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官上任,今年免税
- 让你砍树,你练出万丈金身
- 飞在天空
- 2814字
- 2025-04-22 12:20:02
来到城门,陈求安想要掏钱交城门费。不料那守门的兵卒摆手:
“不收城门费。”
陈求安一愣,心里嘀咕:“还有这好事?”
他将扁担移到另一个肩膀,挑着柴进城。
“好柴——卖哩——”
“柴火,上好的柴火——”
“干柴——干柴——”
陈求安按老样子,挑着四捆柴走街串巷叫卖。经过醉阳酒楼,小二看到他叫道:
“卖柴的,过来!”
陈求安赶紧过去。
“买柴么?”
“买柴,你等着,我去喊掌柜出来。”小二进里面喊掌柜出来。
掌柜的出来看到陈求安,仔细打量,脑里回忆着陈求安这个人,觉得有点印象,应该认识。
“你认识猎户梁家父子,是不?”
陈求安点头:“我和他们一个村,还和梁进水一起卖你野猪。”
“对对对,我想起来了,就是你!没想到,几年不见你长高了长壮实了。你把柴挑到后院,我给你结账。你回去见到梁家父子,告诉他们打到猎物一定要来卖我醉阳酒楼!”
“好,我一定把话带到。”陈求安挑起柴,走进醉阳酒楼后院,将柴摆放好。
放好柴,拿到钱,陈求安跟小二闲聊起来。
“听说,南捷王打中被杀死了?”
小二没有回答陈求安,先是往店外四下张望,才小声对陈求安道:
“是这么说的,但并未杀死南捷王,被南捷王逃走,不知所踪。上面为了安民,才会说南捷王伏诛……”
也就是陈求安是熟人,小二才告诉陈求安实情。
不对村民们宣称南捷王伏诛,那些躲进山里、躲到野外的村民不敢回来种地。
“南捷王这么厉害?还能被他逃了?朝廷没派更厉害的高手?”陈求安心中好奇。
“派了,这次平叛的将军据说是位炼气境强者。只是南捷王其实隐藏了实力,并非只是气血境而是已进入炼气境……”
嘶——
陈求安听得倒吸一口冷气,暗自庆幸自己当初苟起来的决定万分正确。
毕竟现实不是小说,不可能只有主角一人会聪明到扮猪吃老虎,反派、配角个个都那么傻不会隐藏实力。
反派之所以是反派,成名高手之所以是成名高手,经验和心智上肯定不差。主角知道不显露真实修为,他们同样知道不显露真实修为。
“难怪莫家和冯家那么老实,家族里的高手全部听话地跟着南捷王去打仗。如果南捷王不是炼气境强者,根本镇压不住两家的气血境高手。”陈求安不由感叹。
小二连连点头,深以为然。他身为酒楼小二,听到的江湖故事数不胜数,自然也这么认为。
“那莫家的高手呢,跟随南捷王去打仗,死了多少?朝廷大军杀来,他们应该死了吧?”陈求安问出他最想知道的。
小二摇头:
“没有,城门就是莫家和冯家暗中打开的……”
莫家打开南门,冯家打开北门,与大军一起内外夹击,将南捷军尽数杀死。
冯家还有在外地的高手,早早向朝廷大军通风报信,将南捷军地盘上的军力布置,全部告之。
也就是说,冯家在南捷王占领庆铃县,他们不得不跟随南捷王造反时,就已经让在外的冯家高手向朝廷禀报,成为朝廷的线人。
冯家,功过相抵,朝廷不予追究。
莫家,虽然及时改过,却是受到重罚。
洪逍刚回来了,他带领新洪会加入朝廷平叛大军,四处杀南捷军立下战功。
如今,新洪会在庆铃县协助大军和新知县安抚百姓、尽快让庆铃县恢复耕种。去山里喊话的人,就是新洪会的人。
“这个洪逍刚……”
陈求安感叹,不愧是少帮主出身啊。
“那原来的知县呢?”陈求安又问。
小二摇头:“不知。”
陈求安又聊了许多,才离开醉阳酒楼。也就是因为没什么客人,小二才有时间和他闲聊。
临走时,小二悄悄告诉陈求安,原来给醉阳酒楼送柴的樵夫,因为被南捷军抓了充军,听说死了。如果陈求安能找回梁家父子送猎物,说不定掌柜就让陈求安专门给醉阳酒楼送柴。
陈求安笑谢小二告之此事,心中并不想固定给醉阳酒楼送柴。他需要走街串巷,了解整个县城的消息。不过,这个活,倒可以给张有土做。
张有土没帮干农活时,张容水夫妻就能忙得过来。专门抽空打柴,哪怕是今天打,明天送,也是可以的。
陈求安走了一遍县城,老树茶馆竟然没开门,风扬酒馆也没开门。想到尤栖凤,不知这一劫她度过没有,又是如何度过,不免有些唏嘘。
“小樵哥?”有个声音叫住陈求安。
陈求安听得有点耳熟,转头看过去,认出对方,曾经的落魄老书生!
