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养有方法:好方法教出好孩子

家庭是教育的主战场,父母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而要使家庭强大,就必须让父母首先强大起来。因为孩子是在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等他们成家立业之后,他们又会教育自己的孩子,把这种家庭教育传承下去。所以,父母要想很好地教养孩子,首先要学习好的教养方法。

想让孩子做好,父母先努力改变自己

父母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爸爸带着孩子闯红灯,这便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违反交通规则。一家人去吃自助餐,吃完后妈妈拿了一杯酸奶,孩子跟着拿了一个苹果,就这样出了餐厅,这就是孩子人生中第一次偷窃。你可能觉得有些小题大做,这怎么能算偷窃?但自助餐的规定就是禁止把食物带出去。如果父母认为无所谓,孩子马上会有样学样,久而久之,他就会无视规则,认为什么东西都能随意拿,不问自取,再往后就容易发展成严重的偷窃行为。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就是从这些小事开始的。

有句话很有道理:“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翻版。”所以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

也就是说,当父母自己有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先不要要求孩子做到;在要求孩子做到的时候,首先应该问自己是否做得到。

那么,父母对孩子不好的影响有哪些呢?这里我可以列举几个。

1.不守承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经意地做出一些承诺,最终没有做到也觉得无所谓,认为不就是一件小事情嘛。但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兑现自己的诺言。

尤其是在孩子面前,有的父母在不经意间答应了孩子一件事,却并没有放在心上,没有做到,这会让孩子觉得承诺是可以不遵守的,答应别人的事是可以不用做到的。有的父母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出于某种原因,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话,孩子在旁边听到了,就会以为这样说话是可以的,他也会在某些情形下开始撒谎。所以我们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言行不一。

有一天晚上下雨,我正在客厅里看报纸,我太太回来了。听到妈妈进门的声音,大女儿就从楼上冲下来,一边迎接妈妈,一边问:“妈妈,给我买的巧克力饼干呢?”我太太说明天再买。女儿一听就不高兴了,说妈妈骗人。

我走过去问发生了什么事,女儿说妈妈晚上出去时,答应要给她带巧克力饼干回来,结果没有买。于是,我就要求太太和我一起,冒着大雨,出去给女儿买了一盒饼干。

尽管这只是一件小事,但我认为父母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否则就是不诚信。有不诚信的父母,孩子多半会有样学样,变得不诚信。

2.烟酒无度

吸烟对人体是有害的。吸烟的人也知道这点,但就是没法戒掉。作为父亲,你如果指责你的儿子上中学就开始吸烟,也要想一下,你自己在家里面常吸烟吗?你为什么不能戒烟?这就是需要你以身作则的地方。自己先戒烟,或者至少不要在儿子面前吸烟,再让儿子不要吸烟。

无节制地喝酒同样不好。有的父母控制孩子,不让孩子过多地喝饮料,这是为孩子的健康着想,但是,这些父母自己却无法做到节制,想喝酒就喝酒,想喝多少就喝多少。这样一来,又怎么能有效要求孩子不多喝饮料呢?

3.浪费资源

洗手抹洗手液的时候不关水龙头,这是浪费;一瓶矿泉水喝一半就扔了,这是浪费;大白天家里每间屋子都开着灯,这也是浪费。这些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挺常见的,父母总是这样做,孩子就会有样学样,还学得非常快。

讲到节约,我想到两件让我印象很深刻的事。

在英国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卫生间洗手,打开水龙头之后就开始抹肥皂。这时我发现旁边一位老先生看着我,我正在纳闷他为什么看我,他走过来把水龙头关掉了。

从那以后,我常常提醒自己,在任何地方洗头、洗澡、洗手,在涂肥皂、沐浴液时先关水龙头,于是这成为一个习惯。

在德国的时候,我和两位德国朋友一起拜访另一位德国朋友——梅赛德斯奔驰车销售总监。去了之后,得知总监临时外出了,他太太接待了我们。她看我是中国人,就问我要不要来点茶,我说来一杯。我们坐了一会儿便起身告辞,当时我的杯子里还剩了点茶水,那位太太问我:“你不是喝一杯茶吗?”我只好把它喝完了。她说:“小伙子,水是宝贵的资源,希望你珍惜。”这句话我一直记得。

这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后来时刻提醒自己要注意节约。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在洗头时关水龙头吗?洗澡涂沐浴液时关水龙头吗?这种因不节约而造成的水消耗非常惊人。更为关键的是,这样会对孩子造成不良示范。

4.奢侈炫富

奢俭有度的生活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过于奢侈,会让孩子在物质生活中迷失自己;而过于节俭,又可能让孩子产生自卑等不良心理。

有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历经艰辛,最终有了大的成就,可是在对待孩子时,他们一味给孩子奢侈的生活,以致孩子不仅没有形成创业、守业的能力,反而丧失了生活能力,甚至骄横跋扈、生活腐化。

