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新春宫宴

大明朝在四月份的时候,还是有一些大事准备的。

朱由检与周皇后办了场宫宴,花了内帑八十万两白银,也就是历史上的坤兴公主朱媺娖的满岁宴。

这场宴会是绝对的大手笔,请了所有皇商和在京文武大臣,勋贵们是带了大量礼物前来相送公主,皇帝是喜笑颜开的接纳了众臣与勋贵的祝贺。

宫宴规模恢弘,有数百人参与表演,编排了数十人的昆曲表演,教坊司的美人编排群芳舞!舞狮舞龙扮演龙争虎斗,甚至皇帝还安排了一场厨艺大赛,搜罗天下有名的厨师,进京比拼厨艺,

由文武群臣和勋贵、皇室选出厨艺最佳者,朱由检为此还弄了个彩头,获得第一者,赏赐一千两黄金,并赐一面金字厨王御匾,第二第三,分别赐予五百金和三百金。

奖励丰厚,选出来二十人来比试,最后光是这一个宴会就用了四个时辰,皇室和众臣玩的不亦乐乎,当然皇帝还是比较在意这些个厨子,感慨明朝厨子手艺,竟然比后世的酒席桌上还要精湛,好吃到他很想把这些厨子都留下来,相比较之下,他的御厨班子都显得逊色一筹。

整场宫宴也缓和了江南官僚与北方官僚间的矛盾,又缓和了皇帝这两年各种操作,引起的百官不满。

毕竟这次宫宴规格,是近三十年首次如此高的程度了,皇帝虽然暴虐,但毕竟今年又是给百官涨薪,又是大办公主的满岁宴,可以说,所有人都感觉到大明如今的中兴之象,

今年的财政报告,百官可是一清二楚了,什么时候朝廷那么有钱了?

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还清了朝廷历年各地边军欠饷,还有闲钱给官员们涨俸禄。

官员们可是听说几个大海港,可是扩建了好大的船坞,几千料、上千吨的战船是一条一条的下海,木料都是从南洋的藩属国那拉来的,数百年的老大木材。

在大明那不得当极佳棺椁来用?这得值多少银子?

现在朝廷是征兵制与募兵制双轨,边关一下子拉上去了上百万人,令明朝的百官都震惊于朝廷的国力。

我大明不是快嗝屁了吗?

哪来的百万大军?

哪儿来的!

绝大部分人都不会知道,无论是江南大案,还是严办抗税地方旧官,以及喜峰口击退建奴入塞战争,等等等等的所有一切,正是皇帝铲除大明积累的隐患,用诸般手段强行提了下国运形成的结果。

朱由检对此心知肚明,却也觉得没有说出口的必要。

百官不是用来缓和关系的,要是趋同利害,让他们为自己尽职尽责即可。

得民心者是不一定得到天下的,这是自古以来的一个事实。

但是能叫这些文武群臣为自己乖乖效命,增加自己的权威,并提升中央集权朝廷的行动效率。

宫宴之后几天,朱由检又得到了喜讯。

不是哪个宫中嫔妃在自己的恩泽下怀孕,而是一场大捷!

由云贵总督陈奇瑜上疏一场大胜。

由三边总督洪承畴规划,陈奇瑜为其添策,并加入兵马,两部合曹变蛟、祖宽、祖大弼、侯世禄、秦良玉等五路兵马,以及本部治下的土司兵、粮道守兵一同,纠集十二万兵力,于宁夏镇范围暴打了高迎祥部流寇,阵斩两万三千名流寇主力,俘虏五万余流贼,擒拿了高迎祥!

他们彻底肃清了这一股在山陕、河南、甘肃、宁夏区域乱窜的流寇主力,这一场大捷震动了关内,不少残余在山林啸聚的绿林,被朝廷大捷震慑,由贼转民,开始向南方流入民间。

高迎祥被擒拿,所部流寇被肃清,对整个大明境内的流寇都是极大打击。

这场大捷更是有利于朝廷,在这些区域的统治恢复。朱由检大喜,赐两位总督各有金匾和珠宝,加封太子少保等,并加赐五路大军黄金各数千两,又感觉赏的不够多,提此战功劳最高的曹变蛟为威西侯,赐封其妻子高氏二品诰命夫人。

