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先南后益
- 三国:穿越孙权,我在江东砍鼠辈
- 我家有鱼塘
- 4035字
- 2025-01-18 00:10:01
卧室,炉火烧的正旺,徐媚儿斜依在床上打盹,轻薄的衣裳,使大片羊脂玉般的肌肤暴露在空气中,雪白修长的大腿,更是不着寸缕。
胸前更有大片风景,随着其瞌睡点头,颤颤巍巍,犹如孤单北半球。
此时若有人看到,必被勾去了魂儿,移不开目光。
可惜孙权忙于讨论新夫人,无暇欣赏,恐怕,亦早忘了曾答应美人,要战到天亮。
徐媚儿若是知晓二人的谈话,不知会不会后悔今晚为其准备饭菜,更是一番精心打扮。
她的身份都还没通过正夫人认可呢!如今又将有新的姐妹入伙?
孙权此时,哪里还记得屋中美人,只因庞统又献一策。
“先南后益?”
庞统来到沙盘前,兴奋的说道:“不错,先取南中,再由南中北上益州。”
“南中之地,山川纵横,地势复杂,虽多有蛮夷,然其战略价值不可小觑。”
“此地东接交州,北连益州,南通南海,若据南中,便如握利刃,可直刺益州侧腹。”
“今主公既决定取交州,则必不可错过南中之地也!”
“待交州平定,以此为根基,挥师西进,直指南中,南中诸郡,以牂牁、越巂、益州、永昌最为重要。”
“牂牁郡乃进入南中的东大门,其郡治且兰(今贵阳且兰),地处要冲,控扼黔中要道。”
“我军可从郁林郡发兵,沿谭水而上,先下且兰,后沿牂牁江而上,顺势攻略周边城邑,打通进入南中的通道。”
“且兰一得,则可长驱直入,直逼益州郡。”
“益州郡治滇池(昆明),乃南中重镇,为诸蛮汇聚之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此地东有盘龙江,西有滇池,皆为天然屏障。”
“我军需水陆并进,以水军沿盘龙江而上,步兵则从陆路逼近,形成合围之势,拿下滇池,便可掌控南中东部核心区域。”
“而越巂(xī)郡,北接益州,西通永昌,战略地位极为关键。郡内邛都(今凉山西昌)地势险要,扼守通往成都平原的要道。”
“我军可从滇池出发,经蜻蛉、遂久等地,翻越山岭,直捣邛都(今昆明-楚雄-大理-丽江-凉山一线)。得邛都后,便可对益州形成半包围之势,为下一步进攻益州创造有利条件。”
“至于永昌郡(今云南西部保山、临沧,包括缅甸克钦邦、掸邦),地处西南边陲,虽路途遥远,但产金、银、琥珀、玉石等奇珍异宝,且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我军可在平定其他三郡后,从益州郡出发,穿越哀牢山,抵达不韦(今云南保山),进而掌控整个永昌郡。”
“待南中四郡皆入我江东版图,便可整军经武,北上益州。从南中进攻益州,可走两条路线。”
“其一,从越巂郡出发,沿牦牛道北上(大渡河),经旄牛、严道,直抵南安(乐山),此路线可避开成都正面防线,直击益州西部重镇。南安若克,便可长驱直入,直逼成都。”
“其二,从益州郡(昆明)出发,经僰道(宜宾),向北穿越群山,直取江阳(泸州)(昆明-昭通-宜宾-泸州)。江阳乃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为益州东部门户,战略位置重要。拿下江阳后,我军可沿长江而上,对成都形成水陆夹击之势。”
“再者,待益州平定,我军可从益州出发,经白水关,穿越米仓山,直取汉中。汉中乃益州咽喉,得汉中则可进可攻,退可守,进而与曹贼逐鹿中原。”
“此计先取南中,一来可避开刘表与我军正面冲突,二来可借南中之力,突袭益州,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待益州、汉中在手,待刘表一亡,主公便可取荆州,坐拥荆、扬、交、益、凉五州之地,进可北伐中原,退可据险自守,大业可期也!”
