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群情沸腾

安乐里。

日上三竿,温和的阳光洒在村头的滩涂之上。

此时的安乐里却早已人声鼎沸。

六分亭亭长曹华,安乐里里正曹信,六分里里正曹曾等一众人也快马加鞭的从祭祖大典赶回安乐里主持大局。

一见到曹华,曹曾,曹曹信众多乡官前来,聚集在一起的百姓立刻按奈不住的询问。

“亭长,到底要干什么啊,今天本来是我家要种田,这一耽误就是一天。”

“里正啊,你可要为给我王老五做主啊,今天是你召集大家前来,可不是我们耽误,明天你还得把耕牛借给我们家用。”

“就是就是,春耕时节的日子,比黄金还要珍贵,耽误一天那不是要我们的命嘛!”

“亭长,听说县令和曹家宗首打赌,宗族今年不借给我们牛马种地,这是真的假的?”

“这不是真的吧,要是没有宗族的牛马,今年我们春耕怎么办?”

“就是就是,听说县衙里面换了新县令,这县令刚上任就胡作非为,他自己争权夺利,凭什么不让我们租用宗族的牛马?”

“天哪,要是没有宗族的牛马,那我们今年岂不是种不了田了?”

“亭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们种地种的好好的,县衙凭什么来管我们种地?”

“亭长,那就别耽误我们的时间了,让我们回去种地吧,好歹也能种一点是一点啊!”

三千多号人聚集在安乐里东头外的光滩上,一个个扛着锄头,臿等农具,早就不耐烦的催问。

“咳咳!”六分亭亭长曹华很是无奈,抬手示意众多的乡民安静下来,主动安抚道“诸位父老乡亲,今日召集大家前来安乐里,就是县令的意思。”

“而且,等会县令会亲自前来给大家解释,大家稍安勿躁,耐心等待。”

人一旦多了,思想工作就不好做。

六分亭一千来户人呢,他都没有说县令要统一农具,统一耕种的事情,怕乡民不满情绪集中爆发。

只是单独谈了六十户,让这六十户各出一人按照县令的要求行事,其余的乡民,还是让县令自己去解释吧,他是不想得罪这个人。

在乡里之间,可没有人管你官职的高低,靠的威望。

威望从哪里来,有人求他办事,他随口吐句话就办成了,那所有人都会知道他能办事,威望自然就来了。

这些人,连今年是何年何月都不知道!

只知道冬天下雪了,天就要变冷了。

春天雪融化了,地就要解冻了,就该种田了。

太阳毒辣辣的晒,麦子一天天的变黄,捏一捏地里的麦粒,就知道该收粮食了。

“什么,县令要来?”

“县令来干什么,哎呀,亭长,难不成今年朝廷又有什么新的政策?”

“皇帝老儿管天管地怎么连我们春耕的事情也要管啊,县令来,县令来了又不帮老汉我铲一铲土,种一粒种子。”

“这些当官的就知道嚯嚯我们,是一点正事都不干。”

“可不是嘛,就盯着咱们家里的粮食,那是一点也不希望咱们粮仓充实,恨不得把我们榨干尽了。”

一群一群按里站着的三千多乡民,群情激愤。

曹华见此,也懒得解释,反正这是王发要他们办的,这个坏人就让王发来当好了,万一王发无法收拾局面,那他只能勉为其难的当个好人,出面安抚六分亭乡民。

“哎,小华,王发已经认祖归宗,说到底,也是咱们半个曹家人,还是君侯最疼爱的女儿曹莹的驸马,也不能让局面失控啊,等会万一驸马镇不住,你就出面震一下场子吧。”

安乐里里正曹信忍不住的叹道。

“三叔祖父,等会我爹和祖父也会来,也算是给足他王发侯府驸马的面子了。”曹华简单的解释。

“大哥也会来?”曹信一愣,十分惊讶道:“哎呀,还是驸马的面子大啊,看来,宗族族老那边的压力也挺大的,一头是君侯,一头是宗族,左右为难,太难了。”

“何止啊,你们说说,这王发他好好的曹家女婿不当,非要搞这些乱七八糟的,难不成我们曹家就是在祸害乡里?”六分里里正曹曾也怨气十足抱怨道:“乡里之内,那没有我们曹家,也会有王家,谢家,张家,刘家这种乡里亲族庞大,能出狠人的族群盘踞。”

“这种亲族帮会没有我们曹家这样的底蕴,那盘踞在乡里,剥削乡民起来,比我们狠多了。”

“隔壁襄陵县,不是有个外来的游侠帮嘛,打听打听,人家在路口拦路守保护费,也不见县衙管的呀。”

“你看看平阳县,除了汾南渡口是我们曹家花费钱粮修的,就这还是让县衙守费,其他地方,哪有这种情况啊。”

“没有县衙,在我们曹家的号召下,一年要打退十几次外来游侠帮会的入侵,也不见朝廷管的啊!”

“说句不好听的,这王发,就是对我们曹氏宗族有偏见,带着偏见看人,那可不盯着你的坏无视你的好。”

曹华知道赌约的事情,各个乡里的曹家人抱怨不轻,不过,相比起管理乡民,管理曹家人就要简单多了:“行了,都别抱怨了,族老都没有你们这大的反应,你们一个个倒是来劲了,要干什么啊?”

“不会说话的等会就闭嘴,天塌下来,也砸不到你们的头上。”

被曹华这么一说,顿时各个里正都乖乖闭嘴。

“这六分亭亭长曹华呢,是曹晨的儿子,因为六分亭在驰道穿境,田地这些其实不重要,驰道才是重中之重,驰道每三十里一个驿站,这驿站就在六分里,这可是比赋税要还重的事情。”

“驿站和往来的邮驿要是出了问题,整个六分亭一千来户都要被充为刑徒。”

“曹晨呢,是曾叔祖,也就是二宗族老曹叡的儿子,县令想必也看出来了,这曾叔祖大半截身子已经入土,七十岁的高龄,没几年活头了,这二宗族老的下一任接任者,就是曹晨。”

“所以这曹晨,在平阳县还是颇有威望的,汾南乡呢,基本上曹晨是一言九鼎,乃汾南乡实际掌权者,曾叔祖除了遇到宗族大事出面,其他时候基本就在南曹里曹家大宅颐养天年。”

就在安乐里吵吵嚷嚷中,一辆马车内,霍仲孺十分详细的主动给王发介绍汾南乡的情况,尤其是汾南乡各乡亭主官的复杂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