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请姑舅为朕勉之
- 刘协:待朕看看尔等的下场!
- 秋郢
- 2210字
- 2025-04-23 18:00:14
离开西配殿,刚返回后寝温室,有宦者前来禀报,说不其侯伏完在东配殿外求见。
刘协连忙传令,以家人礼请伏完入后寝温室。
伏完于刘协为姑舅,乃帝室之贵戚,以家人礼相见没什么问题。
而温室中的侍女阿蘋,甚至还出自伏完的家中。她见得伏完前来,自是喜之不尽,殷勤招呼。
刘协引他来到东廊下的几案旁,分宾主入座后,便说起了征辟郎官的事情:
“前时朕曾向司徒公提议,在司隶范围内征辟郎官。一则以此额外的征辟之科,鼓舞地震之后的士民之心;二来也让司隶校尉刘嚣有点事做,避免他继续扰乱三辅。姑舅当是听闻过这件事情?”
“然也。”伏完应道。
“如今应征士子的名单已经确定,我粗略看了下,其中颇有一些才俊,他日当为栋梁。”
刘协颇为自得的笑了笑,继续向伏完解释:
“之前蔡公任左中郎将时,因他慕静志隐,很少理事,光禄勋卿宣璠因董卓之故,一概优容。又今年因关东、河北起兵,各地孝廉多有不举不至者,宣璠索性将现任郎官多安排在右署,让蔡公不用承担太多的庶务。”
“因此朕将以平衡左右署的理由,把这次的应征士子全部放在左署;并委屈姑舅担任左中郎将,为朕统带、笼络这些士子,作为我亲政之后的臂助。”
伏完微微颔首。光禄勋左右署的这种情形,他是可以理解的。
整个光禄勋下面,一共辖有五署,各自有郎官。
其中羽林郎满编约有一百三十人,主要来自死于战事者的将吏遗孤,号“羽林孤儿”,也有少部分的立功军士。他们在羽林左右骑中为军吏,协助中郎将统领一千八百左右的羽林骑兵。
虎贲郎则可多至千人,主要出于凉、并二州的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号六郡良家子,皆为材力之士,多为世代从军,乃至有父死子继的情况。
这两种郎官称为武郎,地位相对较低。但历来有很多将领,都是出自这两署中,例如董卓早年,即是以立功军士为羽林郎。
又有左右署,主要是各地举孝廉的郎官,以及部分由天子赐恩的功荫、恩荫之人。
通常每署有两百人左右,但也有特殊情况,例如今年因为战乱,各地孝廉多有不举不至者,一下子就少了近百人;又有不少郎官或因避乱,或因厌恶董卓,纷纷弃职回乡,以至于几乎可以把整个左署空出来。
最后是五官署的议郎,署郎年龄普遍都在四十以上,主要是起复的官员,有名望的硕儒,或征回朝堂的地方长吏。
他们若是得到重用,可以直接出任二千石州郡长吏甚至朝廷九卿。统属他们的五官中郎将,亦为光禄勋诸中郎将里地位最高之人。
伏完在数年前就担任过五官中郎将,以资历而论,目前的光禄勋中无人能及,哪怕光禄勋卿宣璠也有所不如。
所以刘协才说,让他担任左中郎将是“委屈”,也有足够的信心促成这桩任命。
然而,伏完自己却有所犹豫,躬身向刘协说道:“陛下对这些郎官如此器重,臣敢不竭力尽心?惟自恐才识不足,辜负了陛下的期望。”
“姑舅不必谦虚,”刘协认真说道,“再者,让姑舅出任,还有其他不得已的理由。”
“朕目前尚未亲政,又有权臣在朝,权柄非常有限。只有让姑舅出山,才能凭资历占住这个位置,让其他人失去竞争的资格。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避免这些士子受辖于董卓亲信,入了权臣之府。”
他把话说得非常明白,直接点明了自己对太师董卓的防备。
伏完沉默了片刻,接受了刘协的请托:“陛下都如此坦诚了,臣自当竭诚效命。”
“姑舅愿意屈身协助,朕还有什么顾虑呢!”刘协微微低头,施以半礼。
礼虽不重,却是慌得伏完避席拜倒,连连谦辞:
“陛下至尊,臣如何敢受陛下之礼?”
“这就是另一个理由了。”刘协叹了口气,把自己准备聘娶董卓孙女董白的事告知与他。
此事目前并未传开,长安城中能得知消息的,仅有收到王盖传书的尚书台诸人。
而按照目前众人的认知,伏寿父亲为中兴功臣之后,世代县侯;嫡母为先孝桓皇帝长女,号为长公主。秉着如此显赫的家世,又为宫中唯一的贵人,日后这皇后之位,必然属于伏寿。
就连伏完自己,也未尝不是这么认为。故而他才会辞官不仕,以免自家声势太盛,引来权臣的忌惮。
如今听说已另有皇后人选,他心中既有失落,也隐隐有些解脱的感觉。
甚至连刘协聘娶董卓孙女之事,他同样颇能理解。
以董卓如今的声势,弄不好就是谋朝篡位。刘协以他为尊戚,至少能依着汉室中兴以来的外戚秉政传统,把董卓归正到朝廷运转体系之下。
有了汉室传统为依据,董卓就不必为了这执政的合法性,继续做出类似自任相国、太师之类的出格事情了。
至于董卓今后如何,似乎也有一些外戚权臣的故事可循,只是不太美好而已。
以陛下如今的圣虑和谋划,亲政之后,显然会有好一番斗争……
沉吟了好一会儿,他向刘协喟叹道:
“近世以来,朝堂、宫中争斗频频,皇后之位虽尊贵,却也无有善终者。孝桓梁皇后、邓皇后、窦皇后,俱以忧恚、感疾而崩,亲近外戚或诛或狱,无一幸存。”
“孝灵宋皇后,无罪而以忧崩;陛下生母王皇后,以贵嗣而遇难;何皇后更是阖族皆灭。”
“往者朝臣为陛下纳永君,或是引先代为戒,以我家门风素来谦退不争,欲以永君安宁掖庭也。如今她能脱离这份沉重的责任,何尝不是一件幸事。”
伏完这番表态,让刘协颇为欣慰。然而,从现实角度而言,未免过于乐观了些。
他提醒这位姑舅道:“永君毕竟曾有皇后之望,岂能尽得从容?如今新人到来,朝中或有趋炎附势之徒,以排斥永君来邀取幸进。”
“此时若姑舅能在朝中出任显职,以示圣眷依然,自可为永君省去诸多麻烦。”
“朕亦会尽心竭力,以保姑舅之地位。这既是为了那新辟的数十郎官,也是为了伏氏和永君。”
“倒是陛下考虑得周到。”伏完躬身施礼,心中却有一些苦涩。
按照陛下的说法,号称“伏不斗”的琅琊伏氏,已经注定要入局,无法再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