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业的分类

在现代社会庞大的职业体系中,产业、行业与职业三者之间存在归属关系,其中,不同产业包含相应的各种行业,不同行业包含相应的各种职业。所谓职业分类,就是利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社会职业进行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一)我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发展

1999年,我国颁布了新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国家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颁布了修订版大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该文件将我国的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其中,细类为最小类别,即职业。8个大类分别如下。

了解职业

第一大类,党的机关、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6个中类、15个小类、23个职业。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1个中类、120个小类、451个职业。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3个中类、9个小类、25个职业。

第四大类,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其中,包括15个中类、93个小类、278个职业。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24个小类、52个职业。

第六大类,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32个中类、171个小类、650个职业。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职业。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结合时代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兴行业的职业,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员、快递员、文化经纪人、动车组制修师、风电机组制造工等,同时取消了收购员、平炉炼钢工、凸版和凹版制版工等;此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实情,对具有“环保、低碳、循环”特征的职业活动进行研究分析,划分出一些社会认知度较高、具有显著绿色特征的绿色职业,如环境监测员、太阳能利用工、轮胎翻修工等。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职业构成也发生了变化。为适应发展需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我国又公布了几十个新职业,具体介绍如下。

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化管理师、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电子竞技运营师、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农业经理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等13个新职业信息。

2020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连锁经营管理师、供应链管理师、网约配送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电气电子产品环保检测员、全媒体运营师、健康照护师、呼吸治疗师、出生缺陷防控咨询师、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无人机装调检修工、铁路综合维修工和装配式建筑施工员等16个新职业。2020年7月,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等9个新职业。

202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向社会正式发布了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师、公司金融顾问、易货师、二手车经纪人、汽车救援员、调饮师、食品安全管理师、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职业培训师、密码技术应用员、建筑幕墙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管廊运维员、酒体设计师、智能硬件装调员、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等18个新职业信息。

通过上述职业分类介绍,大学生能大体掌握我国的职业分类状况,了解具体的职业类型,从而明确自己可从事的具体职业类型。

拓展阅读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台阶,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行业发展变革引发社会职业结构较大规模变迁。为适应新时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2021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启动了《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修订工作。2022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大典。

此次大典修订,遵循客观性、科学性、创新性原则,对2015年版大典确立的8个大类总体结构不作调整,对社会各方面反映的意见建议,秉承求真务实、理性实证的科学精神研究论证,写实性描述各职业(工种)的具体内容,优化更新大典信息描述,以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实际业态变化。具体来说,围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制造强国和依法治国等要求,专门增设或调整了相关中类、小类和职业。与此同时,根据实际,取消或整合了部分类别和职业,例如:将报关专业人员和报检专业人员2个职业,整合为报关人员1个职业;取消了电报业务员等职业。据统计,新版大典包括大类8个、中类79个、小类449个、细类(职业)1636个。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务及辅助人员等4个中类,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小类,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5个职业(含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发布的新职业)。

新版大典的一个亮点,就是首次标注了数字职业(标注为S)。数字职业是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视角,围绕数字语言表达、数字信息传输、数字内容生产三个维度及相关指标综合论证得出的。标注数字职业是我国职业分类的重大创新,对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发展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版大典中共标注数字职业97个。新版大典沿用2015年版大典做法,标注了绿色职业133个(标注为L)。新版大典中,既是绿色职业又是数字职业的有23个(标注为L/S)。

职业分类作为制定职业标准的依据,是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人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此次新版大典特别是新增职业的发布,对增强从业人员的社会认同度、促进就业创业、引领职业教育培训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版大典经公示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后,将正式颁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或修订相关职业标准,同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指导培训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开展培训。此外,积极稳妥推行社会化评价,由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用人单位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评价活动。对评价认定合格的人员,由评价机构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证书。获证人员信息纳入人才统计范围,获证人员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政策。

(二)ACT工作世界地图

ACT工作世界地图是由美国大学考试中心(American College Test,ACT)在1985年建立的“工作世界地图”,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类型。它将职业分为6种类型、12个职业组和26个具体的职业类别,如图1-1所示。通过ACT工作世界地图,大学生能从理论上认识自己可以从事的职业类型。

ACT工作世界地图根据人—事物和数据—主意两个维度和四个向度区分出四个主要分类象限。

1.人

人指人与人之间存在互动,人在工作过程中和其他人有所接触与沟通,人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看护、教育、咨询、服务,以及领导、管理等工作。教师、导游等职业主要与人相关。

图1-1 ACT工作世界地图

2.事物

事物指人在工作过程中处理与人无关的事物,很少需要或不需要与他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如机械、制造、运输、维修等工作。农夫、工匠等职业主要与事物相关。

3.数据

数据指人对文字、信息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比较重视客观事实与理性思维分析。会计、数据录入员等职业主要与数据相关。

4.主意

主意指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头脑工作,如探究真理、萌发创意等。科学家、哲学家等职业主要与主意相关。

在ACT工作世界地图里,与人有关的职业类型在左边,与事物有关的职业类型在右边,与数据有关的职业类型在上面,与主意有关的职业类型在下面。职业在ACT工作世界地图上的不同位置,也是对这两组维度的不同体现,如X(教育)处于“人—主意”象限中,说明该职业类型主要与人相关,且在工作过程中要运用分析与思考的能力;而H(运输及相关行业)处于“事物—数据”象限中,说明该职业类型强调秩序,与人交往较少,与事物交往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