6.闲聊也别口无遮拦,避免话不投机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比较无聊,或者心中有事想要发泄,这时候我们常常会选择的方式约上好友,换个环境舒适的地方坐下闲聊。

闲聊可以说是一种最方便的消遣方式,但是我们很多人在闲聊的时候只顾着放松自己,说话的时候口无遮拦,将闲聊当作一种发泄方式。这种情况一两次还好,随着次数的增多,与我们闲聊的当事人就会感受到厌烦,认为与我们聊天是“话不投机”,渐渐便会拒绝与我们交谈,甚至会因此而减少彼此的往来。

莫贝尔工作比较清闲,没事的时候就喜欢约上朋友游玩闲聊。

一次在闲聊的时候,莫贝尔不禁抱怨起自己的同事,直言同事处处与自己作对。

朋友听后也没有一味地附和,只是说那位同事也只是公事公办而已。

为此莫贝尔却有些不高兴,直言:“你是我们朋友,怎么老是向着他说话?”

朋友见此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感觉与莫贝尔话不投机,渐渐不愿接受他的邀请。

后来这事不知道怎么传到同事耳里,同事对莫贝尔也变得更加冷淡,甚至开始孤立莫贝尔,这时候莫贝尔甚至连可以说话的朋友也找不到了。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闲聊虽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消遣方式,但却不能口无遮拦,不注意说法方式便会得罪他人。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在闲聊时避免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而导致彼此话不投机呢?

首先,我们要做到不说直话。理论上来讲,待人处事确实应该坦诚,直来直去这种性格仿佛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并非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心直口快”的案例,而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心直口快”往往成了肆意伤害他人的帮凶。如果对方以“心直口快”为由,说出伤害到我们自尊的话,我们无法反驳,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敬而远之。这也是为什么那些“心直口快”的人的朋友越来越少的原因。

其次,我们要避免在闲聊中胡言乱语。佛、道、儒三家虽然理念不同,但佛教的八戒,儒家的五义,道家的“去伪存真”,都在强调不说胡话,由此可见这一条重要性。闲聊在很多情况下会演变为几人聚在一起互吹牛皮,而胡言乱语只会给人留下轻浮,不可信任的印象,影响日后我们与人交往。

再次,闲聊要避免闲话,更要避免怨天尤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闲得无聊,或者想要找人解闷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约上三五好友到家中坐坐,随意闲聊两句,打发时间。但是闲聊虽然对于内容没有任何要求,却不能随意说他人闲话,保不齐我们所谈论的闲话就会传到当事人的耳里。况且,我们肆意说他人闲话,对于与我们闲聊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会让对方进入一种两难境地,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可供的选择也只有沉默不语,最终让彼此的闲聊变为我们自己的独角戏。

同时,我们还要避免在谈话中怨天尤人。我们在不满意的时候,经常说出一些怨天尤人的话,怨恨同事,怨恨朋友,甚至怨恨家人。经常讲抱怨的话,如果被别人听到,就会以此借题发挥、搬弄是非地传播开来,最后只能自食苦果。况且,当我们在谈话中开始抱怨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倾诉,发泄出埋藏在自己心底的负能量,而对方不可避免会成为这些负能量的载体。试想一下,如果换成我们也不愿意不停地吸收这些负能量,所以常常怨天尤人也会使得彼此关系越来越远。

最后,要避免口出狂言,恶语伤人。我们在闲聊的时候,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矛盾,而有时候我们在情急之下就会口出狂言、恶语伤人。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身体上所受的伤都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痊愈,但是语言上对对方造成的伤害,却会给双方都留下不可磨灭的疤痕。所以在闲聊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口出狂言、恶语伤人。

闲聊本没有什么对错,都是为了放松心情而已,我们在自己放松的同时,也要注意他人的感受,这样才能让彼此的“闲聊”更加长久。

7.朋友的秘密,最适合烂在肚子里

如果问朋友之间如何才能将友谊长久地维持下去,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互换秘密”。我们在孩童时期,总是喜欢通过主动交换秘密来维持彼此的友谊,长大之后的我们自然不会表现得这么幼稚,但是我们还是会在不经意间,要更倾向和知道彼此秘密的人交朋友。可以说,秘密在朋友之间交往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重。

