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刘备劫寨成千古笑柄

第二天啊,曹操那家伙使了个小计谋,假装自己头疼得厉害,赶紧把吉平叫过来给自己弄点药治治。吉平心里那叫一个乐呵,暗自嘟囔着:

“嘿,这老贼,好日子到头啦!”

他偷偷摸摸地藏了毒药就进了曹操府上。

曹操躺在床上,指挥着吉平赶紧下药。吉平拍着胸脯保证:

“这病啊,吃我这一剂药,立马就好,跟玩儿似的!”

说完就让人拿来药罐,当着曹操的面开始煎药。等药煎得差不多只剩一半水分了,吉平瞅准机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毒药下了进去,然后美滋滋地亲自端给曹操。

可曹操这家伙精得跟猴似的,早就察觉这药有问题,故意磨磨蹭蹭就是不喝。吉平在旁边着急啊,一个劲儿地劝:

“趁热喝下去,出点小汗病就没啦!”

曹操一听,“腾”地一下坐起来,一本正经地说:

“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的书,礼义廉耻啥的肯定懂吧?君上有病喝药,臣子得先尝尝;老爹有病喝药,儿子也得先尝尝。你可是我心腹之人,咋不先尝尝再给我喝呢?”

吉平一听,知道事情败露了,一下子急眼了,撒开脚丫子就往前冲,一把扯住曹操的耳朵就要给他灌药。曹操也不示弱,使劲一推,药全洒地上了,好家伙,连地上的砖都被这毒药给崩裂了,这毒劲儿可真够大的!

嘿哟,曹操还没来得及张嘴说话呢,旁边的人就麻溜地把吉平给逮住啦。曹操乐呵地说:

“我哪有啥病呀,就是逗逗你玩儿呗!哟呵,你还真有谋害我的心思呢!”

这一说完,立马就喊来二十个身强体壮的狱卒,把吉平押到后园去“审问审问”。曹操大模大样地坐在亭子里,让人把吉平结结实实地捆起来扔在地上。你再瞧瞧这吉平,那叫一个淡定,脸上那表情就跟啥事儿都没发生似的,一点害怕的样儿都没有。

曹操笑嘻嘻地说:

“就你这么个小医生,还敢给我下毒呀?肯定是有人在背后给你出主意呢。你把那人说出来,我就放你一马。”

吉平一听,立马火冒三丈,大声骂道:

“你就是个欺负皇帝、蒙骗朝廷的大坏蛋,天下人谁不想收拾你呀,难道就我一个人想杀你吗?”

曹操不死心,翻来覆去地追问。吉平气得直跺脚,大喊道:

“我就是自己想杀你,哪有人指使我呀!现在事情没办成,大不了就是一死呗!”

曹操这下可恼了,下令狱卒往死里打。这狱卒们可不含糊,噼里啪啦地打了足足两个时辰,把吉平打得那叫一个惨呐,皮都破了,肉也裂开了,血哗啦啦地流了一地。曹操怕把人打死了,到时候没人对证,赶紧让狱卒把吉平揪到安静的地儿,先让他缓缓。

嘿,曹操大手一挥,传令下去说明天摆上盛宴,请各位大臣来好好喝上几杯。可这董承倒好,装病就不来凑这热闹了。王子服他们几个心里那叫一个慌啊,生怕曹操起了疑心,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都来了。

曹操在后堂摆好了酒席,大家酒都喝了好几轮了。曹操突然开口说:

“这酒席上没点乐子可不行啊,我这儿有个人,能给各位醒醒酒。”

然后就招呼二十个狱卒:

“给我把人牵来!”

没过一会儿,就瞧见一个戴着长枷的吉平被拖到了台阶下面。曹操一本正经地说:

“各位大臣有所不知啊,这人拉帮结派,那是想造反,还想谋害我老曹呢!今天啊,老天爷都不帮他,大家听听他咋说。”

说完就让人先揍了吉平一顿,打得吉平昏死过去,又用水把他泼醒。

吉平一醒过来,眼睛瞪得老大,牙齿咬得咯咯响,张嘴就骂:

“曹操你个老贼!还不赶紧杀了我,等啥呢!”

