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祝家都是你们兄妹的!

最原始的暴力。

祝新柔前后两辈子第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张百万穿过人群扑到她的脚下,口角冒血,祈求地说着什么。

不远处的村民像是见过血的狼群,沉默地看向这边。

祝新柔摆摆手,身边的侍卫主动上前把张百万拉着扔回了村民的包围圈中。

拳头和肉体最直接的接触……

原来前世高高在上的张百万,竟然这么脆弱啊。

“娘……”

祝新柔抓紧了娘亲的手,仰头看见娘亲平静的侧脸,再想到今天下午缠着娘亲一起出来时,娘果断地答应。

娘是不是知道了她故意隐瞒张家高价卖粮的事情?

可是,她不知道张家会在城外强买强卖,她只是担心娘亲的处境,所以想等事情处理完而已。

她做错了吗?

娘是不是认为她是坏孩子了?

宋婉君看着泪眼汪汪的女儿,轻轻叹了一口气,俯身抱起了女儿。

站得高看的就更远。

祝新柔看见了泥地上的斑斑血迹。

“新柔,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你别和张百万学,我们这等人家不怕讲道理,最怕的是把人逼到绝路。”

“今天可以是张百万,明天也可以是你我。”

“你是我的女儿,你可以轻蔑张百万这些商贾,可以鄙夷官宦人家,但是绝不能对百姓失去了敬畏。”

祝新柔心中慌乱,娘果然是知道了,娘是不是觉得她很坏?

“娘,我真的不知道张家会这么做,我……”

“新柔,我相信你,娘只是在教你。”宋婉君亲了亲女儿软乎乎的侧脸。

“我知道新柔是关心娘,但是你要记住有些事情是绝不能做的。”

周边不断有听到消息的村民赶过来,扶老携幼,像是在参加一场盛会。

通判的额角逐渐布满细汗。

一时看看前面亢奋的人群,一时回头看看马车边的宋婉君。

他忍不住了。

“宋夫人,这、这是不是能让他们停手了?等会事情不好控制了啊。”

“为什么停手?拳头、力气都是他们的东西,他们靠着自己的东西赚银子,这有错吗?”

通判急得快要掉下泪来。

这是张百万说的话,不是他说的啊。

“他们再这么闹下去,后面想着冲击府城怎么办?”

宋婉君道:“不会,现在让他们出了心中的怨气,府城才会安全。”

划定规矩,违背规矩的人都会被处死,这样才能获得百姓的信任。

这场单方面的殴打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

百姓逐渐让开时,地面上数团红红白白的东西,到处都是,见不出人形。

祝新柔只瞄了一眼,就被娘亲挡住了眼睛。

里老拄着拐棍一步步走到宋婉君的面前,粗布衣裳有了鲜艳的颜色,是血迹喷洒后留下的红色。

里老噗通一声跪了下去,“谢宋夫人给我们做主。”

身后的村民也都逐一跪了下去。

宋婉君能看见里老花白的头发上挂着的碎肉。

她放下了女儿,上前两步亲自扶起了里老。

里老不愿意起来,要给宋婉君磕头表示感激。

宋婉君坚持道:“您是长辈,给我磕头是折了我的寿数。”

里老没奈何,被搀扶着起来了。

宋婉君看着这些手中沾满鲜血的百姓,道:“我是个妇道人家,不知道什么大道理。”

“不过是在家中听闻父亲教导,嫁人后又听着夫家长辈教导,才懂得了些道理,祝家和宋家世代在定康府定居。”

“只要两家还在,就绝不会允许发生强买强卖、侵占土地的事情。”

人群中有人目露动容。

宋婉君知道平息了张家引起的民怨,收拢了人心,就抱着女儿上了马车。

回城的路上。

祝新柔窝在娘亲的怀中,时不时扭了扭身子。

“有什么想问的就说吧。”

“娘为什么要把功劳都推给其他人啊?”

祝新柔觉得这都是娘亲的功劳,凭什么让渣爹分一半去啊!

宋婉君新奇,“哦,宝宝竟然还知道我这么说是有功劳?”

“娘!我不蠢!”

“哦,是是,宝宝不蠢,还非常聪明,宝宝才三岁,就这么聪明,以后要怎么办啊?”

宋婉君收获了一只又气又恼的奶团子。

她笑着抱住了扑过来的女儿,给她重新梳好散乱的头发。

“新柔,我和祝家是一体的,我这么说了,其他人就看不明白我在其中的作用吗?”

“现在说了,不过是为了帮祝家和宋家更好收拢人心。”

“你瞧,如果没有祖辈们的遗泽,当时里老直接选择梁贤替他们做主,那么我们祝家就陷入了被动。”

“现在我这么做,是在为了你们兄妹三人考虑,总有一天我会老去,你们做为祝家子嗣,会继续享有这一份庇护。”

祝新柔不满,“我才不要祝家庇护,这就是给其他人做嫁衣!”

宋婉君哑然,她抱着女儿换了一个位置,和女儿面对面,问道:“你的父亲是谁?”

祝新柔撇撇嘴,“祝鑫。”

“错了,是祝家的嫡支,你祖父唯一的亲生子,祝家默认的下一代族长。”

宋婉君恨铁不成钢,“旁支这样做认为是给族中做嫁衣就算了,你可是祝家主支嫡出小姐,有你娘我在,祝家的东西最后不都是你们兄妹三人的!”

“祝家好,你们只有享受不到的好处,怎么可能让旁人抢了你们三人的东西?!”

她察觉女儿总是不在乎祝家,想把事情闹到外面去,比如这次打算请梁贤出手。

“新柔,家丑不可外扬,事情闹出去,无论是谁错,外人议论起来,不都还是说祝家,一笔写不出两个祝字啊。”

祝新柔勉勉强强接受了娘亲的说法。

前世祝家不是他们兄妹三人的家,得了好处有继母、姨娘、弟妹等等人去拿,但是这辈子……娘亲说得没错,祝家就是他们的!

村子中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各方的案头上。

学子们知道这件事,大声呼好,有人当场写了一篇文章夸赞宋夫人的做法,为她扬名。

各级官员知道这件事,默默把自己收到的钱退了回去。

内阁中有人,又是本地经营上百年的大族,既然祝、宋两家都表明了态度,官员就不敢在赈灾上搞什么滑头了。

一间小小的茶室中,聚集了许多富商,他们一个个都表情难看。

“这事赶紧告诉张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