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太极拳格斗基础之粘劲儿(二十五)

众多周知太极拳早期并无此名,太极之名由来已久,以此为名却仅有几百年而已,最早的太极拳称为“粘拳”或者“绵拳”,充分展现这门拳术的特点在于:近身且连绵不断,劲力当如涛涛江水一般浑厚且生生不息!

因而论起太极拳之劲,重内而不重外,重根而不重稍,这就与现代看到的不一样了,现在很多人打起来有点儿英姿飒爽,精神散布于外,实际上太极拳应该圆整混一,灵活不滞,气势饱满,能做到坚、韧、刚、柔,四者俱备者,斯为太极拳之正宗修习之路。

这练拳的一是学,二是练,三即是用,在学习上即便不找大师,也得有一定基础的人引领,然而真正靠教拳为生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今这挂号教拳像是逗小孩儿玩耍,多半都是投其所好,这样是很难出功夫的,学的人总要带着三分痴心才行。在练习劲儿上应该严格遵循阴阳之理,变化上应该大道至简,懒师傅往往出好徒弟。劲之运用上,当以神意领之,气力随心意而至,粘走应变,有赖肢躯,皆出自本然,起于脚,变于腿,含于胸,运于肩,输于臂,形于指,发于脊,主于腰。由脚而腿而腰,要完整一气。由手而臂而肩,要一气贯串。劲之转变:腰脊如车轴,肢体如辋辐,行气如车轮。动则俱动,轴动则辋辐自动,静则俱静,轴静则车轮自止。劲儿的收放,由内抽贯,意领神导,渐隐渐现。这种以意导气,起落,展拓,变化自如的劲,称之为“粘劲”。

姚继祖大师总结的很到位:“劲有数种,创劲太直,难于起落;功劲太死,难于变化;绷劲,抖劲太促,难于展拓,且都失之刚多柔少,形迹外露,容易致伤。然而你看看如今这练拳的,多半不能称之为太极拳,只是凑个热闹或者博取眼球之欢罢了!

粘劲,劣少优备,手到劲发,又灵又疾,俯仰旋转,变换如意,蓄发无形,动静随机。用于推手,壮弱成宜,从容走化,沉着粘依,气敛神聚,意静身逸,经常习此,可以蓄神,可以养气,可以活血,可以健肌,可以活经舒络,可以强筋长力,却病延年,无一害而多益,是以粘劲,太极最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