曹操笑眯眯地问:

“和你一起谋划这事的先是六个,算上你一共七个对吧?”

可这吉平就跟吃了炮仗似的,一个劲地骂。王子服他们四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坐在那儿就跟屁股上长了刺似的,难受得要命。

曹操也不着急,让人一边打一边用水泼。可吉平就是嘴硬,一点儿求饶的意思都没有。曹操一看问不出啥,就说:

“先把他牵走。”

众官员的宴席散场后,曹操就像个爱抓小辫子的调皮鬼,单单把王子服等四人留下搞起了夜宴。这四人呐,吓得魂都快飞没啦,就像被粘住的小鸟,只能乖乖留下来等着。

曹操笑嘻嘻地开口啦:

“本来呢,我也不想留你们,可事儿来了,得问问你们。你们四个到底跟董承密谋啥大事儿啦?”

王子服赶紧摆摆手:

“啥事儿也没商量呀。”

曹操不依不饶,又追问:

“那白绢上写的是啥呀?”

王子服他们几个就像嘴被拉链拉上了一样,死活不肯说。

曹操一招“请出对证人”,把庆童叫了出来。王子服着急地问:

“你从哪儿看到的呀?”

庆童撇撇嘴:

“你们躲开大伙,六个人凑一块儿签字画押,这事儿还想赖掉呀?”

王子服眼珠一转,大声说:

“这小子跟国舅的侍妾搞到一块儿去了,被教训后就诬陷主子,他的话可不能信!”

曹操紧接着又抛出个问题:

“吉平下毒,不是董承指使的,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事儿呀?”

王子服他们都像拨浪鼓似的摇头说不知道。曹操假装很宽容地说:

“今晚自己承认,我还能饶了你们;等事儿暴露了,可就没这么好说话啦!”

王子服他们还是坚决否认:

“没这事儿,没这事儿。”

曹操这下可火了,像个生气的大狮子,呵斥手下把这四人抓起来关了禁闭。

第二天,曹操带着一帮人直接跑到董承家里,说是去探望董承的病。董承没办法,只好出来迎接。曹操一见面就问:

“嘿,昨晚咋不来参加宴会呀?”

董承赶紧说:

“我这小毛病还没好利索呢,哪敢随便出门呐。”

曹操打趣道:

“哟,你这怕不是身体有病,是操心国家大事愁出病来了吧。”

董承一听,当场愣住了。

曹操接着又问:

“国舅,你知道吉平那事儿不?”

董承摇摇头说:

“不知道!”

曹操冷笑一声:

“国舅你可别装糊涂啦!”

然后招呼旁边的人:

“把人给我带过来,给国舅治治这病。”

董承这下可慌了神,不知道咋办好了。

没过一会儿,二十个狱卒把吉平推到了台阶下面。吉平一见到曹操,立马开骂:

“曹操你这个大逆贼!”

曹操指着吉平对董承说:

“这人供出了王子服等四个人,我都已经把他们抓起来扔给廷尉了。还有一个,暂时还没抓到。”

说完又问吉平:

“谁指使你来给我下毒的?赶紧招了吧!”

吉平理直气壮地说:

“老天爷派我来杀你这个逆贼的!”

曹操一听,气得下令开打,打得吉平浑身没一块好地方能再下刑了。董承坐在一旁看着,心里那叫一个难受,跟刀割似的。

曹操又问吉平:

“你本来有十根手指头,咋现在就剩九根啦?”

吉平大声说:

“我咬掉一根发誓,一定要杀了你们这些国贼!”

曹操一听,让人拿把刀来,在台阶下面把吉平剩下的九根手指头全给砍了,还说:

“干脆都砍了,让你发不了誓!”

吉平还是硬气:

“我还有嘴能吞了你们这些贼,有舌头能骂你们!”

