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下的新就业与劳动关系变化
- 纪雯雯
- 899字
- 2025-04-08 14:50:13
第二章 数字经济、劳动力市场与未来工作变化
一 数字经济上行与新增就业数量的增长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2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将增长0.5%~0.62%。根据牛津经济研究院和埃森哲2015年发布的《数字化密度指数》,以2014年的价格水平计算,数字化密度[1]在未来5年内每增加10%,将使发达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长率提升0.25个百分点,使新兴经济体的增长率提升0.5个百分点,到2020年中国将从数字经济中获得4180亿美元的新增产值。我国数字经济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上行速度加快,“赶超效应”十分明显,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增长迅猛,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的《2017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1996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430亿美元,仅为美国的1/63,日本的1/23,英国的1/6。而到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大约为3.9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二是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加快,显著高于GDP的增速。如图2-1所示,2016年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为16.6%,比同期6.7%的GDP增速高出近10个百分点,而美国数字经济增速与GDP增速差距为5.2个百分点,英国为3.4个百分点,日本为4.6个百分点。

图2-1 2016年四国GDP增速和数字经济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根据中国信息化百人会数据整理而得。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放缓。2015年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后,正式拉开大幕。2016年我国GDP超过74万亿元,增速为6.7%,较2015年下降0.2%。根据奥肯定律,经济下行必然会给就业带来压力,然而图2-2的数据显示,同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反而从2007年的1204万人稳步上升到2016年的1314万人。

图2-2 2007~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历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什么GDP下降,我国新增就业数量还依然有上升?这一现象说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已经发生转变,这种转变可能一方面由于数字经济发展缓冲了传统经济下行期的失业风险,另一方面来自未来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转变。为此,沿着相关文献的路径,结合此次数字化特征对技术进步影响工作岗位的机制进行分析,探究未来工作的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劳动力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包容性治理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