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秋日,天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中,悠悠地飘浮着几朵白云,宛如棉花糖般轻柔。
街边的银杏树叶渐渐泛黄,微风拂过,叶片沙沙作响,似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偶尔有几片飘落,在空中打着旋儿,最后安静地躺在青石板路上。
沈婉兮一袭素色衣衫,外披一件淡蓝色的披风,发丝整齐地挽起,插着一支朴素的木簪,显得清新淡雅。
她坐在马车里,心情却如波涛般起伏,难以平静。
今日,她借口去城外的静安寺祈福,实则肩负着为家族探寻沉冤真相的重任。
车轮滚滚,每一下响动都仿佛敲在她的心尖上,随着静安寺越来越近,她的心跳也愈发急促。
终于,马车在静安寺山门前缓缓停下。
沈婉兮深吸一口气,走下马车。
抬眼望去,静安寺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大门紧闭,门上的铜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
她轻轻叩响门环,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缓缓打开,一个小沙弥探出头来,见是一位女子,微微一愣,随即双手合十,问道:“女施主,前来可是为祈福?”
沈婉兮微微颔首,轻声说道:“正是,劳烦小师傅。”
进入寺庙,香烟袅袅,钟磬声悠扬回荡。
沈婉兮随着人流,先在大殿中虔诚地上香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然而她的心思却全然不在祈福上。
她的目光不时地在周围的人群中搜寻着,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上完香后,她装作不经意地朝着寺庙的偏殿走去。
偏殿中供奉着一尊药师佛,前来参拜的人较少,显得格外幽静。
沈婉兮刚踏入偏殿,便看到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正跪在蒲团上,专注地参拜着。
她心中一动,快步走上前去,轻声说道:“敢问,您可是李叔?”
老人听到声音,缓缓转过头来。
他面容沧桑,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头发已经全白,杂乱地贴在头皮上,浑浊的双眼在看到沈婉兮的瞬间,猛地一亮,眼眶也迅速红了起来。
“小姐,真的是你啊!”老人激动地站起身,声音颤抖,“这么多年过去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您。”
沈婉兮眼眶一热,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这位老人正是曾经受沈知府恩惠的老兵李叔。
当年,李叔在战场上受伤,生命垂危,是沈知府四处寻医问药,才将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李叔对沈知府感恩戴德,一直铭记在心。
“李叔,我这次来,是想向您打听当年父亲那件案子的事。”沈婉兮开门见山地说道,目光紧紧盯着李叔,眼中满是期待。
李叔重重地叹了口气,老泪纵横,缓缓说道:“小姐,当年那件案子,背后可没那么简单。
都怪我,当时官职低微,没能帮上老爷。”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也是后来才打听到,这案子与朝堂上一股神秘势力有关。
这股势力背景深厚,朝中很多官员都与他们有勾结,手段极其狠辣。
老爷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愿同流合污,才遭此陷害。”
沈婉兮心中震惊不已,她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浑然不觉疼痛。
“李叔,您可知道这股势力的来头?”她急切地问道。
李叔摇了摇头,一脸无奈:“我只知道他们在朝堂上势力庞大,具体情况就不清楚了。
不过,我曾听说,他们行事极为隐秘,经常在暗中操纵一切。”
沈婉兮点了点头,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虽然这条线索很模糊,但这是她这么久以来,离真相最近的一次。
“李叔,谢谢您。您的恩情,我沈婉兮没齿难忘。”她感激地说道。
告别李叔后,沈婉兮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册子和一支毛笔,将李叔提供的线索详细地记录下来。
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每一笔都写得格外认真。
走出偏殿,沈婉兮佯装镇定地在寺庙中漫步,然而她却没有察觉到,在不远处的角落里,有一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她的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