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孙太后

只是他没想到,还不等他这么说,朱祁钰就先他订单给分派好了,倒是省了他不少的口舌。

他这么做的目的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故意挑起汪曲和周寿之间的矛盾。

昨晚他给汪曲的信中言辞凿凿的说,近日朝廷会有一笔大单子要下来,他会在朝堂上帮他将所有的订单给抢过来。

然而他再在朝堂上用些手段,将订单一份为二,将最赚钱的部分分给军器监。

最后再去找汪曲,告诉他周寿不知道耍了什么手段,将原本他的大生意给抢走了大部分。

以汪曲目中无人的性格,在听说自己已经到手的单子竟然被人给抢走了,必然会勃然大怒,然后他在其中稍微挑拨了那么一两句,汪曲必然会将周寿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

最好的结果就是,双方变成不死不休的结局,就算到时候朱祁钰想要调解,估计也不会偏向周寿。

如此一来,他秦文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彻底将周寿逼上死路。

为何朝中众人很少有人会主动招惹秦文,正是因为秦文的城府实在太深,他从不主动动用手里的权利去对付什么人,而是十分擅长借刀杀人,既能把对手弄得死去活来,而他自己有不用承担什么风险。

如此老奸巨猾,又心狠手辣的人,知道的人自然都不敢去招惹他。

至此,朝堂上所有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待朝会散去,于谦被朱祁钰给叫到了御书房。

此时,于谦还不知道,朱祁钰已经开始准备对付秦文的事情,这次特意叫他过来,就是想看看,他对秦文的看法。

虽说,于谦在先前的北京保卫战中立下的极大的功劳,但他毕竟是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的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尽管他是在于谦和孙太后的帮助下才当上的皇帝的,可他心里始终对于谦和孙太后二人有所忌惮。

毕竟,这两个人一个保持着朝堂,一个把持着后宫,他们若是想要废了自己,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在处理秦文这件事上,他必须要先弄清楚于谦的态度,才好真正的做出决定。

“不知陛下特意叫臣过来是有什么事情要和臣商议吗!”

于谦态度十分恭敬的问道。

可朱祁钰却是面色犹豫的道。

“于少保可能还不知道吧,就在昨晚锦衣卫的傅剑寒给朕送来了一张卷宗,上面清楚的记录了,工部这些年是如何从国库中贪墨了数量巨大的赈灾饷银。”

说着,他将桌案上的卷宗直接扔给了于谦。

于谦只是稍微扫了一眼,整个人就直接愣住了,他脸色惨白,声音都有些颤抖的道。

“工部这些年督造的堤坝,竟然全都是中空的,这怎么可能,秦文他怎么敢。

这等于是将黄河两岸的千万百姓的性命都架在了刀口上,只要再来一次洪水,两岸百姓恐怕会无一幸免啊。”

说着,他竟是噗通一声直接跪了下去,双眼赤红的说道。

“陛下,既然您已经知道了此事,决不可耽误下去,必须快刀斩乱麻,尽快的解决此事,若是晚了黄河两岸百姓危已,大明江山社稷危已!”

朱祁钰主动上前将他搀扶了起来,脸上闪过一丝欣慰的表情道。

“于少保快快请起,朕今天叫你过来,就是想跟你商议一下,此事究竟该怎么处理,才能让损失降到最低。”

“若是按照朕一开始的想法,工部的人为了揽财,竟然至数百万百姓的性命于不顾,朕恨不得立马就将他们一个个都凌迟处死。

但若是真这么做了,整个工部怕是要从上到下的来个大换血。

朕才登记不久,根基不稳,北边的瓦剌又虎视眈眈,随后有可能再次进犯,这个时候朝廷绝对不能乱。

可若是不惩治工部的这帮蛀虫,大明早晚将会被这帮蛀虫毁于一旦!

于少保你是朕的肱骨之臣,现在也就只有你才能帮朕出出主意,到底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于谦只是稍微思索了片刻就直接起身说道。

“如此大事,臣也不好帮陛下做决定,臣觉得陛下您还是先去跟孙太后商议一下,看看她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没有!”

当年,宣宗突然驾崩,两个皇子还十分年幼,是孙太后垂帘听政十多年,才还不容易稳住了摇摇欲坠大明的江山。

而就在不久前,依旧是孙太后力排众议,将朱祁钰给扶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才让大明免于沦为当年的南宋。

她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于谦提出让朱祁钰去征求她的意见,也是无可厚非。

只是,朱祁钰现在根本就不敢去见她,毕竟,孙皇后的亲生儿子朱祁镇此时就被他关在了南宫。

他若是这个时候去见孙太后,到时候他要是趁机提出,将他儿子放出来,他该如何应对。

他倒不是舍不得屁股下的皇位,毕竟他从小就没想过自己可能有一天会当皇帝,就算有一天,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自己重新当回一个闲散王爷,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只是,朱祁镇是否会这么想,他对自己这个抢走了他皇位的弟弟是否会有杀心,谁敢保证。

就算不为了天下考虑,朱祁钰也得为自己的性命考虑一下。

朱祁镇是绝对不能放出来的,除非他死了。

所以,孙皇后哪里,他是能不去最好还是不去,免得到时候闹得所有人都不痛快。

但工部的事情总归还是要解决的,总不能这样一直拖下去。

于谦好似看出了朱祁钰心中的犹豫,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他小心翼翼的说道。

“陛下既然不想去见孙太后,完全可以派个合适的人去探探太后的口风啊!”

朱祁钰不解的看着于谦道。

“于少保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臣的意思是,陛下您可以找一个跟太后关系密切,但在朝堂上又没什么根基人,去帮您询问一下太后的意见。

太后看在陛下您的面子上,指定会给您一个合适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