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田野上,原牧野指点江山般对着施工图纸,正跟施工队的工人们在商讨着联合农场的二期开发流程。
随着马家坝、张家沟、曹家堍三个村子开发完毕,二期工程紧接着启动。
加入农场之后,马家坝等三个村今年每家都分了七八万的红利,其余七个村早就眼红得不行。
再加上原维中调去了县城,众人都觉得他已不需要在祁镇建立政绩,农场的开发或许到此为止。
一听说二期工程启动,纷纷找到原牧野,都吵着要加入二期工程,谁也不愿意等随时取消的三期工程。
尽管原牧野再三保证会让大家都加入进来,但七个村的村民谁也不肯退让。
这个情况下先开发哪个村都不对,原牧野心中默默盘算了下,如今他资金不缺,七个村全部一起开发也开得动,唯一缺的是还建房。
还建小区的房子是按既定计划来建造的,没料到二期工程会全部一起启动。
原牧野打了个电话给拆迁办的工作人员询问了小区的现房还有多少套?
工作人员回复还有一千五百套。
一千五百套,只能勉强分配给三个村。
“还建房只能分配给三个村,一起开发的话还有四个村的村房子暂时无法分配,你们坏处虑一下哪四个村等下一期吧。”
原牧野本是想将难题抛给对方,没想到为了开发,剩余七个村的人居然异常团结。
“没事,我们陈家荡可以等一下期。”
“我们李家湾也可以先到镇上租房子。”
……
没想到对方铁了心的要开发,这下原牧野不同意也要同意了。
想了想对众人道:“现在的房子只能分配三个村,哪三个村先领房子你们自行解决。另外,你们回去准备搬家事宜,二期、三期工程我们一起启动。”
村民们得到原牧野的确切消息,这才欢呼雀跃着离开了农场。
“原总真是好魄力。”负责施工的包工头陈建设朝原牧野夸了一句。
“哪里,都是大家的支持。”原牧野谦虚的说道:“离过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接下来的日子陈老板得辛苦一下,赶赶进度了。”
“这个我知道,争取在年前把七个村的旧房全部扒除。”
陈建设一口保证,原牧野点了点头,接着又道:“等农场这边的工程完了,云峰坪上的牧场扩建还得麻烦陈老板了。”
“云峰坪上的牧场不是才修好么?又要扩建?”
陈建设吃惊的问道。
原牧野也不想这么高强度的修建,没办法,老祖又将可控范围扩大了七八里,那可是七万多亩的面积,除去沟壑山涧等无法利用的面积,剩余的,少说也有两三万亩山地,可要好好利用起来。
“牧场的主要用途是让它产有机肥供应农场,如今农场面积扩大,牧野有机肥跟不上自然是要扩建一下才行。”
陈建设了然的点了点没再多说什么,有活干他自是求之不得。
交待完陈建设,原牧野便往下源村旧址而去。
那里如今正在改建成沤肥厂,桃源山庄如今已经回迁住了千余户,所有的人畜粪尿都将通过地下管道集中在那里处理,在化粪池蓄满前一定要完工,原牧野打算去看看工程进度。
才走没几步,就听到原蕙远远地朝他跑了过来,边跑边叫道:“小野!小野!”
“堂姐,你这么急跑过来找我有什么事?”
原牧野也迎了上去问道。
“你看!”
