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致相同

  • 支教札记
  • 巾睛
  • 4022字
  • 2021-03-20 08:48:02

如此,两校领导只好无奈何的点点头。

小林书记和苏丹握手时,又调皮的搔搔她掌心,并冲她一笑。苏丹心里一动,想起才来时,小林书记对自己也是这样,怎么回事儿?难道她原来就认识我?于是,苏丹就眨巴着眼睛,佯做费力回想之状。

“林书记,我好像,认识你呢?”

小林书记也哈哈大笑:“谢谢!承蒙想起,终于想起,那么,请说,我是谁?”苏丹窘住了,她哪说得出来?小林书记跺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离骚》楚屈原】,原来是撞运打彩——冒的啊?不要紧,好好想想,一定会想起来的。”

转身和领导们,一起钻进了小中巴。

嘎——嘎!一歇轻尘扬起,小中巴慢悠悠开出了校门,随着几声车笛鸣响,最后消失弯曲的村道那边。一切,都安静了下来。下午四点钟的阳光,洒在操场上,空旷,寂寥,宁静得骇人。经过几天的喧嚣与热闹,此时的半山寨小学,又恢复了原有的旧貌。

山风吹动着高高旗杆上的国旗。

穿行于三层教学楼的走廊和窗口,抚过宽敞的食堂和厨房,最后扑向后面无言的高山。大家就那样默默的站着,想着各自的心事……犹如浮华过后,空留一地怅惘!教务主任先回过了神儿:“就是这样了,闹过嚷过吵过,然后,归于孤寂。唉,一场梦哩。”

转身:“何老师,忙了好几天,你们也累坏了,明天好好休息,睡个懒觉哩。我得回村看看去,一直顾不上哩。”

班主任点点头:“你也好好休息休息,你和陶校长都累坏了。半山寨小学的以后,不得靠你们撑起,真不容易。”穷主任摇摇头,也不给前夫兼顶头上司招呼一声,就走了。陶校长倒是一直注视她的背影,然后与何老师商量:“何老师你看,耽误学生整整三天的课程,俺们应该如何补哩?”

“陶校长,我在这方面没有经验,”

班主任客气的回答,事实上,作为大学讲师,她也不可能清楚,小学校耽搁的课程,怎么补充更适当?“那只要在主课上抓紧哩,其他副课可以暂时放一放。”陶校长一表态,师生们就明白了。或许,抓紧语文算术,暂把体育,音乐,美术等放放,是个明智办法?

对此,大家也只能先听从学校领导的统一安排,再考虑自己的支教工儿选项。

陶校长回到三楼宿舍休息,师生们则回到食堂,自由自在的散坐着聊天。崔大娘拎着大茶壶过来了:“几天没喝俺烧的凉茶,尽是瓶装,想不想哩?”大刘点头:“咋不想?我还想,崔大娘家的门窗怎么还没坏啊?”

校工大娘左手一晃,五个粗陶瓷茶碗,一一放在了桌上。

大茶壶尖尖的壶嘴一低,滋!随着轻响,五个茶碗都斟了半碗黄澄澄的凉茶水,晃晃悠悠的:“想喝的过来,大刘老师,你说什么哩?”大刘坐了过来,大家也跟着坐拢,又形成平时的五人同桌景象。

累了一整天,虽然喝了不少‘瓶装,可依然都感到口渴。

没想到,崔大娘这大半碗烧熬的凉茶水一喝下肚子,伴随了自己一整天的口渴感,消减不少。班主任关心的问:“崔大娘,累坏了吧?快歇歇,放下歇歇。”苏丹也不解的看看她:“我看,厨房外的小空坝上有武警野外厨车,厨房里还好多个武警忙忙碌碌,还有二个挎着医药箱漂亮的女军人,崔大娘,这一大天的,你母女俩干什么呢?”

