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青史余烬

永徽六年的秋雨打在慈恩寺檐角,任华鹏独坐译经阁,手中菩提念珠已盘得温润生光。一百零八颗“武瞾“刻痕在烛火下明灭,恍若百年前玄奘法师的叹息。

“施主,明空师太求见。“

沙弥的通报让任华鹏指尖微颤。殿门开处,缁衣比丘尼垂首而立,额间一点朱砂恰似当年娑罗树下的血珠。

“贫尼夜观天象,紫微垣有星坠于晋阳。“武媚娘抬眼,眸中金芒流转如蛇,“参军可还记得贞观十七年昭陵雪?“

任华鹏推开经卷,露出压在下面的《推背图》残页。泛黄的纸面上,“日月当空“四字正渗出新血,与案头菩提念珠共鸣生光。殿外忽起惊雷,雨幕中隐现九头蛇影。

“法师当年以命换来的二十年太平...“他摩挲着青铜匣残片,缺口处映出武媚娘眉心蛇纹,“...终究要应在这'曌'字上。“

武媚娘忽然扯开缁衣,心口处九道锁链纹刺青寸寸断裂:“不是二十年,是三百载。“她指尖划过《乙巳占》星图,“从贞观到开元,从安史到黄巢,这青铜匣总要寻个新主...“

惊雷劈中译经院古槐,树身裂处露出玄铁函。任华鹏瞳孔骤缩——函面《圣教序》拓片正被血雨冲刷,显出底下鎏金小字:“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参军可知玄奘法师最后一课?“武媚娘拾起菩提念珠,一百零八颗珠子突然悬浮成浑天仪状,“三藏当年西行,在迦湿弥罗国遇九头蛇妖...“

任华鹏眼前浮现幻境:

年轻的玄奘跪坐石窟,将相柳残魄封入随身佛钵;

显庆二年洛阳宫中,年迈的玄奘将佛钵赠予武昭仪;

而此刻——那佛钵正在译经院地底嗡鸣,与青铜匣共振!

大雁塔地宫轰然洞开。任华鹏纵身跃入地宫,见玄奘舍利塔迸射金光,塔基处埋着的不是佛骨,而是半块染血的青铜匣!

“以马嵬土为炉,以无字碑为盖...“武媚娘的吟诵穿透雨幕,“请参军铸这最后一鼎。“

任华鹏将毕生收集的碎片投入地宫巨鼎。青铜熔液沸腾间,他看见:

开元年间安禄山拜倒无字碑前;

广明元年黄巢掘开乾陵;

还有千年后某个实验室里,自己将青铜匣放入粒子对撞机...

“原来轮回不止三世...“任华鹏苦笑,纵身跃入熔炉。

光启二年的冬夜,大雁塔顶忽放毫光。目击者称见金龙绕塔九匝,没入无字碑中。而正在成都避祸的诗人韦庄不会知道,他正在写下的《秦妇吟》中“内库烧为锦绣灰“,正应了当年地宫熔炉的余烬。

1998年秋,陕西考古队打开大雁塔地宫。在盛放佛指的八重宝函最深处,有人发现半块烧融的青铜残片。X光显示其内部刻着极小的楷书:

“天下长安任华鹏贞观十七年元日“

而正在撰写报告的研究员不会注意,自己胸牌上的名字,正与千年前某个胡商邸店账簿上的墨迹悄然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