有的父母存在攀比心理,喜欢炫富,总是向别人炫耀,说自己的包多少钱、车子多少钱,也喜欢和孩子强调:“这件衣服是妈妈从日本带回来的。”“这个玩具是限量款。”孩子耳濡目染,就养成了虚荣心。他们从小就有高级品牌的概念,买球鞋、买文具一定要品牌货,在学校也喜欢和同学朋友炫耀自己的笔多少钱、衣服多少钱。其实这样,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我和我太太在家里从来不提奢侈品品牌的名字,其实我们也不太用奢侈品,所以我的两个女儿直到上了高中,也不太清楚什么路易·威登、阿玛尼、香奈儿。不知道这些又如何呢?并不会对生活、学习造成影响。

5.邋里邋遢

随便穿件睡衣去菜市场,随便穿件背心、裤衩站在门口,这是形象的邋遢;家里总是乱糟糟的,脏衣服到处都是,垃圾也不收拾,这是环境的邋遢。长期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也很难养成爱干净、注重整洁的习惯。

我非常注重整洁。我的头发永远干净,衣服勤于换洗;我用餐喝水,桌面、地面绝不会脏乱不堪。这要归功于我母亲的教育。而我也是这样要求我的女儿们的。我一直认为整洁的家能够养出遵守秩序的孩子,这种秩序感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多年前的一个暑假,我的大女儿从英国回来,得意地跟我说学校要专门给她发一份奖学金。她的成绩并不是最出色的,也没有特长,所以我很好奇她到底得了什么方面的奖学金。

“老师说,全班只有我一个人下课后会把椅子放到桌子底下,桌上也总是最干净的。之后老师又让我去爱丁堡大学本科夜间部兼职,可以说我得到了两笔收入。”

她很得意,我也跟着高兴。我对她说:“你的奖学金要分给我和妈妈一半,因为这个习惯是我们教的。”后来,她真的郑重其事地将奖金分给我们,对我们表示感谢。

6.不讲礼貌

出门在外,碰到长辈,是要打招呼的。我父母是这样教育我的,我不仅自己这样做,也要求两个女儿这样做。不只是对长辈,我对我们小区的保安、保洁,见面都会打招呼。我家请了保姆,只要保姆一进门,我的两个女儿都会马上站起来和她打招呼:“金阿姨,早。”

有的父母对此则不以为然。他们带孩子去餐厅吃饭,想叫服务员,就会大声招手:“喂,来一下!”这就太没有礼貌了。

7.自私自利

邻里间有什么矛盾,总认为是隔壁不对、对门不对,很少说:“黄太太,我错了。”“李太太,我儿子做得不对。”凡事先想着自己家,家里的狗在别人家门口大小便,有什么关系呢?垃圾分类太麻烦了,反正都是丢到垃圾桶里,分不分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自私的表现。

8.贪小便宜

有的人喜欢占小便宜。比如带孩子去看电影,检票口有量身高的地方,大多数电影院规定身高超过一米三的孩子就要买票,有的父母就会教孩子佝着点腰。在坐地铁、进旅游景点的时候,他们也会让孩子佝腰进去,就是为了享受免费的权利。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占小便宜没什么问题,他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甚至工作中这么做,比如花钱买了私人东西,却以公事为名要求报销,这是很不好的。

9.不守规则

前面提到的过马路不看红绿灯,就是典型的不守规则。

还有前一条提到的进旅游景点时为了不买票而让孩子佝着腰的父母,等孩子想玩什么游乐设施,而设施管理方规定孩子身高要达到多少才能玩时,他们又会让孩子挺胸抬头,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这样的教育就更容易让孩子产生混乱了。

不守规则还表现在不守秩序上,最典型的就是坐地铁、公交车的时候为了抢座位而推推搡搡、一拥而上,或者在需要排队的场合想方设法插队,等等。这不仅是不守规则,也是自私、没有公德心的表现。

10.投机取巧

我想请父母们记住这句话:当你的孩子卖弄小聪明的时候,你要告诉他,这样做是取巧。

有的人看到孩子有点小聪明,会沾沾自喜地说:“你看我儿子聪明吧?”“你看我女儿可灵巧啊,她想得出来。”其实这不叫智慧,这是耍小聪明。如果孩子总是这么做,那么他以后就容易不循正道做事。比如,做假冒伪劣商品的人,就是在取巧。父母不应该赞赏甚至鼓励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如果一开始跟他说:“儿子,你这样做是错的。”“女儿,妈妈不认为你这样做是对的,你这个是取巧,卖弄小聪明,妈妈希望你的脑子不要用在这方面上。”孩子就能得到正确的引导。

请想一下,上面提到的这些方面,你自己做得怎么样?你做得不好的地方,有没有被孩子学了去?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孩子大多数不好的言行,都是受了你的影响。所以,要想让孩子做好,先努力改变自己吧。

父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过度溺爱,往往会让孩子对父母的角色产生误解,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父母=提款机。

人们总爱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我的观念是:男孩女孩都要穷养,不要因为是女孩,就无条件地满足她的物质需求,那样只会让她变得奢侈浪费。所谓穷养,并不是让孩子吃得差穿得破,而是不要让孩子太享受。

现在很多父母都舍不得孩子吃苦,巴不得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条件,其实这很容易把孩子惯坏,以至于让孩子把父母当作提款机。

请看下面这个场景。

“妈,给我点钱,我没有钱了。”

“上次不是刚刚给你一千块钱?”