“耍哩!“校工大娘高兴的回答。

“真耍哩!俺母女俩本是炊事员,可武警一进厨房,就让俺们靠边站,想帮忙也不让。俺就寻思着,学校付了一个半人的工资,俺们不能白耍不干事儿,对哩?”没人点头,而是笑盈盈的看着她。

“可是,一伸手,就要俺放下。一动步,就问需要帮助吗?俺没办法,就只好拉着女儿东看看,西瞧瞧。腻了,想找俩位校领导聊聊,找点事儿做,可又找不到哩,就这样,熬了一天。幸亏只开了一天会,要多开几天,俺非耍垮架不行哩。”

大家都笑起来。

谢主任的承诺总算没落空。

一周后,乡县教学现场会,乘五省教学现场会春风,在半山寨小学召开了。虽说只是当地同行和上级领导,气势却一点不亚于上次。当然,与会代表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可就这样,加上乡县二级的各媒介,记者和通讯员,挨边儿100余人,也是创了半山寨小学自成立以来的现场会参会人员纪录。

会务进程,也就是上次的精准复制。

忙忙碌碌大半天,也是于下午三点准时结束,一干人络绎不绝的离开,留下二位校领导和五个支教老师,加上崔大娘母女俩,在这高,边,远的山区小学校,续写现代教育和教师坚守的神话。不过呢,好在都是当地同行和领导,整个现场会比起上次来更接地气。

讨论,争论也更有针对性和更热烈。

甚至,在乡县小学校中,素有“成才基地”的县一小,还邀请半山寨小学男子足球队,到县一小男子足球队参观,举行两校邀请赛。崔大娘母女这次时来运转,没像上次主角成了配角,而是担当起了供应与会代表中餐的重任。

因为那辆武警野外厨车,要参加另外一件更重要的会议,而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可这样的角色转变,母女俩也十分麻烦,毕竟,一个半人要准备100余人的中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要命的是,原来还期望着师生五个能帮上点忙。可是,师生五人却被谢主任请进了现场会会场,坐在了贵宾席上。

同样,班主任也被内定代表支教老师发言,师生5个忙得一塌糊涂。

于是,指望不上的崔大娘,就叫来了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在厨房旁的小坝上摆开战场。人多力量大,众老太太老头儿们谈笑间,供100余众享用的三菜一汤,热腾腾的端了上来,让领导和老师一起伸起了大指姆。

三点半左右,一切又重新安静下来。

五月未下午的太阳,照着沸腾了一天的校园,显得特别的空旷。虽然离上次又间隔了七天,可那根弦,却一直紧绷,没有任何人敢于松懈。那么,现在好啦,彻底的放下了啦,谢主任临走时说过,至少半年内,半山寨小学不会再有现场会。

还特地叮嘱大家。

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休养生息,松弛神经,补足缺课,正常教学,以利再战。事实上,经过两位校领导的艰苦努力,上次那三天的缺课,己在这七天内补了上去。山区孩子年龄不大,身体好,可塑性强,每节课延长一点时间,就把缺课补了进去。

缺课是补上去了,可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那些作文小组活动,足球队活动也就顾不上了。特别是适龄失学少女进一步的读书习字,就更没有时间。现在,一切都结束了,学校也走上了正轨,六一儿童节过完,师生们就又开展起自己的支教帮助工作。

原先对旁听改时间还一直犹豫不决的二位校领导,毅然同意了。

可当天放学后的作文小组活动,就遇到了挫折。这天刚好是礼拜一,通知发出以后,除了原先的六个组员,定于旁听的六个小姑娘除了张花,一个也没到。问之,不是因为家庭旅店生意好离不开,就是进山的旅客增多,需要带客进山,抽不出时间。

一句话,家里有事,来不了啦。

或许的确是家里有事无法前来,或许是姥姥姥爷们的托词,这件本来干得风生水起,功在小姑娘,利在全家的大好事儿,就此搁浅。师生们自然不服气,两位校领导也不服气。师生们不服气,是因为花了大家大量时间精力,好容易才让那些可怜的小姑娘们,有了一点希望的曙光。

