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寿之所以对这场起义如此的记忆犹新。
正是因为曹吉祥就是趁着这场起义,开始大肆招募死士,组建属于他的曹家军的。
然而,这场起义表面上看似是朝廷最终胜利了,可实际上究竟是怎么回事,朝廷为了平叛中间又付出了什么代价,那些被招安或者遣散的矿工们,最终都是什么下场,史料中确根本就没有详细的记录。
而沈炼之所以会提起这件事,是因为被她救的那个女人,就曾经是起义军的一员,而且当时在起义军中的地位还不算低!
在叶邓起义失败之后,叶喜柳在他大哥叶宗留手下和其他叶氏族人的帮助下,从官军的包围中逃了出去。
原本好不容易捡回一条命的叶喜柳应该是找个地方隐居起来,好好的过完下半辈子。
但让人没想得到的是,剿匪的几个将领在抓到叶宗留的手下之后,怀疑他们手里握有大量的银矿石,对他们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审问,想要从他们的手中得到那些所谓的银矿石。
这些人无法承受酷刑,其中有八成死在了官军的折磨之中。
剩下的那些人,也没有一个是完整的,不是被割了耳朵就是挖了眼睛。
就连那些先前被劝降投靠官军的起义军也没有几个善终的。
而叶喜柳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不顾身边人的劝阻,铁了心的要为那些被折磨死的兄弟姐妹报仇。
于是她带着几个心腹一路北上,不知道经历多少艰辛好不容易才到了京城附近。
却不想还不能她们想办法混入京城呢,就被一伙蒙古人的探子给碰上了。
那些蒙古人探子见叶喜柳长得漂亮又神色诡秘就动了不高有的心思,仗着人多就将她们给抓了起来。
好在半路遇到了沈炼等人,一番血战之后,将她们给救了下来。
其实,以叶喜柳的身手,当时那几个蒙古人士兵根本就不是她的对手。
她之所以假装被擒,原本也是想用手里掌握的一个秘密,借助蒙古人的手,给那些死去的兄弟姐妹们报仇。
但被沈炼给救了之后,在得知沈炼居然是锦衣卫的千户之后,她立马有改变了想法。
想要借助沈炼的手,帮他除掉当年迫害起义军的那几个将领。
如果那些将领只是普通将领,而他们当时的确是做了那些丧心病狂的事情,以沈炼的能耐,找个理由弄死那几个败类,顺便帮叶喜柳报仇雪恨倒也没什么。
但那些将领里面可是有好几个侯爷,和都尉,这些人可就不是他能动得了的。
可他又不想让叶喜柳失望,最终也只好找到了周寿,想让周寿帮忙想个主意。
周寿在听完他的讲述之后,表面上虽然没什么变化,可心里却是掀起了滔天巨浪。
因为,据他所知,这场在大明整个历史中都应该拥有浓墨重彩的一件事,在这个时代的记述中竟然如此的轻描淡写,就好似整个起义都只是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事件似的。
这就让周寿十分的费解。
要知道,几十年后万历朝的马应龙起义的规模和影响力都无法和叶邓的这次起义相比,可记载上的详细程度两者却是相差了不知道多少倍。
以至于,后世的人要不是专门研究史学的人,都很少有人知道,东南地区曾经还发生过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仔细分析了一下之后,周寿才豁然开朗。
不是朝廷不想把这件事详细的记载下来,而是有些人不想这件事被太多人知道。
至于原因,自然是有关叶宗留这么多年偷挖银矿积攒下来的庞大财富了。
有史料记载说。
明朝初年的时候,东南地区一个县的课税,也就两三千两而已。
可到了正统朝的时候,课税就已经增加到了七八万两的程度。
也正是因为如此繁重的课税,才逼得叶宗留等人不得不冒着杀头的风险挑起了这次的起义。
大明虽然不盛产白银,可最重要的几个白银产地,产量也是很可观的。
叶宗留等人发动叛乱的几年间,让朝廷损失了至少上百万两的课税。
这也是那些将领,怀疑叶宗留在手里囤积了大量银矿石的原因。
实际上,叶宗留手中的确是有一定量的银矿,但绝对没有那些大明将领想象中的那么多。
为此,他们几乎将投降的起义军高层和叶宗留的宗族全都用最残忍的酷刑迫害而死。
然而不管他们怎么迫害,起义军根本就拿不出所谓的百万银矿,于是他们在恼羞成怒之下,竟然对起义军占领区内的无辜百姓也发起了迫害和屠杀。
具体被他们以起义军的名义屠杀的百姓有多少,没人知道,但数量也绝对不在少数。
为了不让朝廷知道他们屠杀百姓的事情,他们至少联手隐瞒了,大量有关这场剿匪的细节。
以至于历史上对于这场持续了数年之久,波及东南沿海八个州府,涉及数十万军民死伤的起义,真正有用的记载竟然寥寥无几,让周寿和后世的那些史学家在观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出现了很多让人疑惑的地方。
但经过沈炼的这番解释之后,周寿算是全都明白了。
同时也大概知晓了,曹吉祥一个监军太监,究竟是怎么养活得起那几千私兵的了。
他抬头看向沈炼,沉声问道。
“这个叶喜柳应该是来找曹吉祥和陈懋等人来报仇的是吧!”
沈炼叹息一声道。
“她的确是来报仇的,但曹吉祥现在已经被发配到凤阳去守灵了,而宁阳侯陈懋虽然是这次平叛的主将,但他并未参与拷问起义军,也并未参与屠杀无辜百姓的事情。”
说起陈懋,周寿的对他印象倒是还不错。
他记得,这个陈懋应该是唯一一个靖难之役的功臣中,活到天顺朝的勋贵,享年八十五岁。
在整个大明的武将勋贵中,他也是有数的高寿之人了。
而且,陈懋对起义军的态度一直都是招抚为主,剿灭为辅,不少前期投降的起义军都在他的保全下得意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