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人员名单

  • 唐瘿
  • 怼王
  • 2171字
  • 2020-06-27 19:05:40

李过曾经在东都洛阳经历过一场兵谏。

当时,洛阳城内草木皆兵,南衙禁军控制了所有的里坊和街道,就像是夜间的宵禁一样,所有人都不得出入里坊。

特别是在抓捕张易之、张宗昌兄弟的同党时,按图索骥,按照名单上的人员一一抓捕抄家,几乎每一个座里坊里都会鸡飞狗跳。

如果只是抄家抓人,不会引起太大的震动,但是谁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那种未知的恐惧造成的人心惶惶,就像是每一个人都是引颈待杀之人,感觉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

没有做亏心事,当然不怕鬼敲门。但像是李过等人这种密探,又岂能内心不虚呢?

每一个人都慌慌张张,手心里全是汗,全部都在问李过:是杀出重围,还是直接反了,一直杀到死。

全部的压力都压在了李过的身上,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命运。

李过想起守真的重托,按照手真的做事风格肯定是隐忍,那么,李过选择了继续隐忍,没有让兄弟们冲出去。

这些细节,只有李过等数人知晓。

守真到现在也不知道当年的这些细节。

如果,再次听得太子一系开始拉帮结派,其政治势力几欲对抗武三思和韦皇后等,一旦双方爆发冲突,又将是血流成河的政变。

李过是习武之人,但不是嗜血之人,他任侠好义,喜欢结交朋友,绝非那种拿着兄弟朋友的性命去博得未来之人。

如今的他,已经在守真的影响之下,变得喜欢用计谋去布局,按照之前的布局,他已经在东宫安插了内应,虽然这些内应在东宫的级别很低,在太子面前没有什么话语权。

守真本是不在意太子结交的这些“皇族宗亲”,因为他所认为的“皇族宗室”大都没有什么政治实权,也没有钱财,才会依附于太子,借此打打秋风,在未来的天子身前混个脸熟。

例如说,李林甫也是皇族宗室,但与临淄王李隆基的关系都已经出了五服。与百姓相比,他是皇族宗室,但与真正的皇族子嗣相比,他又什么都不是,如今依附于驸马杨璬身边。

一向谨慎甚微的守真,仍是对太子一党的人员有些好奇,问道:“都有哪些皇族宗室?”

“成王李千里。”

“怎么会是他?堂堂的一字亲王,如今又是左金吾大将军,还有有拥立之功?”守真感觉很奇怪。

“其动机还在调查中,以成王的爵位来说,不像是贪图富贵之举。”李过回道,然后又讲出了几个名字。

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

这几个人在《百官秘谱》里都有记载。

李思冲是前宰相李敬玄之子。

李敬玄年轻时博览群书,精通礼制,后在中书令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时为皇太子李治(唐高宗)的侍读。

李敬玄生性冷峻,研究学问非常勤勉,受到许敬宗等人的赞誉,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

不过,李敬玄早亡,高宗李治还未驾崩,他就去世。

李思冲荫泽,转武职,成为如今的左羽林将军。

李承况是右羽林将军,他是楚王李灵龟的孙子。

李灵龟本是济南郡公李世都的儿子,被皇帝过继给了楚王李智云。

李智云是高祖李渊的第五子,十四岁时被隋朝的刑部尚书阴世师杀害。

后来,李渊带兵攻入长安,杀了阴世师,为儿子李智云报仇。

不过,阴世师的女儿后来成为太宗李世民的阴妃,阴妃生齐王李佑。

李祐曾经被封为楚王,后来又被封为齐王。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李祐举兵谋反,事败被擒,废为庶人,赐死于内侍省,以国公之礼入葬。

除了这些人之外,当然还包括之前的沙吒忠义。

另外,让守真动容是李过说出的最后一个人名:李多祚。

李多祚是守真的义父,也是守真的从叔裴伷先的八拜之交。

李多祚本是靺鞨人,骁勇善战,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的反叛,屡立军功,宿卫宫城北门近二十年。

他以左羽林卫大将军的身份参加了神龙政变,拥立皇帝李显登基,与五王一样有着拥立之功,事后被封为辽阳郡王。

与其他五位异姓王不同,李多祚不喜争权夺利,没有站队任何一个政治派系,这让皇帝李显很是放心。

另外,李多祚听从了守真的意见,将裴伷先从北庭送来的一车车的奇珍异宝都进献给韦皇后。

有了韦皇后的信任,李多祚一直稳坐左羽林大将军。

后来,皇帝李显迁都长安,李多祚留守东都洛阳。

接替他的左羽林大将军一职的是驸马韦捷的父亲韦湑,韦湑也是韦皇后的堂兄。

李多祚再怎么受信任也比不过血亲关系的堂兄,他只能认头,守着东都洛阳的冷宫,希望某天后皇帝李显能够再次迁都回洛阳。

空等了一年之后,李多祚失去了耐心,派遣心腹去西京长安打探消息。

心腹收集了不少情报信息,但大都是七大公主开府建衙、卖官鬻爵、排挤欺负太子等内容。

这让李多祚有些看不过,本身就是武人,性格耿直,觉得自己拥戴李唐复辟,却落得李唐王朝的继承人,也就是太子如此受气?

后来,韦湑被韦皇后毒杀之后,李多祚本以为自己能够回到左羽林大将军的职位上,没有想到韦皇后收下了他的进献宝贝之后,却安排了周仁轨担任左羽林大将军。

李多祚气恼不已。

身边的谋士为他出主意,说是身为李唐复辟的大功臣,李唐的忠臣,应该扶持太子的力量。例如说,当朝皇帝无道,不分黑白,竟然由着公主欺负未来的天下之主,那么,作为忠臣应该做的就是让无道的皇帝退位,由太子登基继位。

李多祚被谋士说动,却不晓得谋士亦想挣得一份从龙之功,可以鱼跃龙门,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一来二去,在谋士的牵线之下,李多祚和太子李重俊走到了一起。

守真一直以为李多祚留守东都洛阳是一件好事,比起那五王惨死的异姓王,李多祚可以善终,是他花费了从叔裴伷先无数的金银珠宝从韦皇后那里买来的。

遗憾的是,守真放松了对李多祚的关注,一不小心就让李多祚参与到了太子一党之中,成为韦皇后和武三思等人联手打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