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暗流涌动!大唐之福
- 大秦说书人,开局盘点十大皇帝
- 天地日月
- 2011字
- 2022-08-26 06:11:50
唐国,长安。
大唐文武群臣,几乎齐聚一堂。
即便陛下和太子殿下都不在,但国政朝会,总是不能耽搁的。
总是要召开的。
况且,陛下和太子虽然不在,但京中还有陛下其他儿子。
陛下带太子殿下临走之前,也说了,由魏王李泰代为监国。
虽然于理不合,但如今之策,也没什么办法了。
毕竟,太子都被带走了,按照立嫡立长的规则,的确是该嫡次子魏王李泰监国。
只是,如此作为,还是让一些老臣,心中有些不安。
魏王李泰,天资聪颖,饱读诗书,自幼学儒,文质彬彬,有一代明君之相。
并且,乃是长孙皇后嫡次子,身份贵重,颇受陛下宠爱。
如此之人,真的会担心,只当一个魏王么?
他难道,就真的对那个位置,没有起过丝毫的念头吗?
就算先前没有。
那监国之后呢。
监国之后,品尝过那般至高无上的权力,再想放手,还会那么简单吗?
不可能的!
权力是让人疯癫的毒药,一旦接触,野心就会不由自主地滋生。
一步一步,让人陷入疯狂。
武德年的惨案,到现在,才过去多久。
经历过当年玄武门旧事的老人,都还在。
却看着如今朝堂局势,越来越像当年的武德年。
当然,当年李渊,是有意用制衡分权之术,用战功显赫的二儿子秦王李世民来限制太子李建成。
但是,在发现李世民实力膨胀,颇有尾大不掉之势的时候,又果断舍弃李世民。
身为帝皇,亲自下场,联合长子四子,一同打压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打压他的势力。
几乎将李世民逼到绝路。
李世民无奈,绝地反击之下,才有了玄武门之变弑兄囚父的惨案。
武德年旧事,乃是李渊一手所为,不过是自食其果罢了。
但李世民,却从未想过在自己这几个儿子之间找平衡。
他践祚登基,不到两月,就册封李承乾为东宫太子,授太子印宝。
更请来无数名学大家,担任太子的老师。
而他也在有意无意,逐步放权给太子。
在他出征的时候,让李承乾辅政,李承乾所为,也颇得他心,上下百官,群臣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这让他对自己的这个太子,很是满意。
从未起过废立之心。
至于魏王李泰,他自然也宠爱。
那是他的青雀,是长孙皇后为他生的孩子,他自然宠爱。
逾制加封,盖是因为,他太宠爱这个儿子了。
还有年幼的晋王李治,他同样大爱。
只要是长孙皇后,他的观音婢为他生的孩子,他每一个都极为喜爱。
从没想过要在他们之间搞平衡。
也没想过用帝王心术,用权术去制衡他们。
之所以让李泰监国,不过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嫡次子。
太子承乾被自己带去咸阳,接受白苏先生教导。
那么,就应该让李泰监国而已。
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念想。
但是,他的溺爱,却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那会让人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魏王李泰,天生就离那个位置很近。
挡在他身前的,只有太子李承乾。
他若是未曾感受过权力的炽热,也就罢了。
可既然已经享受过这种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大权。
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更何况,他不仅仅是自己一人。
在他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势力。
他们,想要把这位魏王殿下推上去,推上至尊宝座。
这样,他们才能攫取最大的利益!
在李世民和李承乾那里得不到的。
他们,可以在李泰这里得到。
丹墀殿阶之上,至高的龙椅之旁,放着一张小了许多的椅子。
这,正是监国亲王,李泰的位置。
李泰到来,朝会召开,众人也就掩起各自的心思。
“拜见监国亲王殿下。”
李泰摆摆手,“诸卿请起,有事早奏。”
长孙无忌站在文臣之首,闻言向前踏出一步。
“殿下,陛下自咸阳送来一些物事,命国内工匠抓紧赶工。”
“哦?”
李泰道,“是什么东西。”
长孙无忌看向身后,喊道:“带上来。”
很快,就有千牛卫士带着几件东西蹬蹬踏上大殿。
当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李天不禁微微皱眉。
面颊上的肥肉都颤了颤。
“舅舅,这些是什么东西?”
“为何本王从未见过此物?”
长孙无忌回答:“殿下,容臣一一道来。”
长孙无忌首先拿起蜂窝煤,放到火炉之中。
“此乃蜂窝煤和火炉,二者搭配使用,取暖之用,便宜好用。”
“此物,不仅价钱便宜,制作也极为简单,可供给普通百姓取暖。”
“让那些买不起火炭的百姓,渡过这个冬灾。”
“有了此物,我大唐百姓,将再也不会受到冻馁之祸。”
“此物,陛下在咸阳试过,臣也亲自试过。”
“的确如此,方便好用,而且物美价廉,烧开之后,便有融融暖意。”
“哦?此物竟然有如此功效。”
虽说李泰没见过火炉好蜂窝煤,也不了解这两种东西到底有多暖和。
但是父皇和舅舅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一定不会骗自己。
“嗯。”李泰点点头,“既然由此功效,那么此物,当推行整个大唐。”
“让大唐百姓,远离冻馁之苦,从今往后,不再被冬灾袭扰。”
“此物大善。”
李泰表态,文臣队列中,立刻有个人迫不及待地冲了出来。
是因为华发半生,两鬓斑白,有些清瘦的老者。
此人,正是国子监祭酒,孔颖达。
孔颖达激动地跪倒在地上。
“天佑大唐,天佑陛下,让我大唐得此神物。”
“从今往后,我大唐,将再也没有百姓将经受冻馁之困。”
“此乃祥瑞,是我大唐之福。”
长孙无忌懵了,看向孔颖达,一脸困惑。
不是,这老家伙冒出来干嘛啊?
这么不要脸,给自己儒家争镜头?
这玩意,跟你们儒家也不沾边啊,难道还能蹭上光?
不过,有了孔颖达起头,文武百官,还是纷纷高呼。
“天降祥瑞,大唐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