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变法

而一些沽名钓誉之辈。

竟为了一个虚名,在父母的坟墓旁,修建了一座房子,十几年住在其中,自称为父母守孝。

这种行为,竟然还能感动不少人!

曹茂表示不能理解。

父母亲人离世之际,确实悲恸万分。

但守孝的长短,跟是否真的有孝心,这有半分钱关系吗?

试问,那个做父母的,愿意自己的孩子撇家舍业,不顾后代死活,一心守在两具枯骨旁的?

而且,最可笑的一点便是。

守孝期间,是有很多规矩的。

譬如不近女色,不可骄奢淫逸等等。

可是许多人,在得以当官之时,却早已妻妾成群,孩子更是无数。

敢问,这些孩子都如同孙悟空一般,石头里蹦出来的不成?

但听了曹茂的话,曹操也有些迟疑。

对他而言,为他所用之人,皆需有所才干。

但这挑选官员,可不是挑选有才之人留在身边。

所需之人也并非个个需拥有旷世奇才,再加上人数众多,若要一一辨认,也没有个准确的规则,这当如何是好?

此事,贾诩忽而走上前来,看向曹茂。

“不知曹茂公子可有高见?”

贾诩算得上是第一批相信曹茂的人了。

这么久以来,曹茂也从未令贾诩失望过。

听闻曹茂对举孝廉一事提出异议,贾诩便知晓曹茂一定是有了解决之法。

不然,依曹茂的性格,若是解决不了之事,他定然不会开口。

“高见自然有。”

“不知各位可曾听过科考?”

“科考又是何物?”

贾诩第一个站出来质疑。

“科考,就是一种考验的方法,通过答卷的方式,来筛选出一部分有才干的人!”

“然后,将通过科考的人,发配到最基层去工作,等他们总结出经验了,也有了应对政务的能力了,再按照各自的能力,逐一提拔!”

“如此一来,便可以确定,那些人当真适合为官,那些人不适合为官,于国于民,都是一件好事!”

说罢,曹茂也不说话。

等着看这群文臣议论此事。

果不其然,当曹茂话音一落,文臣们便相互开始攀谈起来。

众人确实觉得,这个办法很有道理。

如果能够推行开来,必定能够让官员变得更加出众,也可以替他们筛选出一些不适合为官的人。

可是,自古以来,奉行的便都是举孝廉的制度。

倘若当真改革,可就不见得所有人都会接受了!

见状,曹操长叹一声。

“此法甚妙,只是唯恐会有诸多人反对!”

对此,曹茂也不觉气馁。

“爹,你说的没错。”

“但从古至今,那次变法不是困难重重?”

“倘若因为惧怕困难,便不曾推陈出新,那国如何强盛,百姓如何安居?”

“秦时,商鞅变法,得罪了多少人,最后商鞅自己也死于变法,可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大秦一统天下!”

“若爹你真害怕百姓反对,那就别做了,咱们也不用统一大汉江山了,就皱着许昌过一辈子算了。”

闻言,曹操顿时恼怒。

“你这逆子!”

“谁……谁说不变法了,我也不是怕死,只不过,若变法令民心动荡,又该如何?”

“民心动荡?”

曹茂冷笑连连。

“爹你可将此法公布出去,看看到底是百姓反对,还是那些做表面工程,意图混个小官当当的人反对!”

公然这般忤逆他爹!

曹操被气得火冒三丈!

“你这逆子,这便是你意欲取消举孝廉的真正想法吧!”

闻言,曹茂也有些愕然。

他的真正想法?

“就因为你这个逆子,成天忤逆你爹,所以你才想着取消举孝廉!”

闻言,曹茂冷哼一声。

“爹,你要是这么说,我可就不管了,爱取消不取消,是你们的事,我走了!”

“回家看媳妇儿去喽!”

说完,曹茂当真大摇大摆的走了,只留给曹操一个背影!

先前,曹茂说了什么,曹操都不关心。

唯独这最后一句,回家看媳妇儿,着实气得曹操肝疼!

“逆子!这个逆子!”

曹操举起手中佩剑,便欲砍向曹茂,还好被众人阻拦。

众人纷纷相劝。

“主公方才所言,着实伤到了曹茂公子的心,也难怪曹茂公子会说出此等大逆不道之言!”

闻言,曹操颓然坐在了椅子上。

他也想到了,方才的话,会令曹茂伤心。

自从那逆子性情大变,开始插手政务一来。

他从不邀功,甚至将一切罪名都揽在自己身上,反而是他们受了曹茂的诸多恩惠。

眼下若说取消举孝廉制度,曹茂只是为了一己私欲,曹操自己都不信。

可方才他着实是被气得上了头,口不择言。

平复心情,曹操正色望向众人。

“尔等道,子陵方才所言科考之法,如何?”

司马朗第一个站了出来。

“主公,在下觉得,此法虽妙,但却不易于此时推行开来!”

“若引起百姓逆反心理,违背祖制一条罪名,主公辛苦所建立下来的名声,便要毁于一旦!”

司马朗的说法,立刻有不少人附议。

说白了,他们便是在举孝廉的制度下,被推举上来的人。

倘若改变这个制度,那他们这些人的存在,岂不是极为尴尬?

田丰的反应尤为激烈!

他甚至直接跪在曹操面前。

“主公,此法万万不可!”

“违背祖宗,便是主公眼下名声,也不够挥霍!”

“更何况此法一出,百姓必定反对,届时天下即将大乱!”

田丰反对曹茂提出的科考制度。

不是因为举孝廉不可靠,只是因为举孝廉的制度,是祖宗流传下来的。

而他又是一个极为循规蹈矩的人,定然不愿看到祖宗之法被废除。

然而,郭嘉和贾诩,却成为了曹茂提出的科举之法的忠实拥护者。

“我认为曹茂公子此法甚好!”

“若无才,有德又如何?”

“难道有德便可治理百姓?”

贾诩也附议。

“正是,便如同曹茂公子所言,举孝廉推举上来的人,当真个个良善?为看未必!”

“若届时,良善也无,才干更没有半分,还给其一个官员之位,受苦之人,唯有百姓!”

就此一事,一群文臣争辩不休。

曹操被吵的头都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