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刚和石达开都是刘炳文的得意门生,两位得意门生同时登门拜访,刘炳文非常高兴,留两人一起吃晚饭。
用完晚饭,师生三人在刘炳文的院子里攀谈,彭刚乘机说明来意。
得知彭刚的来意,刘炳文有些不悦,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天资不错,为师不敢保证你日后能中举人、中进士,但中个生员,在县里的六房谋个差事还是能够做到的。”
清朝的科举相当内卷,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十人为进士。
科举之途,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也不为过。
童生不算功名,彭刚只是通过了童生三试中最简单基础的县试,想要取得最基础的生员功名,他还需要连续通过府试和院试两场考试。
洪秀全就是在第二场的府试中铩羽而归,数考而不过。
府试要考三场,分别为头场贴经、次场辞章、末场策论,三场分别考教记诵、文采、政见能力。
要通过这三场考试才能正式成为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踏足功名之列。
彼时还是洪火秀的洪秀全府试最好的成绩是通过一次头场。
彭刚看过洪秀全的著述以及一些诗词,说句实在话,其他人不能通过是不是有科考舞弊之嫌很难说。
洪秀全没能通过广州府试,恰恰说明广州府试的主考官还算公正称职。
彭刚无意科举,且不说能不能考中,就算是侥幸考中,以他的家境,又能如何?下场可能还不如他老师。
再者,一想到近代的百年国恨,彭刚也没心思当满清的官,做爱新觉罗氏的奴酋鹰犬爪牙。
洪秀全虽然成日神神叨叨,精神状态有些不稳定,不过洪秀全要自己开科取士的豪情壮志,彭刚还是非常赞赏的。
以他本人在四书五经和八股文方面的造诣,自己开科取士的难度可能比考科举还要简单一些。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学生连最基本的修身齐家都做不到,有何面目走科举仕途妄谈治国?”彭刚态度非常坚决地说道。
“学生现在只想完成阿爸的遗愿,先将两个弟弟妹妹抚养长大,还望先生成全。”
见彭刚心意已决,态度坚定,刘炳文不再劝彭刚,只是为彭刚感到惋惜:“既是如此,你我师生一场,为师明日便同你走一遭。
可丑话说在前头,为师只是乡野间的穷酸腐儒,无权无势,那些乡绅对为师也只是表面上的恭敬,牵涉到实利,能不能帮到你,为师也没把握。”
如果是寻常学生,刘炳文未必愿意帮这个忙。
不过彭刚是刘炳文看好的学生,还是去年贵县县试第二,也算是不负刘炳文所望。
“有老师的这句话,学生已铭感五内。”刘炳文愿意出面做中人,彭刚已感激不尽。
刘炳文说得也没错,地主老财见到送上门的田宅比巴拉特男人见到蜥蜴还兴奋,不可能让利。
彭刚只希望丘古三能看在刘炳文的面子上,下刀轻点。
临别前,彭刚开口向刘炳文借舆图一观,刘炳文略略犹豫,凝思片刻后方才点头同意。
彭刚揣着舆图回到石记炭行借宿,问石达开借了桑皮纸和工笔,就着豆油灯发出的豆大点微弱光亮临摹舆图。
石达开见豆油灯太暗,命人拿来两条蜡烛点上,原本黑漆漆的屋子骤然亮堂了许多。
刘炳文的这副舆图说不上非常精细,比例尺和现实出入甚大。
不过居民点位置,河流山脉的走向总的来说还算准确。
彭刚一面临摹,一面根据后世的记忆修正补充,尽可能地画出更加精确的舆图。
彭刚本科时期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画过无数机械图纸,他握笔的手很稳,画出的线条清晰明了,丝毫不拖泥带水。
约莫花了两个时辰,彭刚终于将刘炳文收藏的两广舆图临摹好。而后又花了一个时辰再临摹出一幅两广舆图送给石达开。
“没想到你还有这等本事,你临摹出来的舆图看着居然比先生原版的舆图要准确仔细。”石达开讶然道。
石达开还是识货的,他去过不少地方,用脚丈量过土地。
他所去过的城池有贵县县城、武宣县城、浔州府城以及隔壁梧州的藤县。
在年轻人中,石达开算是出过远门,见多识广的。
根据个人经验,石达开认为彭刚在舆图上标识出的城池位置与城池之间的距离比原舆图要更为准确。
“这副舆图送你。”彭刚把临摹出来的第二份舆图送给石达开,“好生留着,说不定以后有大用。”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石达开很高兴地收下舆图。
石达开对舆图比较满意,彭刚却认为这副舆图还是不够精确,日后还需慢慢完善补充。
从颁布团营令后的金田之战到永安突围北上湘鄂,太平军在广西战场停留的时间足足一年半有余。
彭刚不知道有他这只蝴蝶所煽动的翅膀,是否会影响到未来局势的走向,但有一幅比较准确的广西舆图对日后的作战终归是有益处的。
丘家所住的土围屋堡位于贵县南部的木格村。
木格村距离奇石墟有百来里路,好在这一路多是官道坦途,不仅走起来轻松,所过之地皆乃郁水两岸的贵县精华之地,还算太平,没遇到土匪。
不像之前翻山越岭去红莲坪,光是在黔江就连续遇到两个天地会的水寇头头,一路上提心吊胆。
丘古三的土围屋堡不傍水但依山,犹如一头巨兽蛰伏于山腰之中,占地面积少说也有三十五亩上下,规模宏大。
围堡四周均用夯土夯筑而成的高墙围合。
筑墙的夯土亦非寻常夯土,而是以黄泥、石灰、糯米、红糖,再取郁水上好的河沙按祖传配比夯筑得成,以达到最佳防御效果。
围堡墙高三丈有余,厚度至少也在一米以上。
墙头设有射击用的孔洞,不时能够看到丘家豢养的护院在土围屋堡周围巡视,戒备森严。
为了建设这座贵县最大的客家围堡,丘家前前后后耗费的米粮高达二十万石,工期更是长达十八年之久。
站在围堡所处的山腰,山下的水田一览无余,这附近的四千余亩水田皆属于丘家。
彭刚抬头仰视着颇有压迫感的丘家土围屋堡。
听说丘家非常富,光是地窖里的藏银就有好几十万两,也不知是真是假。
想知道真相只有打进丘家土围屋堡,把丘家地窖里的存银搬出来仔细地清点清点才能确定是事实还是流言。
丘古三虽富,但丘家连一个有功名之人都没有,只得给自己捐了个监生,算是花钱买一张士绅阶层的入场券。
丘古三得知本县名儒刘炳文登门拜访,非常高兴,没有怠慢,亲自出迎。
“不知刘先生来访,丘某有失远迎!”
刘炳文的家境丘古三是知道,可刘炳文有他丘家梦寐以求的进士功名,在本县乃至整个浔州府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儒。
不管刘炳文是何来意,自认为是士绅阶层一员的丘古三至少在表面上要对这位名儒保持尊重。
彭刚紧跟在刘炳文身后,在丘古三的盈盈笑意中,抬头望了一眼正门门楣上的成均进士匾额,一脚迈进丘家的高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