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议礼那就议礼
- 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 颢天孤穹
- 2256字
- 2025-04-15 14:15:06
吴一鹏所呈名单中包含了京城附近各行各业的人,看着非常有气势。然而朱厚熜看过之后却是忍不住发笑。
因为在这张名单中朱厚熜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这些名字在赞同立兴献王为“皇考”的奏本中也出现过。
当然吴一鹏不会胡乱编造名字,这种低级手段他肯定不会用,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下面的人,表面上不敢拒绝,但是暗地里又想讨好皇帝,他们想两头押注!
朱厚熜挥手示意,麦福拿出一个奏本展示,朱厚熜充满调侃意味地说道:
“你们说你们收集到了很多人的意见,但是朕这边也收到了不少人的意见,他们都是赞同朕尊崇兴献王为“皇考”的,总不能是朕在糊弄你们吧?”
两张相差不是太多的名单,让吴一鹏傻眼,这不应该是一边倒,无可争议的事情吗?从哪冒出来的唱反调的?
两张名单对峙,守旧派想要以势压人的想法破灭,毛澄见此状况慨然出列,他依旧想要以“礼”服人。
然而正当张璁想要出列与其争辩之时,朱厚熜突然说道:
“毛尚书,你想要辩礼,朕这里正好还有一人的奏疏想要与你论礼!”
话音甫落,麦福从袖中拿出奏疏,从金台旁走下,而后一本正经地看着奏疏开始提问:
“毛尚书,此疏言:“礼非从天降,非从地出,人情而已。父子之恩,天性也。”此话,你是否赞同?”
毛澄认真地点点头,他还不至于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但是!
“此话不假,孝道自古以来都是王朝存世之基,但是,臣等并非不让陛下尽孝。
陛下可以对兴献王,对王妃另行尊号封赐,就像当初汉哀帝对定陶王追加封号,以此既可彰显孝道,又能兼顾国本,岂不是两全之美?”
听到毛澄的两全之谏言,麦福不紧不慢地继续看着奏疏回驳。
“你们礼部拿汉哀帝,宋英宗的前例表达“继统既继嗣”的观点,那毛尚书可曾想过这两个前例其实并不恰当?”
“哪里不恰当了?”
吴一鹏急切插言,当初就是他第一个提出来援引前例的,他怎么能不在乎!麦福冷漠地撇了他一眼,转头继续追问毛澄:
“此疏言:“陛下入继大统,非为人后,乃继祖宗之统而奉兴献王祀也。”毛尚书可有话回?”
毛澄皱眉不解问道:
“此言何意?陛下入继与他们有何不同?”
此问一出,张璁立刻上前解释,他也是对这两个前例研究已久,就是为了找出其中漏洞,所以这句话他一听即明!
“汉哀帝和宋英宗都是被早早恩养宫中,以备继嗣。而陛下则完全不同!
陛下是先继承了藩王爵位,而后武宗皇帝驾崩后,陛下以伦序当立,这是再正统不过的继承,哪里来的“为人后者”?”
张璁慷慨激昂,斗志盎然,对于自己找出的漏洞他非常得意。不过论礼这种事从来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毛澄坚持汉哀帝和宋英宗也是藩王,只是因为继统被提早接入宫中,与朱厚熜并无本质区别。
眼见陷入僵持,张璁抛出底牌!
“当日陛下入紫禁城时,走的可是大明门,入住的也是奉天殿,毛尚书身为礼部尚书,不会不明白这入门礼是什么规格吧?”
旧事重提,张璁欲以既定事实打垮毛澄,当日他失败了,今日他还会失败!
静观朝堂论礼的杨廷和也被张璁挑动了思绪,他回想起了当初第一次见朱厚熜的情形。
“原来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吗?”
回想过去种种,杨廷和越来越清楚这帝座之上的天子并不是任性而为,他的每一步都有着深意,既然如此……
“毛尚书,当日入门礼已经通过决议,陛下是以皇帝之尊入主大宝,而且你也并无反对,如今又何必再纠结于此?”
“顾全大局”的杨廷和终究在朱厚熜的重重举措下,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抉择,这次他站的是皇帝这边!
“噔噔噔!”
毛澄怔怔地连退数步,恍若失去了骨架,径直朝着地上倒去。吴一鹏大惊失色,赶忙飞扑以身体接住毛澄。若非此刻还在朝堂上,他肯定要揪着毛澄大喊:
“这个节骨眼上,你可不能倒啊!”
还好毛澄没有让他失望,虽然遭遇了重大打击,遭遇了他认为的队友的背刺,但是刻在骨子里的礼教法条让他没有放弃。
“杨……杨廷和!你怎能……怎能如此?当初入门礼是你……是你信誓旦旦地说顾全大局,权宜之计,如今你倒来装好人了!你配吗?老夫不屑与你为伍!”
颤抖地手指死死指着杨廷和,毛澄的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和鄙夷,杨廷和也知道这事自己做得有点不地道,任由毛澄辱骂而不还口。
只是旁边的内阁可坐不住了,这可是内阁首辅,哪能让你这么骂?你把他骂了,我们还有面子吗?
“毛澄,你少来这套,陛下登基顺应大统,礼制章程都有据可查,有凭可依,你堂堂礼部尚书是不知道“礼”字怎么写吗?”
脾气火爆的毛纪丝毫不给面子,曾经反对朱厚熜继承大统的人,现在却是坚决的拥护者。
想垂帘听政?门都没有!
杨廷和的表态代表着内阁正式下场站队,这场大礼议天平已经倾斜,然而!
“毛尚书身体有恙,此次礼议暂时结束,速扶毛尚书下去诊疗。”
两个小太监急忙跑过去搀扶毛澄,在骂完杨廷和后毛澄已经心力交瘁,根本就是强撑。所以在听到朱厚熜暂停礼议的旨意后,他直接晕了过去。
而朱厚熜自然不是因为顾念毛澄停手,这场大礼议还没到结束的时候!
“此疏名为《大礼疏》,乃南京兵部主事桂萼所奏,朕以为桂萼学识渊博,而且做官期间勤勤恳恳,实乃大才。
故朕今日特例擢拔桂萼赴京述职,暂任吏部左侍郎,袁尚书以为如何?”
袁宗皋会心一笑点头应下,他这个吏部尚书也要有自己的班底了。
而在提拔了桂萼之后,朱厚熜继续说道:
“王侍郎年事已高,昨日已向朕提交辞呈,并且推荐张璁继任礼部右侍郎,朕同意了!”
朱厚熜把王瓒的辞呈交给张璁,张璁热泪盈眶,郑重接过,这是新老交替的托付。也是让王瓒能去专心当他的副院长。
一场朝议大事频发,守旧派惴惴不安,迫切希望快点下朝商议后续。可是,今天的朝会似乎格外漫长!
“既然要议礼,那就好好议,“皇考”之议暂停可不代表别的也暂停!”
煌煌威严的声音却让守旧派的朝臣感觉格外渗人,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汗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