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迁之事被内阁及北方出身的官员阻挠,崇祯皇帝愁的,一脑门心思,无处诉说。
前方的军报接连传来,李自成兵犯山西,张献忠兵发四川。
四川艰难苦守,山西岌岌可危。
对于四川,崇祯皇帝并没有什么信心。
对于山西,崇祯皇帝同样也没有什么信心。
山西巡抚蔡懋德,是忠臣。
山西总兵周遇吉,也是忠臣。
但他们二人,手里没有多少兵马。
以寡敌众,以哀兵对李自成的大胜之军,崇祯皇帝不会那么天真的以为山西镇的兵马是什么人形高达。
没几天,崇祯皇帝接着召群臣议战守之策,未曾召太子朱慈烺一同议事。
开头还是那个熟悉的开头。
南方出身的李邦华、倪元璐等人,力主南迁。
北方出身的魏藻德及内阁首辅陈演,坚决反对。
眼看双方僵持不下,李明睿决定换一个折中的方法。
李明睿上前,“启禀皇上,臣请太子殿下,监抚南京。”
闻言,崇祯皇帝的眼皮唰的抬起。
作为一个皇帝,绝不可能同他人分享权力,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们孩家做得甚事?”
群臣知道,皇帝这是又犯了疑心病。
少顷,崇祯皇帝恢复了往常神色。
“寇氛日重,此言,确有其理。然,事未至此,待时机成熟,再定不迟。”
内阁辅臣范景文见状,急忙站出来,岔开话题。
“启禀皇上,闯贼逼进山西,若三晋有失,京畿不保。臣请调天下兵马,入京勤王。”
“准奏。”这次,崇祯皇帝没有犹豫。
见南迁之事已无谈妥的可能,崇祯皇帝接着下令,“都退下吧。”
“臣等告退。”
心心念的南迁无法实现,崇祯皇帝的心情糟糕透顶。
屋漏偏逢连夜雨,河南又有军报传来。
闯贼分军攻打河南,怀庆府失守。
心情忧郁的崇祯皇帝,决定找人诉诉苦。
皇帝能找谁诉苦?
谁又有资格听皇帝诉苦?
放眼大明朝,就只有一个人了,周皇后。
坤宁宫,崇祯皇帝摆驾于此。
一进入宫内,崇祯皇帝就屏蔽了服侍的宦官、宫女。
当然,不是为了方便探寻周公之礼,只是单纯的为了方便帝后二人说话。
崇祯皇帝在这里没有架子,随意的坐了下来。
“朝堂上的事,皇后应该都听说了吧?”
周皇后语气平常,“大明朝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臣妾从不打探朝堂之事。”
崇祯皇帝笑了笑。
皇宫里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外廷的大臣尚且能通过收买宦官获取情报,更何况还是身为中宫之主的周皇后。
想来是因为周奎之事,还存了些情绪。
“皇后既曾听闻,那我就与皇后说一说。”
“左中允李明睿请求南迁,北方出身的官员不肯。李明睿便退而求其次,让太子监抚南京。”
崇祯皇帝故意停顿,没有接着说。
周皇后十分了解崇祯皇帝的脾气,“皇上没有答应。”
崇祯皇帝没有隐瞒,“对。”
“我不想答应,同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所以,便来坤宁宫问一问你的意思。”
周皇后坐在崇祯皇帝的对面,“皇上总揽天下,大明朝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在皇上心中。”
“他们那些当臣子的哪能理解皇上的不易。”
“臣妾以为,事情还得皇上自己拿主意,朝臣们的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也就是了。”
崇祯皇帝苦笑一声。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现如今,连皇后你对我都没有实话了。”
周皇后反问道:“皇上御极十七年,向来都是一人独治,何曾询问过别人的意见?”
崇祯皇帝噎住了,好久才缓过来。
“大明朝风风雨雨三百年,传到朕的手上,已经是千疮百孔。”
“朕并非想要独治,自登基之初,朕便亲东林,远宦官,结果呢?”
“一群虫豸!”
“朕不独治,难道还能指望那帮虫豸治国?”
“袁崇焕,洪承畴,朕哪个没有信任,可他们又是如何报答朕的?”
崇祯皇帝越说越激动,就连与周皇后交流时用的“我”,也便变成了在朝臣面前用的“朕”字。
周皇后静静的等待崇祯皇帝发泄完脾气,而后才问道:
“难道太子也是虫豸?”
“君臣相疑,君臣猜忌。难道皇上也想把那一套东西用在太子身上?”
崇祯皇帝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朕相信自己的儿子,可皇帝,如何相信太子?”
周皇后直接质问:“那先帝是如何相信信王的?”
崇祯皇帝一时间竟失了神。
年幼时,他曾童言无忌的指着龙椅向天启皇帝问道,那个位置自己能不能坐。
若放在寻常帝王家,极有可能又是一场悲剧。
但,那是天启皇帝与年幼的崇祯皇帝,这哥俩,感情很好。
记忆的闸门打开,崇祯皇帝仿佛又听到皇兄临终前的叮嘱:吾弟当为尧舜。
一阵怅然若失后,崇祯皇帝吟起了词。
“窗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周皇后望着崇祯皇帝那鬓间的白发,多愁善感的她吟出了那首《浪淘沙》的下半阙?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今时非彼时,雕栏玉砌应犹在,切不可令朱颜改。”
“半壁江山,也总好过国土尽丧。”
崇祯皇帝深呼一口气,接着又深吸一口气,不知不觉间,呼吸已然加重。
这是情绪带动的速率变化,而非人体本能。
崇祯皇帝的心神,乱了。
周皇后为皇帝倒了一杯茶。
崇祯皇帝端起茶杯,猛仰头,一饮而尽。
喝的好似不是茶,而是酒。
但从道德层面而言,崇祯皇帝不好色,不贪酒,不奢侈,勤勤恳恳,恪守礼节,比很多文人墨客更像儒家君子。
然而,此时的他,已经完全不顾平日最为在意的皇家礼制,喝茶的动作完全就像不通几个大字的乡野村夫。
许久,才有皇帝的声音缓缓响起。
“我最不喜欢读的就是李煜的词,可大明朝时至今日,让我不得不读起了李煜的词。”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朕会慎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