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铁路风云

苏门答腊的沼泽宛如一片望不到边际的绿色炼狱,那蒸腾而起的瘴气仿若浓稠得化不开的雾霭,肆无忌惮地在每一寸空气里弥漫开来。这瘴气不仅带着令人作呕的腐臭,还裹挟着湿热的气息,仿佛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将这片土地上的一切都紧紧笼罩其中。

张榕轩伫立在铁路施工现场,炽热的阳光透过层层瘴气,艰难地洒在他身上。手中的鳄鱼皮文明杖不经意间深陷枕木缝隙,他却浑然不觉。此刻,他的眼神凝重得如同这片沉重的沼泽,眉头紧紧锁在一起,像是被岁月刻下了深深的沟壑,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那是被闷热的瘴气和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心事所逼出。

《槟城新报》头版在这湿热的环境下,早已被瘴气染出焦黄的水渍,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脸上的皱纹。报纸上的照片虽然模糊,却依然如同一把锐利的刀,直直地刺痛着他的心。照片里,丹那美拉铁路像一把钢刀,硬生生地劈开雨林,看似坚固的铁路之下,却掩埋着七具客家矿工的尸骨。

那些矿工,皆是背井离乡来到南洋讨生活的穷苦人。他们告别了年迈的父母,离开了年幼的子女,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满怀着希望投身到这条铁路的建设中。然而,命运却对他们如此残酷,让他们不幸遭遇不测。他们的遗体每具胸腔都嵌着半枚残缺的“光绪元宝”。这半枚钱币,是三年前安葬契约华工时,为了让他们远在故乡的亲人日后能够辨认,特意留下的认亲信物。

张榕轩想到这里,心中一阵尖锐的刺痛,仿佛有无数根针在扎。他缓缓俯身,拾起一块混着锡矿渣的碎石。英属马来亚花岗岩的棱角尖锐无比,瞬间在他掌心刻出血痕,殷红的血滴落在地上,很快被潮湿的泥土吸收,仿佛这片土地也在为这些逝去的生命默默哭泣。此时,他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二十年前,陈金钟创办海峡轮船公司时,丹绒巴葛船坞那热火朝天的场景。那时,船坞里机器轰鸣,铁屑飞溅,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满怀希望地为南洋的航运事业拼搏着。可如今,这片曾经充满希望的土地,却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变得如此沉重和压抑。

“二爷,日本领事馆的秋山武官又带着测距仪来了。”陈阿坤快步走到张榕轩身旁,压低声音说道。陈阿坤的左耳残缺处,还留着汕头糖厂的烙铁印记,那是他曾经遭受苦难的证明,每次看到这个印记,都仿佛能让他回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他腰间别着的柯尔特左轮,准星被特意锉平,这把枪正是当年从荷兰监工尸体上缴获的战利品,见证了他在苦难中奋起反抗的英勇。

张榕轩微微点头,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愤怒和警惕,那眼神仿佛能看穿秋山武官的险恶用心。“知道了,阿坤。他们来者不善,密切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绝不能让他们破坏了我们的计划,更不能让他们轻易得到铁路的情报。”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仿佛在向侵略者宣告自己绝不屈服的决心。

此时,沼泽深处的蒸汽夯机正有节奏地吞吐着枕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仿佛是大地的心跳。十二台克虏伯轨道铺设机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仿佛要将这片沼泽的寂静彻底打破。在这一片嘈杂声中,张榕轩不经意间瞥见月台上青铜浑天仪的铜勺阴影正指向东北方的“危宿”。这具青铜浑天仪,是用三船棕榈油从大英博物馆换回的林家遗物,承载着家族数百年的历史与荣耀。它历经岁月的洗礼,见证了家族的兴衰荣辱,如今,又在这动荡的年代肩负起新的使命。昨夜,它刚刚映照出破译密电的残片:“奉天事变,速断满洲粮道”。张榕轩深知,这短短几个字背后,蕴含着巨大的危机与使命,仿佛是命运交给他的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二爷,这浑天仪的指向……”陈阿坤也注意到了铜勺的方向,眼中充满疑惑,他的心里在猜测这指向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深意。

