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核电社会接受度问题及政策研究
- 李际 康晓文 肖新建
- 966字
- 2020-06-25 05:33:50
序言
随着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速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核电在我国低碳能源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21世纪以来,我国核电在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后,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在建核电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最近颁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要求,今后5~15年,我国仍将处于核电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在建核电规模和核电机组容量将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福岛核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一部分国家公众反核情绪加剧,对政府发展核电的政策产生了负面影响。核电发展的社会接受度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重大课题。
福岛核事故后,我国公众的总体反应是正常的、健康的,但在部分公众中也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反核事件。核电的可接受性问题,已经超越了核电技术安全本身,上升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若任由其恶化,在部分地区可能演化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敏锐地洞察到核电的社会接受度问题,较早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中国社会核电接受度问题及政策研究》就是他们部分研究成果的结晶。
该项研究充分借鉴了美、法等主要核电国家的经验,分析了这些国家在常态下提升核电接受度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三次重大核事故下保持和提升公众接受度的一些做法;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展了不同层面公众核电认知与接受度的调查研究;在分析我国公众个体核电接受度、群体行为及社会心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我国核电接受度的行动策略与政策建议。课题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形成的研究报告涉及面广,分析深入,结论科学、合理。提出的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也可以为核电企业的公众沟通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为一名在核领域学习和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我有幸见证了该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也有幸成为该书的第一批读者。当前,核电公众接受度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是政府在核准核电新项目时的一道重要关口。《中国社会核电接受度问题及政策研究》一书问世正当其时。一个好的研究领域是可以不断发展和生长的,核电接受度问题研究仍然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期待后续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为推进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完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做出贡献。
徐玉明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