但是秘密之所以是秘密,自然是我们不想让更多人知道,这也是我们在交往中如此看重秘密的原因。那么一旦有一方将对方的秘密泄露出去,那也就意味着愧对对方的信任,会瞬间切断彼此之间的纽带,甚至会使得双方反目成仇。

蒋宓的朋友自幼学习武术,曾经谈过几次恋爱,几任男朋友要不是因为和她在一起感到自尊心受损,要不就是被她的手太重意外弄伤,最终都选择离她而去。

朋友为此深受打击,发誓不再练武,后来又谈了一场恋爱,朋友甚至会故意在男朋友面前展现自己的柔弱,为此满足男友的虚荣心。

蒋宓对此感到好笑,便将朋友的糗事到处传播。

后来这件事情不知道怎么传播到了朋友的男友耳里,男友认为朋友欺骗了他,外加也担心自己会被对方弄伤,于是选择了分手。

朋友知道这件事情是蒋宓传播出去的以后,也开始与蒋宓疏远,渐渐断绝了往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秘密,甚至很多秘密都是我们自身的污点,自然不希望到处被人传播,尤其是传播到自己在意的人耳朵里。不论是谁肆意泄露我们的秘密,我们都会与之反目,同理,当我们泄露了对方的秘密,那么彼此的友谊也就走到了尽头。

蔡锦国是生活中的“知心大哥”,很多朋友都愿意与他分享秘密,而蔡锦国也对得起朋友对他的信任。

蔡锦国平时很注意控制自己的嘴巴,就算是跟别人闲聊也会做到多听少说,也因此有效地防止了自己在无意间泄露出去朋友的秘密。

他也会因为这些秘密而感到心里沉重,想要得到宣泄,于是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将这些秘密记录在日记之中,然后将日记好好地封存起来。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秘密,他会将其随着日记本一起烧掉。

就这样,与他分享秘密的朋友越来越多,蔡锦国的人缘变得越来越好。

秘密在我们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将朋友的秘密烂在肚子里呢?

首先学会控制自己的嘴巴。我们很多时候,将朋友的秘密泄露出去时,并不是有意为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我们与他人闲聊时,不经意间泄露出去。所以管好自己的嘴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常常说“多说多错”,这一点运用在帮朋友保守秘密的时候同样适用。无论是闲聊之中,还是在其他场合,我们都要秉承多说多错的态度,多听少说,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防止自己无意间泄露秘密的方式。

其次尊重他人的隐私,重视自己的诺言。我们有时候将朋友的秘密泄露出去,其根本上是我们压根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这个秘密对于当事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甚至有时候我们只是将这一秘密当作是一个普通生活笑料,只有等到当事人找上门来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可恶。所以想要将朋友的秘密烂在肚子里,在思想上就要将这一秘密重视起来,尊重他人的隐私,不随意讨论他人的事情,这也是重视自己诺言的表现。

再次给秘密寻找一个宣泄口。朋友将秘密分享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一种信任。为了回馈这种信任,就得将秘密埋藏在心里,承担其这份秘密的重量。有时候我们将秘密泄露出去,其实是想要寻找一个宣泄口,减轻自己的负担,但这一举动无疑是对朋友的一种伤害。所以我们就需要在不伤害朋友的基础上,给秘密寻找一个宣泄口。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运动,寻找没人的地方大声呐喊等方式,发泄出心中的压力,或是将秘密的重量分担出去。

最后学会遗忘朋友的秘密。常常看电视剧的人都知道,想要骗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连自己都欺骗,其实对待秘密也是如此。我们知道这个秘密,就需要时刻防止自己不小心将之泄露出去,这对自己来说也是负担。所以我们在对待朋友的秘密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听,或是听后也不要放在心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秘密的重要性,无疑是在自己脑海里加深对这个秘密的印象,我们不放在心上,反而会慢慢淡化这个秘密。同时,也不要到处宣扬自己知道朋友的秘密,如果将自己知道秘密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有一天秘密泄露出去,就算不是自己说的也会变成是自己泄露出去的。

