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3章 带上我的尸体,带上我的眼睛,接着前行
- 朕如此昏庸,怎么成了星主
- 爱吃草的羊
- 2026字
- 2025-01-23 17:58:11
虽然法家彻查了这些事件,抓住了杀人凶手,并且从严从快从重的进行了判决。
可事情已经发生,全都无法挽回了。
几名法家大臣甚至嚎哭。
“兄弟,是我们害了你们啊!若是我能想出这个办法,你们也不会死了……”
看着哀嚎的人群,曾黎微微皱眉。
但他也没有说出改革哪能不死人这种毫无人情的话。
但是一旁的余明却安慰起那些正在伤心的法家同僚。
“诸位,我有一言,请诸位静听。”
听到他讲话,几名法家大臣看了过去。
只听余明说道:“这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
“我们也能力有限,即便尽自己所能完成最好,也可能会犯错的。”
“可咱们和儒家的区别就是,即使我们能力有限,人力不足,凭借咱们良好的行政机制,也可以把问题降低到最小的水平。”
“这便是我们制度的优势。”
顿了下,他看见刚才痛哭流涕的几名法家同僚已经停止抽泣,与众人一起聆听自己的发言。
于是他继续说道:“因为我们有制度优势,所以即便我们真的做错了,那也一定是没办法的事情。”
“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做好心理准备。”
“若是……当然,我说的若是,毕竟我也不想看到这样的事发生。”
“而是,若是哪天我因为某些问题做错,死在了改革的路上,我希望诸位不要为我伤心。”
“带上我的尸体,带上我的眼睛,接着前行。”
“若是我死了,那大家的成功将是我最欣慰的事。”
众法家大臣闻言,纷纷动容。
他们点头附和道:“对,若是我死了,诸位不要伤心。”
“你们要继续前行才是。”
“我绝对不希望你们因我的死而伤心欲绝。”
此话一出,原本难过的几名法家大臣,全部收起了哭容。
“在下刚才失态了,请诸位恕罪。”
在宽慰完几名因同僚之死而伤心的年轻大臣后。
周昆首先站了出来。
他对大家提出了新仪程。
究竟要不要听从那名黄老之学的建议,想办法提高大周的出口额,吸入国内更多的白银,以此延缓危机的问题。
“当然要做了!此事怎么能不做呢?”
“第一这没有违反咱们的原则,第二这还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虽然这只算权宜之计,最终咱们的努力还是会被钱洪泽那个混蛋缔造的股市给吸纳过去。”
“可只要能争取更多的时间,也许我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
可是也有法家官员略显迟疑:“我们是法家,我们能做好这种事情吗?”
“不说别的,现在虽然有了办法,我仍然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具体怎样做。”
“这种情况下,我害怕咱们是好心,可最终的结果却不尽人意。”
除此以外,还有些法家大臣说道:“我们里面,只有少数在内阁里,辅佐首辅大人。”
“大多数人,都为了掌控刑部加入其中,甚至补充了下层职位。”
“而刑部,是执掌刑罚的部门,若是干预商业活动,算不算越权了?”
没错。
虽然法家比儒家的效率高很多。
可毕竟是官僚。
官僚,就会忌惮官场规则。
像跨部门干政、越权行事,都是很忌讳的。
不过。
面对犹豫的同僚们。
曾黎却给出肯定的回答。
他说道:“此事必须做,因为这不光为了我们,还是为了大周,为了百姓。”
“若是害怕承担责任,就碌碌无为,尸位素餐,那咱们和儒家又有何区别?”
听到这话,本来有些犹豫的法家大臣们动容不已。
确实,若是真的害怕这些,他们就不该信奉法家。
而信奉法家,就不该如此畏手畏脚。
这时。
在过去一直跟曾黎一样,长期沉默,只是耐心聆听他人发言的法家第二把手,刑部尚书吴牧野突然说道:“刑部是西执掌刑罚的部门没错。”
“咱们无法越权,去做这些事。”
“可我们也不用越权过去……只要让事情朝我们靠拢就行了!”
“修改律法,让某些商业行为和刑法挂钩,咱们只要做好这些工作,剩下的事就轻松多了。”
听到吴牧野的话,众人连连点头。
而曾黎也为他侧目。
这个吴牧野,平时开会基本不发一言。
曾黎知道,这是他稳重的性格使然。
但是他每次开口,都会说出非常关键的点或者方案。
这种稳重的性格,和刑部侍郎周昆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也让他们彼此互补。
事实上,这也是曾黎有意而为之的安排。
既然提出了方案,法家大臣的办事效率当然没的说。
没多久,刑部侍郎周昆便提笔上书,希望陛下在刑部进行有关改革。
改革的内容,是由刑部开设一个预防经济犯罪部门。
这个部门专用来引导那些可能发生经济犯罪的产业,减少他们的犯罪风险。
至于说怎样的产业容易出现经济犯罪的风险。
周昆没有明说。
可从皇后那看到周昆奏折的李天。
却判断周昆说的,应该是近期大规模抛售自己产业股票,转投钱洪泽那里的家伙们。
他猜想,法家应该是要有所行动了。
于是,李天立马允准了这项改革,支持他们开设这个部门。
虽然以李天这个现代人的视角看,刑部这个部门的确应该成立。
毕竟身为现代人,他并不觉得监管大股东群体把股票快速套现是错误的事情。
然而,人都有历史局限性。
不是所有人都有这种见识。
因此,当众户部官员听闻刑部居然开设了一个干预经济的部门后。
他们全部斯巴达了。
出于历史局限性的缘故。
他们并不觉得股票自由买卖有什么问题。
因此,当刑部推出改革以后。
他们纷纷斥责刑部这是在越权。
弹劾刑部的奏折像雪花似的递到了李天的案头。
面对这些奏折,李天当然是留中不发。
皇帝又是准许了刑部的改革,又是把弹劾刑部的奏折留中不发。
户部官员当然明白,在此事上,陛下站在了刑部的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