然而稍纵即逝,眼看着又走回头路。

各种必须和必办的事情纠缠着自己,离读书习字渐行渐远,碌碌无度的琐碎生活,完全主宰她们,最初学的一点生字也就慢慢忘记了,最后,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起了,一个新的大龄文盲就此诞生。

陶校长穷主任不服气。

因为这六个适龄失学少女,己成为典型,她们的名字,正在五省联播新闻报道中频频出现。正化为现代高科技的音像画,经近三百多个与会代表和新闻记者的传播辐射,传进了千百万个关心山区儿童,关心支教工作和关心祖国明天的心中,又由千百万个颗心灵,飞向了更多人的心里……绝对不能让六个少女,就此退出!

而且,那样做也让两位英勇坚守多年的老师,感到自己人生的失败。

也为无辜的小姑娘们深感到于心不忍……于是,大家一起写了封简短易懂的信,托张花带给四个小姑娘,(盼弟由穷主任自己回家处理。),担心她们看不明白,又托张花捎口信,让她们务必在第二次课外活动时参加。

穷主任第二天回话。

盼弟带人进山没来,自己和老爸因此争了许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可第二次活动。一定来。第二天张花来校告之,信与口信都送给了四个小姑娘。小姑娘们都表示想来,可的确是家里太忙抽不开身,第二次放学后的作文小组活动和第二天上午的旁听,一定来。

师生们和位校领导稍稍放心。

很快,第二次课外活动到了,然而,除了盼弟张花,另外四个小姑娘仍然没来。第二天上午的旁听课,也依然不见其踪影。师生们与两位校领导商量后,立即赶到了村里。果如师生们所料,上午的半山寨村里十分安静。

喜欢在村道二侧墙根蹲聊的老少爷们儿,基本上都还在自家或茶地忙碌。

一缕缕淡蓝色炊烟还在天空袅袅,雄鸡还在打鸣……村道空旷,除了几个老弱妇孺,师生们一路上没碰到任何人,更莫说那些要赶急进山的旅客了。师生们一路寻过去,一一登门崇拜访,结果,四个小姑娘均在家。

艳艳和顺顺在家背着小弟弟忙家务。

一大群鸡鸭鹅兔转着她们打转,咕咕,咕咕的叫着要吃的,屋外的猪圈门,被拱得嘭嘭直响。竹篱笆墙那侧,家庭旅馆里还静悄悄的,可以听到从里面传出客人香甜的打鼾声……同样的,两家的姥姥姥爷,都端着一个大碗在吃饭,一个吃完后仍端着碗,舒适的坐着看着小孙女儿忙活。

一个干脆把空碗仰过了自己脑袋,大约正常喝里面剩下的汤。

一个大概刚吃完,一手端碗一手叉腰慢腾腾的扭动着,一个则一面呼隆隆的边吃面条,边呵斥着小孙女儿:“想去学校哩,没门儿!自己给你爹娘写信打手机说说,一个小姑娘该不该为自己找嫁妆钱哩?书不读不死人,没嫁妆嫁不出去,那才叫丢脸哩。”

“艳艳!”“啊,何老师苏老师朱老师,你们都来了哩?”

“来了,你歇歇,我们和你姥姥姥爷商量事情。”师生们围着老人坐下了……四个老人的态度,都惊人一致:不准去!换了时间也不准去!俺孙女儿要背小弟弟,要喂鸡鸭鹅猪狗猫,还要经营家庭旅馆,带人进山赚钱,哪像你们大城市那样,事事有政府管,百事不操心哩?

师生们愤怒指责。

你们年不过花甲,身体也好,为什么要把这么重的家务活,全部推给一个不过12.3岁的小姑娘?回答,也是惊人的一致:俺们像她这个年纪,己担负起一大家人的吃喝拉撒哩,如今累够哩,做不动哩,应享享福哩。一个小姑娘读不读书,识不识字不是大事儿,没钱办嫁妆嫁不出去,那才把全家祖宗八代的脸都丢尽了哩……

到了另外二个小姑娘家,情况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