“上周同学过生日我买了礼物,而且这周我又买了一件衣服。”

“你想要多少钱?”

“先给我五百吧,最好是一千。快一点好不好?”

“我明天就办。”

“现在就转给我吧,好不?我一点钱都没有了。”

……

等拿到钱,孩子又去挥霍了。你如果变成孩子的提款机,那么孩子对你的依赖就是金钱依赖,他对你也很难有感恩之心。

第二,父母=保姆。

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像一朵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娇花,在他眼里,父母就是保姆,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倾向于向父母寻求帮助,希望父母能帮他解决。有这种心态的孩子,长大后是很难适应社会的。

如何看孩子有没有这种倾向?你可以观察一下,你的孩子是如何建立他的人际关系的?他在小区里面碰到叔叔、伯伯、阿姨、奶奶都打招呼吗?他在外面遇到一个小朋友在哭,是否会主动去关心一下,“小朋友,你为什么哭?你的爸爸妈妈呢?”他自己在家的时候,会主动打扫吗?他看到小区院子里有垃圾,会不会把它捡起来丢进垃圾桶?他看到自行车倒了,会不会帮忙扶一下?

我在小区里遇到过这样的年轻人。我进单元门的时候,从玻璃门反射的影子里看到后面还有人,我进去后就一直扶着门,后面的年轻人目不斜视地就进去了,连一句“谢谢”都没有。更有一次,我走在另一个年轻人的后面,他进去后也不看看后面有没有人,直接松手关门。从他们的行为,多半可以知道他们被父母惯坏了,没有照顾人的观念,只会被人照顾。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从小就不与人沟通,心里也装不下别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那么他将来进入职场是没法好好工作的,反而还会处处觉得自己很委屈:我学历高,凭什么小梅当科长不让我当?我觉得我业绩不错啊,为什么主管不喜欢我?为什么公司里其他同事看起来都很讨厌,我不喜欢和他们相处……但是他从来不想一想,是不是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独来独往,你就要想一下,是不是他在你的羽翼下待得太安稳了,以至于他不知道人与人是怎么沟通的,人与人是怎么协作的,人与人是怎么相互照顾的。

综上,父母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做孩子的提款机、保姆,毫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请记住,你是孩子成长路上的责任人,而非服务员。

把握孩子成长每一阶段的教育重心

孩子的成长是分几个阶段的,在每一个阶段,父母的教育重心是不一样的。

1.幼儿园

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的教育重心是帮他养成生活习惯、形成个人修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教养需要父母来培养。教孩子怎么拿筷子、怎么穿衣服、怎么系鞋带、怎么走路、怎么与人对话……都是父母的责任。

2.小学

对于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要重点培养他的推理能力和阅读能力。推理能力是一种思考力,阅读能力是一种学习力。很多人一定会说,在这个阶段,辅导班的作用不就体现出来了吗?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辅导班多半是告诉孩子怎么做作业、怎么提高考试分数的,至于应该怎么思考,辅导班其实是不教的。因为辅导班给的都是标准答案,孩子只要学会标准答案,就很难形成思考力。

你可以问问你的孩子:蚂蚁为什么要把东西搬到洞里去?如果蚂蚁饿了,为什么不当场吃掉食物?听听他是怎么回答的。类似的问题还有:大家好像都知道蚂蚁喜欢吃甜食,那你认为它吃咸的东西吗?引导孩子观察、思考、查资料,才能激发他的思考力。

阅读能力不在于读多少书,而在于要读什么书,怎么读书,怎么可以把书读透,怎么形成自己的心得,怎么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就是所谓的学习力。

3.中学

孩子上了初中,父母可以重点关注对他们自制力和领导力的培养。自制力是一种性格特质,领导力是一种个人魅力。

现在有一些辅导班号称提供情商培养课程,其实,它们很难通过短时间的课程教会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让自己不受情绪影响,或者如何让自己表现得有风度、有教养,平易近人。因为性格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受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孩子最大的影响,来自家庭,来自父母。

至于领导力,主要看孩子的社交能力。请想一想,你们小区里最受欢迎的孩子是谁?是不是基本上他说什么,别的孩子都愿意跟随?这样的孩子就比较具有人格魅力。那么,你的孩子如何?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吗?敢于做少数派吗?父母需要引导孩子具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同时尽量去影响别人,而不是总受人影响,总是随大流。

