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众人除了谈天论地,还不忘鼓动杨林展示他的收藏。
当杨林把他手中存量不多的货都拿出来后,黄老顿时眼前一亮。
尤其是之前在水族馆捡漏的那对食盒。
黄老轻轻地把玩着这对食盒,爱不释手。
“黄老,这是什么宝物,能让你如此爱不释手?”孙富好奇地问道。
由于食盒上没有任何落款,孙富完全摸不着头绪。
“这个呀,哈哈,乾隆年间,泰州赵五斗,不知小孙你听没听说过?”
“这个,还真么……”孙富挠了挠脑袋,如实回答道。
其实这倒不怨他知识贫乏,这赵五斗虽然是乾隆年间的泰州大户,但在历史上没有什么伟大成就,因此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
而只有在虫鸟圈子里,赵五斗的名号才被大家认知。
孙富虽然是古董大家出身,但一般来说,古董学识在广博的人,也不能精与各个领域。
对于鸟虫食盒这一领域,孙富压根就没研究过,再加上她对花鸟鱼虫天生不感兴趣,因此不知道赵五斗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五斗是当时的泰州大户,但他真正有名的地方,在于其在花鸟鱼虫界的名声。”
“他善养花鸟,常斗鱼虫,曾培育过许许多多珍惜品种。”
“而这两个食盒,就是他当时的收藏之一,专门为虫鸟当做餐盘的。”
“原来如此,受教受教!”孙富一听,恍然大悟。
他立刻明白了这对食盒的潜在价值。
历史上,民间有些瓷器,虽然不是宫廷御制,但由于其曾经的主人大有来历,因此便有不菲的收藏价值。
这两个食盒,在即喜好花鸟鱼虫,又热爱古董的人眼中,简直是无价之宝。
杨林看出了黄老对这两个食盒的喜爱。
实际上他前世就知道,黄老及其喜爱花鸟鱼虫,尤其对赵五斗培育出的一些奇珍异种,那时赞不绝口。
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凑齐一套赵五斗用过的虫鸟器具。
两世为人,为了感激黄老前世对自己的提携之恩,杨林果断开口:“黄老,这一对食盒,您要是喜欢,尽管拿去,就当是晚辈的一片心意了。”
黄老一听,受宠若惊。
能得到梦寐以求的物件,他的内心自然是激动无比。
但杨林开口相送,就令他有些意外了。
毕竟这两个食盒可不便宜,虽然赶不上刚才摔坏的清康熙海水龙纹碗,但也绝对是大几十万起步。
这样厚重的大礼,他自然受之有愧。
“不行不行!小杨啊,正所谓吃人手短拿人手软,你现在还在上学,我可不能占你一个学生得便宜。”黄老道,“这样吧,我出一百万,买你这俩食盒,你看如何?”
虽然这对食盒,日后可以卖到四百万以上,但放在这个年代,也就大几十万。
黄老能出一百万这样的高价,看得出来他是真心喜欢。
杨林道:“那哪行啊!我对黄老敬佩已久,今天有幸能与您成为朋友,我三生有幸!这对食盒乃是我一点微薄的心意,黄老您可不能不领情啊!”
一番推脱之下,黄老架不住杨林,只好收下。
但这并不等于他白白收下。
黄老道:“对了,小杨,听说你想开一家古董店?”
杨林道:“是的。黄老您怎么知道的?”
黄老笑道:“是小孙告诉我的。我没记错吧,小孙?”
孙富道:“没记错,我杨老哥的确有开一家古董店的想法,前几天我俩还去选址了呢,有一家名叫紫金阁的古董店当时正好要转让,谁知那天去我们非但没有见到他,并且第二天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在杨林和孙富造访紫金阁无果后的第二天,那个古董店就被别人盘下来了。
不过杨林得知消息后,倒是无所谓。
他想开古董店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当是有这个想法的一个原因,就是想顺便给安纯找个活干。
黄老笑眯眯道:“原来如此。也就是说,小杨你现在是打算找一家现成的、正在准备转让的店,全部买下来喽?”
杨林道:“没错。我现在手上虽然有几件还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但在量上还远远不够。我的意思是找一家位置凑合,底子比较好的点,全部盘下来。”
黄老捋须笑道:“说到正在转让的古董店,我倒是知道一家。”
“说来也巧,店主正好是我们黄家的一个旁支开的。我把地址留给你,你先去看看,合适的跟我说,我给你打个招呼,咱们把这事办了。”
杨林一听,立刻道谢道:“多谢黄老。”
心里也是分外轻松。
毕竟他知道,黄家人的名声可是响当当的,虽然那家店是旁支人开的,但既然黄老能够推荐给他,那想必底子也差不了。
底子是指两点:信誉和货物的质量。
这两点无论那点,对于古董开店来说都尤为重要,并且一般来说需要用时间来慢慢积攒。
积攒物件,积攒声望,都需要很长很琐碎的时间。
但现在看来,这些繁琐的步骤很可能就直接免掉了。
这也是杨林为什么现在不打算从零开始自己搞一家店,而是希望直接盘一家成品店的原因。
三人推杯换盏,聊到了很晚才散货,并且孙富和杨林还相约好了,明早就去看店。
第二天一早,杨林六点就起床了。
他匆匆吃过早饭,步行上街准备去探店。
这家黄老给他推荐的店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离紫金苑小区不太远。
快速步行十几分钟,就能到了。
途中,杨林又路过了那条捡漏食盒的街道。
路过原本有叶景伦经营的水族馆时,他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而那个身影也同时注意到了杨林。
“杨林,你怎么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