又抓着侯世禄册封翊卫伯,赐忠义二字御匾,赠御马监西域宝马一匹,金银器物一箱。

其次就是秦良玉,从都督佥事升任总兵官,赐忠贞侯位,授将军印与荫蔽其子嗣,赐恩其逝世的丈夫马千乘樊阳侯,并赐一箱宫廷金玉珠宝。

祖宽、祖大弼则是各赏赐黄金器物各数件,赐二人万两白银,另有五万两,给他们转赠手底下的辽东家丁们。

总之是皇帝大喜,赏赐左右两部将佐光是黄金就有数万两,其次还有赐爵、赐银、珠宝御用等,可以说是十分少见的。

此战肃清了关内不安分的流寇,让瓦解后的流寇残部开始关内逃窜,官兵势大,用辽东铁骑横扫下来,没有哪一部流寇吃得消这种骑射的打击,往往是一触即溃,一溃就是死伤无数。

可以说,自从朱由检将辽东铁骑从锦州调入关内,短期不再变动后,剿灭流寇是极为顺利,几战几胜。

原本就十万以上总数的流寇,这仗打完,又有几万人离开流寇集团,南下求生,关内仅仅只剩下了不过几万流寇了。

并且因为北民南下谋生,流寇人数再难壮大,连吃用都出现了问题。

对此,朱由检给洪承畴与陈奇瑜再次强调,朝廷不需要这些流贼的首恶俘虏,也不接受这些贼人的主动投降,尽数剿灭,在战后收纳俘虏即可。

甚至朱由检的真实想法就是,要什么俘虏?杀个干净更好,这些当过流寇的贼民,有几个还是善茬?

活着简直给大明添堵,都是社会毒瘤,在战场上铲除掉,那是再好不过。

但一想到这些俘虏通通发配到大员岛,应该也是不错的,毕竟都是汉人,至少可以充实人口。

此时大明在大员岛保持了三十来万的居民,由朝廷任命的大员总兵,是从京中,皇帝亲自挑选的黄得功就任此位,领八百骑兵,以及三营京中步卒,在福建、登莱两支海军舰队的护卫下,登陆大员北部,现在正在展开进攻,对付大员的荷兰人。

皇帝是早就对西夷不爽久了,抱着趁你病要你命的态度,搞一搞荷兰人的心态。

既然只是对付这种小只的荷兰势力,他就派黄得功带优势兵力,征讨荷兰的地方驻兵。

听说是打的还不错,斩杀了超过二百名荷兰兵,海战没有爆发,但是两支舰队还是对港口位置用大口径的舰炮打了一通,报告上至少也有所斩获。

荷兰在印度洋上的殖民地,并没有像西班牙人一样直接发动驰援,而是先遣使者来朝见,希望和谈并了解明朝的意图。

这时候的大明朝,那是不能被直接称之为帝国的。

因为欧洲人的概念里,世界上没有这么大的帝国,古中国乃至到了明朝人,称呼自己也是称之为某代或者某朝,意味着国无边界,中央王朝本身就是寰宇内唯一合法的共主。

但是这种思想已经需要改变了,世界正在变化,哪怕明朝人自己也已经开始对外,频繁用中国、明帝国来称呼自己的国家。

那如果把大明拉到世界上,毫无疑问,这是个世界帝国。

并且还是世界帝国的顶流。

和历史上的大明朝不同,这个时代的大明是有钱的。

荷兰人的使者恰巧在宫宴那日到京,也就得到了邀请,一同参加公主满岁宴。

整场宴席看下来,看得他昏头转向,并且在得知这一场下来花了近三十吨的白银,他还是惊了,被明朝皇帝安排了一次朝见,得到的答复皇帝的强硬态度,要求荷兰人的殖民地从大员岛以及南洋离开,并且交由明朝管理。

这个态度非常不客气,可以说是对荷兰人的利益非常傲慢的无视。

但是使者并未第一时间做出他本设想的姿态,他在明朝的所见所闻,以及提前接触了汤若望、罗雅谷、曾德昭等人,了解当今的明朝皇帝对内对外,都在进行强力的干涉改革,并且正在大幅度的提升明朝的军队规模,在前不久还进行了军事上的扩招,有上百万人被拉到了北方,去替换北方那些战斗力较强,常年和鞑靼人厮杀的三十几万边军。

明朝有一项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军事上的动作,比方说伤亡报告和来年规划等,都是有民间的士子和秀才会去打探官方消息,然后发在民间塘报上。

这方面朱由检虽然已经发了禁令,但确实是禁止不全面,根本没办法完全杜绝普通百姓得到官方信息的途径。

这些在明朝生活的西方人,也是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大明的动作。

而荷兰使者也还了解,明朝正在用那些被抓的葡萄牙人,给自己建造葡式战舰,听说排水量在千吨以上的战舰一口气造了几十艘,还有两千吨级的战舰正在建造,并且在海员的训练上,也得到了葡萄牙人俘虏的帮助,素质应该是有所提高的。

这些方方面面都在影响荷兰使者的判断。

即使荷兰此时在亚洲地区,拥有远超西班牙人的军事实力,有八千至一万人的军事人员,并且还有数十艘的战舰,但毕竟这点力量也是和西班牙人一样,不可能和明朝此时的海上力量角逐的。

一旦被攻击,除了印度洋的殖民地可能幸免外,绝大多数亚洲殖民地,都会被逐一摧毁掉。

这种情况是荷兰人很难接受的,毕竟南洋的利益不小,每年也有数百万盾的财富,甚至一些正在发掘财富的地方,还在释放更大的利润。

而这一块,明朝的恶劣态度当然会牵动荷兰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