上面我们讲述了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教养重点。其实严格来讲,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区分不了这么清晰,这些教养内容存在于每一个阶段中。比如,小学生也需要增强自制力,中学生的个人修养也很重要。我们之所以分阶段讲解,是想强调父母可以在兼顾各项内容的时候有所侧重。

小鬼当家,方知父母心

有的孩子嫌弃父母,从来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还对父母挑三拣四,认为自己的要求没有被满足。他们听不进去父母说的话,反而有自己的一套道理,甚至是歪理。初中的孩子尤其容易这样。孩子到了十二岁至十五岁这个阶段,心理会发生一些变化,这就是“青春期”,父母们光和他们讲道理,是很难讲得通的。

我大女儿在上初中的时候,总爱挑她妈妈的理。我和我太太商量了一下,决定干脆让女儿当当妈妈,来体会一下当妈妈的辛苦。正好周末小女儿去了爷爷奶奶那儿,家里就我们三个人,是个好时机。

于是我对大女儿说:“明天是星期天,我们都在家。这段时间,你总是挑妈妈的毛病,一直说妈妈做得不好。我想,你这么有想法,一定做得比妈妈好。不如让你做一天妈妈,给我们示范一下如何做个好妈妈,让我们学习学习。”

她笑一笑,说:“爸爸,你别开玩笑了。”

我说:“不,我没有开玩笑。从明天早晨开始,你就是妈妈,我当哥哥,妈妈当妹妹。我们来看看你当妈妈是怎么做的,我们跟你学习。”

她不置可否地说了句:“我看还是算了吧!”

但我打定了主意,一定要给她好好上一课。

第二天一大早,我六点就起床了。平时我和我太太都是六点起床,准备好一切再去叫女儿。那天女儿也和往常一样,还在睡觉。我决定按照我的想法开始角色扮演,于是敲门进了她的卧室,说:“起床了,妈!你怎么还没准备早餐?”女儿睡得迷迷糊糊,说:“爸爸再让我睡一会儿吧。”我毫不客气地说:“妈妈,你不能再睡了,已经很晚了,我和妹妹都饿了,请你赶紧起床为我们准备早餐!”女儿没办法,只好起床了。

我事先给她写好了纸条,上面有我们今天要吃的早餐。我对她说:“你去买早餐,我要咸豆浆、烧饼夹油条,妹妹要甜豆浆、烧饼夹鸡蛋。”

她问:“到哪里去买呀?”

我说:“出了我们小区,向右拐再一直前进大概100米,路边有个豆浆店,就在那里买,快去啊。”

我催着她出门,她却说:“我要先去洗脸。”

我说:“你今天起晚了,往常这时候妈妈已经把早饭买回来了。别洗脸了,先去买吧。快去呀,妈!”

女儿没办法,只好就这样出了门。她把早饭买回来后,往桌上一摆,自己洗漱去了。我说:“妈妈都是后吃的,我和妹妹先吃了,不等你了啊。”其实早饭里有她的一份,但我跟我太太设计好了,默契地将早饭都吃光了。

等她洗漱完过来,发现早饭被吃光了,她沮丧地问:“怎么不给我留一点?”我说:“我们吃光了,妈妈自己找别的当早饭吧,或者再去买一份。妈妈别忘了洗碗,我们要去看电视了。”

女儿平常也是这么干的,说早晨时间短,让我们早点儿把早饭准备好,她吃完就要去上学,每次都不帮忙收拾。所以,我和我太太这也算有样学样。

这一下子,女儿也懒得再出门买一份早饭,她默默地在厨房洗了碗,就坐到沙发上准备休息。

我又说:“妈,中午我要吃水饺,妹妹要吃打卤面。开始准备吧。”

她不情愿地问:“我该怎么去弄水饺啊?”

我说:“来,我给你写好了单子。我要吃韭菜馅的饺子,妹妹的面要西红柿鸡蛋的卤,食材都写在这上面了,你快去买菜吧。”我给了她一个买菜的篮子,又把钱给了她。

结果她出门后很长时间都没回来,我太太很担心,赶紧去菜市场找她。原来她半天没找到韭菜在哪儿。终于把菜都买齐了,她回家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包饺子、做打卤面。她从小到大都没做过饭,我太太不忍心,在一旁指导她,给她打下手。她们折腾了三四个小时,快下午两点了我们才吃上饭。吃完饭后她收拾好碗筷,已经三点过了。她喘了口气,又要去沙发上躺着,我马上说:“妈,都下午了,家里还没打扫,衣服也没洗,赶快洗衣服啊,我跟妹妹明天要穿呢。还有,别忘了准备晚饭。”

这一次她受不了了,眼泪都掉出来了。她说:“爸爸,可不可以不要再演了?”

