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长公主
- 私奔前我重生了,转嫁死对头好甜
- 玖官
- 2156字
- 2025-01-23 14:34:11
因此,当徐子固入宫请旨成婚时,太后毫不犹豫地应允了这门婚事。
太后依照惯例赞不绝口,赐予了诸多珍宝,宁姝则应对得体,礼貌周全,正准备告辞离去。
“这位可是琳瑜的女儿吗?走近些,让本宫仔细端详。”临川长公主突然朗声发问。
琳瑜,乃裴氏的闺名。
太后转过头,目光充满惊异,“你竟然与她相识?”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与好奇。
“母后,您难道忘了吗?儿臣在生下埼玉之时,险些丧命。幸得急召琳瑜医师,方才确保母婴安全。岁月流转,儿臣长年驻守在外,直至去年归京,方才听闻她不幸病逝,仅留下一女,孤苦伶仃。”
临川长公主目光转向宁姝,笑容和煦可人,如同春日暖阳:
“这位逝者之女,我自当不辱使命,代替琳瑜精心呵护。世子,您暂且先行赴牡丹宴,我欲留宁姝稍作长谈。”
“哦,原来她母亲正是昔日拯救过你的那位神医,你们之间可谓是缘分匪浅。”太后微微点头,神情慈祥。
宁姝对于长公主的亲近,心中却满是戒备。
因为在她的上辈子,她与长公主在宫廷宴会中屡次相见,然而长公主对她始终如陌生人一般,从未提及旧事。
徐子固瞥了宁姝一眼,礼貌地退下。
今日,他们夫妻二人亦受邀参加牡丹宴。
当然,以徐子固那众所周知的放荡不羁之态,即便是宫廷盛宴,他若愿意,便会欣然前往;若不乐意,便找个借口称病不出。但宁姝被留下,他并不打算将她独自留在此地,于是便决定顺道参加宴会,等待她的归来。
“我瞧你们夫妻恩爱,真是令人羡慕。我原本还有些担心,听闻你早已有了婚约。”临川长公主满脸关切地说道:“恐怕我母后一时兴起,却误了你的美满姻缘。”
宁姝的两段婚约,一是太后亲自指婚,一是先父遗愿。
若说指婚为好,则悖逆父命,不忠不孝;若说指婚不好,则又触怒太后。这长公主,分明是在有意设陷阱,居心叵测。
“承蒙太后娘娘垂青,赐婚于小女,若家父在天之灵有知,定会感到无上荣光。小女之心,与家父同出一辙。”宁姝应对得体的同时,言语严谨,毫无破绽。
“你与你父亲都是赤胆忠心之人。”太后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笑容满面:“这孩子真是聪明伶俐,知书达理,令人喜爱。来人,取今年新进贡的云珠锦两匹,赏赐给世子妃。”
“谢太后娘娘!”宁姝温婉地行礼。
临川长公主亦笑容可掬,但眼神中却透出一丝寒意。这少女,与她母亲一般口才了得,机智过人。
她与琳瑜太像了。
然而,长公主的神色依旧不变,她继续与宁姝谈论平日里的阅读喜好,兴趣爱好,宛如一位关心晚辈的长者,最终才令人送宁姝离去。
宫女引领着宁姝步出慈宁宫,行至一条岔道,她停下脚步,指向左侧的小径:
“世子妃,您只管沿此路直行,末端便是举办牡丹宴的御花园。奴婢就此告退。”
宁姝微微颔首,客气地表示感谢,然后顺着她所指的方向继续前行。
她感到身后那道如影随形的目光终于消逝,宁姝回首一瞥,只见那宫女已转身离去。
宁姝立刻转身,沿着右侧的小径匆匆走去。
……
慈宁宫外,宫女回到临川长公主的身边,低声报告:“公主,奴婢已为她指明通往汤泉池的道路,亲眼看到她踏入其中。”
临川长公主微微一笑,嘴角轻轻上扬:“今日两位皇子皆在汤泉池,真是热闹非凡。”她轻笑道:“咱们走吧,去牡丹宴。这热闹若是孤芳自赏,岂不无趣?大家同乐,方显欢愉。”
与此同时,宁姝以最快的速度,却又保持着得体的步伐,碎步疾行,直奔御花园的尽头。
直到她的目光捕捉到人群中徐子固的身影,她才长舒了一口气。
上辈子,作为端王世子妃,她曾多次被召入后宫参与宫宴,对御花园早已了如指掌。但对于首次入宫的闺秀而言,这便是一个陷阱。
“相公——”宁姝轻握住徐子固的手,温婉的微笑中不带一丝痕迹:“方才路上受了寒风,我感到头部有些不适,能否先行回去请诊视?”
后宫之地,险恶莫测。
对方既然来者不善,她便要迅速逃离,不给对方再次设下陷阱的机会。
“无妨。”徐子固向身边的侍卫下达了命令,然后对宁姝说:“本世子旧病复发,需向太后娘娘通报一声,先行离席。”
两人相携离开后宫,登上自家的马车。
宁姝好奇地问道:“相公可知,出了慈宁宫往左的那条路,通向何方?”
“汤泉池。”徐子固回答。
这是宫中的一处温泉,专为皇帝与皇子们享用,偶尔也会赐予宗室子弟。
徐子固也曾沐浴其中。
“有人企图将我引至汤泉池。往后宫中的宴会,我是否可以不参加?我担心会遭遇不测。”宁姝目光坦诚,直视徐子固。
徐子固眼神微沉,面上却依旧懒散:“自然可以。”
他暗暗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了临川长公主的名字。
宁姝放下心来,打了一个呵欠,慵懒地依偎在徐子固的肩头,不久便闭上眼睛,陷入了梦乡。
临川长公主,乃皇帝之亲妹,其夫家亦为显赫权贵。
面对难以逾越的劲敌,不如暂且退避三舍。
人生之路,须循序渐进。
至于宿敌,则需逐一铲除。
……
“长公主,端王世子妃与世子一同离宫了。”一名婢女恭敬地禀报。
临川长公主微微皱眉,“她难道不是首次入宫吗?怎会熟知通往御花园的路径?”
“或许徐太妃早已料到她首次涉足皇宫,唯恐其迷失方向,故而预先有所指示。”一名老嬷嬷轻声提醒道:
“公主,您此举似乎过于草率,恐有暴露风险。她或许已察觉是您引导她前往汤池宫。”
“即便她有所察觉,又能如何?她只能忍气吞声,难道敢与本公主正面抗衡?”临川长公主冷笑一声:
“再者,本宫行事历来谨慎,无论今日之事,还是其他事宜,均未留下任何破绽。她即便怀疑,也无法找出任何证据,奈我何?”
老嬷嬷赞叹道:“公主手段高明,对付此女犹如捏死一只微不足道的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