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南京扩建计划中的南洋
- 明末:崇祯二年重建大明
- 念久长合
- 3442字
- 2025-04-29 23:39:42
朝廷决定扩大南京城,并已经在签派一些名额下来,先招募十几万名工匠和数万国内劳力。
朝廷给的待遇很高,每天日结是四百枚铜钱,月例的人发的银两是一两六钱左右,午饭管吃一顿粗粮,早晚一张麦饼配稠粥以及榨菜丝、酱瓜段,每隔三五日,就杀几头猪分些红烧肉吃。
这样的待遇,已经很接近军伍了,绝不算少。
皇商们负责一大部分的采办订单,最近在吕宋的搜刮、瓜分财产,令皇商们在商会当中受益匪浅,尤其是金银矿物和甘蔗园的糖产,让钱跃升这个皇帝铁杆狗腿子狠狠赚了一大笔,毕竟当场他投资的最多,支持的态度最为坚挺。
工程是交由朝廷工部主办,而商人的建筑队参与进来,用民间的红砖来包办一些区域。
城关占的圈地被原主人占用,朝廷以市价收购。
期间虽然有士绅企图闹事,但五城兵马司可不管,接到朝廷的征调,给了银子,到期无论是田地还是房屋,拆就拆毁了。
田地就开挖下去一两丈,用大石头混着砂砾、泥浆夯实了,压根不管平民百姓的哭闹动作。
朝廷都用银子买了,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扩大城区是大势所趋,朝廷大臣也没办法,总不能让一百五六十万百姓,在原来的城区里头搞蜗居吧?
那像话吗?
这还仅仅是前期的准备工作,面对已经有超过一百六十多万人居住的南京城,扩建是得加快些修建完的。
朝廷兵部的谕旨,在内阁推动下,外廷短期的抗拒和据理力争后,终究是传递下去,拿到了陈奇瑜手里。
抓好几十万夫子男丁!
好家伙!
陈奇瑜看到这,整个人浑身都抖三抖,心中震惊,这也太凶狠了。
比吴三桂、贺人龙屠掉近十万的南洋百姓,还要狠毒太多。
这一次要拉走那么多壮丁,毫无疑问是要将他手里大半人口都给抓去南京了。
陈奇瑜好歹是个文官,作为儒学熏陶下的能臣,他着实有点接受不了。
于是他找来麾下众总兵官们商议此事,如贺人龙和祖大弼倒是对此未曾有什么态度。朝廷下了旨意,他们认为总督陈奇瑜就按照旨意办差就是了,这样最妥当,而且再怎么影响恶劣,不也是朝廷兵部担着吗?
朝廷两京派系和地方派系之间的党争,早已结束,现在的文官集团主要敌人,就是皇商所聚集的商会集团。
皇商这些年给大明的贡献,百姓士子都看在眼里,而文官们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孙传庭、陈奇瑜和洪承畴三位儒帅,在这几年里打的这些个大捷战报。
“总督大人,此事咱们不妨就按照朝廷的意思去办,大人若是不忍,只需交由吾等武官即可。”
贺人龙他总是大大咧咧的开口,这次也是无所谓,挺着肚子说道。
边上的牟文绶听了,不是很认同,反驳道:“贺总兵承任兵事不久,怕是不知道,若此事办了,有损总督大人的善事德行,将来大人要入阁拜相,就不定会坏了好事,何况这对大明朝在南洋的威望,也是不利之举啊!”
贺人龙瞥了他一眼,神情高傲,回答他道:“不就是些南蛮子吗?哪怕全数拘走,又待怎样?”
“话不能这么说,牟总兵。”
祖大弼也挺着肚囊,显然最近吃的喝的很不错,身体有些发福,朝牟文绶拱手。他就笑道:“大家都是替朝廷办差,总督大人是我大明的官员,又非南蛮的官吏,何必在意计较南蛮的民意呢?”
“再者说,这里头咱们也是迫于无奈,全是按照朝廷谕旨办事,有兵部的军令,也有内阁票拟,陛下定然也是知晓此事。”
“咱们有理有据,南蛮子若要责怪的话,又岂能责怪到总督大人身上?”
他这句话说的公道好听,但陈奇瑜依旧皱着眉,没有答话。
吴三桂又参与进来,道:“朝廷旨意,总督大人是不可能拒绝的,但这人数嘛,咱们可以少搜罗一些,行个折中的办法。”
陈奇瑜面色一缓,看着吴三桂,容他继续开口。
见陈奇瑜的目光看过来,吴三桂心里正是想要表现一二,又开口道:“朝廷的旨意提到五十万人的额数,那咱们就拿办个三十万人交差,然以土地上的莫卧儿流民,已经逃难至西孟加拉为借口,无法拘来更多人送归南京,想必京中的朝臣公卿们见了,也会觉得差不多足够,省的麻烦,便会在南京自行再募人员。”
“咱们既是替陛下办好了差事,又让诸监军那过得去,总督大人的名声不至于太遭此难,末将认为如此最好。”
他这话说完,正合陈奇瑜的心意。
陈奇瑜就是想减少抓走夫子的员额,否则真按照朝廷谕旨办事,恐怕整个阿拉干和他所辖的孟加拉部分地区,男丁算是清空了得!
那对他的名声不利。
三十万人……
至少是说的过去吧?
陈奇瑜琢磨琢磨,随即便打定了主意,随后摆出威严的表情出来,大声发下军令,道:“行!就按长伯的意思办吧,众总兵听令!”