这时候,我严肃地对她说:“你妈妈把你养到这么大,从来没有因为你调皮、挑三拣四说过一句抱怨的话,也没有埋怨过一件事情,反倒是你经常抱怨妈妈做得不合你心意。今天才让你当一天妈妈,你就受不了了。你妈妈辛苦了十五年,你知道吗?去跟你妈妈道歉。”她说:“以前真的不知道,妈妈这么不好做,今天我明白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抱怨过妈妈。

这种做法,在管理学上叫作“角色扮演”,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光跟孩子说妈妈有多操劳,爸爸有多辛苦,他体会不到,让他去扮演妈妈或爸爸,亲身实践一下,他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

孩子有的时候不能够理解父母,是因为他没有站在父母的立场上看问题。这样他站得不高,也看得不远。

有一次,两个女儿跑来跟我“告状”。大女儿说:“爸爸,我想买……,妈妈说过一段时间再买。”小女儿说:“爸爸,我想买……,同学都有,妈妈却说没什么必要。”

我听明白了她们的意思,说:“女儿们,你们其实是想说,妈妈什么东西都不愿意给你们买,对不对?这样的事情好像经常发生,其实妈妈也跟我说过了。我和妈妈想了一下,总这样也不好,你们老是觉得我们抠门。这样吧,下个月,你俩来当家。爸爸妈妈把钱交给你们,你们来管预算支配,你们说买什么就买什么,你们说吃什么就吃什么。反正一个月就这些钱,买菜、买衣服、买你们的学习用品和玩具,以及交水费、电费、电话费等,各种费用都从这里面出。你们先想一想,做个预算,下个月就由你们来管理支出。”

两个孩子很高兴,终于可以自己支配钱了。第二个月一开始,她们就立马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买生活用品也没有计划,看到什么买什么,想用什么买什么,一个星期就几乎把生活费花掉了一半。

我和我太太也不干涉她们,任由她们自己决定。刚开始她们还没意识到问题,总觉得手里还有钱,结果到了月中,钱已经快花光了。这时候,她们开始发愁了。

我说:“女儿们,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我们全家得勒紧裤腰带了,别说姐姐要买裙子妹妹要买本子,我们家下半个月恐怕连饭都吃不上了。”

两个孩子再也没有了刚开始时的气势,沮丧地对我说:“爸爸,对不起。”

我说:“要是一直让你们两个管家,我和妈妈大概都饿死了。现在你们明白了吗?以后不要总是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你们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总觉得买个东西花不了多少。结果呢?今天买衣服,明天看电影,没有规划,多少钱都不够花的。你们这还只是管家里的开支,还没操心如何挣钱呢。女儿啊,养家可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容易。”

从那以后,她们在这方面就懂事多了。该买什么,大家商量着买,不太必要的东西,我们不买,她们也很少抱怨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抱怨,嫌你做得不好,你可以试试让他来当家,让他来照顾你,让他站在当家的制高点,来体会一下你的想法和做法。不要总是和他吵,给他讲道理,让他自己亲身体会,效果更好。

适当管教,让孩子远离叛逆期

孩子叛逆,是让很多父母都倍感棘手的问题。所谓叛逆,不是说孩子坏得像流氓无赖那样,但至少是常常不听话,总爱与父母对着干,或者动不动就要离家出走,甚至闹自杀。我的看法是,孩子叛逆,多半是因为父母管教太严。我不是说父母不要管教孩子,而是不要做无谓的管教。父母过于严厉的管教会让孩子感觉他就像在坐牢,但凡他翅膀硬了一点,觉得自己能独立一点了,或者有办法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他马上就会做出叛逆的言行。

那么,父母该怎样预防孩子变得叛逆,又该如何与已经有叛逆心理的孩子进行沟通呢?

1.不要凡事都替孩子做主

父母不要什么事都替孩子做主,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并承担后果,这对他是一种磨炼,也能让他感到自己得到了信任。父母管得太严,凡事都包办代替,甚至不允许孩子有不一样的声音,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像一个人,从而产生挫败感,进而生出沮丧、愤怒等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容易集中爆发,让看似听话乖巧的孩子做出不符合父母预期的事。在父母看来,孩子的这些言行就是叛逆的表现。其实,人都不喜欢受制于人。长期被控制,孩子必定反弹。所以,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变了,而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太多了。

2.注重以身作则

父母不能总是高高在上地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想让孩子做到什么事,自己首先得做到。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那你怎么要求孩子回家后认真做作业、复习功课呢?或许你没办法教授孩子具体的学科知识,但是你得做出表率,让孩子养成有利于学习的习惯。