原蕙说着便把手机递给了原牧野。
原牧野接过一看,是一则关于隔壁稷镇的短视频消息,历时近两年,稷镇打造成旅游古镇,如今终于竣工。
稷镇旅游管理委员会专门在短视频平台上注册了自己的专属账号,并发布了对外营业的消息。
为了吸引游人,他们还专门举办了一个以新年为主题的大型庙会。
庙会从年三十一直举办到正月十五,凡过年期间到稷镇来游玩的旅客,不光住宿打七折,还凭票报销一半的交通费。
看他们宣传的庙会内容,除了有传统的贴春联、打年糕、杀年猪、逛灯会、猜灯谜、画年画外,竟连多年没见的舞狮子、龙灯,划龙船、踩高跷等民俗节目也搬了出来。
或许是受到前年云峰坪上漫山桃花盛开的启发,隔壁稷镇这次开张营业,在野外的山上种满了腊梅。
正值梅花绽放之际,踏雪赏梅也成了稷镇观光的一大亮点。
在节日期间,稷镇旅游管理委员会不光邀请了民间剧团表演戏曲,还请了知名相声团体过来表演相声等文艺节目。
可以看出稷镇为了这次开张能有个好彩头,他们可谓是下足了本钱。
很多网友担心稷镇的住宿太贵,纷纷在评论留言,询问稷镇的消费情况。
管委会的人贴心的把稷镇物价全都明码实价的张贴了出来。
普通的面五块一碗,带肉的八到十二不等。
四口之家的套间,住一晚也只要一百三,这消费着实不高,冲着报销一半的交通费,许多网友也表示这个春节打算在稷镇过。
“小野,我们借着稷镇的势头也学学他们,推出一些民俗节目,也可以为祁镇吸引一波人气。”
自从以“桃源日化”的名义,注资亨利的“派克电气”,助他打破了“莫莱斯”的围剿后,原蕙就对赚钱有了一股莫名的执念,她只想尽快的积累到足够的财富为父母报仇。
她的赚钱能力连原牧野都有些惊叹,她会易容变妆,于是在直播间中就为大家表演变妆,以此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有了粉丝基础后,原蕙就教粉丝们化妆和保养肌肤,因此她的粉丝粘度远比原英和原牧峰还高。
原蕙走马上任后,“桃源日化”在原来的护肤膏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一款全植物萃取,无添加剂的洗发水。
原蕙将洗发水的生产流程在线实时直播,令销售额曾经一度超过了酒厂和茶厂。
要知道酒厂和茶厂都是原牧野灵材提供,有销售额不稀奇,原蕙以普通原材料生产的洗发水却能超过酒厂茶厂,其能力足见一斑。
也正因如此,在今年的灵材收获上来后,原牧野给了原蕙一批茯苓,供她研究新的护肤品。
“堂姐,我们的情况跟稷镇不一样,稷镇的定位就是旅游开发,祁镇就一普通的小镇,没有任何特色,我们复制不来稷镇的套路。”
见堂姐打起隔壁稷镇旅客的主意,原牧野出言劝解道。
“从网上的热度来看,稷镇今年必火,这么多人流量我们却吸引不来一点,实在太可惜了。”原蕙还有些不死心。
“没什么可惜的,我们的定位就是生产,走好我们自己的路子就好。”
原蕙倒也听劝,闻言又把主意打到了原牧野牧场上的奶牛身上:“你牧场产的那些牛奶我要每天产量的一半。”
原牧野面色一惊:“你要那么多牛奶做什么?”
“我研究出了一种护肤膏,需要大量牛奶,你牧场上的牛奶含有活性,正好用来做护肤膏。”
“奶奶要是知道你如此暴殄天物,拿牛奶做护肤品,她一定要说你的。”
“不你告诉奶奶不就完了。”原蕙翻了翻白眼又道:“这次做的护肤品我打算走高端路线,不对外出售。”
“不对外出售你怎么变成钱?”
“我走高端订制路线。等年后我就去趟魔都,寻找高档档口,开个美容院,这护肤膏只针对特殊订制客户。”
“你出去跟我说一声,我找人陪你一起去,你一个人出差我不放心。”
“放心吧,我把牧川、牧歌、牧辰、牧晖一起叫上,我们一起去。”
原牧川他们四人开始对原牧野调他们去化妆品厂不有些不乐意,如今他们俨然成了原蕙的四大护法,每天跟着原蕙在直播间混得风生水起,叫得可欢实了。
“他们四人全去么?总得留一个看家吧。”
原牧野眉头一皱。
“放心吧,厂子有徐长明看着出不了事的。”
原牧野这才想起自己从网上为“桃源日化”招来的第一批工人,其中就有徐长明,他是唯一一个懂技术的,如今已然成了原蕙的得力干将。
“行吧,反正厂子交给你管理了,你全权负责就行。”
原牧野说完转身欲走,这时暗沉的天空突然响起阵阵闷雷。
厚沉的雷声震得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冬天打雷?!”