“即刻往军中发令,去从各城、镇、村抓来青壮,五十日内,务必给本官凑出三十万人过来。”
“听清了?”
众人连忙躬身作揖,齐声道:“末将遵命!”
自崇祯八年的九月二十日开始,大明天兵就放缓了再对奥朗则布的进攻,开始在控制的孟加拉外省地区、阿拉干地区大肆拘走男丁。
大明天兵发了狠,年纪刚够十四,还是不到五十的男子,通通从家里面拖出来,遇到反抗厉害的,无非就是地上多留一摊血迹。
有人在达卡聚众作乱,持刀矛以抗天兵,短短两日功夫,就聚集了五百人,想要顽抗大明天兵。
只是可惜,这些人毕竟只是土民,兵事不利,很快就被吴三桂轻易打败,并且活捉了主谋,又将人锁住胳膊悬在城头上,让烈日暴晒,活活热死来警示城中的百姓。
地方上是民怨四起,沸腾难安,若不是这些年来,都被明军杀怕了,恐怕会有更多煽动情绪的人,要开始起义造大明朝的反!
而大明朝这头在围绕达卡地区的暴行,并未引起莫卧儿帝国这边的其他动作。
这倒不是老将马哈巴特汗不知道这是反攻的绝好机会,而是因为马哈巴特汗自己,其实已经是死了。
这位老将死在了沙贾汗皇帝的责骂声里,因为马哈巴特汗在对抗明军的时候,一味的主张防守,而不去发起进攻,盘踞在达卡的明朝军队,这一点让沙贾汗是非常的恼火。
几个月以来,也就开始的时候,沙贾汗对马哈巴特汗能够稳住战局,给予过较好的评价。
而在那之后,就一直在拼命的指责、辱骂这员老将。
在持续了几个月的高压指挥后,马哈巴特汗这员老将最终是不能幸免其在历史上的死因,积郁成疾,最终逝世。
但好在事情就是那么巧,若是陈奇瑜此时进攻,很可能真的趁此良机,推入西孟加拉邦一二百里地了。
而此时明朝天兵因兵部的谕令,正在镇压地方,抓住男丁劳力送回南直隶,也没有心思发动对莫卧儿的进攻。
大明天兵在各外省抓男丁充当劳力,要送往南直隶的消息不胫而走,他隆王对此深感担忧。他找来了常驻他东吁王朝境内的明朝礼部使臣,询问情况。
使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于是回复说他要亲自前往上官陈玉鉴,了解详情。
“什么?竟有此事?”
陈玉鉴从使臣口中得知了消息,也是吃了一惊,这抓劳力倒不是什么稀奇,大明在达卡区域作战,一直有抓民夫为朝廷大军效力的。
但是这一下子抓那么多人,倒像是要把整个阿拉干、孟加拉两地的土著男丁,全都抓回国内去。
他是不敢多怠慢耽搁,虽然与陈奇瑜关系闹得不佳,但他作为大明朝在南洋的外交总话事人,这么大的事,他也必须要了解个大概。
于是连忙带人前往达卡,要去见陈奇瑜。
等他风风火火的赶到达卡城,见到的达卡城,到处都是脏乱、无序的景色。
城中的大街上,很少有人在行走,随处可见的是空空荡荡的屋子。
屋子个个大门敞开,有一些木屋子外有妇女、孩童、老人麻木的行动着,显然是经历了不小的痛苦过程,已经是依靠求存本能在勉强活着了。
陈玉鉴是愤怒之余,从两名辽东明兵手里,保下了一名孟加拉省青年男子。
他的母亲在哭泣,他的父亲倒在了血泊里,他自己则就被明军拖拽着,拉到街上拼命挣扎!
陈玉鉴喝退了明军,保下青年,这青年他就跑到父亲那,轰然跪伏在那已经不再起伏的胸膛边上哀嚎起来。
青年悲痛欲绝,双眼血丝密布,眼眶通红,满脸都是泪水,叫喊着陈玉鉴都听不懂的语言,大约是在叫喊他的“父亲”吧。
这是一场悲剧,而在眼下的达卡城,或者整个孟加拉外省,到处都正在发生的一场悲剧。
“不知……”
两名明辽军士兵被陈玉鉴拦下行动,原本的恼怒,在见到陈玉鉴一身官袍后,彼此对视一眼,连忙对着陈玉鉴行礼,道:“大人,我等可有何处做得不对?”
陈玉鉴重重地给二人一个巴掌,浑身气得发抖,怒声道:“给本官立刻去传令,命所有人停下!”
明辽军挨了巴掌,心中并无不满,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而是立刻继续向他行礼道:“禀、禀告大人,您可有吴总兵的将令?亦或者总督大人的帅令?”
另一个辽兵犹豫着,又说:“或者副总兵、游击的令指,有的话我等自当遵从!”
陈玉鉴大怒,他拽着那个明辽军士兵的肩甲,贴近又道:“立刻给本官停下!听到没有!”
“禀大人的话,小的也是奉总兵大人的令……不能办呐!”
正好一个小旗官见了,领着一队官兵大步走来,他认得陈玉鉴,但没走几步就惊讶失声喊道:“大人!住手!”
却见陈玉鉴怒拔士兵腰间的马刀,朝着士兵肩头斩去,口中大喝道:“是谁?!让你不遵本官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