如果你自己都不能做到,那么孩子不会崇拜你,甚至会鄙视你,你说的话在孩子那里就会没有一点分量。在这种情况下,你再想管教他,他肯定不听你的,会和你对着干。

所以,为人父母,我们自己也要学习、要进步,给孩子做个榜样。

3.定期和孩子沟通

周末吃饭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沟通一下,因为这时候氛围比较轻松。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让他讲一讲他这一周遇到的事情、有什么样的情绪等,好的坏的,都可以讲,甚至要鼓励他多讲讲他的痛苦、无奈、委屈。孩子叛逆,大多数都是从小小的压抑积累起来的,如果亲子之间没有沟通,孩子没有释放情绪的渠道,那么他就容易变得叛逆。

这里我再讲一下沟通的时间问题。我太太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孩子们沟通。很多家庭不是这样的,爸爸一回家先看手机,妈妈一回家先下厨房。吃完了饭,妈妈洗碗,爸爸玩游戏,孩子自己闷头做作业。到晚上九点半了,想起来要和孩子聊上几句,可那时候孩子都该睡觉了。父母一定要把和孩子的沟通摆在前面,先和孩子沟通,等孩子上床睡觉了,再去做其他事情。

4.做到换位思考

这里讲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不要总把孩子和别人比较。考试完了,知道了孩子的分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这次哪里进步了,哪里还需要改进,而不是说:“你怎么才考这么一点分?你看看×××,人家成绩为什么这么好?”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回来对你说:“爸爸,×××的爸爸在公司是大领导,为什么你就是个普通员工?”你怎么想?

如果孩子考得不错,考进了班级前十名甚至前三名,那么父母必须给予鼓励。有的父母会泼冷水,说“怎么没考到第一名”之类的。理智地想一想,这样真的合适吗?能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吗?

除了不比较成绩,在其他事情上父母也应该多注意。比如,孩子对你说:“爸,这次夏令营很多同学都报名了。上次我就没去,很多同学都问我为什么不去,这次我也想去。”如果你确实有合理的理由不让孩子去,那么你们可以好好沟通一下,而不是你直接生硬地回绝他:“不要跟我讲夏令营。什么露营啊?你给我好好读书!”你这样就没有换位思考,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如何和同学说明,他会不会为难。

5.尊重孩子的隐私

我两个女儿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她们的日记本就摆在书桌上,我和我太太从来没有翻过。我们也从来不翻看女儿的信件、手机。哪怕她们在青春期的时候,我们觉得她们可能交男朋友了,都没想过去偷偷看一下她们的私人信息。

不管孩子多大,他都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自由,父母应该尊重他,给他私人的空间。

6.不要质问孩子是否有恋爱对象

不少父母都很担心孩子早恋,其实,孩子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非常正常的事。对于这种现象,宜疏不宜堵。父母越是反对,越是管得严,孩子反而越容易做出出格的事情。

比如,女儿和某个男同学走得比较近,妈妈就着急了,非要让女儿“坦白”两人的关系、平时都干什么……甚至闹到学校,让女儿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这样做,女儿就容易和妈妈离心离德,以后有什么事都倾向于瞒着妈妈。这不就适得其反了吗?

我小女儿长得漂亮,读初中的时候就有男同学向她表白。她回到家像聊天一样跟我太太聊这件事,我太太也没有大惊小怪地说:“你怎么初中就谈恋爱呢?多影响学习!可别干出什么丢脸的事!”如果我太太这样说,那我女儿今后肯定再也不会回家讲学校里的事。我太太很淡定地听女儿说完,引导她去想,在初中谈恋爱会有什么后果。女儿想了很多,母女俩深入交流了大半天,最后女儿自己说:“我不会在中学的时候谈恋爱的。”而且,后来女儿长大了,每次谈恋爱,都会和我太太说,就像聊家常一样。她从不在这方面让我们操心。

在我们家,女儿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摊开来说,因为她们知道我们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地做出批评,也不会强行要求她们按我们的想法去做,只会就事论事地点评她们这件事做得如何,并适当给一些建议。我们告诉女儿们:你们有发表意见的自由,爸爸和妈妈都是听众,我们是一家人。所以,女儿在我们面前没有秘密,没有小心思。

总结一下,我的两个女儿都没有过叛逆的举止,是因为我和我太太很注意管教的方式。我们管教女儿,比较民主;我们管教女儿,很尊重她们的隐私;我们管教女儿,会给她们沟通的机会;我们管教女儿,会换位思考,从她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管教女儿,不会去质问她们有关恋爱的问题。我们夫妻二人也不断地学习,追求进步,所以女儿们永远不会认为爸爸妈妈没有资格教育她们。

教育孩子,需要父母双方的协作

如果孩子不吃饭,父母应该怎么做?如果孩子在超市想买东西,得不到就躺在地上撒泼,父母又该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父母可以提前沟通,尽量统一处理方式,而不要在孩子面前产生分歧。否则,孩子不吃饭,爸爸说“不吃拉倒”,妈妈说“不行,你必须吃,你吃了我就给你买……”,那么孩子肯定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案。孩子在地上打滚,妈妈不理他,爸爸却赶紧买了孩子想要的东西息事宁人,孩子就知道这招对爸爸管用,以后专门这样对付爸爸。最后,我们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反而让孩子钻了空子。