原牧野和原蕙同时生起一丝疑惑,他们常听原老爷子说冬天打雷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正藏身计算机中休眠的原崇钧被这闷雷声惊醒,他一个闪身便来到山木之中,看着正东方向,那里还残留着闷雷的余威。
看了看天气,伸出左手不停的掐算着什么,良久原崇钧才停了下来,给原牧野下了条指令:“速速屯积米食油盐和蔬菜,这个冬天恐有雪灾。”
“老祖为何有此一说?”
“农谚有‘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和‘冬至打雷雷打雪’,我听刚才雷声沉闷持久,这个冬天不光寒冷,肯定不会伴随着长时间的强降雪,早做准备吧。”
“蔬菜不用愁,连山上山下加起来,一共有几千亩的白萝卜、大白菜、菠菜等各种蔬菜,只需让牧城的快递车队给我们采购些米油回来即可。”
“你自行安排。”原崇钧说罢正要回去,突然远处的一阵嗡嗡声吸引了他。
很快他便来到一棵倒在地上的榆树前,树干极粗,直径超过了一尺,此时正有几只蜜蜂在树干的裂缝中钻进钻出。
原崇钧将树缝扒开一点,一阵异香扑鼻而来,琥珀色的蜜汁从树缝中流出。
“野蜂蜜!”
崇钧一声惊呼。
他少见多怪,没见过蜂蜜,而是原崇钧从这蜂蜜中感应到了一股只有经过能量滋养才有的活性物质。
也就是说这蜂蜜是灵材!
原崇钧往前走了几步,林外是个斜坡,坡下正对着一片种有紫云英的牧场。
一时间原崇钧全明白了,是经过能量滋养的紫云英散发出的活性物质把山中的野蜂给吸引了来。
弄来泥土将树缝再次封好,只留了供蜜蜂出入的小孔,原崇钧便回到研究室中。
这次他在网上搜集了许多关于养蜂的资料。
既然牧场中的那些苜蓿和紫云英能酿灵蜜,那就没有浪费的道理。
很快原崇钧就根据蜜蜂的习惯设计出了一款保温蜂箱,里面安有微型监控摄像头,可以看清蜂箱里的情况。
蜂箱设计出来,生产投放都不是问题,现在缺的就是专业的养蜂人。
毕竟酿蜜也是个技术活。
“你能请到懂养蜂技术的人吗?”
这样的问题,自然是要找原牧野,是以原崇钧给他发去了消息。
原牧野刚交代完堂弟原牧城,让他派人采购米油送回来,不想又接到老祖的消息。
一看竟是要找养蜂人,原牧野实在是摸不透老祖天马行空的性子,怎么又想到养蜂上面了。
“老祖,您找养蜂人做什么?您打算养蜂么?”
“我在山上发现一窝野蜂,他们采了牧草的花粉酿出了灵蜜,我打算把这个生灵材的路子发展起来。”
这下连原牧野一听,都来了兴趣:“我立马让三伯去问问,我记得我们祁镇以前就有以酿蜜为生的赶蜂人,实在找不到就高价网上招聘。”
原牧野打开“智能管家”,有人事管理页面发了一个全频道消息:“谁知道哪里有懂得养蜂的人告知一下,我们‘桃源集团’高薪聘请。”
“我太爷爷以前就是以养蜂酿蜜为生,不过他已几十年都没养了。”
原牧野一看,这消息是酒厂频道发出来的,点开酒厂分模块,找到此人私信过去:“你太爷爷多大了?”
“今年九十六了。”
原牧野一阵无语,这么大年纪别说来帮自己养蜂了,他走得动路么?
“这年纪也太大了。”
“我太爷爷身子骨很硬朗的,别看他九十多岁了,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农忙时一个人一天能割一亩地的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