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这副字,怎么看都像是在表扬海家。
可是海家世代清贵,不缺赞誉,更何况还是在嫡女纳征的日子。
混迹官场多年的人,没有几个是蠢的。
很快他们就想到了一个可能,官家这副字是赞赏海家今日没有广邀宾客。
乍一看,可能有人会觉得官家崇尚节俭,对于海家这种行为的赞赏。
但是联想到海家姻亲是兖王,那就不一样了。
有聪明的人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官家并不想立兖王为诸。
若是海家广邀宾客,也会给兖王提供一个拉拢大臣的平台。
兖王本就占据上风,若是通过海家拉拢到一些朝中清贵,那么地位必然会更加稳固。
但是海家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只邀请了一些同族和亲近人家。
这么做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官家赐婚,海家无法拒绝。
海家却没有参与立储之争的想法。
官家亲笔题字,命人送过来,也是肯定海家的做法。
海希文也猜出了官家的用意,笑着回应了恭喜声,把字收起来,送去祠堂供奉了起来。
海家正堂内,兖王夫妇由海家同族的长辈和同辈的亲戚招待着。
兖王没有丝毫架子,微笑着和海家亲戚说着话。
就在这时,兖王的随从走了进来,从侧边绕到兖王身后,凑到他耳边把官家赐字和内容告诉了兖王。
兖王听完,脸色微沉,别人能看明白,他自然也能想到。
他自认为处处都强于邕王,没想到官家竟然还是属意邕王。
就因为他子嗣单薄?
兖王此时心中充满了怨恨,他可以想象的到,等官家赐字的消息传开,他原本占据的优势,怕是要荡然无存。
甚至还不如之前。
毕竟官家之前一直没有表态,如今虽说也没表态,却和表态差不多。
虽说立储之事,大臣的支持也很重要,但是官家的态度却是决定性的。
除非满朝文武都支持他,或许能改变官家的想法。
然而这根本不可能。
支持他的人好多都是投机取巧之辈,官家表态,他们不可能支持兖王了。
兖王现在很想问问官家,既然早就属意邕王,又何必让他和邕王一同上朝听政?
若是一开始,官家便册封邕王为储,他也没有机会和邕王竞争。
邕王将来登基后,也不会对他下手。
如今他和邕王争斗多年,二者已经很难共存了,官家却在此时插手,这和要他的命有什么不同?
也就兖王还有些理智在,否则怕是要怒气冲冲的离开海家了。
强打着精神应付着,中午午饭结束,兖王就提出了告辞。
海家也没挽留,将兖王夫妇送出了府。
“王爷你可是身子不舒服?我看你后面脸色一直不对劲。”
上了马车,兖王脸色阴沉如墨,刘氏看到后,有些担心道。
“是有些不舒服,一会回去休息一下就好了。”
兖王并没有把心中的猜测告诉刘氏,即便告诉她,她也帮不上忙,反而会让她担心。
“那我吩咐人先去请个大夫。”刘氏说道。
“不用了,就是昨晚没睡好,不是什么大事,回去休息会就好了。”兖王摆手道。
刘氏闻言也没多想,有些气愤道:“这海家真是过分,纳征之日就请这点人,寒颤谁呢!真以为这样就能更咱家撇清关系了?若是那邕王最后当了皇帝,怎么可能放过海家。”
女方纳征之礼隆重,不仅是女方的体面,也是对男方的尊重。
结果海家邀请的宾客和女眷,总共才十几桌。
别说海家这种世代簪缨人家了,就是一些富户人家,办喜事也不止请这点人。
“呵呵,说不定人家真能撇的清呢。”兖王讥讽道。
官家那副字不仅是对海家的赞赏,也是对海家的保护。
邕王将来登基,哪怕是想对海家下手,因为这副字,也不敢太过分。
兖王越想越恨,官家连海家的未来都考虑到了,却没有为他考虑过。
“王爷这话是什么意思?”刘氏疑惑道。
“没什么,海家不用理会,他们支持与否,对咱家都没什么影响。”兖王说道。
“也是。”刘氏闻言笑道:“王爷如今都已经占据了上风,也不需要海家锦上添花。不过将来王爷若是继位了,可不能让海家姑娘当太子妃,不然太便宜海家了。”
“别说了,让我清净清净。”
兖王心里苦涩,还继位呢,将来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
内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下,加上皇城占据了不小的地盘,因此海家距离兖王府也不是太远。
过了一柱香左右,马车停了下来,跟随在马车两旁的丫鬟,隔着窗子禀报,说已经到兖王府了。
兖王夫妇下了马车,门房便一脸喜色的迎了上来。
“禀王爷王妃,世子房里的施姑娘有喜了。”
“什么?”
兖王闻言一愣,接着脸上露出狂喜之色。
刚刚一路上他都在思考对策,发现这件事根本无解。
若是官家只是偏向邕王,他还有办法争取。
可是官家如今明显已经属意邕王了。
不过听到赵旭房里有人有了身孕,兖王再次燃起了希望。
在他看来,官家之所以属意邕王,还是因为子嗣的问题。
如今尚未定下,赵旭若是有了子嗣,他未必没有希望。
想到这里,兖王快步走进了王府。
…………
皇宫,龙图阁
官家坐在御案后,手里捧着一封扎子看着。
其实官家心思根本不在扎子上,这封扎子他已经看了快半个时辰了。
官家虽然不愿意现在确定过继之事,但在邕王和兖王两人之中其实早就有了选择。
若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血脉,他会过继邕王,立为储君。
兖王声势大涨,占据上风,显然不是他想看到的。
不过如今他还需要兖王牵制,否则百官便会逼迫他过继立储。
因此他今日才会派人送一副自己亲笔所书之字,送往海家。
虽说这样对兖王不公平,官家却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以朝廷对宗室的限制,将来即便邕王登基,或许会羞辱兖王,应该不会要了他的命。”官家心里暗道。
这时一个太监从侧门走了进来,傅公公见状上前,那个太监在傅公公耳旁耳语了几句,退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