我的父母在教育我的时候,很少出现分歧,或者可以这么讲,他们很少在我的面前表现出分歧。我父亲教训我的时候,我母亲基本上没有意见;同样,我母亲处罚我的时候,我父亲也没有意见。其实,对于教育孩子,他们各有各的看法,但是,他们从来都用一致的言行对待我。

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双方一定要沟通、协调,要打配合,不能各弄各的。比如可以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扮演白脸。两个人都是红脸的话,孩子就没有人管了,会无法无天的;两个人都是白脸的话,孩子在家里会活得很痛苦。所以父母二人最好是一红一白,至于谁当红脸,谁当白脸,可以商量决定。

在我们家,通常是我扮演白脸,我太太扮演红脸,所以训孩子、责骂孩子的都是我。不过我一般在关键时候才出手。我教训完孩子,我太太就会去缓和气氛,用柔软的方式哄哄孩子。既然孩子已经知道了问题所在,就不要让他整日都生活在恐惧里了,还是要温柔待他。我太太不会因为我太严厉而当着孩子的面反驳我,我也不会因为太太看起来什么都不管、没有原则而责难她,我俩是配合好了的,一严一慈,宽严相济,都是为了好好教孩子。

但请注意,这里说一人红脸一人白脸,并不是两人意见有冲突,不是妈妈说“不能喝饮料”,爸爸说“喝一点有什么关系”。父母的教育理念应大概一致,方向应趋同,在此基础上一个严格一点,给孩子立规矩,一个柔和一点,安抚孩子的心态。这样才不会让孩子因为父母要求不一样而产生错乱感。

那么,父母要怎样才能做到想法一致呢?我觉得这涉及自我教育。先把自己教育好,再去教育孩子。自己的价值观不对,是不可能让孩子养成很好的价值观的。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的价值观是第一重要的。有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把孩子教好。

作为父母,闲暇之时你可以多读读书,参加一些论坛或座谈,听听教育专家们怎么说。或许他们所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也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你家的情况,但总有一些观点是你没有考量到的,是对你有帮助的。

教孩子如何做,父母一定要亲身示范

有的时候,父母教孩子做一件事,光讲解一大堆理论或一连串的步骤,孩子很快就会忘记。这时,父母往往会怪孩子没有用心学。其实,不是孩子不用心,而是父母的方法欠妥。

有一个成语叫“百闻不如一见”,用在教育孩子上,就是父母和他说一百遍,不如亲自示范一遍让他印象深刻。

比如,你对女儿说:“小霞,桌子擦得不干净,你得擦干净点。”你这么讲,或许孩子擦十次还是达不到你的要求。为什么?因为你根本没有让她知道具体的要求是什么。首先,你得告诉她,擦桌子不能光擦桌面,桌腿、桌子侧边也要照顾到,要先擦桌面,再擦其余部分;其次,你得告诉她,准备两块毛巾,一块干的一块湿的,先用湿毛巾擦去灰尘,再用干毛巾擦去水渍;再次,你得告诉她,擦桌面的时候不是用毛巾在桌面上来回画圈,而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一下一下地擦,确保每一个地方都擦到;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给她讲的时候,要一边讲一边亲身示范,给她直观的印象。这样,我相信你的女儿很快就学会了。

眼睛看到才能知道,鞋柜里的鞋是那么摆的,书架上的书是那么分类的,衣服是这样叠的,地是那样扫的。

你示范完之后,还得有追踪。让孩子照着你刚才的样子再做一次,你给他指出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加深他的印象。比如,买菜的时候,你告诉他如何选鱼、绿豆芽和黄豆芽有什么区别、韭黄和韭菜如何分辨……给他讲很多,他不一定能记住,所以你讲完之后,一定要他自己动手挑选、比较,让他自己通过实物真正体会到个中原理。

所以,对孩子的辅导,不是一个动作,而是一连串动作,你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讲一遍,孩子就能精通。

搞定溺爱孩子的老人,可以这样做

我父亲对我非常严厉,在我小时候甚至经常打我。哪怕我成绩不错,他也很难给我一个笑脸。但是很奇怪,他从来没有骂过我的女儿,更别说打了,甚至对孙女们言听计从。我想了很久,隔代教育之所以会出现偏差,老人之所以容易对孩子的言行放任纵容,那是因为祖辈对孙辈没有责任。

我对我父亲说:“爸,我很感谢你这么爱我的女儿,但是,该教育的时候还是得教育。我小时候,你经常打我,因为你是我的父亲,我是你的成绩,我是你的结果,我是你的勋章,所以你时刻不忘教育我的责任。而对我的女儿,你什么都顺着她们,看起来给了她们爱,其实你没有负责,是在害她们。当然,现在不提倡打孩子,但教育的责任,我得负起来,有的地方还需要你的配合。”我父亲笑了,他知道我讲的是对的。

其实祖辈最大的问题,就是忘却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味地呵护孩子,最终发展成溺爱。孩子成绩不好,不关他们的事;孩子违反校规被记过,也不用他们负责。父母管一管孩子,他们甚至还会阻止:“不要打。”“别骂,别骂了,这不就是几块钱吗?”“这不就是一件衣服吗?”他们都没想到孩子就这样被宠坏了。

那么,如何破解呢?

