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圣旨敕封,血誓立司

  • 烽唐
  • 李孜游
  • 2087字
  • 2025-04-20 12:57:50

寅时三刻,古寺西厢房内响起金石相击之声。李琮昭负手立于廊下,注视着十余名工匠正对昨夜庆典用的鎏金铜球进行敲打淬炼。

原来这对“双狮吐珠”的铜球已被熔化,用作祭器,此刻在晨光中泛着赤色流火。老教头捧着黄绸包裹的物件疾步而来:“司主,按照您的吩咐,戏台刀痕已拓印成碑,只是这《十道本》戏文是否也要一并镌刻?”

“戏文刻在碑阴,谏言诗用朱砂描红。”李琮昭指尖轻抚过拓片,昨夜戏台上,褚遂良甩发跪地的剪影仿佛仍在眼前。檐角风铃忽然齐鸣,他抬头望向东方,天色已白,沉声道:“是时候请出山河鼎了。”

当第一缕阳光穿透古柏,三十六名武者抬着三足青铜巨鼎踏入中庭。鼎身饕餮纹间嵌着七枚铜钉。

昨夜展露“武镇山河“卷轴的醒狮老教头单膝跪地:“禀司主,按光启元年,工部颁《武备录》复原的山河鼎,已在子时以七星鼓声开光。”

没等李琮昭答复,山门外突然传来马蹄踏碎青石板的声音。一骑绝尘只入中庭,马上有黑衣信使高声喊道:“圣旨到!”

李琮昭闻声率众疾步趋至中庭,但见黑衣信使身后分立四名朱袍宦官,为首者手持玉轴圣旨。众人依礼面北而跪。

做完这一切,黑衣信使这才展卷朗声道:“门下:朕以社稷之重,临御万方。今有凤翔节度使、检校司徒郑畋奏请置镇武司,司察江湖,协理军机……”

待信使将圣旨置于鎏金楠木托盘,李琮昭脱靴去冠,率众人再拜稽首,其声恰与山河鼎中血雾翻涌之声相和。惊得信使坐骑连连后退。细观圣旨形制:紫色绫锦上双凤衔芝纹自右向左游动,随行宦官所捧金鱼符在晨光中泛着冷芒。

等到结束,李琮昭双手过顶接旨时,无意间注意到圣旨末尾钤有“神策军中尉押“墨印,黄麻纸边缘可见“行在凤翔“的朱批骑缝章。随后,他观看起圣旨全文。

门下:

朕以社稷之重,临御万方。今有凤翔节度使、检校司徒郑畋奏请置江湖镇武司,司察江湖,协理军机。时黄巢逆贼屯兵潼关,京畿震动,朕念武备不可一日弛,特降敕命如左:

敕封事宜

一、准于凤翔府立江湖镇武司(隶尚书省兵部),主官江湖镇武使李琮昭,授正三品武职,赐金鱼符,领“忠武将军”散官衔,岁俸三百石,着深绯色圆领襕袍、金带九銙;

二、设副官九员,位从四品下,分管九道谍报,凡军情急务,得发银符直奏行在;

三、余属官品秩自李琮昭拟定,具本急递凤翔府,后由枢密院核验敕封;

职权规制

一、专司江湖机宜,凡武林异动、绿林劫掠、镖局越权,昼夜驰驿奏达枢密院承旨官,并得缉拿问罪,直奏定谳;

二、遇非常事,持金鱼符者得调发凤翔、陇右两道州兵五百人以下,五品以下官吏须从命;

三、赐左藏库内帑金三千两、绢二千匹充营造费,另拨神策军锐卒百人充护卫,粮饷按月申领,由户部度支司核验;

监察建制

特遣神策左军中尉兼监军使田令孜监江湖镇武司军事,享从三品俸,凡调兵逾三百,须与田令孜共钤印信;

施行附则

主者速即奉行。此敕。

签署:

中书令臣王铎宣

中书侍郎臣豆卢瑑奉

中书舍人臣李蔚行

侍中臣韦昭度

黄门侍郎臣孔纬

给事中臣杜让能

尚书左仆射臣萧遘

等言:

制书如右,请奉

制付外施行,谨言

御批:

(朱笔疾书)“准敕速行”

(墨注)广明二年正月廿三日行在凤翔

(枢密院墨印)“枢密院承旨押”

看完圣旨内容没多久,山河鼎中忽有青烟升腾,李琮昭率众行再拜稽首礼后,拿着圣旨来到鼎前,他先是从腰间取出匕首,割破手掌沥血入鼎,随后将圣旨投入其中,同时高喝道:“臣李琮昭谨奉天命,以武卫道。”

其余众人纷纷跟随,割掌沥血,高喝:“汴州剑客柳逸风愿奉天命,以剑卫道。”

“越州沈三秋愿奉天命,以剑卫道。”

“蒲坂燕七郎愿奉天命,以刀卫道。”

……

“宣歙墨青鸢愿奉天命,以器卫道。”

待到最后一人结束滴血,李琮昭将目光移向宣旨太监带来的神策军护卫身上。

李定边自神策军队列中踏前一步,锁甲缝隙里黏着蓝田古道的冻土,青铜甲片在鼎炉青烟中泛着铁锈般的暗红。他按刀的虎口处结着紫黑色血痂。

这是潼关城破时,与黄巢麾下“冲天大将军“尚让部短兵相接撕裂的伤口。左颊刀疤随面庞抽动而起伏,赫然是上月骊山行宫护驾时,被流民投石划开的皮肉 。

当掌心鲜血坠入山河鼎时,鼎内忽有瓦砾崩塌之声轰鸣,混着隐约的惊马嘶鸣。

他喉间迸出的朔方口音裹挟着沙哑:“神策军左厢兵马使李定边愿奉天命,以军卫道!”

李定边话音刚落,他麾下的百名神策军士踏着破碎的青铜鳞甲声出列,甲胄缝隙间沾满骊山驿道的冻霜。他们的绛色战袍已褪成暗褐——这是乾符六年随高骈征讨黄巢时染上的淮南血泥,此刻在终南山麓的朔风中翻卷如残旗。

为首的押衙将五指并刀划过掌心,血珠坠入鼎中竟发出瓦砾迸裂的闷响:“神策左军第三都虞侯赵元戎愿奉天命,以盾卫道。“他肩甲上的裂痕并非刀剑所创,而是上月蓝田驿突围时被流民投石击碎的耻辱印记。鼎中青烟忽凝成龟甲纹路,恰似《太白阴经》所载的溃军守阵。

队列次第传来裂帛声:“神策行营先锋张五郎愿奉天命,以槊卫道。”血滴在鼎沿凝成冰晶,此人左耳残缺处还结着潼关城头的冻疮。那是三日前黄巢先锋柴存部用火箭焚毁十二连营时留下的烙印。

“神策弩营教头陈七愿奉天命,以矢卫道。”他沥血时鼎中青烟陡然化作雁翎状。

当最后一名军士报出“神策马军副使拓拔九真愿奉天命,以骑卫道”时,鼎内轰然响起惊马嘶鸣。这党项武士的皮护腕下,隐约露出被炭灰涂抹的“忠武”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