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补叙~“红烛高照 礼成双全”——宋制婚礼知识普及

上元节的热闹尚未散去,洛阳城中又添了一桩盛事——赵明诚与李清照的婚事。自赵家提亲成功后,两家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这场婚礼。按照宋代的习俗,婚礼需遵循“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每一步都庄重而严谨。

#纳采与问名

纳采是婚礼的第一步,赵家派了媒人带着厚礼来到李家。礼品中不乏珍稀的绸缎、金银首饰以及象征吉祥的龙凤烛。媒人恭敬地向李格非呈上赵挺之的亲笔书信,信中表达了对李清照的倾慕之情以及赵家的诚意。李格非收下礼品后,回赠了一方玉佩,寓意“君子之交,如玉之润”,表示对这门亲事的认可。

问名则更为庄重。赵家再次派人前来,询问李清照的生辰八字,以便合婚。李格非亲自将女儿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交予赵家使者。赵家请来算命先生,仔细推算后,确认双方八字相合,大吉大利。

#纳吉与纳征

纳吉是赵家收到李家生辰八字后,确认双方八字相合,决定继续推进婚事的仪式。赵挺之亲自书写了纳吉书,派专人送到李家,表达了对这门亲事的坚定决心。

纳征则是婚礼筹备中的重头戏。赵家准备了丰厚的聘礼,包括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古玩字画等,装满了数十个箱子。聘礼队伍浩浩荡荡,从赵府出发,一路敲锣打鼓,前往李家。李家门前早已张灯结彩,家丁们列队迎接。赵家使者将聘礼一一呈上,李格非亲自查验后,收下聘礼,并回赠了赵家一份厚礼,寓意“礼尚往来,情谊深厚”。

#请期与亲迎

请期是赵家与李家商定婚期的日子。赵家请来算命先生,择定了一个黄道吉日——三月初三,这一天风和日丽,正是良辰吉日。赵挺之亲自写信告知李格非,李格非欣然同意。

亲迎是婚礼的高潮。婚礼前一天,赵家在府中大摆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赵明诚身着大红官袍,头戴乌纱帽,腰间佩着那方玉佩,显得英俊非凡。他与宾客们一一敬酒,感谢大家的祝福。

婚礼当天,赵家的迎亲队伍早早出发。队伍由数十名家丁组成,手持彩旗,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前往李家。赵明诚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身后跟着八抬大轿,轿身红绸覆盖,金光闪闪,轿顶装饰着龙凤呈祥的图案。

李家门前早已挤满了邻里乡亲,大家都想一睹这场盛大婚礼的风采。李格非身着官袍,站在门口迎接。赵明诚下马,恭敬地向李格非行礼,说道:“岳父大人,明诚今日特来迎娶清照,望岳父大人成全。”

李格非微微一笑,点头道:“明诚,今日你便是清照的夫君,望你好好待她。”赵明诚郑重地点头。

随后,赵明诚进入李家,按照习俗,他需先向李清照的父亲行三跪九叩之礼,感谢岳父将女儿许配给他。接着,他来到李清照的闺房门前,轻轻敲门:“娘子,明诚来接你了。”

李清照身着大红婚服,头戴凤冠,坐在妆台前。听到赵明诚的声音,她心中一甜,轻轻起身,由丫鬟搀扶着走出闺房。赵明诚伸手,轻轻握住她的手,两人一同跨过门槛,走向大轿。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返回赵府。赵府门前早已张灯结彩,宾客们纷纷起身迎接。赵明诚与李清照在众人瞩目下,缓缓步入赵府。按照宋代婚礼习俗,两人需先拜天地,再拜高堂,最后夫妻对拜。

拜天地时,司仪高声唱道:“一拜天地,苍天为证,大地为凭,夫妻恩爱,白头偕老。”赵明诚与李清照齐齐跪下,深深叩首。

拜高堂时,赵挺之与赵夫人端坐在上,赵明诚与李清照恭敬地行礼,口称:“爹娘在上,受孩儿一拜。”赵挺之与赵夫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连连点头。

夫妻对拜时,两人四目相对,眼中满是柔情。司仪唱道:“夫妻对拜,百年好合,永结同心。”赵明诚与李清照轻轻叩首,起身时,赵明诚握住李清照的手,轻声说道:“娘子,往后余生,我定不负你。”

随后,两人进入洞房。洞房内红烛高照,喜气洋洋。丫鬟们端上交杯酒,赵明诚与李清照各执一杯,轻轻碰杯,一饮而尽。丫鬟又端上合卺酒,两人共饮一杯,寓意夫妻一体,永不分离。

洞房花烛夜,赵明诚与李清照相视而笑。赵明诚轻声说道:“娘子,今日你我大婚,往后无论风雨,我都与你同在。”李清照微微一笑,轻声道:“相公,清照亦然。”

这场婚礼盛大而庄重,不仅体现了宋代婚礼的传统文化韵味,更见证了赵明诚与李清照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