1.和老人好好沟通

遇到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不同做法,大家打开天窗说亮话,讨论一下哪里错了、哪里做得对、哪里不应该这样、哪里可以那样。把你的道理摆出来,没什么不好意思讲、不敢讲的。你要知道,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小孩在十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把他教好,后面想扭转就很难了。

我认识一个孩子,奶奶溺爱他,总爱给他糖吃,孩子的父母想着老人这也是疼爱孩子,只是轻描淡写地提醒过老人几次。后来,孩子得了很严重的龋齿。如果父母早一点和老人好好沟通,说清楚孩子吃太多糖的危害,或许孩子就不会受罪了。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不要忘记了。爸爸妈妈、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六个人,处理的方式可能有六种,会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这时,六个大人商量好,尽量做到不管孩子在自己家,在姥姥姥爷家,还是在爷爷奶奶家,家长都是一个管教原则、一样的对待方式,这样对孩子比较好。

2.不要愚孝

我非常反对愚孝,愚蠢地孝顺。比如妈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奶奶护短,这时候爸爸不但不协调,反而指责妈妈:“哎呀,我妈年龄大了,你跟她计较什么。”“我妈是长辈,你跟她有什么好说的?”这就是愚孝。

婆婆和媳妇之间有辈分差别,但并不表示没有是非,可以不讲道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孩子的教育为出发点。所以爸爸在这个时候不要和稀泥,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妈妈,而应该搞清楚谁的做法对孩子有利,然后站在谁的一方,尽量说服另一方。同理,妈妈在面对同样情况的时候,也要这么做。

要记住,父母是教养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父母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要为了所谓的孝敬长辈,最终害了孩子。

3.不能随意妥协

这里的妥协,有两个方面。

一是老人向孩子妥协。比如爸爸管教孩子,爷爷会说:“你骂我好了。”像这种情况,就是老人用自己要挟我们,对孩子的不当言行做出了妥协。再比如,妈妈把糖果盒收起来,姥姥再拿其他零食给孩子;妈妈不给零用钱,奶奶私下塞给孩子一些零用钱,这都是妥协。

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放大矛盾,而且孩子们都非常聪明,他们会利用这种矛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次我在机场,看到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和一个老人,妈妈推着行李车,让孩子自己走,但孩子想让人抱,一看妈妈不答应,就小声哭了起来。走在后面的老人跟上来,一看孩子眼圈都红了,就问:“这又是怎么啦?”孩子立马哇哇大哭起来。

孩子知道,老人心疼自己,自己哭得越伤心,越容易达到目的。果然,老人弄清楚了原因,和孩子的妈妈说:“我来推车好了,你抱抱他。”

二是孩子的父母向老人妥协。

有一次,我大女儿在我父母家调皮捣蛋,被我看见了,我对她说:“你不可以这样子。”她不听。当着我父母的面,我也不好当场板起面孔,就说:“我们回去算,我不会忘记这件事情的。你这么调皮,爷爷奶奶不管,等我回去管。”我父亲在一旁说:“哎呀,都是小事。”我说:“不,爸,你别把这个孩子宠坏了。如果你和妈袒护她,那么就会加重我对她的处罚。”我父亲非常了解我的个性,当即就不说什么了。我女儿一看这状况,也立刻规规矩矩起来。她知道,爸爸和爷爷奶奶之间是没有嫌隙可以让她利用的。

如果我父亲一说我,我立马妥协,我女儿就明白了,下次我管教她的时候,她可以找爷爷帮忙,那么以后我就没办法管教她了。

4.尽量不在老人面前体罚孩子

父母处罚孩子,尽量不要当着老人的面进行。因为姥姥姥爷或爷爷奶奶看到孩子受罚,总是会很难受,也不可能一点都不制止。

其实我的两个女儿都被我打过,都是在我们家打的。我在我父母、岳父岳母面前,从来没有打过她们,连骂她们都很少。因为我不想让老人难过。虽然我不提倡打孩子,但是对于孩子的有些错误,父母一定要下狠心,让孩子知道永远不能有第二次。我小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偷偷拿家里的钱,我发现后在家里狠狠打了她,她深刻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再没做过。

总而言之,我们要很好地教育孩子,不仅需要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也要学会如何与老人沟通。要以“对孩子有利”为出发点,防止老人溺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