“阿坤,这是先辈们在向我们传递信息。奉天事变,意味着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他们妄图侵占整个满洲。而我们,必须按照密电所说,想办法切断他们的粮道,这是我们能为祖国做的。这不仅是对祖国的责任,也是我们华侨的使命。”张榕轩目光坚定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使命感,仿佛他已经看到了祖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急需他们伸出援手。

“可是二爷,我们该怎么做?铁路建设还在进行,英国人也在一旁虎视眈眈,日本人又频繁来捣乱。我们现在是四面楚歌啊,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陈阿坤忧心忡忡地问道,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仿佛在抓住最后一丝希望。

“我们不能慌,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冷静。铁路建设不能停,这是我们的根基,也是连接南洋与祖国的希望之路。它就像一条纽带,将我们华侨的心与祖国紧紧相连。至于日本人,他们想通过测距仪了解铁路的情况,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铁路,守护好我们的希望。”张榕轩一边说着,一边思索着应对之策,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毅,仿佛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就在这时,日本领事馆的秋山武官带着一群人走了过来。秋山身着笔挺的军装,腰间佩着长刀,那长刀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炫耀着他的武力。他脸上带着傲慢的笑容,那笑容里充满了对中国人的轻蔑。他手中拿着测距仪,大摇大摆地在铁路旁走来走去,不时地测量着数据,仿佛这片土地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

“张老板,好久不见啊。你们的铁路建设进展得很顺利嘛。”秋山操着一口生硬的中文,假惺惺地说道,那声音听起来让人浑身不自在。

“秋山武官,你来这里做什么?这里是铁路施工现场,无关人员请勿靠近。请你立刻离开,不要在这里妨碍我们施工。”张榕轩冷冷地回应道,眼神中充满警惕,像一只警惕的猎豹,时刻准备着应对敌人的攻击。

“张老板,何必这么冷淡呢。我们大日本帝国对这条铁路很感兴趣,说不定以后还能合作呢。我们有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资金,可以让这条铁路更快更好地建成。”秋山笑着说道,眼中却闪过一丝贪婪,那贪婪的眼神仿佛要将铁路吞噬。

“合作?秋山武官,你觉得我们会和侵略者合作吗?你们在满洲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看在眼里。你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不会与你们同流合污,更不会让你们破坏我们的铁路。”张榕轩毫不畏惧地直视着秋山的眼睛,愤怒地说道,他的声音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张老板,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大日本帝国的实力,你应该清楚。如果你们不配合,后果自负。我们可以让你们的铁路建设停滞不前,让你们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秋山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威胁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凶狠,仿佛要将张榕轩生吞活剥。

“秋山武官,我们华侨虽然身处南洋,但我们的心始终向着祖国。我们不会向侵略者低头,更不会让你们破坏我们的铁路。这条铁路是我们的心血,是我们对祖国的思念和希望。你们的威胁吓不倒我们,我们会用生命来捍卫它。”张榕轩坚定地说道,他的身体挺直,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不倒。

秋山冷哼一声,带着人转身离开了。但他临走时那恶狠狠的眼神,让张榕轩知道,他们不会善罢甘休。这只是一场暴风雨前的平静,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张榕轩望着秋山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日本人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对铁路的觊觎,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而切断满洲粮道,也绝非易事,需要精心谋划,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

“阿坤,召集几个可靠的兄弟,我们开个会,商量一下接下来的计划。时间紧迫,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张榕轩对陈阿坤说道,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种紧迫感。

“是,二爷。”陈阿坤应了一声,转身去召集人手。他的步伐坚定有力,心中充满了对二爷的信任,相信二爷一定能带领他们度过难关。

不一会儿,几个工人模样的人来到张榕轩面前。他们都是跟随张榕轩多年的亲信,对他忠心耿耿,愿意为他赴汤蹈火。

“二爷,您找我们?”一个年长的工人问道,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等待着二爷的指示。“兄弟们,现在局势非常严峻。日本人对我们的铁路虎视眈眈,而奉天事变后,我们又接到密电,要切断满洲粮道。这两件事都关系到祖国的安危,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国遭受侵略,不能让同胞们受苦。”张榕轩说道,他的声音充满了激情,仿佛在点燃大家心中的火焰。