8.谣言到自己这里就是最后一站

我们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故事,也经常会看到某人因为无法忍受谣言而选择轻生的新闻,谣言的危害可见一斑。

事实上,谣言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危害,甚至会对身边的朋友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祖世懋是一个科幻小说迷,平日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登录科幻论坛,与世界各地的科幻爱好者交流。

一天,祖世懋在论坛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称宇宙也如地球一般拥有四季变化。作者将冰河世纪称之为“冬季”,将过往生活的时间称之为“春季”,而现在就是出于一种春夏交接的季节,并举出很多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指出要做好“过夏”的准备。

祖世懋对此感到非常恐慌,他按照文章的要求做好疯狂采购食物,并且到处传播谣言,使得身边人也开始担惊受怕。

后来随着谣言越传越广,警察介入调查,发现其实那篇文章只是一本科幻小说的理论依据,只是被祖世懋进行了曲解,而祖世懋也因此被刑事拘留。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真正想要禁止谣言的传播,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正确看待谣言。只有认识到谣言的危害,才能使得谣言到自己这里变成最后一站。

莫莉在朋友圈经常会看到各种谣言的传播,对此她总是保持一种观望态度,在不确定谣言真实性的情况下,不会肆意传播。

并且她还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于一些自己能够分辨的谣言,她会提示好友不要再传播。

而对于一些比较过分,甚至危害正常生活的言论,莫莉甚至会向警方举报,期望警方对此进行调查,莫莉也因此帮助警方侦破很多网络谣言传播的案件。

谣言的后果非常严重,传播谣言甚至可以构成犯罪事实。我们大多数人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传播谣言,否则的话不仅会做到自己不传播,还会阻止他人传播。

当我们成为传播谣言的一分子的时候。虽然我们自己禁止谣言的传播,对于大局来说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却可以切断一条传播谣言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去消除谣言带来的影响,那么澄清谣言就会多一条渠道。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谣言,使得谣言到自己这里就是最后一站呢?

首先,正视谣言,理智看待传播内容。现实生活中很多谣言之所以能够传播开来,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会错将谣言当作事实。其实谣言无处不在,任何事态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评价一件事情会带有自己的主观印象,传播开来就会误导他人忽视事态的另一面,这也就造成了谣言。所以我们要正视谣言,客观地看待问题,对任何信息都要抱有怀疑态度。

其次,积极应对谣言,寻找信息来源。我们大多数人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并没有仔细考虑消息的来源,这也就造成了很多谣言被越传越黑。其实很多谣言的发布者都是在利用我们的情绪,最终达成某种目的。我们不清楚消息的来源,就无法确定这个消息的真实性,所以面对谣言的时候我们要抱有刨根问底的态度,积极寻找消息的来源,从根本上确认消息的正确性,避免误传谣言。

再次,加强科学知识的学习,积极寻求他人帮助,使自己具有辨别谣言的能力。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也就是我们本身不具备辨别谣言的能力。在懵懵懂懂之间,错把谣言当成事实,被他人利用。所以我们要努力提高专业知识,让自己对一些事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寻求他人的帮助,必要的时候可以向相关部门反馈,让自己对于谣言有一个基本的辨别能力。

最后,无论是不是谣言都不要肆意传播,尤其是那些对于他人名誉有损的消息。我们常说“只有不去做的人才不会出错”,这句话虽然是用来讥讽那些不去作为的人,但用在防止谣言传播这里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只要我们去传播,就有可能会出现过错,成为谣言的帮凶。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论我们听到的消息是不是谣言,都不去大肆传播,我们不做,怎么也不可能成为谣言的帮凶,尤其是那些对他人名誉有损的消息来说,更要如此。一个消息并不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也不知道它的真实性,或许这件事情另有隐情,所以在我们没有亲眼所见的情况下,便不去传播那些我们不确定的消息,防止误传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