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换命的小黄皮子

山路下面就是陡峭的深沟,稍微偏一点儿,爬犁就滑下去了。

宋四喜在翻这道梁子之前,先停了下来。

李海燕、曹巧凤、二坏都下了爬犁。

徐军一看也明白了,这段路得小心点儿。

爬犁上不坐人,牲口拉着也省劲儿,好控制,同时也防止爬犁真的翻到沟里伤人。

徐军一边走,一边忍不住摇头。

这条路太窄了。

要是拓宽一下,晒甲营的社员去镇上都会方便很多。

只不过这里到处都是山石,地势又比较陡峭,要拓宽山路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眼下天寒地冻,也不是时候。

徐军也只能放在心里寻思寻思。

等到几个人全都从爬犁上下来,宋四喜挥动着鞭子,赶着黑叫驴拉着爬犁前进。

眼瞅着到了山梁最高的地方,翻过分水岭后面就全是下坡,路也好走多了。

走在前面的黑叫驴叫了几声,像是受了什么惊吓一样,死活不肯走了。

爬犁突然停下,上面堆放的皮料因为惯性歪了一下。

顿时整个爬犁失去平衡,一下子打横过来。

宋四喜吓坏了,甩了几下鞭子。

那头大黑驴却一直不肯停下来,不断的想要后退。

眼看着爬犁的一半都已经从路上滑出去,悬在深沟上方了。

只要再后退一点儿,就要整个滑下去。

宋四喜的脑门子上白冒汗都吓了出来,不敢随便再抽鞭子,生怕惊了黑叫驴。

“这牲口是怎么了?”

徐军手疾眼快,伸手拉住了爬犁上差点儿滑落深沟的一卷皮子,拼命的扯到了路边。

但是这么一耽搁,就没办法去控制大黑驴。

就在这个时候,徐军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奇怪的喊声。

声音非常的尖细,婉转悠扬,听起来像是转着弯一样,仔细听起来居然还有点儿妩媚的感觉,让人很难形容。

甚至不像是人发出的声音,有点儿像山里的野物,偏又说不清是什么。

徐军回头一看,发现是曹巧凤发出的喊声。

曹巧凤旁边的李海燕和二坏显然都没当回事儿,还以为是曹巧凤受到惊吓了之后,吓得喊出声。

但是徐军却知道没那么简单。

就在听到曹巧凤的这声“惊呼”的瞬间,徐军体内的鳖宝居然也跟着动弹了一下。

整个鳖宝似乎舒展膨大了一点儿。

等到声音消散,鳖宝的感应也就完全消失。

徐军一下就知道这个声音绝对不是被吓得发出的惊呼。

这里边绝对有点儿说道。

这时候,一直在后退的黑叫驴平静了下来,身体扭动了几下,把爬犁正了回来。

徐军马上冲到前面,和宋四喜一起控制着黑叫驴把爬犁拖回路上。

宋四喜擦了擦脑门子上的汗水,“活见鬼啊,这趟路我走了百八十遍回了,还头次遇到这事儿。”

“这黑驴平时胆子挺大的,怎么天亮了还受惊了呢?”

徐军没有接话,施展着憋宝的夜眼,仔细查看周围的林子。

这片山坡上林子不算密集,地面也被积雪覆盖,视野开阔。

徐军马上就看到在前面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团模模糊糊的黑气。

这个气息是只有憋宝的夜眼能看到的邪气。

徐军立刻快走几步,走到了那团黑气旁边,马上嘴一咧,“奶奶的,这东西居然还会打埋伏了。”

原来那团黑气在一块石头的背阴处。

这块石头后面居然有一只黄皮子。

黄皮子眼珠子口鼻耳朵里面全都流出鲜血,一条后腿被干草吊在石头上,脑袋贴在地面积雪上。

看这个姿势像是从石头上掉下来摔死的。

徐军知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石头拢共就三尺高,连个小耗子都摔不死,别说黄皮子了。

徐军立刻想到在冯木匠家的茅房里见到的那只上吊的黄皮子。

黄皮子害人,常见的就是迷(四声)人,也就是附身在人身上,能把家里折腾的鸡飞狗跳的。

但是要把人害死,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一命换一命。

所以老冯家那个黄皮子想要让冯木匠大儿子上吊,就必须自己也吊死在厕所。

这只黄皮子显然也是要换命,弄了一个从高处跌落的死法,摆明了是奔着晒甲营爬犁上的几个人来的。

徐军把黄皮子拎起来,发现这玩意居然还有气儿。

而且徐军认出来了,这就是当初出现在冯木匠家里那只小黄皮子。

徐军用蜈蚣珠逼出黄皮子的心头血,沾在鬼针草上,然后追踪小黄皮子,一路端了黄皮子的老窝。

这只小黄皮子也不知道是命好还是命歹,居然没死,跟着其他黄皮子逃了出去。

石柱坟下面那些黄皮子显然是记仇了。

冯木匠家挂着白毛黄皮子的筒子,那些黄皮子根本不敢靠近,甚至晒甲营村这些黄皮子都不敢去了。

但是这些东西居然还想在半路上坑徐军一把。

徐军气得牙痒痒,“行啊,上回看在你带路的份上饶你一命,你还蹬鼻子上脸了,这回我成全你。”

说完之后,徐军手掌用力一拧,咔嚓一声,小黄皮子的脖子就被拧断了。

徐军又四下看了看,发现再没有黄皮子的气息,这才又返回了爬犁边上。

看到徐军拎着一只黄皮子走回来,二坏顿时一脸兴奋的冲上来。

“军哥,你这黄皮子是刚打的?”

徐军点点头,“还热乎着呢。”

“军哥你咋这么邪乎,我爹都没打过几个黄皮子。”

徐军拍了拍二坏的肩膀,哈哈一笑,“你爹不是打不到黄皮子,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李海燕和宋四喜也特别惊讶。

曹巧凤虽然也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但是徐军怎么看着怎么不自然。

很快几个人已经把爬犁整理好,检查了一下,继续出发。

后半程一路顺风,而且全都是下坡,速度相当快。

等到快八点钟的时候,天色大亮,日头也挂起来了,总算是进了镇子。

晒甲营所属的镇子原本叫做留守营,一听这名字就知道也是以前打仗的时候留下的。

一条河沟从镇边流过,还修了个码头,下游能通到大江里去。

后来不打仗了,这里的码头也成了老辈子放排出发的地方,慢慢聚起了人气,多了饭馆商铺大车店等等营生。

做买卖的多了,就嫌弃留守营这个名字不够和气,改了名字叫做金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