只是,老书生今天穿着不一般。虽然不是什么华贵服装,却不再是打补丁的儒衫。而是干净、整洁的新衫。
“老先生,你这是?”陈求安向老书生行礼。
老书生很满意陈求安的态度,一副孺子可教的样子捋着自己的长须。
“你的柴呢,卖了?”
“啊,卖了。你若不急,明天我给你送来。”
老书生想起什么,掏出钱给陈求安。
“这是之前欠你的柴钱。”
陈求安接过,没有数,也没有不收。
“我记得你说你是子然村的,对不?”
“对。”
“你们那边,听说有不少村的村民都躲进山了。你回去告诉他们,快些出来种地,不能让粮食荒了。加紧种,还能有些补救。知县老爷颁了令,今年免税。进城费也暂时不用交,买卖也少税甚至不收。物价会降下来,让大家不用担心,好日子会来的。新来的知县是个好官,以后除了朝廷明文要收的税,不会再有苛捐杂税!”
陈求安听得愣在当场。
如果真是这样,那还真是好官!
这样的好官,他应该拥护!
只是,也有可能只是暂时而已,说不定等百姓全都回来种地,情况又会慢慢变回去。朝令夕改这事,不要历史,就是前世……
看到陈求安不相信的样子,老书生捋着长须感叹道:
“新来知县与我有旧,他的为人我很清楚。以他的能力,最低也应该掌管一府。可是,却屡屡只能调任种地知县,你知道是为何?”
陈求安心道,这题我太会了!
“他为官清廉、为国为民、公正廉明、不惧权势、不同流合污。”
老书生惊讶地瞪大眼睛看着陈求安:
“咦,你竟然会这么多说辞?看来,除了我教你的,你自己也在学习。要不,你跟随我一起,为新知县老爷做事,造福这方百姓,如何?”
老书生不仅惊讶陈求安能回答出来,还惊讶陈求安说话不像个樵夫,倒像个读书人。而就算是读书人,很多也说不出陈求安刚才的回答。这不由不让老书生对陈求安另眼相看。再说,他知道陈求安为人,好学、勤奋、人好、心善,能赊账卖柴给他……
陈求安摇头:
“多谢老先生抬爱,我也就是在老树茶馆和风扬酒馆喝茶喝酒时,听其他客人议论,才会说几句文绉绉的话。我只会砍柴,肚子里没半点墨水,哪里敢为知县老爷做事。可不能因我坏了知县老爷的名声,那就罪过了!”
老书生微微颔首,叹息道:“唉,新知县老爷不想多用旧吏,想启用新人、有能力之人,如今万事开头难,他也不容易啊。”
陈求安心中一动:“是因为莫家和冯家吧?”
老书生再次面露异色:“你竟也知道?”
陈求安失笑:“咱老百姓虽然有人大字不识一个,可也能看得明白。就比如我,因为欠债,地被莫老爷收走了。可秋税还要我来交。田不是我的,秋税的花名册却没改……”
“还有这事!”老书生听得勃然大怒,拉住陈求安的手,就往县衙走。
“走,你跟我去县衙,老夫的几分薄面,新知县老爷还是会给的。马上给你改过来!”
“啊……”
陈求安跟着老书生去县衙。
“老先生,这样不太好吧。你也说万事开头难,让新知县老爷得罪莫家,莫家在庆铃县的势力根深蒂固,万一架空新知县老爷……”
“趁着平叛大军还在,正是要将一些事改过来!”老书生解释。
陈求安明白了,借着朝廷的刀还在,赶紧改、赶紧办,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这是新知县老爷如今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