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44.东聚县
- 趋吉避凶,从赶山人开始
- 北月水长流
- 2173字
- 2025-04-28 14:28:15
这件事,自然是晓得的人越少越好,而且这“替身”的人选,还得有一定知名度。
许安揉了揉眉心,想了老半天,自个还能坑得赶山人,就剩下一个冯庚。
“不论是从名气,亦或者是训兽术的可信度,他都是最好的人选。”
但思考了一会,许安便觉得不靠谱。
冯庚也不可能接受,自个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揉了揉眉心,许安忽得眼前一亮。
“玉泉县不行……但是隔壁县应该可以?”
“冯庚本人假扮假冯庚,去隔壁县城贩卖东西,至于后续一物多卖的事情曝光……”
“只要真冯庚表现得足够愤怒,且悬赏这个假冯庚,过些时日弄个托,找个替死鬼,再把悬赏一给,这不就完了么?”
嘶……越想,这事越是靠谱。
说干就干!
————
“我假扮我自己,再杀我自己?”
翌日正午,冯庚屋内。
冯庚坐在桌边,极其不敢置信的看着许安。
脸色已经变得极其古怪,心里也直骂娘。
这小子找了他三次。
一次是为了谋划冯庚身上的训兽法,第二次是利用冯庚去把那些泼皮给弄出来。
本想着第三次也能弄点好事了,结果是个?
尽是些生孩子没腚眼子的事!
合着除了惦记老冯我一点价值,半点好事都落不到我头上?
这还不提要是真同意了这事,会训兽的赶山人一多,过些时日。
自个接活得报酬会少多少。
对此许安也没意外,喝了一口茶后,长呼一口气。
早上练完武,他匆匆的洗了澡,就信心十足的往冯庚这赶。
冯庚一开始不会答应,许安也是早有预料。
毕竟这事被抓包,许安自个是没得事。
但冯庚?指不定出门就被人泼粪水,上街得被人套麻袋轮圈踢。
冯庚看着还在喝茶的许安,一时间气不打一处来。
喊道:“这事我不会干,我老冯就算是饿死,死山上,也不干你许安这档子活!”
许安放下茶杯,说道:“三七分,你三我七,找替身、宣传、书本抄写都我来,你只要出面就行。”
对此冯庚仍然坚定的喊到:“我不干!”
“拍卖一本是你的手抄本,后续我的手抄本售卖的则是简单概括。
第一本少说二百贯,售卖一本四十贯,预计卖五十本,就是二千贯。”
“至于会不会出现太多的文赶,弄得冯大哥你赚不到钱这点,倒是不用担心。
你也干赶山人这么久,也不见得遇见过多少只适合的小兽。”
“既然冯大哥不愿意和小弟一块赚钱,那我也只能另寻他人了。”
许安叹了一口气,做势要走。
可才踏出一步,手臂就被冯庚拽住。
“且慢!”
冯庚扬起头,一脸正气。
“这种脏活累活,这种道德败坏,没有道义的活……”
许安有些困惑。
难道这冯庚真觉得道义大于天,还要来职责我?
于是开口问到:“冯大哥,你还是不干?”
冯庚深呼吸一口气:“干,咱老冯干得就是脏活累活!”
要知道,即使是冯庚这种小有名气的赶山人,一年到头,顶了天也就赚个四五十贯,还不提自个容易死。
他又是个不爱攒钱的货,这些日子训那宝钱鼠,都快把家底掏空了。
现在只要自己出个面,走一趟隔壁县。
唰唰到账一百五十贯。
换成银子,就是一百五十两。
三年的钱呐。
————
数日后,玉泉县的隔壁县——东聚县。
这里也挨着大兴岭,而且位置更加靠内,赶山人的数量更是多不少。
城墙根下常年蹲着穿兽皮坎肩的汉子。
腰间挂着铃铛、骨哨,时不时操着方言交流山中见闻。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拍着醒木,绘声绘色讲着某位赶山人驯服双头豹的传奇。
底下听众听得如痴如醉,就连卖炊饼的小贩都忍不住伸长脖子。
忽然,茶馆对面的酒楼砸下一个空酒坛,吓得周围百姓纷纷回头看去。
只见满脸络腮胡的赵八方,瘫在落下酒坛的窗户边。
他脖颈青筋暴起,指着街边那说书人,大骂:“那些狗日的文赶,带着只畜生。
凭什么能比老子这流血卖命的汉子赚得多!”
同桌的老赶山人老刘头赶紧将其拉回:“小声些!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些个文赶都是那些老爷眼中的宝贝疙瘩。
要是被人听去,你不遭老罪了......”
“狗屁本事!”被拉回来的赵八方一脚踢翻板凳,震得楼板咚咚响。
“老子在深山里摸爬滚打十年,身上伤疤比兽皮袄的补丁还多!”
他抄起桌上冷掉的烧鸡,狠狠撕下条鸡腿。
“老子拼了命进山,给这些个杂碎撒尿老子都得管着,生怕他们嗝屁了!”
“结果?老子累死累活赚八两银子,他们走一趟吃吃喝喝,入账十八两!”
同桌的赶山人互相对视一眼。
老刘头无奈地摇头,伸手拍了拍赵八方的肩膀:“老兄弟,消消气,这世道就这样……”
可话音未落,他和周边几人已匆匆抓起腰间的兽皮钱袋,三两下结清酒钱。
他们不敢多做停留,生怕被这股子怨气牵连,脚步慌乱地往楼梯口赶去。
过了好一会,赵八方也是醒了酒,看着空无一人的桌子,只能叹气。
“老子要是会那本事,这些杂碎还想和老子座一个桌上?……哼!”
将打碎的瓷碗、桌椅赔了钱,赵八方摇摇晃晃的出了酒楼。
此时外边也到了傍晚,街道上人也少了许多。
赵八方晃晃悠悠往家走,街边突然传来孩童清亮的嗓音。
他下意识转头看去,只见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娃娃手拉手转着圈。
嘴里边唱着不知道打哪来得打油诗。
“玉泉冯庚训兽强,赶山名头传四方。家中老娘卧病榻,弟弟等着娶新娘,彩礼药钱百箩筐。”
“无奈卖掉祖传技,换得碎银度饥荒!”
赵八方脚步一顿,酒意瞬间醒了大半。
他盯着不远处摇头晃脑的孩子们,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哼。
诗里说的冯庚他自然听过,那是靠训兽发家的文赶,没想到竟被编成这样的歌谣。
更让他牙根发痒的。
是周围百姓听着歌谣纷纷点头,几个老汉凑在一起嘀咕:“难怪冯大师突然卖书,原来是被逼急了......”
对此,原本酒劲上头的赵八方,一脚踢飞路边石子,骂骂咧咧道:“训个屁!都是骗人的玩意儿!”
可他听周边百姓议论声,心里突然泛起一阵酸涩。
“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事……何至于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