曹操又下令割掉他的舌头。

吉平说:

“先别动手。我实在熬不住这刑了,我招。你先把我绑着的绳子解开。”

曹操想都没想:

“解开就解开呗,怕啥。”

就叫人把绳子解开了。吉平站起来朝着皇宫的方向拜了拜,说:

“我没本事给国家除掉这贼,看来是老天爷的安排啊!”

拜完,一脑袋就往台阶上撞,当场就死了。曹操还让人把吉平的尸体切碎了到处示众,这事儿发生在建安五年正月。史官还写了首诗夸吉平呢,大意是:

“汉朝都快没救啦,吉平这医生想着救国;发誓要除掉奸贼,搭上自己一条命报答皇上。受再狠的刑,话越硬气;死得惨,那股子正气还在。手指头血淋林的,千秋万代都记得他这大英雄!”

曹操瞧见吉平已经一命呜呼,就示意手下把秦庆童拉到跟前。曹操笑嘻嘻地问董承:

“国舅,你还认识这位不?”

董承气得吹胡子瞪眼,大声吼道:

“哟呵,这逃奴居然在这儿呢,赶紧把他给我砍了!”

曹操不紧不慢地说:

“嘿,他可是来检举你们谋反的,这是来对质的,谁敢动他一根汗毛?”

董承不服气地嚷嚷:

“丞相,您咋就只听这逃奴瞎咧咧呢?”

曹操冷笑一声:

“王子服那帮人我都逮住啦,他们可都招得明明白白的,你还想抵赖呀?”

说完,立刻招呼手下把董承拿下,还派手下直接冲进董承的卧房里,嘿,还真搜出了衣带诏和义状。曹操看了之后,乐了:

“哟呵,你们这帮小耗子胆子还挺大呀!”

然后下令:

“把董承全家上上下下,不管男女老少,统统给我关起来,一个都不许跑喽!”

曹操回到府上,把诏书和义状拿给谋士们看,还商量着要把献帝给废了,再立个新皇帝。这可真是:几行诏书成了一场空欢喜,一张盟书惹来了大麻烦哟!

再说曹操瞧见那衣带诏之后啊,就跟一群谋士在那儿嘀嘀咕咕,琢磨着要把献帝给废了,再挑个有德行的主儿立上去。这时候程昱赶忙过来劝他:

“主公啊,您为啥能在江湖上横着走,天下诸侯都得听您号令呢?还不是因为您打着汉家的旗号嘛。现在这各路诸侯还没收拾干净呢,您要是急着搞废立这档子事儿,那可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非得闹得战火纷飞不可!”

曹操一听,得嘞,那就先歇着吧,不折腾这事儿了。

他转头就把董承这五个人,还有他们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全都打包,押到各个城门口砍脑袋去了。这一刀刀下去,总共死了七百多号人呢。城里的老百姓和当官的瞧见这场面,眼泪噼里啪啦地就跟下雨似的。

后来有人写诗来感叹董承,那诗的大意是这么说的:

“密诏藏在衣带里,圣旨从禁门飘出来。当年人家还救过皇上的驾,这会儿又得了皇上的重托。心里头那是忧国忧得都快成心病了,梦里头都想着除掉奸臣。这一片忠贞千古流芳,管他最后是成是败呢!”

还有诗专门感叹王子服等四个人的:

“把名字写在信上,一心想着搞个大计划来报答君父。可惜啊,一片赤胆忠心,结果连累全家上百口人丢了性命,但这颗丹心那可是能在历史上闪闪发光千秋万代呢!”

再说曹操把董承这帮人咔嚓了之后,心里那股子气还没消呢,就跟个怒气冲冲的火药桶似的,带着剑就冲进皇宫,打算干掉董贵妃。这董贵妃啊,是董承他妹妹,皇帝可喜欢她啦,肚子里还揣着个五个月大的宝宝呢。

那天啊,皇帝正跟伏皇后在后头宫里悄悄嘀咕董承这事儿,也不知道到底咋样了。冷不丁一瞧,曹操带着剑大踏步地进来了,那脸色阴沉得像要下暴雨。皇帝吓得脸都白了,差点没一屁股坐到地上。

曹操扯着嗓子就问:

“陛下,这董承谋反的事儿,您知道不?”

