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发展:甘肃的经验分析
- 李少惠
- 2915字
- 2025-04-08 20:01:44
三 研究思路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本书以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为研究主旨,致力于探讨如何打造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解决文化资源富集而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富饶型贫困”问题。研究设计立足于省情区情,从实证分析入手,通过整合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的有益经验,确立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措施建议。本研究关键技术在于对甘肃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全面诊断和未来发展的基本路向的准确把握。
本书的思路及章节安排如下:
①引言部分介绍研究的宏、微观背景,分析并说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阐明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介绍研究思路和章节布局,勾勒全书的框架。
②第一章主要是对本书的核心概念进行阐释。辨析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和功能,提出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即产业链理论、区位布局理论、后发优势理论和场景理论,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③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是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环境分析与资源构成介绍。对自然地理、政策、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科技环境进行考察归纳,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进行详细盘查,分析其禀赋特征。
④第四章整体分析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探讨其文化产业的历史积淀,同时对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规划做历史性的梳理,并详细分析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⑤第五章为实证分析部分,运用扎根方法建构理论,分析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和制约因素;采用标杆分析方法,将甘南藏区与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云南迪庆藏区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差距和当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甘肃省各市州进行文化产业区位商数计算,对比分析文化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贡献,进而明确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最后进行SWOT分析,初步明确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战略要点。
⑥第六章主要介绍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的主要发展模式及其对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为当地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⑦第七章主要是在前述各章的基础上制定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设计,并根据各战略要点规划具体实施举措。从政府治理、产业主体治理与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文化事业改革、文化消费驱动、产业融合、内生动力培育等层面制定七大战略模式,并提出了可操作的实施举措。
⑧第八章为最后一章,基于前文的实证分析与战略制定,从地方性法规建设、财税政策支持、多元投融资体系构建、文化产业布局、人才队伍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七个方面提出甘肃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富饶型贫困”是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面临的现实窘境,本书致力于破解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而产业化滞后这一“富饶型贫困”难题,即如何将静态的资源势能转化为鲜活的文化产业动能,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为文化产业强势。为此,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性构建,在方法上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最终探索一条适合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希冀通过甘肃的经验分析,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和引领民族地区的整体发展。
(二)研究范围及对象
在国际上,关于文化产业的概念至今还未得到十分严格和统一的界定,各国官方和学者也都认同这一概念具有多重含义,并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意义上理解、使用着这一概念。因此,文化产业有时也被称作或引申为“文化工业”(cultural industry)、“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内容产业”(content industries)、“版权产业”(copyright industries)等。这些或宽泛或狭义的称谓充分反映了文化产业概念本身的丰富性和不确定性,所以,从发展的意义上理解文化产业的概念和范畴可能更为准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以及储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这是从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角度进行界定的。2004年国家统计局正式颁布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统计学的角度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做出规范和界定: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活动主要包括:(1)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2)文化传播服务;(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4)文化用品生产和销售活动;(5)文化设备生产和销售活动;(6)相关文化产品制作和销售活动。根据这一界定,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等)、文化传播服务(如广播电视、文艺表演、博物馆展览等)和文化休闲娱乐活动(如游览景区服务、市内娱乐活动、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等),它们构成文化产业的主体;同时,还包括与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如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它们构成对文化产业的补充。文化产业分类还可组合出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
本书所探讨的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指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运作,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按照工业化标准,进行生产、再生产、储存、分配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其目的在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在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被赋予地方民族特色,其依托的是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产业化运作,使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使民族自身得以更好地发展。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与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如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民族刺绣产品、纺织品等产品制造业)、民族体育业、民族文化音像制品生产、民族文化旅游业、民族歌舞表演经营、民族出版物的生产经营、民族医药的生产经营、民族饮食文化的经营等。[8]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对象为甘肃民族地区,而甘肃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两个民族自治州,以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7个民族自治县。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突出本研究的民族特色,我们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甘南、临夏二州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制定出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范围呈现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
(三)研究框架图

[1] 《“2018旅游经济运行盘点”系列报告(一):旅游消费》,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最后访问日期:2019年1月8日,http://www.ctaweb.org/html/2019-1/2019-1-3-16-32-94384.html。
[2] 王妍:《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
[3] 范建华:《带状发展:“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第84~93页。
[4] 李少惠、李世勇:《“一带一路”中心是经济合作与经贸交流》,《参考消息》2015年6月9日。
[5] 刘进军、周小华主编《甘肃文化发展分析与预测(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彭岚嘉:《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民族出版社,2013。
[7] 齐骥:《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产业十年总揽(上)》,《学术探索》2012年第2期,第95~103页。
[8] 王妍:《民族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