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分 袅元今国度,2章 牧羊人向导回忆唐时远征军

第2节、牧羊人向导回忆唐时远征军

牧羊人,和崆峒派其实是颇有渊源的,他们姓木,名旱,生他那年天降大旱呀,都估摸着他不能活下来,‘这那年头,谁还生养啊,’也就是靠着一点啃树皮吃糠壳的母山羊奶水,生命才这么卑微和倔强的活了下来。

少年时候,因为身体不好,被送去崆峒,不成想,十余年后,他,居然练就了一身武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侠客了,还无意中国救了高家的后人,也就是紫儿她妈

如果不是这飞来横祸兵匪,这日子,在这片河西走廊,还是能过下去的,本想着这靠南些,会更安全,结果,哎,麻辣个把子!

所以,木旱说:如今你们来了,给了我复仇的勇气,如今我再无顾忌,我决定和你们一起去远西,顺便把那欺男霸女的贼人给“宰了”,不仅为女儿报仇、也为民除害!

想着抢走女儿的贼人索,一边“赤裸着身体,披上一张羊皮,爬行到今国王爷的脚下,宣誓效忠今朝”,一边“爬上女儿柔弱的身体(虽然未能得逞)”,眼睛就充血!如今女儿已亡故多年,妇人也找去快一年了,就怕她做傻事啊,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

松子问木旱:这,打通河西走廊,凉州这一段,关键在哪儿?

木旱:兰州。

松子接着问:目前这边黄河以南地区在西夏手里还是?

木旱并没直接回答,而是叹了口气,说道:那,青海东部,已经是今的地域了,如果要上高原,得有道路通关勘验的官方印符“九叠篆”才行!

松子瞪了瞪眼:我学生,就在那边,到时候全程由她负责!

顾若南,突然想起牧羊人说起的高将军,不禁有些好奇的问:

你祖上,从瓦罕走廊快速推进,高将军的那次远征?

木旱骄傲的扬起头,你可算问对人了,我父亲时常提起:

我父亲常说“兵不厌诈,将计就计”成就了高将军过人的胆识和谋略,军人嘛,只要打胜仗就行,你说是不是…

那时安史之乱还没开始,天宝6年春,向东距离长安九千多里的小勃律,给‘反了’,居然娶了勃国公主,对唐的书信中也没了“父汉”称谓,更是断了进贡,因此重塑唐之威信成为当时的政治正确。

当唐军步骑一万进行长途远征,从安西出发,用百余日到达连云堡(小勃律西北部,今天阿富汗东北部的萨尔哈德),面对这个建筑在“一座山峰上,东南西三面皆陡峭山崖、只有北部是平地、还有喷赤河屏障、近万人以逸待劳的勃国军士驻守,被天然好区位打造出来、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险关堡垒”,如何让呼吸困难、体力下降、士气不高的这只远征军,毫发无损、轻松的渡过喷赤河,成为高将军需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难题。

高原上夜间气温很低,流量自然小得多。部队是在凌晨三四点钟渡河的,利用这个一天中最低点气温的间隙,部队有惊无险的渡过喷赤河,然后是静默穿行跋涉在山脊山腰山涧,直到潜伏起来,当高原河谷,天色刚刚露出蒙蒙亮,战斗就发起了!

这一仗从早晨打到中午,陌刀的唐军,以识匿国国王五跌失迦延的阵亡和近千兵士战死,攻克要塞、取得了胜利,并以此为据点,继续向坦驹岭进发!

高将军从来就不是蛮干的人,当他,立在山口顶端闪光烁烁的积雪上,看向坦驹岭山顶到南坡山下那不少于二十公里冰雪覆盖的陡峭山路,他更加肯定自己登山前所设想的计谋,他可不想自己这一起出生入死一路招募过来的宝贵军人,去死拼硬磕,而是,率先派了20人下山、扮作阿努越人来迎降、散布渃水上连接大勃律的藤桥已经斩断了的消息(这样勃国援军就没法增援小勃律了),从而从心理上断了小勃律心存侥幸的念想,也有利于他们内部的权利争斗。

兵不血刃、挑拨离间之计啊,信以为真的阿弩越(不得不依附勃国)投降了唐军,这给,高将军和远征的将士们及时地得到了休息,肌体进一步调整和适应高原作战,创造了更为充分的有利条件。

高将军深深的知道,推翻亲勃国的小勃律政府,扶植和组建新的亲唐的政权,才是此次远征的目的。

在补足了给养,高将军和他的士兵们,擒获了小勃律国王和勃国公主,就这样一举平定了小勃律!

木旱还准备继续高将军的戎马生涯,松子就插话了:

这是一场非常功利的战争,但对丝绸之路的南线地区的稳定得以恢复,确实是功不可没!高将军不愧为唐国4大战神!!

虽然和汉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相比略有逊色,但绝对妥妥的英雄一个,只是在天宝9年,他自己做主悍然发兵洗劫石国,虽然全军上下可都是狠狠发了一笔财的,但同时也把盛唐在中亚的正义形象,给毁了个荡然无存。

告诉在座各位,务必牢记我华夏,只要丝路塞而不畅、区域自然割据而起,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是从商重道并以贸易立国为追求的,这也是我们来河西走廊的目的,如果不能重开陆上丝绸之路,我松必不久已,因为民族合力和战略缓冲区,非常非常重要!

其实玄奘,也是穿越过这片走廊,顾若南不禁翻开书籍,读起了其中的片段:“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