皇帝一愣,傻乎乎地回了句:

“董卓不是早被砍了脑袋嘛。”

曹操急了,扯着嗓门大喊:

“不是董卓啊陛下!是董承!”

皇帝吓得直哆嗦,连忙摆手说:

“朕真不知道啊!”

曹操冷笑一声:

“怎么着,陛下您忘了手指头破了写诏书那事儿啦?”

皇帝被问得哑口无言,跟个鹌鹑似的。

曹操一挥手,让武士把董妃给揪了过来。皇帝赶紧求情:

“丞相啊,董妃肚子里可有五个月的宝宝呢,您就高抬贵手,饶了她吧。”

曹操翻了个白眼:

“要不是老天爷帮忙,我早被他们整死啦,哪能留这女的在这儿给我使绊子啊!”

伏皇后也在旁边劝:

“要不先把她关冷宫去,等孩子生下来再杀也不迟嘛。”

曹操哼了一声:

“留着这小崽子以后给老妈报仇啊,没门儿!”

董妃眼泪汪汪地哀求:

“求您让我留个全尸吧,别让我死得太难看。”

曹操让人拿了条白绫来,皇帝眼泪噼里啪啦地掉,跟董妃说:

“亲爱的,到了地下可别怨我啊!”

说完哭得那叫一个伤心,伏皇后也跟着哇哇大哭。曹操不耐烦了,骂道:

“哟呵,还整这儿女情长的戏码呢!”

挥手让武士把董妃拉出去,在宫门口给勒死啦。

后来有人写诗感叹董妃这事儿,大意是:

“在春殿里得皇帝宠爱又咋样,唉,可怜肚子里的龙种也一起没了。皇帝再威风,到这时候也救不了自己的美人儿,只能捂着脸干瞪眼,眼泪跟喷泉似的。”

曹操转头跟监宫官说:

“以后啊,外戚宗族的人,没我点头就敢往宫里闯,直接砍了脑袋。要是你们看门的没把人看好,也一块儿治罪!”

还派了三千自己的心腹当御林军,让曹洪带着,专门盯着点儿。

曹操跟程昱说啦:

“如今董承这帮家伙虽然都被咔嚓了,可还有马腾和刘备呢,这俩也是咱的心腹大患,得赶紧收拾了!”

程昱就说了:

“马腾在西凉那旮旯屯兵呢,咱可不能冒冒失失就去打他。先写封信去慰问慰问,让他别起疑心,然后把他诱到京城来,再收拾他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还有那刘备,现在在徐州呢,和周边势力形成掎角之势,咱也不能小瞧了他。再说了,袁绍那家伙在官渡屯了好多兵,一直惦记着咱许都呢。要是咱跑去东边打刘备,刘备肯定会找袁绍求救。到时候袁绍趁咱们后方空虚来这么一下子,咱可咋办呀?”

曹操摆摆手说:

“你这话可就不对啦。刘备那可是个人精啊,现在不赶紧把他灭了,等他发展壮大了,咱再想对付他可就难喽。袁绍虽然看起来挺牛,可这家伙犹犹豫豫的,啥事都拿不定主意,有啥好担心的!”

正说着呢,郭嘉这家伙从外面溜达进来了。曹操就问他:

“我想去东边打刘备,可又担心袁绍在后面捣乱,你说咋办?”

郭嘉满不在乎地说:

“袁绍那性子,磨磨唧唧还爱瞎猜疑,他手下那帮谋士还互相嫉妒,没啥好怕的。刘备刚整了些兵,手下人还没完全服他呢。丞相您带着兵去东边打他,一仗就能把他搞定!”

曹操一听,乐坏了:

“哎呀,这想法跟我一模一样!”