“二爷,您说怎么办,我们都听您的。您指到哪,我们就打到哪。”工人们纷纷说道,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愿意为了祖国和二爷全力以赴。

“首先,铁路建设不能停,但要加强防范,防止日本人搞破坏。我们要在铁路周围增加巡逻人员,设置岗哨,对每一个靠近铁路的人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其次,我们要想办法切断满洲粮道。我想,我们可以通过南洋的商会,联合其他华侨,一起抵制日本的物资运输。同时,我们也要想办法把情报传递给国内的抗日力量,让他们做好准备。这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我们必须胜利。”张榕轩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相信这个计划一定能成功。

“二爷,这个计划好是好,但是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南洋商会里,有些人为了利益,可能不愿意得罪日本人。而且,传递情报也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被日本人发现,到时候我们就危险了。”一个工人担忧地说道,他的脸上写满了担忧,心中充满了顾虑。

“我知道,但是我们不能退缩。为了祖国,我们必须冒险一试。至于南洋商会,我会去说服他们。我会告诉他们,我们华侨的根在中国,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大家也要在工人中宣传,让大家明白我们的处境和责任。只有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战胜敌人。”张榕轩坚定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决心,任何困难都无法动摇他的信念。

工人们纷纷点头,表示愿意听从张榕轩的安排。他们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祖国命运的战斗,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榕轩一边忙着铁路建设,一边四处奔走,说服南洋商会的成员抵制日本物资运输。他一家一家地拜访商会成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向大家讲述祖国的危难和华侨的责任。他告诉他们,日本侵略者的野心不会满足,今天他们侵占满洲,明天就可能把魔爪伸向南洋。如果他们现在不团结起来,将来他们的子孙后代都将生活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

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抵制行动中来。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商会成员,被他的真诚和爱国情怀所打动,纷纷表示愿意支持他的行动。他们知道,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才能捍卫祖国的尊严。

而在铁路施工现场,工人们加强了巡逻和防范,对每一个可疑人员都保持警惕。他们分成小组,轮流巡逻,日夜守护着铁路。他们知道,这条铁路不仅是他们的生计,更是祖国的希望。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守护好这条希望之路。

与此同时,张榕轩也在想办法将情报传递给国内的抗日力量。他通过秘密渠道,联系到了一些爱国人士,将奉天事变的情况和切断满洲粮道的计划告诉了他们。他深知,情报的传递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差错,整个计划就可能失败。所以,他在选择传递情报的人员时,格外谨慎。他选择了那些对祖国忠诚,有丰富经验的人,确保情报能够安全、准确地送到国内抗日力量的手中。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日本人加强了对南洋的监控,试图阻止华侨与国内的联系。他们在港口、码头等交通要道设置了关卡,对来往的船只和人员进行严格检查。但是,张榕轩和他的同伴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想出了各种办法,绕过日本人的关卡,将情报传递出去。

在一次传递情报的过程中,负责传递情报的小李差点被日本人发现。当时,他正准备将情报交给一艘开往国内的商船船长。就在他即将上船的时候,一群日本士兵突然出现,对商船进行检查。小李心中一紧,他知道,如果情报被发现,不仅他自己会有生命危险,整个计划也会暴露。他迅速将情报藏在身上,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日本士兵对他进行了搜身,但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最终,小李成功地将情报交给了商船船长,情报顺利地传递到了国内。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路建设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虽然日本人不断地进行骚扰和破坏,但工人们在张榕轩的带领下,始终坚守岗位,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铁路一点点地向前延伸,仿佛一条巨龙,在这片沼泽地上缓缓崛起。

而南洋商会的抵制行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越来越多的华侨加入到抵制日本物资运输的行列中来。日本的物资运输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他们在南洋的经济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日本人开始意识到,他们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在国内,抗日力量收到张榕轩传递的情报后,也开始积极准备切断满洲粮道的行动。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组织了精锐的部队,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国内抗日力量和南洋华侨联合行动。国内抗日部队对满洲的日军粮道发动了突然袭击,而南洋华侨则在海上拦截日本的运输船只。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他们成功地切断了满洲粮道,给了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这场胜利,让张榕轩和华侨们看到了希望。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而这条铁路,也将继续承载着他们的希望,连接着南洋与祖国,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华侨们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战史诗。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