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开挖尼罗河的想法,大周次辅之争

加埃人见过丝绸!

罗马曾经强盛时,中原正是汉朝。

那时丝绸之路还是开放的。

罗马盛行的丝绸,传到加埃以后,更是掀起了潮流。

加埃贵族都以能穿丝绸为荣。

丝绸轻薄透气,也很适合炎热的加埃地区。

只是后来丝绸之路堵绝,加埃也衰落了。

自此以后加埃就很少可以看见丝绸。

这一次看见了传说中的丝绸,大商贾彻底疯狂了!

这些便是传说中的丝绸吗?

这也太透气,太顺滑了!

简直是太舒服了!

问完价格后,这些大商贾更是激动的差点晕过去!

居然这么便宜!

按照大周船员的说法,丝绸在大周的价格更低。

现在只要航行到印地,就可以买到跟大周本土价格差不多的丝绸!

印地不远啊!

这些加埃商人立马生出心思,不然在苏士伊修建一个造船厂?

不过比起苏士伊的港口,唐延对于苏士伊城市后的罗尼河更感兴趣。

当看见了罗尼河时,唐延只觉得震撼!

这是条无比宽大的河流!

唐延这才明白,罗尼河为什么是加埃人的母亲河。

这么宽广的河面,压根不像是一条河,更像一个小型的海洋。

这里甚至可以容纳船舰通行!

这时,唐延的脑中闪出一个想法。

他让属下拿来了海图。

这份精确的海图,是土耳斯耳拉都督送给唐延的礼物。

上面虽然只标明了沿海的城市,可是尺度十分的精确。

这其中便有加埃地区。

唐延开始计算和丈量。

等他算好了以后,唐延对吕良说道:

“你看,若是这样修建一条运河,可行吗?”

吕良接过图纸,他看见了一条运河,串联了沿途的湖泊。

唐延的计划十分疯狂,他想横跨整个加埃修建一条运河!

这条运河可以把中地海和鸿海连通起来!

吕良的呼吸都加粗了。

这条运河的意义太大了!

所有中原人都清楚,京杭大运河的意义。

现在朝廷废漕改海。

可是京杭大运河的功绩仍然伟大。

甚至可以说,这条运河成就了中原历史。

如果可以修成一条运河,沟通中地海和鸿海。

那所有的商船都不用经过危险的黑大陆,不用绕过恶劣天气的望号角。

更重要的是,大周就有了可以前往西洋大陆和中地海的商路了!

从大周贩卖茶叶丝绸瓷器到西洋大陆的丰厚利润,这一点谁都能看出来。

现在大周还掌控了印地的香料。

一艘货品运送到英吉利,利润高达五至十倍!

可是利润这么可观的航线,却没有多少大周的商船往来这条航线。

应该说大周的商船都极有默契,把商品运送到印地后,按双倍的价格卖给西洋人。

然后让西洋人把货品海运回西洋大陆。

并不是大周商人不肯冒险。

而是黑大陆的所有航线,基本上全被西洋人控制了。

现在大周的读书人,也可以说一说海权论。

海权,便是对海洋的控制。

可是船没法永远漂泊在海洋,要航行就必须得有补给港口,得整修船队。

所以掌控航线,才可以进行运航。

而从西洋大陆到大周的这条航线,掌控在西洋人手里。

西洋人掌控了整个黑大陆的港口。

他们很早便开始航行,通过贸易和殖民,从黑大陆的土人手里拿到了优良的港口。

这些港口围绕黑大陆一圈,大周的船是没法停靠这些港口的。

也正是如此,大周的船没法休整和补给,没法前去西洋大陆。

明明是贸易的巨头,却只能分取这条航线上的小头利益。

这也让大周商人怨声载道。

可是这也没办法,大周的舰队没法去攻打这些港口。

现在大家都明白,贸易也是一种战争,必须得把这条航线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西洋那里也有了重商主义的趋势。

好比英吉利的商人,为了维护自家的毛纺和棉布工业,便不会购买大周的毛衣和棉布。

明明大周的棉布价格更低,质量更好。

可是别人不买,自己还运不过去。

众人也意识到了,英吉利是在贸易保护。

但是没办法,大周的棉布商人能卖去印地,可是想要卖去耳拉地区,就得看土耳斯人的脸色。

这让唐延很不甘心。

我们大周的商品一定可以击败西洋大陆的商品。

但是航线在别人手里,只能干看着没办法。

唐延发现了一条新航线。

那就是在苏士伊挖掘运河,沟通鸿海和中地海!

这样一来,大周的商船就可以绕过黑大陆,直接把商品贩卖到西洋大陆!

这必定会是一条利润庞大的黄金航线!

至于挖掘运河!

这件事大周人的经验可是丰富啊!

这可以说是大周人的天赋技能!

唯一的难点是,怎样说服加埃人,开挖这条运河。

加埃是土耳斯的都督区,虽然他们几乎是自治,可是仍然被土耳斯管理。

大周人想要绕过土耳斯人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土耳斯人却不一定愿意挖掘这条运河。

土耳斯人拥有中地海,他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利益。

所以土耳斯人对于苏士伊运河不怎么感兴趣。

必须得让土耳斯人同意才行!

除此以外,这条运河还必须得牢牢掌控在大周人手里!

唐延给朝廷的书信送往了京都。

此时的大周朝廷,却正处于一场风暴中。

内阁首辅钱多明离任,现在大周的内阁只剩一人。

替补入阁的机会摆在朝中大臣的面前。

谁也没法抵抗这个诱惑。

第一个消息便是现在的内阁首辅齐顺义,上奏陛下希望礼部尚书杜宇入阁。

此事一出,京都震动。

齐顺义自己就出身于礼部尚书,杜宇是他从前的手下。

众人都大骂齐顺义吃相难看。

御史台更是联手上奏,控诉齐顺义以权谋私。

但是齐顺义仍然向皇帝上奏,请求让杜宇入阁,担任新任次辅。

大周上层,被唐孝仁和钱多明两位强势首辅镇压的局面。

终于有了松动!

李天喜出望外!

打起来!

快点打起来!

李天乐于看见朝中大臣们的争斗,他隔岸观火不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