立马就点了二十万大军,兵分五路朝着徐州杀过去了。

有个探子把这事儿打听清楚了,赶紧跑回徐州报信。孙乾先跑到下邳给关公通风报信,接着又跑到小沛给刘备报信,刘备跟孙乾一合计,说:

“这事儿啊,还得找袁绍帮忙,不然咱可顶不住!”

于是刘备写了封信,让孙乾去河北找袁绍。

孙乾先见到了田丰,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求田丰带他去见袁绍。田丰就带着孙乾去见袁绍,把信呈上。只见袁绍一脸憔悴,衣服都穿得乱七八糟的。田丰就问:

“主公,您今儿咋这幅德行啊?”

袁绍哭丧着脸说:

“我快死啦!”

田丰懵了:

“主公,您咋说这话呢?”

袁绍说:

“我有五个儿子,就最小的那个最合我心意,可现在他得了疥疮,眼看就要没救啦。我哪还有心思管别的事儿啊!”

田丰急了,说:

“主公啊,现在曹操去东边打刘备了,许昌那地方空虚得很。咱要是带着正义之师趁机打过去,上能保护天子,下能拯救老百姓,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您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袁绍皱着眉头说:

“我也知道这是好机会,可我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怕有啥闪失。”

田丰更急了:

“您怕啥呀,有啥可七上八下的!”

袁绍说:

“这五个儿子里就这个小儿子最特别,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可就活不下去啦!”

于是袁绍铁了心不肯发兵,还跟孙乾说:

“你回去见到刘备,把这事儿跟他说清楚。要是他有啥难处,欢迎来投奔我,我肯定会帮忙的。”

田丰气得拿拐杖敲地:

“这么好的机会,就因为个小娃娃生病给错过了,这大事儿算是泡汤啦,太可惜啦!”

一边说一边跺脚叹气,气呼呼地出去了。

孙乾瞅着袁绍死活不肯发兵,那叫一个着急,撒丫子星夜兼程跑回小沛给玄德报信。玄德一听,脑袋“嗡”一下子就大了,慌里慌张地说:

“这可咋整啊!”

张飞大大咧咧一拍胸脯,满不在乎地说:

“兄长别愁眉苦脸的啦!曹兵大老远跑来,累得腿都快断了。咱趁他们刚到,还没缓过神来,去给他来个劫寨,保管把曹操打得找不着北!”

玄德眼睛一亮,打趣道:

“我还一直以为你就是个猛张飞呢,之前抓刘岱的时候就挺会使心眼儿,今儿这计策,还挺符合兵法那一套嘛!”

得嘞,那就听张飞的,赶紧分兵去劫寨喽!

嘿呀,再说曹操带着大军朝着小沛进发啦。正走着呢,这风就跟发了疯似的呼呼地刮起来,“啪”的一声巨响,就跟放鞭炮似的,把一面牙旗给吹折咯。曹操赶忙让士兵们停下,把那些足智多谋的谋士都召集过来,问问这事儿是啥征兆。荀彧就问啦:

“风是从哪儿来的呀?吹折的是啥颜色的旗呢?”

曹操回答说:

“风是从东南方来的,吹折的是角上那面青红二色的牙旗。”

荀彧一拍大腿说:

“没啥别的事儿,今晚刘备那家伙肯定要来劫咱们的寨啦!”

曹操听了直点头。

这时候毛玠也跑进来,说:

“刚才东南风呼呼地刮,还把一面青红牙旗给吹折咯,主公您说这是啥吉凶呀?”

曹操反问他:

“你觉得呢?”

毛玠挠挠头说:

“我觉着啊,今晚上肯定有人要来劫寨。”

后来有人写诗感慨,大意是说:

“哎呀呀,刘备这皇室后代混得那叫一个惨,就指望分兵劫寨能有点功劳呢。可谁知道牙旗折了都有预兆,老天爷咋就这么向着曹操这老奸雄呢?”

曹操乐呵地说:

“嘿,这是老天爷在提醒我呢,我得赶紧防备着。”

于是把军队分成九队,只留一队在前面假装扎营,其余的都在四面八方埋伏起来,就等着有人上钩啦。