庞统说的太快,孙权感觉有点迷糊,从云南攻四川?怎么感觉有点不靠谱?
云南那地方能行大军?这,诸葛亮七擒孟获路线?对此,孙权也不是很熟悉。
但,孙权总有种熟悉感,这计策是不是在哪见过?来回几步,孙权脑海中灵光一闪,这不是元灭宋的路线翻版吗?
南宋时期,“守江必守淮”的战略被南宋奉为圭臬,凭借淮河防线,南宋成功抵御了蒙古铁骑的多次进攻。
蒙古军队在淮河一线久攻不下,双方陷入长期僵持。
与此同时,从汉中进攻巴蜀的道路也因蜀道艰难,使得蒙古大军难以推进,战事陷入僵局。
面对如此困局,蒙古决定另辟蹊径,实施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迂回计划——绕过南宋坚固的中部防线,先取大理,再从西南地区对南宋发起反攻。
这一计划的提出者正是忽必烈,1252年,他向蒙哥大汗建言攻取大理国,旨在实现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一旦大理被攻克,蒙古军队便能从云南挥师进攻四川、广西等地,巧妙绕开南宋重兵设防的三峡地区,直抵江汉平原,对南宋形成致命威胁。
蒙哥大汗对忽必烈的这一建议极为赞赏,欣然应允。
1252年夏,忽必烈奉命率领大军踏上南征大理的征程,随行的还有兀良哈台等蒙古名将,他们肩负着为蒙古帝国开辟新战线的重任。
次年六月,各路蒙古大军在六盘山集结完毕,南征正式拉开帷幕。
九月,大军顺利抵达吐蕃松潘草原,在这里,忽必烈做出了兵分三路的战略部署,对大理国形成合围之势。
兀良哈台率领西路军,从丽江一带发起进攻。这一路线要穿越崇山峻岭与湍急河流,自然环境极为恶劣。
但兀良哈台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带领士兵克服重重困难,一路势如破竹。西路军所经之处,当地部落纷纷望风而降。
东路军由也只烈统领,从白蛮(今四川会理)一带展开攻势。东路军利用当地复杂地形,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迅速突破大理国东部防线,为后续进攻打开了通道。
忽必烈亲自率领中军,从大渡河一带发动进攻。大渡河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行军难度极大。
忽必烈命人建造浮桥,大军得以顺利渡河。在进军过程中,忽必烈充分发挥蒙古骑兵的机动性优势,一路横扫沿途抵抗力量,迅速向大理腹地推进。
此时的大理国,虽已有数百年国祚,但已步入王国末期,政治腐败,王权衰落,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面对蒙古三路大军的迅猛攻势,大理军队节节败退。
1253年十二月,蒙古大军成功会师于大理城下。大理权臣高祥、高和妄图凭借点仓山和洱海的险要地势固守,但在蒙古铁骑的强大攻势下,很快遭遇惨败。
1254年初,忽必烈的中军也抵达大理城下,对大理城形成合围之势。
眼见大势已去,高氏和段氏纷纷弃城而逃,蒙古军队顺利攻占大理城。
忽必烈听取汉人谋士姚枢的建议,下令禁止滥杀无辜,稳定城内秩序,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一定支持。
随后,忽必烈与兀良哈台合兵一处,继续攻城略地,大理周边城池纷纷投降。
然而,仍有部分地区负隅顽抗,尤其是善阐城尚未归附。
忽必烈在完成既定目标后,留下兀良哈台继续征服未归降的部落,自己则带兵北返。
兀良哈台不负重托,在云南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他先是攻陷昆明,进兵昆泽(滇池),并成功俘虏大理国王段兴智。
1255年,兀良哈台的儿子阿术率军攻入贵州和四川凉山一带。
当地的水西、罗罗斯,阿伯国、阿鲁城等土司蛮国,面对蒙古铁骑的强大攻势,纷纷选择投降。
在短短三年内,兀良哈台成功平定大理五城八府四郡,周边的乌、白等蛮三十七部,特磨溪洞三十六,金齿、白衣、罗鬼、缅中诸蛮,也先后归顺蒙古。
1256年,兀良哈台带着俘虏北上,觐见蒙哥大汗。
大理国王段兴智向蒙哥献上大理地图,蒙哥大喜,决定继续封其为大理王。
随后,兀良哈台带着段兴智返回大理。
途中,兀良哈台与铁哥会师,对乌蒙山一带发动进攻。在这里,他们击败了南宋军队,夺取了南宋在宜宾一带的战船 200艘,成功打通了从大理到成都的反攻通道。
1257年,兀良哈台再次从大理出发,攻入越南。
越南陈朝军队难以抵挡蒙古铁骑的进攻,国王被迫逃到海岛避难。由于夏季天气炎热,蒙古军队难以适应,最终选择撤退。
1258年,越南陈朝向蒙古称臣纳贡。至此,蒙古成功实现了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同年,蒙哥大汗发动灭宋战争。
忽必烈率领东路大军进攻江汉一带,兀良哈台则率领西路大军从越南攻入广西,蒙哥亲自率领主力从四川东进。
原计划三路大军在鄂州会师,然后直捣南宋首都临安。
然而,蒙哥在攻打钓鱼城时,不幸身死城下,导致会师鄂州的计划落空,灭宋战争不得不推迟。
尽管如此,蒙古攻取大理所带来的战略价值在此次战争中得以充分体现。
兀良哈台率领的军队从广西一路打到湖南,在即将攻取长沙时,传来蒙哥去世的消息。
于是,兀良哈台奉命带领军队北上,与忽必烈在鄂州会师,随后返回北方。
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展开了激烈的汗位之争。
由于驻扎在云南的大军主要由忽必烈和兀良哈台统领,云南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忽必烈的势力范围。
1271年,元朝建立后,在云南设立“云南行省”,治所位于中庆路,统辖三十七路、五府。
首任平章政事为色目人赛典赤,他在云南积极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促进了云南地区的发展与稳定。
时隔千年,中原王朝再次在云南设置了一级行政区划,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蒙古攻取大理的战略行动,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古皆是先取贵州,再攻云南,或是先取四川,再攻云南,蒙古打开了由云南攻四川,和云南攻贵州、广西的先例。
自此,元朝开启以云南制川蜀的路线,导致云南的地位直线提升,朱元璋灭元后亦遣其养子沐英永镇云南。
这也是为何后世说起西南三省,皆是云贵川,不是川贵云,因为元、明、清三朝云南皆是老大,四川和贵州仅是被制衡的。
对于此策,孙权持怀疑态度,不是策略不行,是这时期,云南的路真不行。
想大军通行,简直痴心妄想,山林中是真的猛兽横行,瘴气丛生,更别说后勤补给。
以云南,丽江一线,绕成都,攻汉中,就更不行了,补给线如此之长,根本搞不定。
但,这也启发了孙权,南中可是有孟获、突兀骨、祝融夫人等蛮族猛人,只要能收起心,自然就有了攻益州的兵。
诸葛丞相都能派大军七擒孟获,就说明有路,孙权自然可以收孟获以攻巴蜀,定有奇效。
再说,此乃凤雏第一策,孙权也不能打击其积极性。
当老大的,只有你什么都听得进去,大家才会什么都说,大伙什么都说了,才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即使有的人一张嘴你就知其不靠谱,你也得心平气和的跟他说,你说的不错,我觉得非常好。
再者,庞统的计策本就有可行性,肯定胜过白衣渡江毁联盟。
想这些都太早,庞统的计策是有前提的,交州,得到交州再言即可。
孙权于是赞道:“士元大才也,巴蜀依天险,易守难攻,依此计攻之,必可事而半功倍!”
“此计可列入战略计划,等拿下交州再行实施!”
庞统也知为时过早,只不过聊到四方战略,一时心痒罢了!
此时,二人还不知,就是这一晚的天马行空,将在未来成为突破刘备严密防守的绝佳妙计。
先南后益,也将为后世无数野心的争霸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